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门加密机制 InWin移动硬盘盒评测

互联网 | 编辑: 李旸 2010-04-20 09:00:00原创 返回原文
独门加密机制 InWin移动硬盘盒评测

另类的InWin移动硬盘盒

硬盘盒将如何实现加密功能?这种加密手段,常规手段下,有没有攻破的可能?本文中,我们将和读者一起,去看看InWin移动硬盘盒的特别之处。

市面上的移动硬盘盒可谓五花八门,但能单纯实现加密功能的则凤毛麟角。由于硬盘盒的成本因素,很多厂商都在做工和用料上花心思,对产品附加值也渐渐给予了重视。不过,对于InWin而言,从产品设计到附加值,都显示出差异化的本色,并把这种独具匠心的设计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InWin移动硬盘盒进行详细解析,并通过实际拆解和分析,为读者带来InWin移动硬盘盒的独特加密机制——这是不同于以往移动硬盘产品的加密体系,不通过密码而独立构建的加密方式。同时,我们也将对InWin移动硬盘盒的独特设计进行详细评述,告诉读者,一款成功的硬盘和产品,其优越之处到底在于哪里。

弹药箱 设计别出心裁

InWin的移动硬盘盒属于旗下的AMMO系列。该系列产品除了硬盘盒,还有机箱、电源等产品。有趣的是,AMMO的所有产品,外包装上都采用了类似军工用品的统一风格,显得前卫而别致。InWin移动硬盘盒的外包装像极了常规弹药箱,如果不是早已知道这是一款IT产品,还真会误认为是早年美国警匪剧《神探亨特》里面的违禁品。

从外观看上去,InWin移动硬盘盒的外包装十分保守和复古,但花纹和装饰完全模仿欧美枪械的弹药箱外表。连正面的“USB”标识,都显得那么不真实。

背面是产品细则,其中顶部的M4弹夹外形极为剽悍,下面的说明条目却又是IT产品的印刷形式,可以说是矛盾的结合体。

Inwin在AMMO系列产品的设计上,可以看得出企业文化的融通性质。工业设计的魅力在这里可见一斑。相比起万千产品“如有雷同纯属巧合”的简单包装,InWin移动硬盘盒从外包装上就已经领先一步了。

外形 武器的阳刚之美

冷森森的金属黑色、逼真的M4弹夹外形、让人望而生畏。InWin移动硬盘盒拆包之后,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个大型化的枪械弹夹。比起常规的标准M4弹夹大了一倍还多。如果是灰白色,那很有可能会被认为是AS-50的弹夹。

InWin移动硬盘盒的顶部是橡胶垫,顶部是USB2.0接口和DC电源接口。侧面清晰地印着“在台湾省设计”的英文标识。

InWin移动硬盘盒的正面,有一个红外无线安全锁的小窗口,转接板的红外模块就固定在硬盘盒内的相应位置。

随硬盘盒附送有两块安全锁牌、小螺丝刀、USB电缆和射击靶样式的说明书,其中安全锁牌让我们特别地感兴趣。

另类的InWin移动硬盘盒

InWin移动硬盘盒的内部是一个完整的橡胶套,六个支脚十分厚实,可以有力地作为笔记本硬盘和硬盘盒外壳当中的缓冲,均匀地把冲击力传送到整个橡胶套的全身,进行缓冲。正面栅栏式设计有利于分散直接对硬盘电路板的冲击。

橡胶套正面开了一个口,这是为了方便电路板上的红外模块“露出”,这样信号也不至于被隔绝。

下图是橡胶套正面特写。无栅栏设计的一面留给硬盘的顶盖,方便散热。

InWin移动硬盘盒的橡胶套设计在整体上无疑是成功的,侧面、正面的防护措施十分到位,和大多出传统侧开口安装固定螺丝的移动硬盘盒相比,橡胶套的缓冲避免外力直接传导到硬盘本体上,但随之而来的就是散热问题。由于硬盘盒本身无法与硬盘进行直接接触,热传导就打了折扣。

内嵌硬盘设计 防震效果出色

InWin移动硬盘盒的转接电路板已经被固定在橡胶套的顶部。在安装硬盘时,只要将硬盘的SATA口和转接板接上,然后再内嵌到橡胶套当中即可。

下图是安装好硬盘之后的效果。可以看到整个硬盘的顶盖为裸露状态,所以大部分工作热量的散热是可以保证的。

从侧面来看,橡胶套已经贴住硬盘的侧边,但因为橡胶本身的弹性,以及支脚的隔离作用,对硬盘盒侧部造成的冲击并不会直接作用于硬盘。

内嵌的转接板做工非常出色,绿色PCB,还有贴片电容的实用,都能看出其匠心。我们无意将其他厂商的转接板拿来进行对比,但对InWin移动硬盘盒的转接板,我们只能说是钦佩。

独特另类加密手段

InWin移动硬盘盒的加密设施为下图的两块解锁牌。红色的为加密锁,类似身份标识牌的“狗牌”,即白牌,为确定锁。

当InWin移动硬盘盒完整安装硬盘,并通电后,安全口会发出确认声,此时硬盘必须是未格盘未分区状态。如果已分区则无法设置安全锁。

注意,此时加锁和确认必须在三分钟之内完成,否则只能重复第一步的步骤。由于安全锁采用红外感应方式操作,所以距离不能大于3厘米,否则不能正常识别。

加密成功后,红牌为唯一解锁方式,只有在解锁后,硬盘才能被系统正确识别,并进行分区、读写等各种操作。

对于这样强硬的安全锁方式,我们只能用佩服来形容。这是在转接板上直接内建的、基于最底层的加密方式,目前我们无法100%断定是硬加密还是软加密。原理上,和加密狗的形式十分类似,但强度上远远比加密狗要强大。因为这种加密方式剥夺了密码解锁的可能,一旦“红牌”遗失,那么所有内建的数据就真的只能遭遇红牌出局的悲惨命运了。诚然,这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是足够安全的。

成绩不错的理论测试

我们使用的测试平台为Intel 酷睿i5 750+技嘉EP55-UD3R主板,主硬盘为金士顿V Series 30GB SSD,笔记本硬盘采用三星的640GB容量、5400rpm产品。由于InWin移动硬盘盒最高只支持Vsita系统,因此我们采用了Windows XP SP3系统进行测试。

在HD Tach 3.0.4.0测试当中,InWin移动硬盘盒的平均读取速度达到了37.4MB/s,突发读取速度37.6MB/s,这几乎是USB2.0的峰值。随机存取速度为17.4ms,CPU占用率5%。这里我们推断,由于转接板的工艺上乘,因此InWin移动硬盘盒的传输性能也表现不俗。

在ATTO Disk Benchmark测试中,InWin移动硬盘盒在16kB文件块下,读取和写入速度双双突破20MB/s,最终成绩为写入37.5MB/s、读取37.3MB/s。读取和写入的成绩十分接近。

InWin移动硬盘盒的表现还是稳定的,而且相比市面上很多硬盘盒产品,速度上更有所提高,传输稳定性也更好。

HD Tune理论测试

在HD Tune v4.01分别进行读取和写入测试,InWin移动硬盘盒的存取时间为17.1ms;最低传输率23.1MB/s,最高传输率35.8MB/s,平均传输率35.3MB/s。

写入状态下,该产品最低传输率20.2MB/s,最高传输率35.7MB/s,平均传输率35.6MB/s。而且传输速度一直保持稳定。

在文件基准测试中,InWin移动硬盘盒的读写成绩和ATTO Disk Benchmark下相差并不大。

从HD Tune v4.01的测试中我们可以看到,InWin移动硬盘盒的成绩相对比较好,大厂做工的转接板在性能上还是有目共睹的。

实际应用测试及总结

实际应用中,传输大小为8957.3MB的《2012》高清视频文件,InWin移动硬盘盒的用时为252.73秒,传输速率为35.44MB/s,这和理论测试相比误差极小。

传送2960.2MB的software文件夹,内含15071个文件,1210个文件夹,InWin移动硬盘盒用时109.94秒,传输速率26.93MB/s,证明在USB2.0方面,实际算法还是有所制约。

InWin移动硬盘盒的性能给我们的惊喜,远不如设计上的优势那么明显。充满个性化的外形,有效的防震橡胶套,配备合适的螺丝刀,还有一张真实比例的射击靶纸说明书,这些附加值充分体现了大厂成品在工业设计和产品价值上的亮点。这些细节上的创新,不是任何一个厂商都能模仿的,也为InWin在国内移动便携设备市场上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市面上的硬盘盒设计千差万别,但很少有人能从主题到附加值的所有细节都做到差异化。面对已经过于死板的产品审美观,InWin移动硬盘盒的设计,有利于其产品将来的开拓和成长,据统计,世界上真实枪械的弹夹无虑数百种,但模具制造并不复杂,InWin能够将这个系列的产品一直延续下去,并且最终获得稳定的用户群体。

不过,我们最为青睐的还是InWin移动硬盘盒的安全性设计。在这样的设计面前,普通手段很难绕过安全锁进行数据破解。可以说破解并非不可能,但代价过大的极端手段,就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内了。安全锁只是一种相对的必然,并非绝对值,因此,InWin移动硬盘盒的设计是值得信赖的,我们推荐中高端DIY用户,或者对数据安全性有相当要求的商务用户,购买高性能笔记本硬盘与InWin移动硬盘盒组装使用。

1.设计独到

2.仿真效果出色

3.安全锁强大

4.附加值高

1.散热效果有待提升

2.容易被误认为“违禁物品”

返回原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