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KDS看了天子传奇,这书出得很早,那时候我在读初中,都没怎么看过,唯一只对这个书名有印象。现在终于有个机会能够好好的全面的认真的看一下了。
记得天子传奇在大陆上市的时候也正好是七龙珠风行的时候,2部漫画有很多构架上的类似。首先,2部都是以武打战斗为主题(内功的比拼感觉和拼冲击波差不多),主角命运坎坷,不断在挑战强敌或者被强敌挑战,2个主角都是有着救世主般的使命(一个要推翻旧王朝,一个要拯救地球)。2个主角都是师出名门,经过名师的指导(一优子,龟仙人)然后凭借着天资和自身的努力最终达到一个武学的顶峰。但一个香港漫画,一个日本漫画还是有很多不同点,这些不同点主要体现在画风和语言基调,在这些表面的不同中,更深层次的将中外文化的差异表露了出来。
一、画面
首先看画风,很明显,天子传奇用的是香港漫画常用的手法,写实,注重表现人物身体结构,男的肌肉发达,女的胸部丰满,整体线条较粗,给人感觉就像一张张黑白照片一般的线条分明。但是有一个致命的缺点,无论男女,体型,身材都差不多,通常只能通过头像来区分,其中男性长相还有一定分别,但是女的往往只有通过头发来区别了。
而七龙珠不同,鸟山鸣采用了日本漫画中最常见的夸张手法(这点在悟空小时候那段特别明显),眼睛大,没鼻子(小林)。在人物身形的表现方面,由于采用了夸张的手法,所以可以有更多的表现方法,有胖有瘦,又高有矮,有手长有腿短,反正也是夸张了,猪头马脸都没关系。这就是采用夸张手法的好处。但日本也是有不少写实派的漫画的,大家比较熟悉的如:城市猎人(北条司)、北斗神拳(原哲夫,原作武论尊)、拍卖场(叶精作,原作小池一夫),严谨的说北条司的作品中在写实中也混杂了不少夸张,比如寒羽良夸张的表情、阿香更夸张的锤子们,毕竟城市猎人是一部轻喜剧,我们不能对一部搞笑的作品要求太严肃。相比之下,原哲夫的北斗神拳就背负着一个沉重的主题,核战争,饥荒,沙漠,断壁残垣。在一个失去秩序,原始的弱肉强食的世界里,健次郎一己之力为幸存的人类撑起了一顶巨伞。这样严肃而悲伤的主题中,原哲夫恰如其分的运用了写实的手法,给读者描绘了一个核战争后的世界。
可是,天子传奇,城市猎人,北斗神拳都有一个同样的毛病,人除了脸基本都差不多,尤其是城市猎人里的女性角色,除了发型都没有区别。相比之下,同样是写实派的拍卖场却摆脱了这个束缚。除了主角那张007一样的脸之外,各个角色各有不同,看叶精作的作品就像是在看一副油画,看一部电影。
叶精作是通过函授学习美术的,从他的漫画中不难看出,他是在长期的西方美术熏陶下成长的。这种熏陶使他的漫画也如西方美术的油画一般,讲究真实,力求将一幅现实的场景展现到读者面前。
而黄玉郎的天子传奇不是这样,他并不会对细节进行大量的描绘,而是将精力放在能够突显情节的地方,如双方拼内力时对于能量球的描绘,意图很明显,就是要突出重点,通过重点来给予读者大量的想象空间。
那么在七龙珠中的打斗呢?虽然七龙珠不是写实派漫画,但是在打斗动作的描绘上却继承了写实的传统。通过大量篇幅来描绘双方的动作,从出拳到简单的一跳,无不详尽,读者无须想象,完全是由作者的引导来给予读者对整个战斗有一个完整的印象。
简单的说,黄玉郎在写意,鸟山明在写实。
二、文字
由于我长期都是看的日本漫画,所以当我看到天子传奇时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琢磨了一番后,现在明白了,除了画面的区别,更多的不同就体现在文字上。
纵观中国的古典小说,从三国到水浒,再到西游记,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对于周围环境或者事物的发展都有着大量的旁白描写。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在听一个故事,故事的情节是从某一个人口中娓娓道来。这种传统深深的影响着中国每一个文学工作者,金庸是这样,古龙是这样,黄玉郎也不例外。天子传奇中几乎每个画面都有一个小方格用来描述战斗的状况,前面已经提到过,黄玉郎的天子传奇并没有像七龙珠那样把战斗的细节描绘的很清楚,那么为了给读者一定的引导,为了使读者能够正确的理解作者的意图,他就使用的这样的旁白小方格。正是这样的小方格给了我一种奇特的感觉——这不是一本我以前所见过的漫画,这是一本带有大量插图的武打书。
再看七龙珠,打就打了,绝没废话,因为他不需要旁白,不需要给予读者文字的引导,因为画面的引导已经足够了,已经可以确保不出现歧义,所以小方格就没有出现的必要了。
从这点不同上我不由想起了国画和油画。古代很多水墨画边上都要题词或者提诗,一来,这诗也是对画的一种诠释,可以帮助观赏者领会作者的意图;二来,将画意和诗意融合,又给人更多的遐想。写意,这一上古流传的技艺在天子传奇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抛开画面,中国的小说在讲述事情的时候基本都采用旁白的模式,由旁白将某一段事件来传达给读者。而在西方的文学文学中,更多的使用了由角色来讲述。比如福尔摩斯,因为是侦探小说,所以经常要将过去的事插进来。看看柯南道尔是怎么来表达的,一般都是由一个讲述者全程讲述事情的发展,中间很少有间断,一气呵成。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分别呢?又回到了前面提到过的问题:写意和写实。
中国的文学作品注重写意,他告诉读者一个信息,这个信息也许很全,但是这是一个旁白告诉你的信息,你会很明白,你是在看书,你是在听故事,一切都是从一个故事讲述者口中吐出来的,你要做的是领会讲述者的意图。这一点在中国的戏曲中更多的表现了出来。比如京剧,京剧在剧场里演出,大家坐在下面,喝着茶,吃着花生米,看到喜欢的就拍手,要叫“好”,你不拍手不叫演员就觉得你不尊重他。大家都明白,我们是在看戏,我们要做的是领会唱戏人的意思,他脚一抬就是上了马,兜个圈就是赶了几天路,2个人耍花枪就是千军万马在打仗。大家都明白,戏嘛。
西方的文学作品注重写实,写实就是要真实,真实的世界里可不会有一个无所不知的旁白来告诉你现在发生了什么,一切事情都从角色的口中讲出来,你不是一个看戏的观众,你是一个在门缝里看隔壁邻居西洋镜的群众。在西方的歌剧中,观众可不能喝茶吃花生米,没事拍手大叫“好”,这可不行,因为你是在门缝里看隔壁邻居的西洋镜,不能声张,声张了要被发现的。歌剧需要你全神贯注,融入戏中,你属于戏中的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