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3.0对决eSATA ICY DOCK上演大乱斗

互联网 | 编辑: 孙伟 2010-08-03 00:00:00原创 返回原文

ICY DOCK进军USB3.0领域

上一次我们了解了关于ICY DOCK的USB2.0和eSATA接口的产品的细节和性能表现,然而对于目前的外部移动设备来说,USB3.0接口绝对是不可忽视的一大趋势。作为同样是移动硬盘产品中经常搭配的传输方式,USB3.0在诞生后就与eSATA展开了速度之争。

针对USB3.0的异军突起,ICY DOCK也推出了MB668U3-1SB,这款产品继承了MB668US-1SB的人性化设计的优点,两者可谓同门兄弟。

产品的包装、附件就不必多言了,铝制的磨砂外壳使这款产品拥有非常不错的手感,同时也可以增强散热效能。而插拔、卡扣这种免螺丝式的设计使它拥有着难以抗拒的人性化的硬盘安装方式。

此外,硬盘盒采用了蓝色LED等通过硬盘盒下部的侧窗来显示当前的工作状态,如果进行读写操作时则会闪烁。而这样的侧窗设计也有利于硬盘盒内部的空气流动,配合内部的防震设计,大大加强了硬盘盒的散热、防震等效能。

硬盘盒端提供了USB3.0 Micro B接口,旁边则为5V的辅助供电接口,在使用耗电量较高,或者进行大容量文件传输时,以便提供足够的电量。同时,MB668U3-1SB取消了OTB一键备份功能,同时产品中也没有附带备份软件光盘,但依然可以使用其他的备份软件

USB3.0有哪些不同

对于大多数用户而言,USB3.0虽然已经耳熟能详,但是对其细节相信了解甚少。这里我们简单地为USB3.0和USB2.0做一个对比。

首先从速度上说,USB3.0可以提供的理论最高传输速率为4.8Gbps(600MB/s),也因此被称为“SuperSpeed”,而USB2.0仅为480Mbps(60MB/s),两者相差10倍,当然实际应用性能远远达不到这个数值。目前比较好的USB2.0移动硬盘的实际传输速度也超不过40MB/s,只有六成功力。

不过,和USB2.0一样,它将进行SATA转USB3.0的操作,显然最终的速度能否发挥出多少,更多的在于控制芯片的性能,这点需要大家在购买时多多了解。

USB3.0接口内部

USB3.0增加了额外的5条线路,这可以从USB3.0的接口处观察到,当然其中一条用于接地线,而另外的4条线路或者说是2对线路可以同时、分别进行上行和下行传输,也就是全双工模式,最能直接体现的就是在同时进行写入和读取性能测试时,理论上不会造成性能的下降,但这也取决于存储设备的同时进行读写操作的能力。不过可喜的是USB3.0接口依然保留了USB2.0的4条线路,得以让两者保证良好的兼容性。

USB3.0 Micro B接口

用户比较关心的另外一个话题就是供电能力,USB3.0固然可以提供比USB2.0更多的电量,但是在进行高速的大容量文件传输时,可能依然需要额外的电力,这款ICY DOCK MB668US-1SB提供了额外的5V供电就是最好的说明。

由于USB3.0内部配备了更多的线路,因此USB3.0的电缆看起来也更厚一些。关于电缆的最长长度,它比USB2.0的5米要短一些,为3米,不过还是可以通过连接器来加大长度。

USB3.0标准出台时曾有说法它不会支持Windows XP,不过现在最流行的NEC的USB 3.0芯片已经提供了Windows XP驱动,这意味着Windows XP的寿命得到了延长。

测试平台与参测产品

相信其余细节大家已经对我们上次的评测有一定了解了,那么这一次我们重点考察USB2.0、eSATA已经USB3.0之间的性能差距。我们所采用的主板则是技嘉的P55A-UD3R,和P55-UD3R相比,他增加了对USB3.0和SATA3.0的支持,同时CPU供电模块也有一定加强。

当然测试硬盘依然是来自金士顿的SSDNow V系列SNV425-S2/128GB固态硬盘,它的理论读写性能可分别达到200MB/s和160MB/s,板载16MB缓存,而且支持TRIM指令,可以提高SSD的数据删除和写入性能。

由于USB2.0已经严重成为了性能的瓶颈,因此这次的测试将重点考察USB3.0和eSATA之间的性能差异。值得注意的是,由于eSATA采用了和SATA相同的协议,它的性能表现直接受固态硬盘本身和主板第三方芯片所影响,而USB3.0模式下,它的性能将收到硬盘盒采用的控制芯片和主板USB3.0控制器双重的影响。

理论性能对比测试

HD Tach用于对存储设备的访问时间、读取速率、突发读取速率和CPU占用率进行测试,而HD Tach RW版本还可以进行写入性能的测试。

从测试成绩来看,USB3.0要略慢于eSATA,但是两者相比USB2.0模式都有绝对的优势。USB3.0接口的理论速度为4.8Gbps,相比eSATA的3Gbps有绝对优势,正如之前所提到的,这里有可能是控制芯片带来的差异,也可能是主板板载的第三方USB3.0控制芯片的问题。

HD Tune软件在包含测试项目以外,还可以迅速地检查存储产品的各个信息,包括容量、缓存、固件、温度以及健康状态。

在HD Tune Pro下进行了读取性能的测试,USB3.0达到了USB2.0模式的4倍,虽然和理论上的10倍有一定距离,但是依然可以带来非常震撼而直观的感受。由于是固态硬盘,所以各个性能波动都比较小,而USB3.0似乎更加稳定一些。

写入性能下三种模式的差距缩小了一些,但是来自固态硬盘的因素,导致这款固态硬盘在HD Tune下的写入性能曲线有很大波动,造成了最大、平均以及最小性能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事实上目前很多固态硬盘的波动曲线均是如此,更多的则是来自NAND闪存颗粒的因素。不过波动较大并不代表最终的应用性能。

文件性能对比测试

ATTO Disk Benchmark通过不同大小的数据测试包,数据包按0.5K, 1.0K, 2.0K直到到8192.0KB进行分别读写测试,测试完成后数据用柱状图的形式表达出来.,可以很好的说明文件大小比例不同对磁盘速度的影响。而这里我们选择了其中的12项测试数据,从1K到2MB的数据块。因此横向坐标轴代表数据块的大小,而纵向坐标轴表示传输性能,最终成绩代表了进行具体大小的数据块下所能达到的传输性能。

USB3.0和eSATA都表现出了令人兴奋的性能,具体的测试数据已经不用多说,USB2.0仅有34MB/s的性能意味着它已经走出主流应用环境,而USB3.0才代表了未来的大容量、高清的应用环境。

在写入测试中,eSATA模式下出现了一定波动,但是总体来看它依然表现出了傲人的性能水准。不过笔者坚信目前USB3.0控制器还没有把USB3.0的性能发掘出来,这也是新生事物经历的必然时期。

FastCopy专门用于大量文件的拷贝,相比Windows自带的复制/粘贴功能,它的拷贝数量更快。同时这款软件也可以显示出传输速度、时间等重要参数,作为衡量存储设备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的软件在本次测试中必不可少。本次我们依然采用了容量为8.7GB的《2012》视频文件和包含15071个文件、总容量为2.89GB的零碎文件夹进行实际拷贝操作,以考察三种接口模式下的性能差异。

在进行零碎文件的拷贝时,实际的拷贝测试性能的差距远没有理论测试的那么巨大,但是我们平日并不总会进行零碎文件的拷贝。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移动硬盘拷贝高清视频等内容,而在这里USB3.0和eSATA都可以为你节省至少3倍的时间。

总结:USB3.0仍是未来

测试结果或许会令部分朋友失望,似乎USB3.0的作用没有完全体现出来,但是也正如前面所说,初期的USB3.0控制器在本身的性能或者驱动程序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但就本次的测试来看它依然展现了令人兴奋的成绩。

其实用户完全不必怀疑USB3.0的性能,虽然现在来看在性能上略微落后但是依然可以为用户带来飞一般的体验,特别是在搭配固态硬盘时,它让我们感受到的几乎是次世代的应用体验。

除了性能上,USB3.0相比eSATA有着绝对的优势地位。首先,USB3.0作为USB2.0的延续,它继承USB2.0的所有特性,应用范围广泛,不仅可以用户常见的移动存储设备,也可以用于充电器、读卡器、电视棒甚至是小台灯、小风扇等等几乎所有的小型用电设备,而且USB3.0的供电效率也更大一些,这点是不具备供电能力的eSATA接口所无法比拟的。后者显然更多地只会用于移动硬盘等存储领域。

目前依然只有少数的主板提供对eSATA接口的支持,而市面上大部分硬盘盒产品也没有提供eSATA接口。eSATA接口自推出以来一直没有得到普及,毕竟用户可不希望在关键时刻由于忘记带电源线而无法使用eSATA设备。未来提供USB3.0接口的主板将会越来越多,今年全年各大厂商也都积极推出USB3.0周边产品,包括机箱产品。不过这并不表示USB3.0能够很快普及。

今后很长时间USB2.0依然会在普通的U盘领域中占据主流。其实USB3.0的普及也受到诸多因素影响,比如高清应用等等。硬件厂商的跟进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普及问题,而用户的实际需求才可以进一步促进USB3.0的普及。最先得益于USB3.0的显然是高清或者游戏玩家,对于那些只用于办公或者拷贝文档的用户来说,似乎价钱才是他们最关心的因素。

返回原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