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Fi手机被强行边缘化商用面临诸多挑战

互联网 | 编辑: 2006-08-23 15:24:00转载 返回原文





【 简介 】
  在GSM网络环境下像普通手机一样拨打电话,而到了Wi-Fi无线热点覆盖范围内,自动切换并登录WLAN(无线宽带)拨打或接听VoIP电话。

  在GSM网络环境下像普通手机一样拨打电话,而到了Wi-Fi无线热点覆盖范围内,自动切换并登录WLAN(无线宽带)拨打或接听VoIP电话。Wi-Fi手机正是能够实现这些功能。许多手机企业如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等都已经推出了带Wi-Fi模块的手机。

  北京邮电大学舒华英教授在接受《通信产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国内,由于受到政策因素的影响,Wi-Fi手机还未能够实现大量应用,只允许运营商在部分地区进行试验。因此,Wi-Fi手机尽管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但是,要真正能够在国内实现商用,这其中还面临着诸多挑战。

  运营商的心思

  尽管目前对于Wi-Fi手机今后的发展,更多的探讨还是集中于政策层面,但实际上,运营商同样是关系Wi-Fi手机发展的重要因素。

  网通一位内部人士告诉《通信产业报》记者,早在今年4月,网络进行的Wi-Fi双模手机测试项目就已经通过了信息产业部的专项验收,网通希望能够利用这种方式,来进一步完善其宽带接入手段,当用户进入Wi-Fi网络时,可以利用多种方式,数据卡、手机等,从而进一步激活Wi-Fi的使用潜力。而另一家固网运营商中国电信推出了“天翼通”、中国网通也有“无线伴旅”。全球目前已经开通约16000个公众用户“热点”,在中国也已开通了2000余个。

  另外,中国移动相关人士也表示,中移动正在探讨Wi-Fi双模手机的商业模式。中移动希望这种双模手机能够为经常出国、但又为高昂的国际漫游费用苦恼的用户提供解决方案。

  信息产业部通信政策与管理研究所电信分析师范玉钟告诉《通信产业报》记者,对于电信和网通两家固网运营商而言,可以建立一个基于Wi-Fi技术的低成本网络,凭借在价格和接入带宽上的优势,用Wi-Fi手机抢占移动运营商的市场份额。但是,由于政策因素,固网运营商利用Wi-Fi手机圈地移动市场,难度很大。

  对于移动运营商来讲,毕竟使用Wi-Fi手机接打网络电话的用户越多,移动运营商的话费收入就会越少。Wi-Fi手机的应用无疑会大大消减移动网络的巨额利润,并对投入了巨额资金进行建设的3G网络构成了威胁。

  “如果真有运营商想把这方面的业务发展起来的话,也不排除会出现相关政策限制的可能。这在国外也是有先例的,像Wi-Fi网络在印尼就受到了严格的管制。总而言之,在国内市场上Wi-Fi手机所面临的考验还是相当大的。”范玉钟表示。

  市场研究公司InfoneticsRe-search在最新发表的一份报告中说,到2009年,Wi-Fi手机的市场规模将达37亿美元。该报告称,全球Wi-Fi手机市场规模从2004年到2005年实现了116%的增长。

  既注意到了市场前景,又担心会对现有运营带来挑战,在运营商左右为难之间,Wi-Fi手机在国内止步不前。

  “热点”不“热”

  除了运营商对于Wi-Fi举棋不定之外,目前在国内Wi-Fi的热点数量还有限,也是影响Wi-Fi手机发展的另一重要因素。

  由于Wi-Fi的接入距离不到100米,因此Wi-Fi手机的大规模应用需要有足够多的“热点”的支撑。但是,直到目前,国内还没有推出免费的Wi-Fi网络服务。即使在一些写字楼内能够实现,也都是加密的,还不能够完全开放。而运营商,除了电信和网通曾在1999年布置了部分“热点”于某些大城市的机场、星级酒店、咖啡厅等场所外,国内基本上就再也没有过这方面的投资。

  因此,从总体上看,目前国内的Wi-Fi“热点”的数量少得可怜,覆盖区域相当有限,Wi-Fi手机用户显然难以享受到网络通话的便利,因此愿意接受这种产品的消费者的数量可以想象岱浅I佟?

  与国内情况所不同的是,去年年底,美国最大的VoIP业务提供商Vonage推出了UTStarcom研发的Wi-Fi手机TheF1000,这款手机的上市意味着VoIP借助Wi-Fi网络正式大举向无线领域迈进。

  有报告说,2003年,北美Wi-Fi用户为420万户,2007年则有望突破3000万户。在欧洲,Wi-Fi网络节点则已经超过了15000个。

  
 引发多重难题

  固话运营商利用Wi-Fi双模手机,可为用户提供低廉的IP通信和数据业务,但由于比移动运营商更低的价格和更高的速率,必然会引发固话运营商、移动运营商之间新一轮的价格战,同时,由于涉及到网络切换和上网业务,这将涉及到多方面因素影响。

  信息产业部电信规划设计研究院电信分析师吕新杰告诉《通信产业报》记者,对于固网运营商来说,由于其不具备经营移动业务的牌照,只能发展有线宽带,一旦引入Wi-Fi双网切换技术,就可以与移动运营商争夺无线接入市场。但目前,Wi-Fi技术属于新兴技术,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法规、准则,因此固网开展Wi-Fi双网的通信业务,将引发监管的变革。

  事实上,Wi-Fi双网切换的出现实质上为用户带来更多的选择,但由于监管尚未形成完备的规范和体系,作为后进入市场的Wi-Fi双网切换的发展也将承受诸多来自各方的压力。在监管不明朗的条件下,这种压力将给Wi-Fi双网切换带来致命的打击。

  而在手机终端方面,据业内人士介绍,Wi-Fi手机有很多技术难点,包括耗电量高、WLAN带宽不稳定,以及WLAN与GSM之间的无缝切换等问题,因此,技术成熟度已成为Wi-Fi手机今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一项便利的技术,市场和用户是不会排斥的,有分析人士指出,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是,作为无线接入领域“新秀”的Wi-Fi手机,随着不断改进,必将为市场所认可。

  国内运营商Wi-Fi网络建设情况

  中国电信

  已经全面启动“WLAN网络快车”计划,把WLAN与已有的ADSL等宽带接入业务结合,实现Wi-Fi网络接入社区和普通家庭。上海电信推出“天翼通”服务,到目前为止,已建成公共点30多个。

  优势:有IP骨干网络资源和宽带资源,有线传输资源丰富。

  劣势:网络覆盖范围窄,缺乏无线通信服务的经验,社区对于Wi-Fi的需求还没有起来。

  中国网通

  2001年就开始在热点地区铺设Wi-Fi网络,并成功地为2001年10月举行的上海APEC会议提供无线宽带接入服务。网通已经在国内将近1500座商务楼宇中布好了线,正式开通运营就有800多家。

  优势:起步时间早,形成了品牌优势,有连接50多个城市近200万公里的骨干网。

  劣势:没有广域无线网络,网络铺设速度较慢,热点地区Wi-Fi用户很少。

  中国移动

  在全国700多个热点地区提供Wi-Fi接入服务,其双模网卡随e行可以使用户快速接入。

  优势:拥有雄厚的资金和最大的移动电话用户群,无线通信运营的经验丰富。

  劣势:“GPRS+WLAN”的模式成本较高,IP骨干网络资源缺乏。

返回原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