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硬件一一颤动 电源扛霸而起
动荡的2010年转眼过半,到处的天灾人祸让人不禁想起09年大片《2012》中万物俱焚的场景,再看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房地长行业更出现了一下午疯长10万的记录。而回到我们所关注的DIY行业,年初Intel全新i3/i5发布会宣告了智能应万变的新时代,而年中迟来的费米引爆了两家图形霸主的再次争锋……核心硬件一次次的更新换代让所有的玩家目光都聚焦在了三大件上。
在硬件市场上最常见的现象便是新款产品上市一段时间后往往会进行价格的调整,且幅度视产品线而不同,相反不太受人关注的主机电源却波澜不惊,基本没有太大的动静,坚挺的价格与三大件的疲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笔者在之前的评测中多次提到:如果将CPU比作计算机的大脑、主板担当躯干、那么电源就是供给计算机行走与思考的能量来源——心脏。
就是这样一个举足轻重的基础却从未受到用户的关注,或者说“真正”的关注,从无知的“将就”态度到盲目的大功率浪费,用户对于电源的理解始终处于或这或那的种种误区当中。这样的情况给了杂牌厂商很大的生存空间,经销商亦是如此。今天我们就从电源的基本知识——外观讲起。
铁盒区分术—电源外壳工艺处理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机箱与电源共同组成了名气很大的“双盒系统”,一个是承载电脑平台的铁盒子,而另一个则是今天的主角——给电脑供电的铁盒子。电源的大小体积变化在所有的硬件中最少,固定的高宽比让它可以用在所有的机箱当中。
如果要说电源上工艺进步的话,那么外壳的喷漆处理首屈一指,一般来说目前电源产品都采用金属外壳,低端电源在进行外防锈处理后大多采用简单的喷漆处理,成本低,实现方式简单,而其缺点大家可想而知,耐腐蚀性差,在长时间使用和较为潮湿的地方电源边角接合处开始出现铁锈。被腐蚀的外壳对于内部电路的保护反到成为一种威胁……
而合格乃至高端电源产品至少会采用镀锌处理,更高一档次的便是镀镍处理,这两种处理方式的抗腐蚀性非常好,从视觉上来说也是一种享受。除去普通的金属外壳还有另一种材质——铝合金,铝合金的外壳有自然生成的很薄而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防锈,而这样的材质一般外表为黑色,实现这样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电镀工艺,二是阳极处理氧化工艺。多被采纳的是第二种工艺,阳极氧化工艺把要处理的铝合金电源外壳作为阳极进行电化学反应,失去电子后的阳极外壳自然形成一层氧化铝,因为氧化层的厚度与致密程度与自然氧化有所不同,染料就可以附在其面上。
看如何心脏解暑—电源散热系统
虽贵为三大件的能量供应者,电源也需要考虑到散热性能,不能及时排出电源内部的热量会造成电源寿命骤减,心脏如若衰竭,器官功能再强大也成了徒有其表。值得庆幸的是电源散热从设计之初就有多种不同的方式,有些还非常有意思。
大风车式:
这种设计是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的,单个风扇,尺寸以12cm/14/cm居多,在DIY发展至今用户除了对其功能的要求外,也对静音环境有了共识,通常来说大尺寸风扇在相同的转速下可以提供更多的冷空气,也就越容易达到静音环境。再加上智能温控的技术,可以说电源风扇一点都不会浪费电能。相应的出风口会采用蜂窝式设计与之相呼应,其实这一道设计需完成两个任务,散热的同时需具备一部分防电磁辐射能力。
大风车式散热方案有一个缺点,那就是电源内部风道较乱,这是因为大风车的风扇向下吹风时,风走向的横截面大搞是一个相当于正立中空的梯形,在风扇的下方冷空气向周围扩散,所以在电源内部的底部边角和顶部的四个边角处反弹后形成漩涡,这部分的气压较高很难排出电源外部,流量相对减少则形成了散热死角,散热也就受到影响。一线品牌中的高端产品都注意到了这一问题,所以在风扇位上一次侧笼罩的区域加上塑料片,仅在散热片的位置上开孔,这样可以起到内部风道梳理的作用。
看如何心脏解暑—电源散热系统
外侧吸风式:单个风扇位于电源外侧散热孔出,受限与面积一般采用8cm风扇。基本在市场上找不到了
内部吹风式:同样的单个风扇位于电源内侧,一般也采用8cm风扇。与外侧吸风不同的是。它的工作是用来向外排出热空气。
直通式:采用双风扇位于电源外侧和内侧各一个,8cm尺寸,外侧吸风内侧吹风。需要注意的是它们并不是相对着的,而呈对角排列,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加电源内部空气流动范围,带走更多的热量。
被动式散热:没有风扇,完全的静音状态,这样的设计便是在电源外壳加上散热片,这样的设计前提条件在于内部散热设计优秀,原理则是将热量导致电源外壳与机箱外壳上。
趣味式设计:
下面的这几款解决方案则比较其他,但其大致的走向均为整理内部风道而设计的。
细长而美观—电源线材梳理
我们判断电源性能的另一个方法是看电源的输出端,电源线材接头最基本包括24pin(可拆成20+4pin),4+4pin或者4pin处理器供电、6/8pin显卡供电,大D口4pin硬盘光驱以及15pinSATA硬盘供电。
线材的变化有两方面引起,首先出于自身保护,在电源线材上套一个尼龙线管,可以起到线卡子的作用,在尼龙管末端的环可以让它与线材之间不发生相对滑动;另一方面是电源下置日渐盛行,线材长度随之变长,同样原来的机箱内部走线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背板走线设计既保护了电源线材也梳理了箱内的风道。
平台功耗越来越高,电源额定功率也越来越高,模组化设计渐渐从高端产品渗透到了中端主流市场中,它的好处是便捷,可以说想怎么用怎么用,再搭配上原生的线材和转接头等等。让DIYer们high翻天也不是没有可能。
电源外观挨个数 入门知识结束语
到这里有关电源的基础知识先介绍这么多,文章中所提到的内容大家都可以通过肉眼进行区分,虽没有条件看到电源内部方案的使用,但是杂牌电源在外观上的省料是其要害所在,通过这些我们能碰到摸到的东西便能轻松分辨。
细心或者说比较杯具的网友会说了,一些杂牌厂商可以将其外表乔装打扮,做的与高端产品一般赏心悦目。所以要想了解电源实力如何还需读懂电源铭牌,咱们今天暂且打住,在后面的讲解中我们再做探讨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