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本地电话资费上限管理无实际意义

互联网 | 编辑: 张蓉 2009-12-01 11:26:00转载

近日,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联合下发通知,调整固定本地电话业务资费管理方式,由政府定价改为实行上限管理。所谓“上限管理”,就是只管上限、不管下限。再通俗一点,从今以后,固定市话资费“降价可以、涨价不行”!

尽管两部委明确此次改革不涉及具体资费标准的调整,但令人惊讶的是,多家媒体都作出了“固话前3分钟资费下降一半”的解读。包括新华网这样的权威媒体,也在报道中打出了《本地固话资费定价政策调整前3分钟降一半》的标题。

固定市话真的要降价一半吗?想想都不太可能。当前,固定电话饱受移动电话的冲击,用户量不断萎缩,通话分钟数也每况愈下,运营商的业务收入不断下降。而目前的固话资费标准并不算高,如果一下子降价一半,当然是惠及用户的“大手笔”,但恐怕运营商的财务状况“吃不消”。我的判断是,运营商不可能下此猛药提振固话业务,降价一半纯属镜花水月。而且,目前手机对固话的替代效应还在继续,就算是固话大幅降价,也不太可能扭转这个趋势。按照国外发达地区的经验,手机用户的增长将远远超过固话用户,当比例达到8:2左右时才会趋于稳定。

至于固话涨价,就更加不可能了,所谓的“上限管理”其实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在当前的竞争态势下,移动、电信、联通都会把发展的重点集中在移动电话业务上,即使手里拿着固话的降价权,恐怕也不会使用,何况降价的用处着实不大。

那么,“本地固话前3分钟降一半”的消息又是如何产生的呢?追本溯源,原来误解产生于两部委发布的“答记者问”里:“本地网营业区内通话费共设3档,首3分钟资费标准分别为0.18元、0.2元、0.22元,以后每分钟标准分别为0.09元、0.1元、0.11元。”这里所说的“以后”其实是“3分钟以后”,而一些媒体将之理解成了“调整降价以后”。

部分媒体之所以摆了这么大的乌龙,只能说是相关记者、编辑太不熟悉电信资费结构。但话说回来,连媒体专业人士平时都对固话资费标准如此不上心,足见其早就不是社会大众关注的焦点,毕竟电信资费高高在上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而且,就算是误报的降价消息满天飞,也没有激起多少市场反应,可见普通消费者对此实在不太感冒了。

巫伟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