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巴斯基:用爱与责任铸“企业公民”

互联网 | 编辑: 黄蔚 2010-07-16 00:00:00转载-投稿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企业在整个社会中所承担的角色也在不断演变。企业在处理与社会、公众关系的问题上,已经从最初的简单、零散的小规模公关活动逐渐上升到企业发展战略重要组成部分的高度。今天衡量一个成功的企业,已不再是单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商业实体,而是对人类、社会和环境具备足够的尊重和关注,并积极给予回馈和贡献的“企业公民”。

作为专业安全软件的全球领跑者,多年来卡巴斯基实验室不仅在信息安全领域取得了辉煌的业绩和用户的高度认可,也通过在公益事业上的不懈努力,成为信息安全行业“企业公民”的典范。

践行“企业公民”理念

公益事业是体现“企业公民”理念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式,世界众多知名企业和商业领袖都热衷公益事业。全球首富比尔·盖茨和股神巴菲特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多年来两人的累积捐款额已超过800亿美元。

公益事业虽然并不直接带来利润,但其对企业的潜在促进力却是巨大的,不仅能为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更有利于提升企业的“软实力”,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因此很多国际知名度的跨国企业甚至成立了专门负责公益事务的部门,由高层直接管理公益项目。

自从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开始,卡巴斯基实验室每年在大量投入研发和技术改进,为用户提供更可靠、更稳定的安全服务的同时,也不忘回馈社会与公众。从2006年底启动“关注教育,普及正版”活动到2008年先后捐助南方暴风雪灾区和汶川地震灾区,从2009年底赞助英联邦女子南极探险队到2010年第一时间捐助海地地震灾区、西南五省干旱灾区和青海玉树地震灾区,卡巴斯基实验室不断通过一步一个坚实的脚印践行着自身“企业公民”的理念和责任。

始于心而止于行

在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时,企业往往更关注生产、销售等与利益直接相关的业务,而对待公益事业经常是采取被动的姿态,不愿在上面投入过多的人力、时间和金钱成本。这种重形式轻行动的做法很容易使公益行为成为流于表面的机械化产物。

真正的公益事业,是企业每一位员工发自内心的关爱与责任的凝结,它需要依托真诚的态度和积极的行动来支撑。在捐助西南五省干旱灾区的行动中,卡巴斯基实验室没有采取简单的捐款援助的形式,而是根据灾区的实际需求,通过多方招标采购优质大米,再派出员工亲赴灾区发放到灾民的手中。在刚刚结束的中小学校园护航行动中,卡巴斯基实验室工作人员也是将捐赠产品亲手发到各个学校每一位师生手中。

喊口号永远比付诸行动更容易,卡巴斯基实验室深知形式化的公益行为不能真正为企业带来任何益处。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将每一项行动都真正落到实处,才能称为一个合格的“企业公民”。

公益,是一种坚持

自2009年下半年开始,免费杀毒软件开始逐渐在市场上流行,“永久免费”的口号使很多消费者趋之若鹜。付费杀毒软件面临严峻的考验,众多安全软件厂商的收益都在短期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减少经费开支、削减预算就成为很多安全软件厂商应对挑战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公益事业的投入无疑成为首当其冲被削减的对象。但与众多安全软件厂商截然相反的是,卡巴斯基实验室非但没有削减公益事业的开支,更在短短半年多的时间里先后五次大手笔投入公益活动中,累积捐献物资达数百万元。这样做的理由何在?

在卡巴斯基实验室看来,公益事业是履行“企业公民”理念和责任的重要体现,是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项需要长期投入和付出的艰辛使命。一家成熟的企业,应将公益事业作为常态化的业务来组织和运作,不应受到经营业绩等其他因素的影响。那种当企业业绩好就多捐款,当业绩不好时就少捐甚至不捐的行为,只不过是将公益作为粉饰企业形象的手段而已。

公益事业是一家企业核心价值观与企业文化精髓的最佳载体。在产品日趋同质化、消费者需求更加细分,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公益行为的价值不仅在于对社会、对公众的巨大回报,更够满足企业对于差异化竞争战略的追求。卡巴斯基实验室多年来对“企业公民”理念的不屑追求和实践,非但没有影响企业的发展和成长,相反更促进了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提升。在很多企业仍片面追求短期收益的今天,这种对企业责任的理解与诠释更值得我们思考。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