美方拒绝联想PC 理由荒谬

互联网 | 编辑: 2006-06-07 00:00:00转载-投稿

新闻背景

    美国国务院在5月下旬表示,从联想采购的1.6万台PC将不会用于机密网络。美国政府就机密领域使用联想PC是否会引发安全问题提出了质疑。

易观分析

    在计算机制造全球化的今天,供应链延伸到全球,供货商遍布世界。尤其是电子制造业,几百成千个部件往往在全球各地生产,经过多层次的整合,最后才成为一个整机。例如一台计算机的主板可能在台湾制造,显卡可能在德国,CPU在美国,而组装可能在中国大陆。而具有讽刺意义的是,经常督促别人“建立自由贸易市场”、“开放汇率”的美国政府也许对这种全球化局面还缺乏足够认识,以中国制造为由提出安全担忧。

    美方提出的理由之一,是联想的股权结构。就其股份组成来说,除中科院的27%外,其余34%在香港上市,15%归该公司的中国创始者,13%归IBM;另有10%属于三家私人投资公司,其中两家来自美国,一家来自香港。美方认为,中科院是中国政府所属的一个科研机构,联想拥有这样的大股东,有可能帮助政府从事窃密活动。中国政府干涉联想这样一个公司的市场运营,这种可能性会有多少呢?而且简单分析一下,PC的哪些部分可能做手脚呢?很显然的是,PC的核心部件CPU,全球97%以上是英特尔和AMD这两家美国公司,而作为软件层面,操作系统也是微软的占据主流。在制造和组装环节,也许值得推敲。

 

    2005年2月,美国相关部门曾因“担心交易(联想收购IBM全球PC业务)会影响美国国家安全”而让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对联想的收购交易展开调查。最终联想、IBM和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达成了协议,联想获得了向美国政府及其所属机构继续销售的权利,不过协议同时对联想的生产地点、销售及服务方式提出了限制性的要求,这其中包括所有产品在美国本地及墨西哥生产,这项要求无形中增加了联想的竞争成本。但为了能完成顺利收购,联想接受了这些条件,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同时也批准了这项交易。

    按照这个协议,制造和检验实际上都在美国和墨西哥做。对于制造和检验环节的怀疑也是多余的。

    退一步来说,即使使用其他美国厂商的PC或者当初美国使用的原IBM PC,由于大部分美国计算机制造商都建有海外工厂,要让这些厂商不使用国外部件几乎已不可能。所以美国的政府采购中购买国外厂商的产品或者零配件为国外公司是不可避免的。

    美国政府已遇到过大量网络安全问题,但解决安全的关键,应该更多的从软件和网络的不安全因素找原因。比如操作系统的后门,网络系统的漏洞。另外,信息安全领域大家都知道管理的重要性,所谓“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加强安全制度和人员管理,才是安全问题应该首要考虑的,而不是在这种PC制造商问题上做无端挑剔。

 

易观观点

    由于类似PC这样的电子制造业,其供应链已经延伸到全球,寻求单一国制造所有的部件和产品离现实越来越远。美方以安全为由拒绝联想PC是荒谬的。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