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5日,奥林巴斯与松下宣布推出全新的相机标准——微型4/3系统(Micro Four Thirds)。这一系统取消了单反结构中的反光镜、五棱镜等组件,在成像质量不变的前提下,机身重量和尺寸都能够大大缩减。随着奥林巴斯、松下陆续推出多款产品,特别是奥林巴斯在2009年重新启用了经典型号“PEN”,并连续发布E-P1、E-P2、E-PL1三个型号之后,令微型4/3系统展现了惊人的发展潜力,在数码单反和高端DC之外,开辟了一片自己的天地。回顾两年的发展历程,“微型4/3系统将会走多远?”成为行业和消费者共同关心的话题。笔者就此也有一点肤浅的见解,在此与大家分享。
优势何在?走进微型4/3系统
想预测微型可换镜头相机的前景,就要先了解这类产品的技术优势,其实“卡片之薄,单反之用”八个字就可以很恰当的概括这类产品的卖点。微型4/3系统的镜头卡口至感光元件的距离由40mm缩短至大约20mm,同时卡口直径由50mm缩小至44mm,可以使镜头设计的更加紧凑。通过转接环,还有机会使用更多标准尺寸的镜头。同时由于取消了反光镜、五棱镜等组件,机身的厚度、重量都有可观的缩小,比目前最紧凑的单反E-450还要小巧很多。特别是PEN系列复古的旁轴造型,线条特别简练,便携优势无可争议。另一方面,由于使用了与E系统相同的感光元件和图像处理系统,理论上微型4/3系统相机的成像至少和奥林巴斯E系统单反是在伯仲之间的,随着反光板的取消,快门释放过程中也几乎没有机械震动,对于需要减少震动或安静拍照时将更有优势。
相比消费类DC,微型4/3系统的优势也是相当明显的,可换镜头是任何消费类DC都无法实现的,单反级别的感光元件,在消费类DC上也是凤毛麟角,消费类DC可以依仗的高清摄像和简单的高智能人性化操作,在越来越完善的微型可换镜头相机面前,也已经变得不堪一击。720P规格HD高清拍摄、HDMI接口、智能场景模式、面部识别、双重防抖、实时取景、实时向导操作界面……只要想得到的,似乎没有微型可换镜头相机做不到,也许,它们还没有能力与最轻薄的卡片DC比较身材,但是全面压倒机身尺寸相差不多的“高性能”消费DC已经十分轻松。
谁最需要微型可换镜头相机?
微型可换镜头相机的“跨界”优势,首先引起了职业摄影师和新闻工作者的兴趣,这些用户特别渴望一款高性能、轻便、紧凑的相机作为主力单反相机之外的备机,并且在一些工作强度不大的场合也能充当工作器材使用。以往这类用户当中,要求不高者会选择一台小巧的广角DC;要求高一些的用户,则不得不添置一台最紧凑的入门单反如奥林巴斯E-420等,以保证反应速度和画面的质量。现在,定位准确的微型4/3系统相机已经能够满足这类用户的需要,后续如有更趋专业的型号推出,微型相机主导备机市场将是指日可待。
当然,占领备机市场并不是微型4/3系统的首要目标,这个市场的容量也未必能够支撑它们的成长。从E-PL1的发布我们可以发现,摄影发烧友、户外运动爱好者、期待高性能相机的普通家庭用户,乃至街头时尚人群,都将成为这个新兴市场的潜在用户。
动中求变 众口不再难调
在成功占领备机市场之后,微型可换镜头相机的发展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是坚守高端备机市场,继续专业化路线?还是开枝散叶,丰富产品族群,吸引更多的业余用户?面对用户需求众口难调的现实,OLYMPUS PEN系列似乎选择了多样化产品线布局的策略。E-P2作为专业路线的继承人,采用黑色机身和双波轮设计,增加了多用途数据接口,可以外接闪光灯、电子取景器,满足人们的复古情节同时,也解决了光学取景器的视差问题,用户完全可以根据需要灵活组合。
可安装电子取景器的E-P2
对于更为庞大的大众摄影群体和很多刚刚从消费DC升级转型的用户,奥林巴斯也没有打算错过。有针对性的推出了又一款新品E-PL1,为了照顾这类用户追求简单快乐的使用习惯,加入了更人性化的操作界面,还内置了闪光灯。通过简化了部分设置,电子取景器改为选配,使得定价也更具优势。其实E-P2和E-PL1的组合,包括第一款产品E-P1,它们都是基于微型4/3系统而开发,只是通过不同设计和搭配,实现了满足不同用户需求的目的,相信按照这个思路发展下去,PEN系列前景将会一片光明。
面向大众的E-PL1
继续走自己的路
高性能是微型可换镜头相机的核心卖点,脱离单反结构的桎梏是它革命性的创新,这是一个不属于单反,也不属于消费DC的全新“物种”,带给人们的是崭新的“微型时代”。也许“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很难说清楚,不过“单反是高性能相机,但高性能相机不一定是单反”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微型可换镜头相机未来扮演的角色,究竟是“单反掘墓人,DC终结者”,还是“游离于主流市场之外的边缘化产品”? 它的诞生,已经预示着有“高价花瓶”之称的高端旗舰DC走向没落,但是在与单反的博弈中,现在下定论还为时过早,面对强势的单反阵营,微型4/3系统无论参与的品牌数量还是镜头群组的支持力度,暂时还居于劣势,相信随着产品线的不断丰富,品牌间协作和资源共享的达成,在争夺入门发烧友的战役中打赢低端单反还是可以期待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