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下面我们正式交流就开始,首先我们有请互联网周刊的主笔明叔亮先生为我们做精彩的主题演讲题目是—《Web 2.0与新媒体的未来》。
主持人:下面我们正式交流就开始,首先我们有请互联网周刊的主笔明叔亮先生为我们做精彩的主题演讲题目是—《Web 2.0与新媒体的未来》。明叔亮:尊敬的王总,各位互联网精英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我是互联网周刊的明叔亮,这次来想跟大家请教一下关于Web 2.0的一些问题,因为我平时习惯舞文弄墨,习惯做纸上谈兵时的探讨。这次难免有些当中出丑的感觉。大家现在关于Web 2.0的探讨还有一些争论也挺多的,这是我今年以来第三次参加这种关于Web 2.0的论坛,关于Web 2.0的一些理论上的东西空间理论、长尾理论,社会化的开放共享我想在今天的演讲嘉宾当中还会有很多人谈到这样的问题。我想说的是关于2.0文化的东西。昨天来的时候王志东先生跟我说到这么一个观点,他说这种所谓的理论或者对于2.0更有实际意义的还是文化上的创新,我昨天在俱乐会上谈到2.0创业公司比之前互联网企业更加可爱,他们不急于盈利,也不急于探讨一些盈利商业模式上的一些问题,当然之前并不是说他们不想盈利,马云曾经跟我说他自己的公司可以1-2年之内不考虑盈利问题,而是认真去钻研,去设计商业模式上的问题。王志东提到Web 2.0这种新的理论当中更重要的是让互联网更接近于客户服务于网民,他觉得这才是2.0的精髓。
2.0在文化上的特点是什么?这是我们互联网周刊的名誉主编说的:“Web 2.0时代的文化特点:“无聊”?”因为中间可以看对比就知道,讲短信、游戏、超女他认为这些东西都无聊,由此可见这些在商业上非常成功的东西,他认为无聊,我们Web 2.0无聊并不是一种贬义,他认为2.0会像其他的无聊现象一样,能够给大家带来更多商业上的成功。探讨商业问题我是外行,因为我只能是在外围给大家做鼓手。
我只是想跟大家请教这么几个问题,一个是我们Web 2.0的用户会不会为我们的现在服务付费,另外一个我想我们很多的2.0公司都做一些内容上的创新也好,还有一些新的业务出来。在去年的时候我们互联网周刊报对一个商业案例就是几大音乐公司起诉百度下载的问题,我不知道这个事情大家是不是有所关注。当然这件案子当时没有最终的案例结果出来。这个可以给我们带来一个启示就是我们牵扯到内容版权上的问题,会在今后未来给我们带来很多的限制麻烦,当然现在也许不会在版权上会有多大的麻烦,因为百度一开始的时候也没有面临音乐上市公司的起诉,只不过是因为他上市有钱之后这些诉讼就随之而来了。
2.0的产业链我在厦门的时候,见过一个归类到2.0公司的CEO他和我说了很多2.0创新的方面,我感觉他的网站,当然他拿到很大一笔融资,他的网站模式建立并不是像他所说的那样具有创新性。主体上还是依靠一些网络广告,当然具体到网络广告靠什么去吸引用户的点击,其实2.0虽然在模式上穿了很新的衣服,但是本质上还是依靠一些并不是创新的内容,或者一些有害的信息来吸引大家的流量。在内容上之前互联网音乐方面网络歌手可能创造了一些比较不错的影响力,但是签约的网络歌手的唱片公司或者其他的一些网站,他们都反映有的问题2.0这种互联网上起来的音乐制作人他们难免陷入恶性循环。他不能脱离互联网的环境,一旦进入一个正常或者常规的商业范畴的时候,他们就很难取得之前的成功,还有现在的超女,现在也是多数被唱片公司所签下来做商业包装。我们担心他们经过2.0的文化熏陶,或者包装出来的超女能不能在常规的商业包装当中还能不能取得那样的成功,还有胡歌也是这样。我在北京见到王志东他们也和胡歌合作搞一些类似的操作,在这个流程化的操作能否继续成功可能还得一段时间才能看的清楚。
我这里列了几个过去的投资案例,数字上可能并不是特别齐全。并不是想特别探讨Web 2.0价值问题,还有学术问题,这并不是我能力所能及的。我想跟大家说一件比较有意思的事情,就是我们年初的时候曾经做过一篇报道,这个是我们底下的记者来到上海忽然半夜给我打电话说网络泡沫很大,他给我的理由是讲(后来被媒体报道过很多次)有一个华尔街的投行人士在上海某银行的提款机取钱,后面还跟着一个华尔街的同行他觉得是热钱汹涌了,我想今天2.0的企业会给大家一个交代。
我觉得现在的2.0有两类企业是主流:新浪、搜狐。绝大多数是创业企业,这两个企业有各自的优势,我们很难说谁具体会取得更大的成功,我觉得这种像新浪这样的公司股价很高,有期权也有人力方面的资源。而且他们也有这种想法做这种多元化的扩张,我们知道去年的时候在Google特别成功的时候,财富做过一些探讨,有没有这种可能就是eBay或者再一个雅虎或者再加一个微软这样一些公司有没有合作、或者说是合并的可能性,当然现在eBay和雅虎有这样的合作,这是一年之后的事情。也许美国会出现这么一个公司他经营这种网络内容,也兼营软件、商业。会出现这样一家公司,这是他的一个探讨。他针对的主要是Google,认为他会在这几个方面会做得很好。现在国内像新浪、腾讯。腾讯做IM成功之后,他迅速扩张到了网络游戏、博客等其他很多领域。据说腾讯做在线游戏的时候,成功的速度是非常惊人,他本年之内从零起步,本年之内就超过了在线休闲游戏的领头羊联众的在线人数,而且在收入上丝毫不差于这些先行者的额度。
当然也有另外一些互联网公司,像百度。他专著于某一个互联网行业的类型公司,但是关于百度的未来大家有很多不同的看法,前几天马云就说,这种太过于专业性会死人。他这么一种说法也代表一种声音,百度会不会做博客、互联网Web 2.0的尝试。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我们觉得这种大公司的存在会对创业公司来说会是一个门槛,会是一个问题,但是小公司有创业公司的要求、优势。因为大公司做出战略转型的时候,他们这种转型的速度、质量都是值得商榷的。有一年我和法国的公司做交流的时候,他就说他这种转型的艰难程度,他用了一个时间概念是我们无法想象的,10年、12年这种限制来说转型。
在互联网方面我们创业公司有一个好的学习的榜样,那就是Google我觉得对Google有一种民族化的倾向,原来就是说要模化微软,现在大家都说要模化Google,但是对于一家创业性的公司来说,他身上有两点是值得我们创业公司借鉴的。一种是上市之前做好的商业模式探讨,也有一种很成熟的创作商业公司。这对比网景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网景上市非常仓促。融资对于一个创业公司来说是非常渴望的一件事情,但是我觉得这种融资是慎之又慎的选择。最典型的就是陈天桥,他再融资上市IPO之前,他只是想做上市单纯的一件事,所以上市之后虽然也成就了他首富地位,但是对于之后的战略转型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我们去年年底的时候见到陈天桥他说他比较后悔的事情就是当时过早选择上市,所以他现在转型做ITV遭到华尔街的强烈反抗。
马云在这方面就做了相对谨慎,现在问马云他觉得他也没有一个具体的上市期限,具体上市的日程。他仍旧说要等一个合适的时间,但是大家知道马云这个人比较随意,也许要等很久,也许他明天就上市。
我的题目是Web 2.0和新媒体,其实Web 2.0是我们关注的,不是我们可以多做评论的。我们互联网周刊所处的行业是媒体行业,去年我们广告收入一度有一个比较大的下滑趋势,我们非常担心。我们会不会像其他的纸媒一样面临广告业低收入会成为一个长期性的事实。我们看到这种媒体的变化,这种新媒体对于我们这种传统纸制媒体分流已经成为一种很现实的事情,这个数字是AC米儿森给我的一个数字,我不知道这个数字是不是准确(受超5000万)他说10万也会具有一定的广告价值,我们现在来看中国达到这个级别的很多,像手机用户、QQ用户、都会具备超强的广告价值。
我们所处的期刊广告的领域可能是比较惨的行业,也怪我当时站错了队。选择了这么一个行业,如果当时选择互联网可能会是一个比较好的行业。我的发言就到这里,谢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