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实在东芝500万旗舰5300评测

互联网 | 编辑: 徐嘉 2003-10-29 09:00:00原创 返回原文

撇开骗MM用的香水瓶SORA系列不谈,东芝这几年好象真的就没有出过什么机器。好在今年下半年,东芝终于发布了两款引人注目的新产品:十倍长焦的M700和本文主角五百万象素旗舰——ALLEGRETTO PDR 5300。很显然,尽管步子迈的不大,但至少东芝也终于开始有所动作,希望能凭借这两

一线二线厂商以外的品牌

我们习惯上会把目前各家数码相机厂商分为一线、二线这样不同的等级。

所谓一线大厂,大多是传统光学大厂或者上升势头强劲的新贵,比如CANON比如SONY。它们的产品线长而丰富,产品品质、性能以及价格大多要高人一等;

二线厂商则分为两类:一类曾经是业界老大,现在因为种种原因走了下坡,从一线退居二线。一类则是初出茅庐,凭借几款新品赢得市场好评,正在逐步扩大自己的影响和势力范围。这样的厂商,比如柯达比如松下。

那么在二线以下的厂商呢?很遗憾,我们似乎已经吝啬到不屑瞥他们一眼半眼了,尽管也许它们也真的很努力——无奈这些厂商的产品实在是太难令人提起兴趣了以至于很多人根本不会想到还有这样一个所谓的“数码相机”厂商。

很遗憾,尽管在当年的“柯达时代”和富士一起作为日系高端相机厂商的TOSHIBA东芝,由于这几年一直没有推出过什么强势的产品,和其他两家一样不断走着下坡路,甚至已经沦落成“二线以外”的厂商了。

事实上,在这一两年里富士倒是警醒的比较早,凭借SUPERCCD技术和S602这样的经典好机好歹也重回二线厂商中的上流;柯达自从挖过人家OLYMPUS的墙角以后,也总算喊出“重回一线大厂名单”的口号,铆足劲连续发布了LS、DX两大热销系列。那么,当年那个凭借M系列横扫早期DC天下的东芝又准备怎么样呢?

撇开骗MM用的香水瓶SORA系列不谈,东芝这几年好象真的就没有出过什么机器。好在今年下半年,东芝终于发布了两款引人注目的新产品:十倍长焦的M700和本文主角五百万象素旗舰——ALLEGRETTO PDR 5300。很显然,尽管步子迈的不大,但至少东芝也终于开始有所动作,希望能凭借这两款产品重回二线名单了。

感谢大连东芝电视公司 上海分公司为本站评测室提供的大力协助。尽管由于M700样机暂时还没有到位,我们这次只拿到了这款5300的工程样机,但能独家拿到东芝近阶段的主力旗舰产品,这也让我们感觉很满足了。

这里还是要按照常规声明一下,我们手中的5300只是最基本的工程样机。不但没有包装以及相关配件,而且我们也不能保证手头样机的实际性能就会与将来正式投放市场的5300最终销售版本完全一样。本文中谈到的产品特性、画面品质只能供PCHOME网友做参考之用。

相机外观设计与相关特性 一

虽然在8月底我们做产品预报中已经给出了几张由TOSHIBA官方提供的5300照片,但等我们看到实物的时候,还是觉得出乎意料。这个“出乎意料”倒不是我们准备夸奖5300的外观有多么多么的出色,而正相反,我们实在有些失望。

无论是从东芝的官方照片来看,还是参考后来网络上所流传的文字与图片,我们就一直以为5300真的是一台“袖珍”的五百万象素相机。不过等看到实物,我们才发现这个“袖珍”二字实在是要打点折扣的。尽管形体明显要比OLYMPUS C5050Z小,但看起来和MINOLTA F300也差不多。如果拿去和IXUS系列比,虽然由于都是全金属外壳,样子有点近似,但的确还是要胖上一圈的。

事实上,5300的大小和FUJIFILM的A303接近,与MINOLTA新的G500也差不离——只能算是中型机中偏小的档次。

5300的正反面造型都不好看。不要怪我挑剔,实在是最近在外观上突出的相机实在是太多太多了。5300的造型实在是太规矩了,好象一些国产DC也差不多是这样的外观。不过,如果仔细看制造工艺的话,我们可以说5300实在不逊色于任何一部其他进口品牌的DC产品。整机全部采用不锈钢板制造,重量大概在200克上下,拿在手里真的很具质感。我突然想起了自己使用的早期版本的IXUS相机,5300还真有点这样的味道。

相机镜头焦局为35-105三倍光学变焦,光圈从F2。8/4。9-F11,从性能指标上来看这个6片五组的镜头比较普通。不过按照大连东芝方面朋友的介绍,该镜头是由佳能公司制造的,品质的确相当不错。在镜头背后,是一块1/1。8英寸规格的509万象素CCD,有效象素达到500万,也是消费级别相机中象素高端的产品之一。

相机背面的LCD屏幕比较普通,13万象素,1。5寸面积,不管是亮度还是实际画面表现都与同级别的DC产品相近。不过我们认为该LCD的色彩要比一般的相机更为鲜艳。

令人高兴的是,我们在5300的旁轴取景器旁边也发现了屈光度调整拨盘。尽管在消费级别DC产品中,这样的屈光度调整功能也并不少见,但以往我们通常是在类单反的EVF取景器旁边看到它们。而在旁轴取景器旁边加屈光度调整,这倒是相当细心和体贴用户的做法。

本机背面的按键布局显得非常传统,我们几乎不用再多说什么了。不过5300在拨盘上做的比较特殊的一点是,几乎每个方向键都融合了两种或者两种以上功能——这一点只要从四方向键旁边密密麻麻标出的各种功能图标上就可以看出来了。

由于方向键在不同拍摄模式下实际分担了各种不同的功能设置,因此5300的机身上别的地方就没有多少突出的按键了。尽管初看起来略有些麻烦,但用户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后,应该会对这样集合在一个拇指活动范围,却能进行绝大多数相机控制操作的设计感到满意——毕竟这能让用户相当轻松的对5300进行单手操作。

相机外观设计与相关特性 二

本机顶部的模式拨盘设计也相当的传统,相信熟悉CANON、TOSHIBA相机的朋友对这样的控制盘绝不会陌生。除了人像、运动、夜景等程序曝光模式外,5300也提供了光圈优先(AV)、快门优先(TV)以及全手动(M)这几种曝光模式。由于本机带有长时间曝光降噪模式,相机会在进行0.6s或更长曝光时间工作时,自动打开降噪功能,同时LCD屏幕上会出现一个月牙标志。

本机的快门键位于模式拨盘中心,我们感觉该快门键程较长,但手感还算不错。开关键的设计没有什么可以多说的。

值得注意的是相机右侧面上的这个垂直拨盘。这个部件是5300最关键的部件之一。实际上,相机对光圈快门的调节并非通过机背的方向键操作,而是依靠快速转动这个拨盘实现的。由于位置设计合理,加上阻尼感调整的比较好,我们在实际使用中认为5300的这个拨盘设计相当不错。尤其是采用拨盘调节方式后,我们调整光圈快门的效率明显要比那些采用按键形式调整的相机(如OLY相机)更高一些。

本机的另外一大特色是在于其相当快的变焦反映。从广角段到望远段,5300的镜头马达运作时间只需要1秒,这对用户进行抓拍操作是相当有利的。希望这个特色也能出现在十倍光变的M700身上。

前面我们说过,5300的机身设计显然是想要用户能够通过单手对相机进行完整的操作。因此当我们看到5300的左侧面没有任何控制按键时也就没有什么可惊讶的。本机可以采用5V的外接电源供电,供电同时会对相机内电池进行充电操作。本机视频与数据输出全部采用一个USB输出,这倒是满少见的设计。尽管我们没有能够得到5300的配件实物,不过我们还是可以从TOSHIBA官方页面上的介绍看一看究竟有哪些标准配件。

本机采用内置锂电池供应电力。这块电池的性能表现中等,打开LCD屏幕大约可以连续拍摄130张照片,基本能满足用户日常拍摄需要。不过我们还是认为再多配备一块锂电池更加保险一点。

既然是TOSHIBA的产品,本机使用SD卡作为存储介质当然是理所当然了。本机标配的是16MB的SD卡,照片里的这张8MB卡则是伴随工程样机而来的“工程样卡”。:)

菜单功能之简单介绍

当我们看到5300的操作菜单后,我们的感觉是又高兴又失望。高兴是因为本机菜单已经完全是简体中文菜单结构,而且结构简单清晰,相信任何一名DC新手都能很好的掌握5300的菜单操作;失望则是因为5300的菜单实在太过朴素,基本就是最直白的表格式结构。记得过去的东芝M系列相机的操作菜单,几乎每一个都是设计的精美绝伦、动感绚丽,SORA系列更是全部采用全触摸式操作,开创触摸屏DC之先河。而我们面对现在的5300的菜单,只能说这个0。9版本的操作菜单实在是太简陋了。

以下是5300在自动拍摄档和P档时的操作界面。

以下是5300在P档时按下MENU键出现的设置菜单。可以看到,设置的内容还是相当完备的。除了对照片品质进行设置外,用户也可以诸如色彩风格、画面锐度、对比度进行设置。而感光度设置和白平衡设置在5300被设置在第三页,我们觉得如果能把他们提到第一页应该对用户操作的方便化会有更大帮助。

以下是相机进入SETUP设置模式下的菜单。可以发现不少菜单内容实际还隐藏着下一层菜单。总体来看,5300的菜单结构是相当清晰的树型结构,无论是对这些菜单设置进行逐步的了解掌握,还是在菜单中快速寻找自己想要的内容都非常方便。

在照片回放模式下,我们发现5300的四方向键的设置与其他相机略有不同。一般情况下,相机的左右键用来切换前一张/后一张照片。而5300在回放模式下,按左右键是分别将照片向左/右做90度的旋转,而上下键才是前/后键。

实际拍摄感受与样张分析

以下是实际使用5300进行拍摄的时间了。在我们的拍摄过程中发现,5300的对焦速度在光线良好的情况下表现良好,在光线暗的情况下的对焦速度也比想象中的快,与光线好的时间差距很小。而且其对焦的准确度很高,我们拍摄的150张样张中,只有两张暗处出现轻微的对焦失误。

下面是10张使用5300拍摄的样张,所有照片采用固定的ISO100进行拍摄,画面存储精度为中等,锐度、对比度为中等,自动白平衡,大部分照片采取光圈优先模式拍摄。

对于这几张样张照片,我们会对5300的画质有这样的印象:

首先是5300拍摄照片色彩相当鲜艳。无论是红色的花朵,碧蓝的天空还是黄色的车身,5300都能还原出相当鲜艳丰富的色彩。如果说有的相机会对某一两种类色彩特别夸张的话,那么5300的色彩则是整体呈现比较鲜艳的味道。当然这种色彩风格虽然属于轻度夸张失真,但视觉效果还是不错的。

其次是画面的锐度比较高——照片都给人一种比较“硬”的感觉。即使没有采用锐利档,但我们依然感觉5300的照片要比其他品牌的同级产品更加锐利一些,边缘部分更加“强硬”一点。这样的风格是最近比较流行的,用户甚至不需要经过后期的处理,就能在电脑屏幕上获得比较好的显示效果。

总体来看5300对照片的细节保留不错,尤其是墙面部分。但我们也可以看到在画面暗处的杂色现象比较明显,颗粒感觉也有所增加。由于我们采用的是中等的压缩比,可能对画面产生了一些影响。不过我们也曾采用最佳画质来保存照片,尽管画面颗粒感觉降低了,但总体画质提升效果不很明显——但是与此同时文件体积却立即膨胀了2-3倍!

在暗处、逆光处,5300对于紫边的控制能力让我们感到很高兴。即使是大光圈条件下,5300的紫边效应也不明显,至少在目前看到的几款同级别产品中,5300的紫边控制是比较出色的。不过,我们也可以发现在光线条件比较暗的环境下,5300画面中的杂色部分出现的也比较多。

右下是一张8S长时间曝光的照片,本来几乎是漆黑一片的景色能有这样的亮度应该是令人满意的。5300长时间曝光照片由于有降噪功能开启,总体显得比较干净,但画面解析度不高(部分模糊的枝叶部分是受到风吹的影响)。由于这样的景色已经可以算是极端状况,对于普通1/2S左右的都市灯光夜景,紫边控制良好的5300应该会有不错的表现。

按官方给出的资料,本机的微距为9CM。实际上我们在5CM左右距离也成功实现对焦。微距画质一般都要比普通焦距拍摄的照片要更好一些,5300的照片也同样如此。

总体来看,5300的画面品质还是属于同级别产品里的中上表现。尽管绝对不可能和500万中最好表现的几款相机画质(F717、G5)相抗衡,但至少在色彩、紫边控制、锐度等方面的确也有一定特长。

重回二线行列不是梦!

我们来给东芝做一个总结。

很显然,这个机器在外观上是没有什么特长了——我想见过实物的人不会把它归入“时尚”或者“袖珍”一族的。尽管采用了很出挑的全金属外壳,不过本机还是应该属于很朴实的类型中去。在画面品质上,本机的表现基本令人满意,尽管不能达到5MP相机中的顶级水平,但也足够满足消费者们的需要。在操作方面,本机的操作还是可以算做简便、明了的。尤其是快速的变焦动作以及机身侧面的垂直拨盘,我想这款机器至少能在操作手感方面拉回不少分数。

总体而言,这是一款相当“实在”,讲究“实用”的相机。

实在、实用。本机在海外的销售价格合人民币大概3200元左右。大连东芝的朋友介绍本机的行货官方建议价格在3600左右,当然实际成交价格应该会更加低一些。以5300的五百万象素,全手动规格,以及实际画面表现来看,这个价格应该也是比较合理的。

很显然,OLYMPUS 5050Z、CANON G5、SONY F717这样的机器由于价格关系,与5300不会产生销售上的冲突,而东芝最大的敌人就是目前在中、高、低市场上有“发狂”表现的美能达。我们不清楚美记是如何能将产品的价格降低到这样的水平的,但F300的确是5300在销售方面最最强势的敌人,至于柯尼卡设计的G500则随时可能会在5300背后再捅一刀。

好在5300正式上市还会有一段时间,前面的报价也是多月前的计划,或许届时还将会有变动。我们不想看到5300一上市就打价格战,但就目前市场而言,只要美能达还坚持这样的低价策略,这个战斗就势必会打响。

就东芝本身而言,5300是否在市场销售中成功并不是最重要的。5300的关键意义在于东芝终于可以甩开SORA系列“傻瓜到不能再傻瓜机”的帽子,给世人看到它也能推出五百万象素的高端手动产品。同样的,十倍光变的M700也许也难以撼动美能达Z1销售之王的宝座,但至少它能让我们这些DC圈里圈外的用户重新注意到TOSHIBA这个品牌,重新想起东芝也是做数码相机的!

想要重新回到二线甚至更高级别的厂商行列中去,最终关键还是要靠过硬的产品说话。

在花费了N多心血普及EASYSHARE概念后,柯达终于明白只有推出DX系列这样的全手动高级型号DC才能赢得消费者的心,才能重回大厂行列。

而现在看来,东芝也开始准备走同样的道路了。

想要了解东芝TOSHIBA PDR-5300相机详尽规格和用户评价,请访问:

http://product.pchome.net/lib/proinfo.php?id=1131

返回原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