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梦达一周年祭 近期内存颗粒走势分析

互联网 | 编辑: 李旸 2010-02-23 09:00:00原创 返回原文

奇梦达之墓

2010年春节,气温在经历了大年三十的寒冷之后,从年初一开始缓慢回升。这和2009年内存业的走势,惊人地吻合。不少人应该还记得,“去年今日此门中”,有一家在业内举足轻重的厂商黯然关上了大门——没错,那就是奇梦达。内存行业的寒冬因为奇梦达的破产“瞬间降到冰点”,整个IT行业也几乎跌落到最低谷。此后经过了压缩产能、清理库存、转向新型产品的变革,内存颗粒迅速由DDR2向DDR3过渡,加上SSD对于NAND闪存颗粒的需求,使得内存领域迅速复苏,无论是DDR2和DDR3,都在价格上为坚持到冬末春初的幸存者带来了不菲的利润。

这一年,实在是令人无比唏嘘……如果奇梦达挺过来的话……

近期内存颗粒走势

事实上,因为上游厂商减产DDR2和转产DDR3的缘故,2009年的内存价格最终呈现掉头向上的大趋势,最终稳定在250~300元(2GB DDR2)、300~380元(2GB DDR3)的价格区间。在经历了长达8个月的“百元噩梦”(即因为产能严重过剩,库存积压太多,2008年7月~12月的2GB DDR2内存一度价格只有100元上下,DDR3内存也好不到哪里去)之后,内存厂商终于通过减产慢慢获得了相对合理的利润。随之而来的就是货源的不甚充足。2010年春节期间,内存价格只是节日缺货造成的例行上涨。在上游供货商上班之后,内存价格有望回归理性。

2010年DDR3内存是当之无愧的主流,各地厂商也纷纷开始转产。中国台湾省力晶(PSC)半导体以及和日本尔必达合资的瑞晶电子(Rexchip)预计,2010年第一季度DDR3晶圆在其总产能中所占比例将超过70%。而2009年第三季度,DDR3颗粒的产量比竟然不足5%。

另一家DRAM大厂南亚(包括与美光合资厂华亚)同样也在加速转产DDR3。在最近一次投资者会议上,南亚表示2010年一季度,DDR3将占到南亚和华亚总产量的50%以上。韩系主力三星早在2010年1月份就已超过7成的产能来生产DDR3产品。

DRAMeXchange最新数据表明,2GB DDR3内存条的合约价格自2009年11月以来一直保持稳定,2010年1月上半月却上涨了2%~5%,同期2GB DDR2内存条价格则没有太大变化。这说明虽然已到传统淡季,但DDR3的需求量仍在增长。而且有望在5月份达到50%的市场占有率。

关于DDR3价格下滑速度

相关业内人士表示,DDR3的价格下滑,在2010年第一季度基本无望看到,尽管有CeBit这样的世界级展会拉动人气,但在5月份之前,内存厂商的产能无法完全释放,2GB DDR3内存的价格要降到350元以下价位依然存在难度。唯一的希望是Intel每季的点仓,将助推P55/H55主板和i3/i5处理器的销售,同时拉动内存降价。

部分软件商表示,由于Win7的普及会在2010年持续扩大,加上目前已经很“靠谱”的《星际争霸Ⅱ》“流出版”,将会推动计算机硬件的进一步升级。但也有部分人质疑到底DDR2平台上执行Win7和《星际争霸Ⅱ》是否造成硬件瓶颈,目前测试的表现看,在内存传输带宽上,基本没有过于明显的性能差距,足以说服用户进行升级,因此2010年DDR2内存还不会出现大规模的衰退现象,至少在半年之内不可能见到。

综上所述,2010年6月开始的暑季将最有可能是内存价格的分水岭,DDR3的明显降价将“逼迫DDR2退出历史舞台”。

短暂回顾灰暗历史

2009年1月23日,德国著名内存厂商奇梦达在慕尼黑提出无力清偿债务的破产申请,依照相关法规进入审查程序,奇梦达董事会也在持续监管公司营运,等待资金援助。根据德国的法律,劳工局支付员工的薪水仅到3月底为止,4月1日起即开启正式破产清算程序。

在金融风暴肆虐的2009年年头,奇梦达延续生命的希望无疑极小。由于没有买家接手,奇梦达即将从4月起停产。

奇梦达在债权人会议后发表声明说,内存价格持续下滑,厂房的营运无法维持,因此德累斯顿(Dresden)工厂从3月31日起将进入“待机”停产。声明中强调,破产管理人Michael Jaffe正领导团队,手握领导业界的“Buried Wordline”技术,继续寻找有意接手的投资者。然而,这只是回光返照的最后一口气而已。

尽管“Buried Wordline”将有利于内存厂商生产出高性能、低功耗、小尺寸的内存芯片,一直可以延用到30nm的生产工艺顺利上马为止。但事实证明,这不是一根救命稻草。

为了保住奇梦达数千名员工的工作,首府位于德累斯顿的德国萨克森邦(Saxony)政府,也积极向欧盟相关部门求援。萨克森邦总理Stanislaw Tillich在与欧盟执委会主席Jose ManuelBarroso会晤后说,欧盟执委会相当清楚微电子业对欧洲的重要性,如果萨克森邦政府申请补贴,欧盟愿意在短时间内进行有效性评估。

事实证明一切都是徒劳的,Qimonda(奇梦达)终于在4月1日正式开始了破产清算程序。约2450名奇梦达员工丢掉饭碗。

“奇梦达之死”的影响

破产之前,奇梦达的产业规模在存储行业居全球第三,尤以芯片研发能力见长,最重要的两大研发中心位于慕尼黑和中国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在其全盛时期,一度占领高达11%的市场份额,是内存行业中当之无愧的巨头。当然,奇梦达的成与败,要从2006年英飞凌拆分业务说起。

2006年9月《21世纪商业评论》中的文章《英飞凌与奇梦达:快乐分手 专注向前》,是这样描述奇梦达从英飞凌剥离的过程的:

“……2006年5月1日,英飞凌的内存部门正式拆分,以奇梦达股份有限公司(Qimonda AG)为名,作为英飞凌的全资子公司开始独立运营。原英飞凌管理委员会成员、华裔马来西亚人罗建华(Kin Wah Loh)成为奇梦达公司总裁兼CEO。……从2006财年第二季度(1~3月,英飞凌财年从每年10月1日开始)起,英飞凌内存业务营收激增,按比特计算的内存发货量大幅增长,平均售价也有所提高。息税前利润由亏损1.18亿欧元变为盈利0.3亿欧元。根据行业检测机构Isuppli的数据,奇梦达已经是全球第二大动态随机存储器(DRAM)制造商,仅次于三星。……”

可见当时的奇梦达在拆分之后曾经因势利导,获得了不错的发展机会,但英飞凌剥离了内存部门之后,对奇梦达的“不闻不问”也间接“促使奇梦达崩溃”。时至今日,奇梦达只是一个符号,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之中。我国山东的国营企业浪潮,曾向奇梦达的破产管理人Michael Jaffe表达收购近一半股权的意愿。但谈判并没有成功。

奇梦达倒闭后,受益最大的当属竞争者。释放出的市场份额有效地帮助了其他厂商,缓解价格过低带来的减产压力,换言之,就是实际减少产量比预计要小。某种意义上说,奇梦达留给“后人”的遗产无比丰厚(事实上没有一家内存厂商会承认自己因为奇梦达的倒闭而“直接获利”)。

后来大家都知道了

2009年5月,台湾华亚科技表示,从当年第三季度开始,将其之前为奇梦达预留的半数产能DRAM颗粒,改为向美光出货,另一半则继续提供给南亚科技。

华亚科技成立于2003年1月,由南亚和奇梦达合资组建,拥有两座12寸晶圆厂,合计产能约为每月12万片,被南亚和奇梦达平分。2008年10月,美光宣布收购奇梦达所持华亚股份,该公司随即成为南亚与美光的合资公司。而随着奇梦达的破产,华亚的半数产能顺理成章地转向美光。

由于DRAM产能下降,华亚09年初将产能一度削减30%。而奇梦达申请破产又让华亚的出货量骤降50%。不过随着DRAM行情的好转,华亚09年4月产量已经回升到8万片晶圆,之后还会继续攀升,供给南亚的出货量也将随之回升。

奇梦达倒闭一年后,金融风暴对于IT产业的影响已经消退大半,而需求回暖和软硬件技术的发展,将让内存生产再上一个台阶。可惜的是,奇梦达再也看不到了。

返回原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