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净到极致 拜亚动力DTX60耳机解析

互联网 | 编辑: 朱丽梅 2010-06-02 00:00:00转载-投稿

拜亚动力DTX60全国试用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产品的高质素得到了所有参赛者的一致好评,详情请进入活动专题http://www.digipowerhk.com/huodong/Index.asp 了解。该专题还收集了大量的参赛者产品评论视频秀。

这篇文章摘录自参赛者提供的评论文章,作者姜中介。(在原文基础上做了少许的修改)

众所周知,拜亚动力在大耳机领域有着非常造诣,但是在随身耳塞领域涉足较少,也就仅仅在2009年开始进军随身耳塞领域,DTX60作为一款中端产品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拜亚动力在随身耳塞上的制作水平。


外观上,笔者有附送的图片,在这里就不做过多的评价了。整体上外观制作上体现了简单实用的制作理念,过多繁杂的设计通通没有,也体现了德国人比较务实的特点。

配送的三对耳套以及耳机包等配件都算是中规中矩,使用了L插头使得耳塞更加的耐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返修率”。

到了最关键的听感环节,在这里笔者由于测试周期过长,所以也就没有特意的去选择什么音乐去测试,完全就是连续一个多月的个人听感总结。


高频上,DTX60延续了拜亚动力对于高频的深厚造诣,高频的延伸性上完全可以满足听者对于高频的要求,给听者足够的高频刺激感,、DTX60将高频、控制不住而造成的毛刺一一剔除,就连梁静茹这种“齿音女王”在DTX60的强大控制力下也不得不“有所收敛”。那种凌空飘逸的风格倒是给了听者几分隐逸在山水之间的江湖隐士之感。


DTX60的高频配合其强悍的解析能力对于小提琴的磨弦表现得淋漓尽致,琴弦拉动时候产生的空气气流仿佛就在你的面前飘过,演奏者沉厚的功底还是可以完美的展示出来。DTX60在高频上可以说做到了清亮而不刺耳,做到了延伸度与控制力之间的一个完美平衡点。

中频上,DTX60倒是给了笔者一些惊喜,改变了拜亚动力以往“通透铁脚豆腐腰”的特点。在中频段并没有表现出那种空、散之感。那种中频缺失而造成的人声松散之感是不会在DTX60身上体现出来的,相反偶尔还会表现出那种人声细致、顺滑的一面,整个人声的线条刻画得非常细腻。不过相比传统的动圈耳塞来说,感情渲染的成份相对较少,更多的是歌手冷静的在那里向你诉说,而不是热情洋溢的向你来表达音乐音符。这种风格倒也是符合拜亚动力那种冷峻的风格,尽管不够热情但绝对热心,但是出现了紧急事件也可以从容面对,可以做出最理性分析做出最合理的行动。


在低频上,DTX60低频下潜深,下潜后声音的扩散全部在耳机的掌控之中,没有出现那种轰头的迹象,声音下潜到最深时候稍有一些扩散来给听者一些反应时间就马上收回来保证低频的完整性,不会出现那种“下去了就再也没回来”的那种杯具事件,同时也不会因为低频过量而导致中高频受影响。

DTX60的低频还是可以看得出来是拜亚动力的作品,那种低频能量感的慢慢延伸扩散可以源自拜亚动力大耳机的制作精髓。那种极具力量感的低频能量从画面的最低处慢慢铺设到整个画面,然后迅速的收回,给人以强大的听觉冲击。


在声场上,DTX60对付流行音乐还是绰绰有余,但是在表现一些大编制古典上就显得捉襟见肘。毕竟小耳塞要做出那么庞大的声场是很有难度的,除非是TF10或是IE8那种旗舰系列的随身耳塞在声场上勉强满足大编制古典对于“场地”的要求。虽然不是那么的心旷神怡、但是也足够神清气爽的来欣赏音乐了。虽然没有体育场那么庞大空旷的声场,但也绝不是那种20多号人挤一个K房唱K的憋屈。足够保证听者可以带着一种从容平静的心态去欣赏音乐。

值得一提的是DTX60的解析,保持了拜亚动力在大耳机上的高解析,重细节的传统。在不经意的一些小细节往往可以打动听者。尽管笔者不是很执着于去解析音乐,但是真正可以在音乐中打动听者往往是一个细节表现,可能是一次琴弦的拉动,也可能是歌手吞咽口水的细节表现。

总体上来讲,DTX60还是保持了拜亚动力大部分的声音特色,因为是随身耳塞,配合听流行音乐的需求更多,从而加强了一些中频段的表现力来提升驾驭流行音乐的能力,整体冷峻清淡的口味非常适合在这个喧嚣的都市下需要一丝净土的人士。

最近DTX60搞五一特价,319元,一降到底,看来这款产品已经用“彻底超值”这样的字眼去形容了。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