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片如何存放 适当瘦身最合理
随着高清播放设备的逐渐普及,如今网络上的高清片源是越来越多,许多高清爱好者也是开足马力,迅雷、Bt、电驴等软件几乎就没怎么停歇过。不过在欣赏过高清带来的视觉震撼之后,电脑里的日渐增多的高清文件却带来了一个让人烦恼的问题,那就是硬盘空间不足了。当你看着已经飘红的硬盘容量警示,而里面辛辛苦苦下载的高清又实在舍不得删的时候,该怎么办呢?最好的办法当然是再添置硬盘了,但这意味着要增加成本,可能不是所有人都有闲钱这么去做。有的人可能还会选择刻盘,但一部真正的高清电影动辄数十G,而目前的D9光盘最大也才8.5G,也就只有蓝光刻录可选,但上千元的价格不是谁都能接受的。那还有没有一种更经济合理的方法了呢?当然有,那就是压制视频。
熟悉高清视频的朋友可能会知道,一部真正的高清片源为了保证其高品质,往往在音视频编码格式方面都是选择源码无损的,但这样的不惜代价必定会增大视频容量,而对于普通欣赏高清的人们来说,可能没有那么高端的设备去完美呈现高清所包含的所有高品质影音,那么折中的办法就是压制视频,也就是说将原高清转换为容量更占优势的音视频编码格式,既可以保证质量又能得到容量。
要转换当然得需要软件支持,虽然如今网络上此类软件种类已经非常丰富了,但有过视频转换经历的人都会知道,这确实是个非常消耗时间的事,原因就是由于大部分软件仍然只能依靠CPU的处理能力去编码。但如今类似CPU通用计算技术已在GPU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并且发展迅速,基于CUDA和Stream技术的软件已经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了视频编辑/转码应用领域,比如Badaboom、AVIVO、MediaCoder等。这其中CUDA通用计算作为NVIDIA显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性,相较AMD的Stream功能,其应用支持软件不但在数量上占据压倒性优势,而在质量与性能方面也要强大许多。那今天笔者就介绍几款可以采用CUDA转码的视频转换软件,并且实际测试一下与CPU转码相比到底谁更胜一筹。
优秀的免费视频瘦身软件之--MediaCoder
MediaCoder是一个免费的通用音频/视频批量转码工具,它将众多来自开源社区的优秀音频视频编解码器和工具整合为一个通用的解决方案,可以将音频、视频文件在各种格式之间进行转换。MediaCoder具备一个可扩展的架构和丰富的功能,可满足各种场合下的转码需求。目前,MediaCoder的用户已经遍布全世界170多个国家。
★ MediaCoder功能简介:
实现各种音频视频格式间的相互转换
丰富的可调整的编码参数
丰富的视频处理滤镜,包括反交错、裁剪、分辨率调整、亮度色彩调整等
丰富的音频处理滤镜,包括声道映射、重采样、音量调整等
★ MediaCoder主要特点:
基于优秀的众多的开源编解码后台,能够解码和编码的格式多
良好的多线程设计,为多核处理器优化,在四核上可达到90%以上的平均CPU使用率
★ 极为丰富的可调整的编码参数
全部编解码器自带,不依赖于系统的编解码器和任何组件
良好的可扩展的程序架构,快速适应新的需求,不断增加新的格式的支持
可用脚本语言扩展界面,支持众多影音设备
★ MediaCoder支持格式:
MP3, Vorbis, AAC, AAC+/HE-AAC, AAC+v2/HE-AAC v2, MusePack, Speex, AMR, WMA, RealAudio, mp3PRO*
FLAC, WavPack, Monkey's Audio, OptimFrog, AAC Lossless, TTA, WAV/PCM, Waveform
H.264, XviD, DivX, MPEG 1/2/4, Theora, Flash Video, Dirac, 3ivx*, RealVideo*, Windows Media Video
AVI, MPEG/VOB, Matroska, MP4, PMP, RealMedia*, ASF, Quicktime*, OGM*
CD, DVD, VCD, SVCD, CUESheet*, HTTP*, FTP*, RTSP*, UDP*
首款CUDA视频转码软件--Badaboom
Badaboom是第一款CUDA转码软件,从NVIDIA正式推广CUDA并行计算开始,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发展,其兼容性不断加强、转换效率越来越高,虽然还存在一些问题,但作为首款CUDA应用,也是一款好用且速度快的视频转码软件。
★ Badaboom支持的视频种类:
输入视频编码:MPEG、MPEG2、VC-1、H.264/AVC、AVCHD、HDV、RAW、WMV、VC-1、DivX、Xvid、FRAPS
输入音频编码:AC-3、MP2、PCM、AAC
输入视频格式:M2V、MPG、VOB、AVI、TRP、TS、M2T、M2TS、MPEG、MTS、MOV、MP4、MKV、WMV
输出视频编码:H.264(MP4),支持Baseline Profile、Main Profile,最高支持4.1版本,支持CABAC、动态比特率、反交错
输出视频分辨率:最高1080p,最低320p,常见分辨率均支持
输出视频码率:500Mbps~2500Mbps
输出音频编码:AAC-LC(2 Channel)
★ Badaboom的特点和优点:
界面简洁,极易上手
专门针对手持设备和娱乐设备设计,输出兼容性很好
对GPU利用率很高,转码速度快
★ Badaboom的缺点:
界面支持中文,却不支持中文文件名和目录
网络流行的RMVB不支持,很多AVI和WMV也不支持
不支持压字幕到视频里面
不支持批量转换
作为一款准们针对CUDA应用的视频转码软件,Badaboom无法在没有使用NVIDIA显卡的电脑上正常工作。
究竟谁转码效率更高 CPU首先应战
鉴于国内的软件环境以及国人习惯的使用方式,接下来我们将对MediaCoder进行测试,并和CPU转码作一个对比。我们先来看一下测试平台:
参与测试的CPU我们选择了性能强悍的i7 930,而对于CUDA转码,我们选择的则是新一代中端显卡王者的GTX460,此次测试选择了一款公版GTX460 768MB版本。
片源信息如下:
首先进行的是CPU转码:
首先我们保证了CPU i7 930的4核心8显存全部开启,并且选择了编码器为常用的X264。而为了保证高清视频质量同时又要降低其容量,我们选择了H.264格式,这个编码格式的优势在于能够很好的控制文件体积,而在码率方面,原高清文件的码率达到了19M之多,我们转换时将其调整到10M,足以保证在动态画面下画面不出现马赛克,分辨率保持了原来的1920*1080,规格也为原来的high/4.1级别,音频编码从原先的DTS无损降低到了320KBPS的MP3格式,容器选择的是MP4。
在CPU转码过程中,CPU的使用率始终保持在99%左右,如此高的负载也使得我们已不能在去进行其他工作,只能默默等待。那其转换用时多少呢?
终于在952秒之后,CPU转码结束。笔者无聊已久,赶紧截图,急切的想知道CUDA转码会有何表现。
表现更出色 CUDA GPU随后登场
CUDA转码出场:
为了测试的公平性,我们维持了之前的转码设置,只是在编码器方面改用了CUDA编码方式,规格也同样设定为high/4.1级别。
接下来转换正式开始:
在CUDA转码过程中,CPU占用率基本保持在80%左右,可以看出此时CPU占用率已降低不少,并且是在和GPU协同工作的,那这样的处理速度是不是会更快呢?
果然,在用时254秒之后,CUDA视频转码完成。居然比CPU转码的952秒快了698秒,也就是11分钟之多。原来CUDA转码有如此效率,使得我们能够轻轻松松的就完成了视频转换过程。
文件瘦身成功 CUDA转码应广泛应用
经过一番寂寞的等待之后,究竟是CPU效率高还是CUDA更高效的测试结果已有定论。从最终结果中我们很明显可以看出,CUDA无论是对于CPU占用率的合理分配方面还是转换效率方面都表现的更为优秀。看来选择CUDA转码绝对没错,那转码之后我们最初要为高清瘦身的希望实现了吗?
上图所示的就是转码前后同一视频文件的大小对比。可以看出转码后文件大小已被瘦身至893MB,相对1667MB的原文件大小,其瘦身幅度几乎达到50%,这也让我们可以预见如果是转换一部数10G的蓝光高清的话,我们的硬盘空间将会被更加合理的利用。
此次我们只测试的是高清片源的小幅“瘦身”,其实对于日渐增多的便携多媒体设备,比如手机、MP4等等,视频转码、压制等也都大有用武之地。
就拿手机来说,一部iPhone引领者时尚潮流,同时也引领着多媒体便携设备的流行风潮,通过手机来欣赏精彩电影的人越来越多。
无论是在时尚尖端的iPhone论坛,还是在用户数增长最快的Android论坛,我们都能够看到人气极高的影视版块,而这儿也正是视频转码应用最为集中的区域。不过由于视频转换过程的枯燥,这里只能是少数人在为人民服务,你所想看的电影不一定都有提供。但如果你真的有需要了,何不使用一张支持CUDA转码的NVIDIA显卡,来轻松体验一下极速视频转码带来的乐趣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