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web应用对摄影和摄影工具的影响

互联网 | 编辑: 魏申杰 2010-04-13 00:00:00原创 返回原文

就摄影方面来讲,互联网改变的更多的是照片的传播和分享,当然这其实是最重要的部分,照片就是拿来给人看的,如果没有人看照片也就没有了自身的意义,因此从产品的制造商到使用者,都因为互联网而被改变。

无标题文档

什么是WEB应用

21世纪是互联网的时代,如今形形色色的行业、工作几乎没有能脱离互联网而存在的,互联网已经从曾经的高科技变成了我们生活所必需的一部分,它也在不知不觉之间改变了我们很多生活习惯,比如我们的社交、我们获得资讯的方式、比如我们的生意。

就摄影方面来讲,互联网改变的更多的是照片的传播和分享,当然这其实是最重要的部分,照片就是拿来给人看的,如果没有人看照片也就没有了自身的意义,因此从产品的制造商到使用者,都因为互联网而被改变。

互联网让人眼花缭乱,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无外乎“内容”和“工具”这两点,上到Google、Facebook、Twitter,下到门户、论坛、博客,这些都是内容和工具的派生品,也是目前几个最主要的人们依赖互联网的因素。

从内容来说,各式各样的新闻站点,论坛以及博客构成了从web1.0到web.2.0的完整内容架构体系,随着互联网内容以及分享形式的发展,其实如Fackbook以及Twitter这样的平台工具其实也是内容分享的形式,只是从严格的意义划分上来讲,他们更有“工具”的特色,因为其本身并不提供内容。

就工具来说,Google和Baidu等互联网巨头从搜索引擎起步,逐渐发展出许多我们依赖的互联网应用,比如Google的Picasa就是目前最主流的图片分享web应用之一,当然还有大家都喜欢的Google map,Google Reader等等。这些应用的出现大大改变了我们资讯获得形式,比如在10年前我们很难想象只要坐在电脑前就可以查询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坐车的全过程。

互联网的核心是内容,而工具的出现是为了帮助我们获取内容,图片的分享也是如此,我们以前在论坛、网站、博客等地点看到照片,现在则会在Twitter、Facebook、Flickr等地点看照片,图片作为互联网最大的几个内容分支之一有绝对不可撼动的地位,甚至可以说互联网的出现推动了图片在“内容市场”里地位的上升。那么在这之中,web应用对图片分享的改进有具体哪些帮助是接下来我们要探讨的话题。

个人博客平台

每个人对自己的博客有不同的定位,就小编来说,倾向于将博客定义为“在互联网上的家”,有的人有很多个不同作用的“家”,而有的人只有一个,不管如何,这个博客就代表了其主人,是我们可以看到的这个人在互联网上活动的根据地,而和现实生活中的家不同的是,当我们越来越依恋博客时,每天逛别人“家”的频率自然是很高的。

博客同时也是一个优秀的平台,他让更多摄影师或者摄影爱好者有了一个分享自己作品的平台,在互联网还没有那么发达的年代,摄影者与出版者之间的地位是绝对不平等的,没有出版者的平台,摄影者的作品很难传播到更广的地方,而如今,你只需花一点小钱就能搭建一个独立的网站,就算你不花钱也一样能找到一些大型的博客社区在那里免费按个“家”,个人摄影在博客市场里是内容提供的重要一环,不管你使用什么形式,只要是数字照片都能贴到你的博客中去被分享,这也是越来越多的摄影师开始选择创建个人站点的主要原因。

为了满足图片分享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大型博客站点都针对图片进行了应用的资源的整合,比如PChome的博客就是如此,这并非自卖自夸,PChome的博客针对图片分享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就小编个人而言也比较欣赏其中的几个设定。

MSN Space的幻灯片图片显示

首先,PChome博客的图片上传单张照片的上限为5MB,目前没有封顶限制,这就为大量的照片上传提供了非常自由的空间;其次,博客的图片支持新窗口放大以及外链,这让我们可以方便的在国内一些在图片上传方面限制苛刻的论坛发布图片。再比如Msn Space空间的照片显示,他的优点在于可以批量上传和设置成专辑形式进行幻灯片播放。

简而言之,每个站点尽管各自有其特色但总会在照片的上传和管理上存在一些小毛病,另外上传容量和上传总量的限制也不得不使许多博客站点的使用者抛弃博客的图片空间转而寻找其他的“图床”。

图片上传与存储平台

由于对互联网应用的使用习惯以及购买习惯的差别,目前国内鲜有如Flickr一般出色的图片与视频存储网站。Flickr是由Ludicorp公司于2002年开发设计的,早期的Flickr的形态是一个具有即时交换照片功能的多人聊天室,可供分享照片,后来由于大家都在使用照片的上传和存储而很少使用聊天室功能,后来Flickr就渐渐蜕变成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形式。

尽管个人也并非Flickr的资深用户,但还是从web应用的角度来谈谈Flickr的优势。首先Flickr对照片的管理系统做的很好,有幻灯片形式的,也有单张罗列形式,照片的存储和归档都非常方便,这对使用者的吸引非常大。其次,Flickr没有单张上传的容量封顶,比如小编看的一些国外的相机评测站点就经常使用Flickr相册来存储自己的样张,一些样张的原始图片容量都在10M左右,Flickr照样照单全收。

Flickr的图片显示方面也有许多创新,比如将一张照片上传后Flickr会启动替你生成多个不同尺寸的版本,而不用用户自己动手。Flickr除了适合上传和存储之外,也是一个浏览他人图片优秀的平台,Flickr的设计者为用户设计了诸多浏览自己想要图片的方式,包括搜索、排列,比如Google,Flickr可算是一个更专精的搜索工具。

Flickr也需要收费的,免费用户每个月有上传总量的限额,当然你会觉得不爽,不过在付费观念成熟的国外,有大于Flickr上传限额需求的用户都会很愿意掏钱购买Flickr的空间,这也是Flickr能不断壮大的原因。反观国内,由于普遍的消费者愿意为互联网工具和内容买单的少之又少,因此类似Flickr这样的网站几乎是很难成功的,大家宁愿使用一些相对比较“不好使”的免费服务也不怎么情愿投资,这是消费观念上的区别,也可以说是国人对互联网服务的认同度还未达到某个水平线上所致。

Fackbook和Twitter平台

近年来最红火的将内容与工具结合的无非就是Fackbook和Twitter这两个站点了,小编倾向于将两者定位于内容与工具的结合体,也是web2.0也杰出的代表,如同Flickr一样,Facebook和Twitter本身也不提供内容,制造内容的全部是使用服务的用户,但和Flickr不同的地方在于,他们将Flickr当年被丢弃的“聊天室”进化成了“社交”,这不只是形式上的改变而已,所以必须要用“进化”来形容。

看看国内红火的开心网以及现在各大网站都争相开发的“微博”就可以知道,人们确实热衷于这种新的信息分享形式,他真正做到了将即时的信息推送到用户面前,而用户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接受信息的范围,很多Twitter的用户都总结说“看一个Twitter的喜好只要查一下他们的用户列表就可以了,即使他一条Tweet不发也行”。

Facebook和Twitter本身并非专门的图片分享站点,但是两者均加快和简化了信息传递的路径,因此实际上反而比Flickr更加有利于图片的分享,而透过这两个平台,普通的用户与媒体行业工作者甚至可以说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随着Twitter和Facebook在国外的普及,有越来越多的突发事件由普通人率先报道,图片和视频被更快的推送到关注的用户群体之中并病毒式的传播开来,这种颠覆以往的分享方式确实是革命性的。

Web应用对摄影的促进

丰富的Web应用对摄影作品的分享的促进是极大的,小编一直坚持的一个观点是:摄影是没有门槛的,人人皆可摄影。诚然摄影技术有高低,每个人对摄影的理解程度也有深浅,但这不应该妨碍大家喜欢摄影和作品分享,将摄影锁在金字塔顶端的做法是封闭和落后的,摄影就应该是一项全民参与的活动,而Fackbook和Twitter之类平台的出现便直接刺激了人们的拍摄欲望,而只有当你有强烈的拍摄欲的时候,分享和上传存储才能变得更有意义。

Web应用还消除了人与人之间信息获取不对称的阻碍。在互联网没有那么发达的年代,信息必须要经过某个媒体才能被传播开来,普通人作为信息获取的终端只有被动的等待信息的到来,这种信息的不对称不但不利于推进信息分享的普及,反而还加剧了人们对对此的误解,有一种“信息分享并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的错觉。

Web应用的泛用化趋势弱化了这种隔阂,即使你只有手机,只要能上网,一样可以在几秒钟之内将你拍摄下来的画面分享到整个世界,这对以往被动等待的个人来说其进化显然是巨大的,人们会期待自己能成为信息的传播者,能被更多的人关注,也就会去购买摄影设备,这最终当然促进了摄影产业的发展。

微博和SNS社区在国内的普及已经证明了此类Web应用在国内有巨大的市场,“人人都是摄影师”的时代正在到来,而可以预见的是,数码相机产业也将跟随使用者的使用习惯继续发生变化,未来的数码相机市场将是“分享为王”,将产品与分享结合的更好的一定会占有更多的市场优势,某种意义上来说,Web应用或将在不久的未来主导数码相机的发展方向。

返回原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