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推广技术 台北电脑展存储业综述

互联网 | 编辑: 李旸 2010-06-08 09:00:00原创 返回原文

存储技术凭借商机腾飞

北京时间6月6日下午,2010台北国际计算机展(COMPUTEX TAIPEI)圆满落下帷幕。本次台北电脑展共设立台北世界贸易中心展览一馆、三馆、南港展馆及台北国际会议中心四大展区,共吸引来自216个国家和地区的35,017名买家,相比较2009年的184个国家和地区,有17%的增长,并创下230亿美元交易额,前五大买家分别为美国、日本、中国大陆、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韩国。

在为期5天的台北电脑展中,来自新兴市场的买家第一次成为交易主力,特别是来自马来西亚、俄罗斯的参展人数,相比去年同期增长逾5成。这极大地促进了新技术的普及。在2010年,酝酿了近两年的存储技术开始得到大范围的应用,而台北电脑展,更是促成这些新技术在应用层面获得大范围推广的契机。

SSD脱离青涩,已经流行

在Computex2010上,SSD已非当年吴下阿蒙,各种成熟的主控,加上大容量NAND闪存的需求井喷,让其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可以说,SSD已经流行起来了。这是因为对于快速存取的应用需求,推动了NAND闪存类存储产品的飞速革新。

铼德科技的SSD产品

创见科技的SSD覆盖SATA和IDE接口

闪迪也在本次Computex2010上推出了最新的SSD产品G4和P4。让人惊讶的是,闪迪的SSD采用了小板型,并且扩展到PCI-E接口,其中类似的还有OCZ的产品。

OCZ的PCI-E口SSD产品RevoDrive,该产品搭载两颗SandForce SF-1200控制器以及一颗RAID控制器芯片,相当于单卡组建SF-1200固态硬盘的RAID 0阵列。OCZ表示,该卡使用PCI-E ×4接口,支持作为操作系统盘启动。目前所有SSD生产商无法在RAID阵列中提供TRIM支持,RevoDrive提供了Garbage Collection(系统垃圾整理)功能。

我们可以看到,SSD对于用户来说,已经不再是可望不可即的产品。或许在容量方面,SSD目前的普及还存在障碍,但在应用上,无论是操作系统,还是主控芯片,越来越成熟的SSD早已和传统硬盘分庭抗礼。

混搭推动小容量SSD受捧

小容量SSD有没有市场?答案当然是肯定的。30GB、40GB甚至是60GB产品,完全可以满足现有的操作系统需求,剩余空间还可以用于部分日常办公应用,因此小容量SSD适合办公族升级。

金士顿的SNV125-S2 30GB产品

十铨科技的SSD产品也有小容量型号

威刚采用SATA 6Gbps的SSD产品,竟然也是消费类

由于小容量SSD在操作系统读取上的良好性能,因此结合传统机械硬盘的混搭也成为目前DIY的趋势。这样的搭配下,两者可以发挥各自优势,成为目前DIY用户采用最多的方案。小容量SSD价格在700-1000元,耐用性很好,在未来的一两年里,畅销的小容量SSD必将成为推广的主力。不夸张地说,个人用户对于SSD技术的趋之若鹜,是SSD广阔市场的基础。

USB3.0 走上正轨的高速传输

USB3.0在2010年终于迎来了自己的中生代。特别是在Computex2010,厂商在产品方面的支持更如雨后春笋。即使目前尚无原生USB3.0芯片,但NEC等厂商的第三方解决方案已经成熟,并且得到了技嘉、华硕、微星三大主板品牌的支持。事实上USB3.0并不缺乏推广力度,而且推广的关键也不在于Intel是否支持,而是在于相关设备是不是足够多。

金士顿科技推出的USB3.0 SSD,宣称将成为OCZ Enyo SSD有力的竞争对手。这款便携式移动硬盘型号为HyperX SSD,采用USB 3.0接口,有64GB、128GB以及256GB等容量规格,提供的最大读取速度为195MB/s,最大写入速度160MB/s,预计将在8月正式铺货。

PNY的USB3.0闪存盘产品

宇瞻USB3.0闪存盘,性能和质量都已经很不错

USB3.0对于存储应用的提升是不言而喻的,特别是当前文件越来越大、文件数越来越多的情况下,USB2.0早已经陷入了慢速的泥沼。而高清影音应用,外挂式系统,也让USB3.0成为一种事实上的传输标准。“无盘机器”和“自带系统”的明天,将在USB3.0的发展过程中得到解决。

各家厂商对待USB 3.0的态度

在Computex2010上,几乎所有的存储厂商都推出了基于USB3.0的产品,无论是闪存盘还是移动硬盘,都能够体现出行业内对USB3.0推广的决心。

Kingmax的USB3.0闪存盘

主板厂商技嘉也推出了全套USB3.0产品

创见的内存和USB3.0产品,依托于技嘉主板,创见的USB3.0移动硬盘可以达到100MB/s的传输速度,对于传统硬盘来说,也只有USB3.0能够发挥出它们的性能。

高频内存扛起DIY大旗

在计算机整体工艺越来越先进的今天,DIY是否还能有市场?有!而且必须有!DIY不仅仅是一种精神,更代表了对于技术和高性能的终极追求。在Computex2010上,内存厂商都展示了自己的超频内存产品。超频内存对于厂商来说,不仅仅是一种技术能力的体现,还有高性能和高稳定性的象征。“谁家的主板能匹配这样的内存呢?”这话听起来似乎很猖狂,不过在技术上,超频产品展现了DIY的内在精髓。

芝奇发烧内存“π”系列当仁不让

超频意味着DIY精神对性能的最终证明

创见的超频内存在产品墙中鹤立鸡群

超频内存在DDR3时代已经大行其道,对于系统整体性能来说,内存频率的提升意味着更短的响应时间和更高的传输速度。内存频率的稳定性对于CPU的顺利超频是必要的,超频内存不仅注重颗粒体质,还要求散热性能。大部分厂商的超频内存都加上了散热片,从工艺和设计上,也能看出散热技术的改进。

部分厂商超频产品

宇瞻在Computex2010上展示了宇瞻猎豹超频内存DDR3-2600MHz,对于曾经获得WCG专用产品荣誉的宇瞻来说,“豹”系列超频内存意味着游戏玩家的口碑。

金黄色散热片是“豹”系列超频内存的标志

宇瞻超频条现场实战

台湾省发烧内存制造厂商Team(十铨)在Computex2010上展出了各种超频内存、大容量闪存卡和全新固态硬盘等产品。十铨为自己的内存专门设计了产品墙。

台湾省Team(十铨)的低电压版本超频内存

Team(十铨)的低电压版本DDR3 1333内存是第一批能够达到9-9-9-24延时的产品之一,足以证明其超频潜力。

互为犄角相辅相成的技术进步

也许有人说Computex2010成就的是大宗的交易额,并且带动了产业的回升,但在我们看来,Computex2010更多地是将厂商最新的应用推广给更广泛的用户领域,这其中不乏DIY玩家、游戏用户和发烧友,无论大众还是小众,是这些爱好者把更多的技术推向更广的应用。

Computex2010带个我们的,是目前最好、最新、最为可能得到普及的技术成果,因为在6月1日到6月6日,整个台北电脑展的四大展区,“汇集着上亿元让人流口水的新奇硬件”,这些都是IT技术和创新带来的魅力。再好的机器也要人来用,因此台北展以更低的门槛,为厂商提供了一次最好的推广时机。

Computex2010的产品,并非都是冷冰冰不可接近的电容和电路板堆砌,更多的产品秀出了效率和创新的性灵,也展示出时尚、前卫的一面。而这些也是应用扩大的必然因素。当时尚和技术相结合,更大的市场空间也就摆在眼前。

返回原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