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赛诺市场研究公司、中国电子报这些第三方组织出面了,6月29日举办了规模颇为庞大的“2006中国等离子电视市场与技术趋势论坛”。
1
“谁说等离子势单力薄穷途末路?”“谁说等离子不如液晶?”
“凉水”变“冰雹”
事态演变太过迅速,等离子阵营的厂商不能再像去年那般自己凑在一起开个“等离子电视发展趋势和市场营销高层峰会”,愁眉苦脸地反省:等离子怎么了?我们该怎么办?
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赛诺市场研究公司、中国电子报这些第三方组织出面了,6月29日举办了规模颇为庞大的“2006中国等离子电视市场与技术趋势论坛”。
形势实在逼人。
去年的“反省”是基于一个不太妙的预期:中国消费者协会提供的调查数据显示,2006年有80%的消费者预购买液晶平板电视,只有20%的消费者预购买等离子电视。这是一盆凉水。
2006年,不妙的预期变成事实。信息产业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我国液晶电视产量为187.1万台,同比增长181.4%;而等离子电视的产量仅为17.2万台,同比下滑16.1%。
更不妙的是,国家高清标准公布后,当前市场上正在销售的绝大多数主流尺寸等离子电视不符合这一标准。“等离子穷途末路”的舆论骤然而起。
“凉水”变成了“冰雹”。
“等离子,高清时代的机遇和挑战”,本次论坛口号的拟定充分反映了等离子厂商要廓清事实的急迫心情。论坛的主办者实话实说,论坛旨在“正确定位等离子和液晶以及两者在整个平板电视阵营的位置关系、倡导等离子电视与液晶电视协同发展”。因为“当前全球范围内由等离子和液晶两大产品共同主导平板电视发展的格局,在中国却呈现出‘极不正常’的发展态势——液晶一枝独秀,等离子势单力薄穷途末路。”
等离子“势单”,中国“特例”论坛差不多成了等离子阵营厂家“控诉的大会”、“申冤的大会”。
“申冤”从松下代表的一句:“被误解很郁闷”开始,众日韩厂家代表轮流上台从等离子电视的工作原理开始讲解,讲述等离子电视的种种好处,澄清此前对等离子电视不利的传闻,比如耗电、比如寿命短……
三星代表直截了当:“液晶电视表现运动画面时会降低清晰度。”“所以结论是:等离子显示屏动态画面清晰度高,适合做电视;液晶显示屏静态画面清晰度高,适合做电脑。”说完一笑。
LG的代表迂回曲折,以一则动画片展示等离子与液晶电视的较量:买液晶电视的一家人早晨起来眼睛红肿,因为头天晚上看电视时遭遇种种不适,诸如找不好角度、电视画面总闪烁……而买等离子的一家人神采奕奕,因为等离子的视觉舒适度高于液晶。虽然LG的代表一再强调,希望大家看完动画后“一笑而过”,但如果以夏普为代表的液晶电视的拥趸者在场,大概笑不出来。
这种对液晶电视大加调侃的做法只能三星、LG出面,因为它们也做液晶电视甚至液晶屏,换成只做等离子不做液晶的松下,没准又成业界一桩公案。
高清标准问题,由与会专家出面澄清:在技术上,42英寸的等离子实现中国高清标准并非难事。
2
在国际上,分辨力达到1024768及以上的水平即可称为高清,而我国的等离子高清标准高于国际水平。在我国高清标准出台前,等离子厂家的产品以国际标准为标准。专为中国市场单独开发高清屏,还需要一定的时间缓冲。LG等厂家表态,符合中国高清标准的42英寸等离子电视不久将在中国市场面市。
等离子在中国市场的困境只是特例。据全球知名研究机构数据显示,2006年1-6月全球40英寸大屏幕电视市场等离子的份额为47%,液晶仅为26%。这个“特例”何以产生?
“等离子厂商比较老实”,不如液晶电视厂家能说会道。去年坐一起“反省”时,某等离子厂家老总说。这是一句牢骚。去年那场峰会上雅佳老总匡宇斌所言是等离子困境更形象的注释,“这里就我一个中国人,但还是代表一家日本企业。”等离子面板技术主要集中在日立、松下手中,目前,全球成规模的等离子面板厂商只有5家,而主要给国内厂商供货的仅有2-3家,等离子面板的货源远没有液晶面板充足,国内企业可能在全球需求旺盛的时候拿不到货,这导致了我国彩电整机厂商投资等离子的风险加大。
市场没有国内企业的积极参与,火不起来似在情理之中。
本次论坛上,多了一家中国企业的面孔——长虹。长虹营销公司副总经理吴定刚干净利索地列出了国内企业做等离子不力的三个原因:更多的厂家注重短期效益,不愿做市场教育;一些厂家实力不够,无力在平板电视领域实现多元化;上游资源不足。
中国企业在资源分配和市场投入上难以多者兼顾,在战略上选择“弃等离子投资液晶”的道路,不无道理。中国在平板电视的发展中,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特点:绝大部分的平板电视购买者都是从显像管电视(CRT)升级来的。由于CRT主流尺寸是29-34英寸,因此消费者在选择平板电视时不由自主地会从26-32英寸液晶考虑,然后才会考虑42英寸等离子,最后才会是50英寸以上的等离子产品。
“等离子屏的成本主要由日韩厂商控制,中国企业的增值空间太小,且被价格战打没了。”厦华电子总工程师苏钟人直指要害。
等离子厚积薄发?
松下代表预测,中国市场的等离子电视需求在2010年将达到300万台;三星更乐观:等离子需求量每年会增加50%-55%,2005年55万台,2006年95万台,2007年160万台,2008年270万台,2009年400万台,2010年550万台;LG则更实在:等离子在成本上尚有50%的改良空间,而液晶只有27%。42英寸等离子将会在两年之内降到普通消费者可以接受的价格,规模上全面超过液晶电视。
正是基于对未来美好前景的预测,松下、三星SDI、LG、日立等企业纷纷选择扩产等离子面板策略。今年1月份,松下宣布将与日本东丽公司共同出资1800亿日元建造月生产能力达50万片等离子面板的工厂。三星新投资的第四条PDP屏生产线将在2007年5月启动,至此月生产量将达到65万台,成为全球最大的PDP屏生产厂家。LG电子也计划在2007年使其等离子生产能力达到870万片。本土企业长虹也投身等离子阵营,与彩虹共同投资超过3亿美元进行等离子面板的研发和生产的工厂6月破土动工。
3
吴定刚充满豪情地说:“长虹要做国内最大的PDP生产基地”。
统计表明,此次面板扩容后,2006年全球等离子面板年生产能力将达到1250万片,而到2008年将突破2100万片。面板扩容后,42英寸XGA分辨力为1024×768面板的价格有望从目前的685美元下降到450美元2008年,42英寸VGA分辨力为852×480面板的价格有望从2006年的580美元下降至400美元左右2008年,50英寸WXGA分辨力为1366×768面板价格也将从1075美元下降到700美元以内2008年。显然,面板扩产后,等离子面板的价格将有大幅下降。
据众多等离子厂商保守估计,受等离子面板价格的下降,等离子整机的价格有望在一年内再降15%左右。以目前42英寸等离子跌破万元考虑,2007年42英寸的等离子的平均价格有望降到8000元以内,这一价位相对液晶仍具竞争优势。
等离子与液晶电视非得如此相互怒目而视,誓将对方拉下马吗?日立(福建)数字媒体有限公司营业本部部长卫旭东的观点似乎更符合市场竞争下企业的生存之道,“针对中国市场特点和中国高清电视标准,日立将采取两手抓方针,以42英寸作为分水岭,大的做等离子,小的做液晶,继续推出47英寸、52英寸、57英寸的16∶9高清等离子电视”。
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赛诺市场研究公司、中国电子报联合推出的《2006中国等离子电视市场白皮书》说的更是大白话:对于生产企业来说,多元化产品意味着规避风险以及利润来源的多元化;对于消费者来说,各种彩电产品并存意味购买选择的多样性。
文章来源:HC360.COM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