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陆所期待的5亿元项目贷款在经历秋去冬来仍未能落实。他是四川省一家多晶硅港资企业财务部门负责人。2009年9月,他告诉记者,已经向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提交贷款申请。最近他得到明确答复,短期内肯定没法获得贷款。
从他递交贷款申请以来,在不少场合均能听到中央有关部门关于多晶硅产能过剩的提法。2009年12月23日,央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金融服务支持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和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提出将在信贷、直接融资两个方面,对包括多晶硅在内的过剩产业进行抑制。
近日,记者以四川省为调研范围,遍访银行、风投、地方政府官员、企业家等,追问多晶硅的行业现状以及各路资金对其的态度。
在采访中,不少企业、政府官员表示,虽然国内多晶硅价格已经跌至50—55美元/公斤,但企业成本为40美元左右,仍然有不少盈利空间。
不过,一位业内权威人士则表示,“单算原材料、综合电耗、机器设备折旧三项最大成本,目前多晶硅的价格已非常接近企业成本线。”
作为高投入行业,多晶硅这几年能风起云涌,与银行的支持密不可分。然而,虽然前两年多晶硅就一跃成为暴利行业,但从记者了解的情况看,当时对其信贷投放的态度,就已逐渐分划成旗帜鲜明的两派,一种是积极参与,另一种则是保持谨慎。而在去年底国家出手调控后,原本积极参与的银行也变得更为谨慎。
“之前也有不少这方面企业找过我们,洽谈贷款的事情,但最终还是没有做。”浦发银行成都分行一位人士告诉记者。
随着产能过剩、产品价格暴跌、行业信贷紧缩三重致命利空叠加于多晶硅产业,是否迎来了风险投资的入场时间点?
“我非常赞同产业低迷时,是风险投资进入的良好时机。” 国内一家大型保险公司负责股权投资的高层称,“但这个决策的前提是,认为这个行业还有前景,能在未来的某个时间看到光明,但是现在多晶硅还没有这样明朗的趋势。”
该人士直言,除了价格趋势难以明朗外,国内企业大部分未掌握多晶硅核心技术、下游市场需求何时复苏均是担忧的关键所在。
盈利空间迷雾
“现在我们的多晶硅出厂价格是在45万元/吨(含税)(即65美元/公斤左右),还是有利润可赚。”老陆告诉记者。而与记者交流时,乐山市经委的官员也表示,即使多晶硅价格目前下跌厉害,但仍具备盈利空间。
不过,上述业内权威人士将多晶硅的生产成本进行了拆解。他说,多晶硅的成本主要有三大块,即:原材料,每产出一吨多晶硅,需15—18吨三氯氢硅,三氯氢硅目前的市场价约为9000元/吨。
其次是综合电耗。目前国内项目的综合电耗一般是200度—250度/公斤,电价每度0.6元,每公斤的电耗成本为120-150元。第三块成本是机器设备折旧。一般而言,年产1500吨的多晶硅项目投资总额在12亿元—15亿元之间,折旧年限按照10年计算,每年为1.2亿—1.5亿。
如果按正常项目的进展,前两年达到100%产能利用率完全不可能,因为除了固定的每年大约一个月的设备检修期外,新设备由于需要调试、磨合,在前两年需耗费不少时间,此外还可能因电、气等问题产生停产风险等。
“之前有报道称,工信部调研显示,尽管多晶硅规划产能超8万吨,但产能建成率却仅有55%左右,实际产能利用率则可能更低,甚至可能低至25.8%。”该权威人士说。
他表示,完全抛开产能利用率低、其他废料处理、人工成本等方面成本因素不计,即使按照年产1500吨规模计算,仅就上述三项成本而言,如果取最低成本计算,多晶硅生产成本也在49美元/公斤左右。
中金公司一份研究报告认为,目前假设2010年—2011 年多晶硅均价分别为55 美元/公斤和50 美元/公斤,该假设有下调空间,摆在中国多晶硅企业面前的迫切任务是降成本。
“作为多晶硅业内人士,我很奇怪,为什么到现在还有人说多晶硅的盈利空间还不小?!”该人士说,“如果非要找出一种解释,那就是他们想营造一种有利于行业前景的氛围,如果都说多晶硅行业亏损,还有哪家银行愿意给他们贷款呢?
该人士表示,以1000吨的规模为例,市场价格保持在目前水平,很难盈利的。换句话说,多晶硅的市场价格保持在73美元/公斤或以上,才能使行业步入良性发展。
3000吨以下:“银行说不”
老陆所提到的5亿元贷款,原本计划是其二期项目所需资金的一部分,该项目预计年产多晶硅3000吨以上,目前正在报四川省发改委审批。
眼下,其一期项目的产能仅有600吨,据老陆介绍,该项目也在上半年向当地的市属商业银行贷款4000万元。“评估土地和机器设备时,银行将评估总额给打了6折,但利率则上浮了20%—30%。”老陆称。
不过,筹划已久的二期项目想获得贷款目前看来,已经十分困难。
三家银行在2009年的冬天明确答复老陆:今年国家对多晶硅的调控比较严厉,银行必须在贷款规模上进行控制,2009年肯定是无法安排贷款,得看看2010年的情况如何。
“2007、2008年上马的多晶硅项目获得银行贷款都比较容易,那时国家未开始调控这个行业信贷,也没有设立准入门槛。”某大型国有银行乐山市分行的高管说。
上述业内人士透露,上马多晶硅项目,一般需要30%项目资本金,背景实力强的企业,有20%—25%的项目资本金,银行也会发放贷款。
不过,时过境迁。
在今年9月底下发的《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通知”)中要求,新建多晶硅项目规模必须大于3000吨/年。
“如果新建项目达不到这个规模,银行肯定不支持。比这个规模小的,如果原来已经签定贷款合同,且工程尚未完成,银行将继续提供支持,否则就成了半拉子工程,已经谈好的担保条件,一般也不会改变。”上述大型国有银行高管说。
该人士表示,“多晶硅产品价格的大跌肯定会给银行贷款带来坏账风险,但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对银行这类业务的负面影响还没有很明显显现出来。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项目建设周期比较长,二是从建设完成到最后达产也还有一定的过程。”
记者曾采访的多家银行也表示,不会下调整个多晶硅行业贷款的评级。
“国家对多晶硅产能过剩的调控,让银行这个行业的风险更加关注。现在整个行业已经价值回归,就得看具体贷款客户的成本控制能力是否能抵御价格波动的风险。”东部一商业银行四川分行授信处负责人说。
记者在调研中发现,部分银行对多晶硅保持了冷静。
“我们都没有做这块的贷款,一个是觉得对这个领域不熟悉,二是当时多晶硅行情好时,也觉得市场太疯狂了,反而不敢做。”建设银行乐山分行一位高管说。
上述浦发银行成都分行高管也表达了同样的想法,“从现在监管部门的态度来看,当初的选择还是正确的,起码可以不用太担忧贷款风险问题。”该人士说。
风投“躲猫猫”
在银行信贷紧缩、股市融资受限的情况下,资金量需求大的多晶硅项目是否会成为一向“熊市进、牛市退”的风投眼中的猎物?
2009年8月,不少风投人士向记者表示,正在考察多晶硅项目,可能会趁行业低迷时进去,但犹豫再三,4个多月过去,终究还是没有出手。
2008年底,美银基金的项目经理王清海曾与乐山的一个多晶硅项目有过接触。该项目准备通过收购其他企业的厂房和设备,上马3条多晶硅的生产线。
“当时,对方的想法是让我们投资10多亿元,持股50%左右。”王清海说。但几番考察下来,他所在的机构最终放弃了这次投资机会。
王表示,接触后不久,感觉多晶硅的价格可能会进一步下跌。之后,不少投资者也接触过该项目,但都没洽谈成功。
上述民生银行成都分行人士也表示,四川省内的多晶硅项目还没看到出现并购重组的现象。“现在估计大家比较谨慎,得看到趋势明朗后才会出手。”他说。
“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就陆续看了几个多晶硅的项目,但是最后也没有投。”国内一家大型保险公司的股权投资部门高层说。
该人士表示,除了市场价格逼近乃至低于国内企业的成本线外,还有几个问题尤其值得注意,首先就是核心技术都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
上述权威人士透露,此前,国内多晶硅产业的大跃进,导致人才技术难以支持发展。目前除了峨眉半导体和洛阳中硅外,其他的企业基本都是从国外一个个系统的技术设备引进,然后东拼西凑组成一个技术团队,再慢慢调试,然后再生产。
“1000吨以上规模的技术,中国目前也还没完全掌握,尤其是其中的很多技术细节。”该人士说。
上述国内一家大型保险公司的股权投资部门高层表示,规模也是一个关键的因素,起码应该年产1000吨才具规模效应,但是国内的项目中,能超过这个规模的项目屈指可数。
但也有人看好这个行业,“我认为光伏产业的前景还是很大的,随着金融危机的过去,新能源战略会大大提振经济发展,国外也会提高补贴,海外市场也可以跟着起来。”乐山市某经委官员称。
上述保险公司的股权投资部门高层则认为,从未来10年至20年的角度是看好的,如果这样,投资人要经历多长时间的黑暗期呢?能否坚持到那个时候,使得钱才不打水漂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