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头升级良选 腾龙新17-50VC试用报告

互联网 | 编辑: 徐嘉 2010-05-27 00:00:00原创 返回原文

目前腾龙SP AF 17-50mm F/2.8 XR Di II VC已经在市场上销售了一段时间了。从最一开始的一头难求到现在的稳定供应,这款定价低于4000元的大光圈标准变焦镜头已经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

经典镜头的防震新版本

有很多网友问我,如果购买新机时,不想要kit里的套装镜头而光买个纯机身,应该怎么配镜头呢?通常我们会有这样几种思路:1、直接购买高级镜头,当然这是老鸟们的选择;2、预算比较紧张,购买一个廉价的定焦头比如50 F1.8之类的先练手,如果有可能再顺一个二手的套头;3、买一个一头走天下的大变焦比镜头,这个比较适合要求不高的旅行爱好者;4、换一个与套头焦段近似但光圈更大、定位更高的镜头。

腾龙B005,全称应该是“SP AF 17-50mm F/2.8 XR Di II VC LD Aspherical [IF] Model B005”,其实就是经典的A16(SP AF17-50mm F/2.8 XR Di II)的升级版本。在老款的17-50mm F2.8镜头基础上,B005的最大改进是加入了VC防抖补偿装置,这款镜头就是一款非常典型的可以用来替换套装镜头的产品。

从外观上来看,SP AF 17-50mm F/2.8 XR Di II VC和A16造型差距不大,不过镜头滤镜口径从67mm升到72mm,内部13组16片结构也升级到了14组19片,整体看起来要比A16更加“强悍”一点。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可以清晰的发现镜头上的VC防震机构标记以及防止镜头因为重力而松脱出来的lock锁扣。这是一个比较受消费者欢迎的机构,当然也与经销商在推销镜头时常常对不带锁扣的镜头表示鄙视有关系。

腾龙方面宣称镜头在镜片粘合面上次啊用了特殊的镀膜工艺,可以抑制鬼影耀斑的出现。这个东西在拍摄侧逆光人像时往往会困扰摄影者,腾龙这款SP AF 17-50mm F/2.8 XR Di II VC 能否在这方面有较高的表现,我稍后通过实际测试来验证。

这是SP AF 17-50mm F/2.8 XR Di II VC  B005镜筒上的VC开关标记。这也是B005相对A16最大改进所在。在我实际拍摄过程中,VC机构动作非常明显,用户可以很清晰的感受到防震机构在取景时的动作,而通过取景器有时候也可以发现取景画面有小小的“抖动”,这其实就是VC机构正在动作。尽管没有同类产品做现场对比,但在我有限的SP AF 17-50mm F/2.8 XR Di II VC试用过程中,VC还是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即使是一些在长焦端下拍摄的较暗场景的画面或者特写,都没有出现抖动模糊的迹象。

这里展现的是SP AF 17-50mm F/2.8 XR Di II VC的金属卡口位置。这枚镜头的最近对焦距离是29mm,比A16的27mm略微长了一点,放大倍率为1:4.8,也就是说拥有一定的静物特写能力。这一点对于摄影新人们的吸引力还是很大的,尽管镜头本身没有macro字样,但这支镜头还是能够拍摄一些漂亮的、带有浅景深的微距特写照片的。

镜头不同光圈不同焦段实测

我拿着SP AF 17-50mm F/2.8 XR Di II VC跑到公司楼顶做一下简单的不同焦段不同光圈的画面测试。由于拍摄过程中相机被安置在三脚架上,所以我关闭了VC机构以免产生副作用。相机被设定在ISO 200下,光圈则按照F2.8全开、F4/F5.6/F8/F11/F16/F22/F32最小这几档对同一场景进行拍摄。采用的机身是大家熟悉的佳能50D——是的,我手上的这枚SP AF 17-50mm F/2.8 XR Di II VC是推出时间相对较晚的佳能卡口版本,也是目前市场上比较热门的型号。

在17mm焦段广角端中心画面的测试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尽管全开光圈下镜头的锐度比较一般,但光圈收缩到F4以后画面锐度和解析力就立即上升到很高的水平,而从F5.6-F11之间的画质差异并不算大,一直要到F16的光圈以后成像锐度才重新有所下降。

在画面边缘部分,我觉得镜头在F5.6以后的锐度开始比较能让人接受,而到了F11后画面边缘的色散控制与锐度都开始下降。整体来看,该镜头在广角端的画质水平和我原先预料的差不多,全开光圈的画面有点肉,但收缩一档后的表现会有很大的提升。另外,全开光圈F2.8以后画面边缘有一定的暗角出现,F4时就基本消失不见了。

在50mm长焦端中心测试中,我觉得SP AF 17-50mm F/2.8 XR Di II VC即使全开光圈时的画面表现也可以让人接受。虽然画面解析力要等到F5.6以后才能上升到比较出色的水平,但前后差距并不像广角端时那样大。也就是说,在长焦端时我们基本可以放心的全开光圈拍摄;

在边缘部分,镜头需要到F5.6以后画质才有较高的锐度和细节,不过作为一款定价中端的大光圈镜头,SP AF 17-50mm F/2.8 XR Di II VC的表现虽然没有能够让我喜出望外,但也算是中规中矩,能够让我接受。SP AF 17-50mm F/2.8 XR Di II VC能够实现最小F32的光圈,不过在实际应用中,这样小的光圈应该会很少用到,摄影新人有时候受到“拍风景要小光圈”的影响而把光圈收缩到极致再去拍风景,这样做实际会对画质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通常,我们采用F8-F16之间的光圈来拍摄风景是最为理想的。

实际拍摄样张与感受

下面是我使用SP AF 17-50mm F/2.8 XR Di II VC拍摄的一些样张,种类有人像、风景和特写。由于该镜头在手上的时间还不多,我打算过一段时间后再认真试用下该镜头。首先向大家介绍下我们的模特misa小姐。想来大家都对这张萌到无以复加的女仆gif头像很熟悉,而实际上misa小姐便是这个可爱头像MM的真身。我有幸邀请到了misa小姐来做我们的模特测试SP AF 17-50mm F/2.8 XR Di II VC。

150) {this.width=150;} if(this.height>150) {this.height=150;}">

我采用中等偏大的光圈来拍摄模特MM,而SP AF 17-50mm F/2.8 XR Di II VC与佳能50D的组合果然没有让我失望。在人像色彩模式的帮助下,misa MM的皮肤显得白里透红,吹弹欲破,而深色的砖块与绿树背景又正好衬托出misa MM身着的淡色上衣与暗红色的长裙。为了检验SP AF 17-50mm F/2.8 XR Di II VC的抗眩光能力,我特地请她拍摄了一张以直射阳光为背景的大逆光照片(人物脸部用反光板补光)。可以看到,腾龙的BBAR复合镀膜技术的确能够有效抑制鬼影耀斑的出现,尽管是大逆光照片但画面上并没有什么明显的耀斑或者画面发白的现象。

下面还有一些采用SP AF 17-50mm F/2.8 XR Di II VC拍摄的景物照片,这款镜头虽然在最终画质方面并没有达到怎样惊世骇俗的程度,但对于我们日常的普通拍摄来说的确是非常足够了。尤其是当我在使用长焦端拍摄一些暗部画面时,如果使用廉价的套装镜头,一来光圈小二来可能缺乏防震(指较为老款无IS的套装镜头),拍摄的成功率实在是比较低的。而SP AF 17-50mm F/2.8 XR Di II VC能够帮助我在不同的场景下都获得比较清晰稳定的画面,其中F2.8的大光圈以及新VC机构的帮助的确是功不可没。

尽管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微距镜头,但SP AF 17-50mm F/2.8 XR Di II VC实际也能依靠较短的最近对焦距离和F2.8光圈而拍摄出比较漂亮的浅景深照片。个人感觉镜头的焦外还是略微有一点点散,不过对于一款副厂的中端镜头我并不打算要求更多了。

目前腾龙SP AF 17-50mm F/2.8 XR Di II VC已经在市场上销售了一段时间了。从最一开始的一头难求到现在的稳定供应,这款定价低于4000元的大光圈标准变焦镜头已经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在网络上搜索SP AF 17-50mm F/2.8 XR Di II VC或者B005都能看到一些不错的帖子和作品。我个人意见是如果腾龙公司能够在未来再进一步略微降低本镜头的售价,使得其销售价格与现有A16持平,那么应该很快就能实现从A16到B005的平稳过渡。而考虑到稍后一段时间,适马公司同样定位的新镜头(适马 AF 17-50/2.8 EX DC Macro OS HSM)马上就要进入市场,腾龙抓紧现在的机会多抢占一些市场份额也是有必要的。

设计可靠,性能良好,画质达到预期,性价比较高是我对腾龙SP AF 17-50mm F/2.8 XR Di II VC LD Aspherical [IF] Model B005的评价,这款镜头的确比较适合成为预算相对充足,且对套装镜头不满足又暂时无意购买原厂高端镜头用户的良选。

  

 

返回原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