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引进合作解决平板显示产业难题

互联网 | 编辑: 李金晶 2009-10-15 00:00:00转载

在发展液晶显示产业的同时,我们也必须关注、重视其他新型显示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与液晶显示技术关联度较高的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技术、电子纸显示技术等。这些新型显示技术都有着高画质、节能、环保等鲜明的特点,随着技术不断发展成熟,可望在数年之后发展成为主流的显

解决我国平板显示产业难题,首先应考虑的就是采用技术引进与合作等方式,在国内建设6代以上的高代次液晶面板生产线,解决“有”的问题,后续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逐渐形成有自己特色的平板显示技术体系。

在国务院颁布的《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出,要突破新型平板显示产业发展瓶颈,努力在新型显示面板生产、整机模组一体化设计、玻璃基板制造等领域实现关键技术突破。近期京东方在北京启动了第8代液晶面板项目,中国电子在南京筹划建立第6代、第8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再加上京东方在合肥、彩虹在张家港建立的第6代液晶面板生产线,我国的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此外,京东方、中国电子在高世代项目的举动也促使韩国三星电子、LGD等公司加速把高世代线向中国转移。这样在全球平板显示产业格局当中,中国大陆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这也必将大大增强我国显示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我国发展平板显示产业优势明显

中国发展高世代液晶面板项目必将对中国乃至全球市场产生重要影响。一方面,具备一定规模的中国高世代液晶面板产业,将对我国平板电视产业提供有力的支撑,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平板电视行业依赖进口面板的被动局面,对我国平板电视行业的健康发展、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以及塑造国际化品牌都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发展高世代液晶面板项目,也将对填补我国平板产业链缺环,发展关键材料、元器件和平板显示装备业,进一步完善我国平板产业链,提高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起到关键作用,并为发展下一代显示技术打好基础、积蓄力量。对全球市场的影响方面,随着中国投入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国际平板显示行业格局必将由现在韩国、中国台湾、日本三强鼎立,演变为韩国、中国台湾、日本、中国大陆四强格局;并且,随着中国大陆实现高世代液晶面板的规模化生产和竞争力的进一步增强,以及液晶产业上下游产业链在中国的完善,将有望带来液晶行业的又一轮技术创新热潮,最终促使液晶面板性能的进一步提高和成本、价格的进一步降低,加速液晶显示屏在各领域的普及。

我国发展平板显示产业在产业链方面具有突出的竞争优势。以液晶面板行业为例,经过多年的发展,液晶面板的上下游产业在我国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我国液晶电视产量已是世界第一,并占据全球近一半的份额。不仅如此,我国的液晶模组,包括电视液晶模组产量以及背光源产量也是世界第一,在全球占据的份额更大。另外,在驱动芯片、偏光板、液晶材料、玻璃基板等关键材料、元器件方面,在CCFL(冷阴极荧光灯管)灯管、LED、光学膜片、逆变器等背光源材料、元件、组件方面,在液晶面板、模组加工设备以及仪器、仪表方面,我国也有一定的基础,具备进一步发展、升级的良好条件。特别是我国是人口大国,在科研人力资源上具有一定优势,在液晶显示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也具有较好的基础,在产业需求的引导下,今后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需上下游紧密合作

加快发展我国平板显示产业,技术方面目前主要面临着缺乏核心技术和核心知识产权,缺乏人才以及配套的关键材料、元器件,专用生产设备技术落后的难题。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难题呢?我认为必须结合我国相关产业发展的现状和未来发展需求来考虑。

以彩电产业为例,我国目前已是全球平板电视的最大生产基地和第三大市场,并且在2-3年内将跃居全球第一大市场,年产量也可望在未来数年内达到1亿台。由此可见我国彩电产业对平板显示器件的需求是巨大的,但我国平板显示产业目前远远无法满足这一需求。

因此,我认为,解决我国发展平板显示产业技术方面的难题,首先,应考虑的一点就是采用技术引进与合作等方式在国内建设6代以上的高代次液晶面板生产线,解决“有”的问题,后续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逐渐形成有自己特色的平板显示技术体系,同时带动配套的关键材料、元器件、专用生产设备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提高我国平板显示产业整体竞争力。

其次,应重点发展模组技术。以电视液晶显示技术为例,近年来重要的技术进展主要体现在液晶模组上,如LED(发光二极管)背光源技术、120/240Hz高帧频技术、3D显示技术等等。中国企业完全可以通过加强模组技术的研发,如背光源技术、驱动和控制电路技术等,在上述这些领域取得突破,拉近与国际先进水平的距离甚至赶超之。海信电器通过自主研发掌握液晶模组技术,建成了国内行业中第一条电视液晶模组生产线,并成功推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尺寸LED背光电视产品以及一体化设计的液晶电视。

再次,发展我国平板显示产业,解决技术方面的难题,产业上下游的紧密合作也非常必要,且意义重大。国际上已有很多成功的例子,比如三星电子LCD通过与三星电子整机和索尼合作,成功地在8代线上超越了对手,确立了领先地位。目前夏普和索尼在10代线的合作正试图复制这一成功。上下游的紧密合作,不仅可稳定供需平衡,使面板生产线实现快速达产和扩产,提高投资效益;更重要的是通过上下游企业的技术合作,加快了液晶面板技术乃至整机技术的开发和产业化进程并可催生出更多的创新技术,达到“1+1〉2”的效果。

资金问题是关键

目前高世代液晶面板项目多采取政府主导的投资模式有其原因。一是高世代液晶面板项目动辄投资200亿-300亿元,靠国内相关企业自身的力量根本无力承担,必须调动各方面的力量。而国内许多地方政府对发展平板显示产业积极性很高,企业和政府双方很容易达成由政府主导投资的共识;二是这些项目往往又需要大量的土地、电力、水等配套资源条件,这也需要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解决。但高世代液晶面板产业毕竟是发展前景良好的高科技产业,经济效益也较好,所以目前政府主导的投资模式从长期来看,不可能也不必要持续下去。

资金问题的确是建立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的大问题,要很好地解决它,必须多途径想办法。前期项目即使不采取政府主导的投资模式,由于项目的庞大资金需求远远超过企业能力,政府的财政、税收等支持也是十分必要的。比如研发和技改资金补贴、无息贷款、水电费减免、土地出让金减免、税收减免、关税减免等等,这些将大大减轻面板企业的前期经营压力,帮助企业尽快克服前期经营困难。当然,仅靠这些是不够的,还必须利用银行贷款、发行企业债券、证券市场融资等筹集资金的手段,才能较好地解决资金问题。后期项目发展,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更应主要采用上述办法解决资金问题。

在发展液晶显示产业的同时,我们也必须关注、重视其他新型显示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与液晶显示技术关联度较高的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技术、电子纸显示技术等。这些新型显示技术都有着高画质、节能、环保等鲜明的特点,随着技术不断发展成熟,可望在数年之后发展成为主流的显示技术之一。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