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假尽量争取,对你从未放弃
IT产品的造假现象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而移动存储产品的造假,最开始是从闪存盘和移动硬盘得到泛滥的。在移动存储发展初期,暴利决定了造假之风盛行。当技术发展到闪存盘的价格和容量成反比之后,产品越发便宜,利润越来越薄,造假之风是否消退呢?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欺骗,早已改头换面
在“315消费电子投诉网”(http://www.315ts.net/)上,关于IT产品类的投诉,属于存储类产品的投诉在2010年前三个月不到10条,但并不意味着消费者上当受骗的几率减少。相反,在各大专业网站论坛的投诉,更呈上升趋势。出于网络媒体的公信力日益上升的因素,对产品的集中投诉会影响到厂商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因此专业的网媒平台曝光,更能引起爆炸性的关注效果。
目前,市场上的闪存盘造假现象依然以产品为主,但方式越发多样。为了追求利润,相比之前的以次充好、假冒名牌,如今造假者不仅将以往的“长项”发扬光大,又有了更雷、更新的方式。
以次充好之“便宜大容量版”
无可争议的是,闪存盘的出现,给很多人带来移动数据应用的便利,但造假对用户的危害,直接表现为对数据的危害。作为存储介质的闪存盘,如果芯片和电路板质量低下,轻则导致传输速度下降,重辄丢失重要数据,损失基本无法量化。几年前,由于闪存工艺限制,闪存盘的最大容量一直在1G左右,价格相对比较高昂。用户对容量的要求超过对性能的要求,但对于价格的敏感性使得造假产品有机可乘,因此“容量造假”成为了最主要的手段。
“我告诉你,以前32MB打磨之后冒充512MB的根本不算什么,现在闹得最凶的是1GB、2GB打磨之后直接冒充32GB、64GB甚至160GB产品,卖得还巨便宜,杀的就是贪‘便宜’的外行人。”张晓池(化名)是东莞一家作坊的主管,他每天的工作就是负责将收购来的闪存盘芯片进行改写。所谓改写,即使用正规的低成本闪存芯片,通过专门软件修改控制芯片上的信息,达到把容量改大的目的。也就是说,产品本身的质量和以前的次品、淘汰品相比,绝对是好的,但是容量上被“无限放大”。
至于修改控制芯片的软件,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量产工具”,它专门针对闪存盘的控制芯片进行写操作,起初的目的是通过写操作对芯片进行优化和维护,与改写主板BIOS的原理大致相同。但经过特别设计的“量产工具”,不仅可以修改产存盘的容量,还能对闪存盘的读写性能进行暂时性的优化,达到以低速盘冒充高速盘出售以盈利的目的。这是我们接下来要说到的第二种造假方式。
普通的量产工具并不复杂,一般用户经过简单教学即可上手。但造假作坊的“量产工具”经过专门设计,功能非常强大。张晓池介绍,他所在的作坊,一天可以“生产”出“128GB”的闪存盘超过5000个。
“假大盘”为何能够流行
对于用户的反馈,张晓池表示了遗憾。在他看来,这样的产品有市场,首先是因为有需求。首先,并非所有用户都知道闪存盘在容量和价格上的正确关系。这让造假者得以片面地夸大“量”而掩盖了“质”。其次,闪存盘非常便于携带和实用,需求面很广,价格的飞速下滑使得相当的用户可以忽略劣质所带来的损失。毕竟不是人人都携带着核按钮密码的。第三,渠道的不正规,导致了消费者的辨识力下降。在二三级城市,或者说在一线城市的电脑市场,各种品牌的产品鱼龙混杂,在商言利的共性,让无良商家得以为造假者提供价值链的最末端——销售。
“反正我用的2G或者4G闪存芯片,你拷100首MP3也用不完,你拷1.4GB的电影也用不完,再说了,你又有多少耐心去忍受拷8GB的大文件呢?”至于闪存盘上面具备的商标和客服电话等防伪措施,其实也是防君子不防小人而已——造假产品的客服电话,永远不会有打通的时候。
“当你在市面上看到32~160GB的闪存盘只卖80~120元的时候,请说服你的好奇,不要去购买,因为短暂的图利意识,只会给你带来难以遗忘的痛苦。”
以次充好之“低速变高版”
说起“低速变高速”,恐怕很多人都会想到宇瞻“微笑碟”。这款产品以高速传输著称,但如果你买到假货,用不到10次,就会发现速度明显变慢,最后由“高手”沦于平庸。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有两个:其一是量产工具的作用。上文说到,过特别设计的“量产工具”,能对闪存盘的读写性能进行暂时性优化,达到低速变高速的效果。其二就是大厂次品的不稳定性。
一线闪存颗粒大厂的优质闪存颗粒,经过与合适的主控芯片匹配、合理的算法优化,可以达到很高的读写速度,一般都在35MB/s(读)和20MB/s(写)左右,这是很优秀的产品。注意,这样的闪存产品,在主控芯片、颗粒质量和散热控制三者的标准,极为严格,特别是颗粒质量和散热控制,必须经得起长时间、高强度的读写考验。是故优质的闪存颗粒成本也不低。
这里要说个题外话:近年来“英特尔工程样品CPU流出私售事件”时有发生,这其中的门道和闪存颗粒一样。不稳定的高频版工程样品,经过降频和加强散热控制后,工作效果比中低端正式产品依然强很多,而且价格相对高端正式产品便宜不少,于是导致了“流出”。工程样品处理器和次品闪存颗粒一样,最终是被厂家测试后所淘汰的“规格外产品”,但瘦死的骆驼终究比马大,很多“用心良苦”的人就在这上面下足了功夫。
教你如何“借尸还魂”
“低速变高速”的过程如下:回收大厂残次品→打磨→加装不同主控芯片进行匹配测试→达到数次或数十次高速读写后进行量产优化→封装→供应给渠道→销售。
为什么只进行很短的匹配测试,就是因为大厂的闪存颗粒残次品基本能保证一定次数的高速读写效果,这是以牺牲颗粒寿命为代价的。加上粗糙的主控芯片设计、低价的电路板焊接、基本忽略不计的发热量控制,最终高速闪盘变低速只是一个最好的结果——没有坏掉就不错了。
作为一个“比较善良”的造假者,张晓池进一步说明,能去收购大市场淘汰产品的作坊,还算是好的,直接从废旧市场回收芯片,或者购买海外电子垃圾进行“低速变高速”改装的商贩,才是真正要命的。如此生产出的闪存盘,极有可能在第一次大容量的读写过程中直接报废。如果你在7天无条件包退包换期内,那么恭喜你,至少还有个保护条款值得依赖,如果连发票都没有要,那么自求多福吧。
“这么作比较吧,就好比可以入选国家队的职业球员,你是情愿在赛季初的一场普通联赛中被铲断腿呢,还是情愿在世界杯前的热身赛中被铲断腿呢?”
联想到可怜的法国天才前锋西塞,我们应该对这些造假的“狠角色”有更深刻的理解。
名牌造假之“通用模具版”
目前最流行的闪存盘,无论品牌大小,有一个特点就是模具的通用性。工业设计是IT产品品牌优势和个性的精髓所在,也导致了开模成本的居高不下。加上贴牌、代工等制造模式的存在,这种局面下,一款成功产品的模具设计就会被无限多次地模仿,以致出现了大量的高仿产品。
高仿产品的优势在于材质的低成本:颗粒、芯片、电路板、金手指、封装技术都可以通过作坊模式实现,外观、材质、涂层、用料则能减则减。两两相配,最终得到高仿产品。这样的结晶,弄好了是天使,弄不好是魔鬼。
我们可以用几张图来说明“高仿”的“牛X”之处。造假链条的完整性越大,其产品的完成度也越大。别看小小作坊,每个流程的作坊有机串联起来,一天产量5~10万个闪存盘不成问题。
当然了,造假最弱也是最省钱的一环,就是质检。如果造假也有质检的话,那必然不能成为造假。在很多电脑卖场外,卸货的时候,搬运工们直接把整个整个的大箱子从车上直接踢到地上,而不管里面装的是硬盘还是显示器。如果物流也有质检,那么和造假一样,“会死很多人”。
“模仿”的最高境界:山寨化
山寨,一个多么有中国特色的名词。无论哪个行业,山寨出身最终成功上岸的比比皆是。这是一个值得争议的话题。很多时候,“山寨产品”囊括了很小的私家作坊、不合格或者别有用心的代工厂,甚至是一整条最低端的造假链。
随着价格的不断下降,生产工艺的更新,闪存盘现今已经成为了IT产品中的快消品,每一个尝试移动存储的作坊,几乎都会把闪存盘作为进入行业的第一步。必须客观地看到,山寨并非“假冒伪劣”的等同词汇,说没有造假就没有山寨,有点言过其实,但高仿版产品鱼目混珠,的确是山寨起步的特征。
作为媒体,我们希望更多的山寨厂商自强做大,成为民族企业的骄傲,但不希望看到高仿为造假进行掩盖。区区一个闪存盘,对消费者造成多大的心理伤害,也许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不会忽略。
曾经记得央视有一期讲述“山寨厂商发展史”的财经节目,末尾主持人这样说道:“有一家知名的山寨厂商,依靠不断的进取和创新,最终获得了成功,得到行业的认可,这家厂商就是‘TIANYU’。”如此软性广告植入,就算不是黄金时段,也能让上岸的先行者和正在跋涉的后进者深受鼓舞。
“当利润达到10%的时候,他们将蠢蠢欲动;当利润达到50%的时候,他们将铤而走险;当利润达到100%的时候,他们敢于践踏人间的一切法律;当利润达到300%的时候,他们敢于冒绞刑的危险。”这句名言,很多人都认为是马克思说的。作为普通IT用户,因为奸商造假“被实践”之后,更应该知道,这句话其实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引用了邓宁格的著作:《工会与罢工》第36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