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家电企业靠CRT支撑 液晶热销不盈利

互联网 | 编辑: 2006-08-09 00:00:00转载

做了两年销售,三年市场,现在已经跨入国内某家电企业中层的老李,不禁感言--“尽管以液晶、等离子为代表的平板电视销售火爆,但实际上支撑各家企业盈利的却是传统的显像管CRT电视。大多数电视机厂家依然没有从平板的浪潮中得到太多的利益。”

  做了两年销售,三年市场,现在已经跨入国内某家电企业中层的老李,不禁感言--“尽管以液晶、等离子为代表的平板电视销售火爆,但实际上支撑各家企业盈利的却是传统的显像管CRT电视。大多数电视机厂家依然没有从平板的浪潮中得到太多的利益。”

  信产部在近日公布2006年1-6月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情况在统计报告中指出,家用视听设备新形成的固定资产额同比出现了下降,将对这些行业下一步的生产能力产生较大影响;而家用视听设备行业的利润出现了负增长,投资增长也只有11.6%,销售收入则下滑10.8%。

  液晶电视今年前6个月产量为299.4万台,而去年仅为113.2万台,同比增长164.5%;CRT彩电产量前6月为3437.4万台,而去年为3639.2万台,同比下滑5.5%。

  显然统计数字并不能说明全部的问题,掩盖在高增长,高销量的数字下面,平板电视领域有着更多的隐患。

  “47寸的液晶电视做到15999元,对于电视机厂家却是已经到了底线。像TCL这样的一线品牌还可以承受,在对于一些二线品牌便已经是在赔本销售了。”TTE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经理对eNet表示说,“平板时代的到来,销量拉动需求,但是对于传统家电厂家,却并没有得到切实的利益。价格战依然是争夺市场的杀手锏。卖场、企业间的双重压力,使得制造厂家一直行走在亏损与盈利的边缘。”

  经历了短期的高价、缺货之后,平板电视的供应量再次超出的需求。尤其是在上游面板持续走低时,使得制造厂家倍感存活的压力。加之占据家电零售市场份额90%以上的连锁卖场的压价,使得平板电视的利润大幅降低。

  “面对利润的压力,TCL采取分兵作战的原则。在47寸电视领域,我们用15999元打低端,用它来拉动销售,与大多数国产品牌抗衡。与此同时,我们也推出了33999元的高端产品。借此来获得利润更大的中高端市场。其实这就有点像诺基亚在手机上的行销策略。厂家会把产品线做的非常长,用低端和本土品牌拼市场,通过走量来完成收支平衡。而高附加值的产品,量虽然少,但是由于单价高,承担着提供利润的主要动力。”TTE市场经理付强道出了TCL在平板电视领域的计划。

  目前三星46寸液晶市场售价在2.5万左右,而且其分辨率同国内品牌售价1.6万的液晶电视相当。而索尼预计,其新款46寸液晶电视上市价格也不会低于3万。业内人士指出,与此相对的是,以夏普、索尼为代表的合资品牌的液晶电视价格都会国内品牌拉开一定的距离。从而保证他们可以在液晶市场获得更大的利润。所以人们看到以索尼为代表的电视机企业,在新一轮的市场中获得了巨大的生机。

  索尼主管电子业务的全球副总裁井原胜美前不久来华时也表示,就利润而言,索尼追求的是高附加值高端产品的利润。在整个平板市场价格不断下降的时候,我们会控制成本,保持价格竞争力。

  “尽管销售情况良好,但是大多数国内家电企业依然没有从液晶电视中得到利润。如果这种现状不能得到根本的转变,国内家电企业将会迎来一场空前的灾难。”渠道人士发出了惋惜的感叹。

  统计数字显示,随着大居室的加速,越来越多的购房者会把40寸以上的液晶电视作为自己的首选。大尺寸液晶电视,正成为厂家拉开层次。寻求利润的最佳的切入点。在这一点上拥有汤普逊和RCA两大国际知名品牌的TTE,似乎有着更多的优势。而以海信、厦华为代表的新生代,也有了巨大的潜力。

  关键是厂家的经营理念。必定液晶不同于CRT核心技术、制造优势都不在国内企业的手中,厂家也不具备打长久价格战的资历。国内的企业不能把目光仅仅定在销量上,企业整体的运营平衡才是发展的关键。要市场份额,更要产品的附加值和品牌效益。这方面国内家电企业或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