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虹等离子正式量产
2010年1月21日,随着长虹等离子生产线的正式量产,证明了长虹对于等离子的又一份坚持,标志着中国彩电企业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大大缩短良品率“爬坡期”,而此时的长虹也可列入全球等离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了,同时也可抗击外资企业对我国平板电视市场的操控地位。不过从全球平板电视市场的角度上分析,等离子电视的境遇有些无奈,等离子产品逐渐淡出,需求量也经历了2008年28%增长之后开始出现下滑。我国等离子电视市场形势则是全球市场的一个缩影,尤其与液晶电视的增长态势相比等离子电视的发展过于缓慢。随着家电下乡等政策的推行和等离子技术的更新,2010年中国平板电视市场,等离子电视产业复兴已具备条件。对于长虹等离子电视的量产,一方面证明了长虹等离子的生产能力,而一方面我们也为长虹等离子屏未来所要面对的市场态势所焦急。中国市场并非不需要等离子电视,有相当一部分消费者对等离子电视的评价很高,消费者对于全高清、节能、功能丰富多样的要求面对液晶电视和等离子电视来说是一视同仁的,松下已经做到了,在实现量产后,长虹等离子在“量变”的同时需优先考虑“质变”?
全球等离子阵营势单力薄
从平板电视显示的角度来分析,液晶电视与等离子电视无伯仲之分。然而市场的竞争与后天的技术升级和其他因素不无关系,也正是因为这样等离子电视境遇尴尬。根据中国电子商会消费电子产品调查办公室数据统计,2009年全球电视总销售量已突破2亿台,其中液晶电视销售1.4亿台,占到约69%,而等离子电视却仅有1400万台,这个数字仅仅是液晶电视的十分之一。多方面原因导致了如今这种局面的形成。首先,等离子电视技术只掌握在少数日韩企业当中,并进行严格的技术封锁。其次,由于只切割大尺寸面板,产量较小尺寸少,并且等离子电视一直无法形成多企业大规模量产,导致等离子电视价格昂贵而销售缓慢。尤其是中国市场国产品牌TCL、康佳、创维等,集体占位于液晶电视阵营,从产品系列、品牌数量、宣传力到舆论导向均让等离子阵营显得势单力薄。等离子电视正逐步淡出消费者的视野。加之消费者接收信息不对称,甚至被认为等离子电视将要退出历史舞台。长虹逆势而上,在等离子电视形势越发严峻的时刻而选择正式提产增量,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长虹等离子电视的竞争力,但与液晶电视的规模相比无异于杯水车薪。所以说提升产量只是提升产品竞争力的一部分,而提升技术品质才是平板彩电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品质先行 长虹等离子需走“精耕细作”之路
近年来,在看到松下等离子的在全球范围内销售渐进稳定的局面背后,也经历了一段被动时期。全球平板产业都有一个不变道理,“胜也面板、败也面板”。日本松下与中国长虹同样经历过面对巨资建设的等离子面板生产线被堵死退路的情况,而日本松下先是打破等离子无高清的说法、再是解开离子高耗能的死穴。等离子再次得到全球市场认可,技术发展才是硬道理。松下保证了较稳定的市场增长。而长虹在拥有自己的生产线之后同样面临此问题。长虹是否能成功的走好这一步呢?我想这样的担心是必要的。由于长虹的技术刚引进、生产过程还不是很成熟,其等离子屏还暂时无法达到全高清的显示标准。虽然对于消费者来说,即使是高清的显示标准同样满足消费者现在的观看需求,但这似乎却无法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其次,等离子电视一直被诟病的高能耗问题已被松下率先解决,而长虹等离子电视却始终没有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CRT时代的长虹曾是彩电行业品牌形象最好的企业之一,在平板时代的长虹却没有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根据中国电子商会消费电子调查办公室的消费者购买平板电视满意度调查的数据来看,消费者普遍认为平板电视的返修率较高,并且费用极其昂贵。长虹可利用多年来军工企业的实力,让中国消费者对长虹平板电视更加放心,所以长虹或许可以通过提高等离子电视保修年限并且改善服务质量来提高长虹品牌形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