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电视市场:等离子继续不敌液晶

互联网 | 编辑: 2006-09-08 00:00:00转载-投稿

平板电视的发展,如今可以说是一日千里。而其中,液晶电视尤其引人注目,其发展之快令等离子电视望其项背。之所以如此,主要原因一方面在于其有着比等离子电视更好的性能和更低的能耗;另一方面,由于大部分液晶面板厂商正在迅速扩大产能,使得液晶电视的平均价格得以迅速降

平板电视的发展,如今可以说是一日千里。而其中,液晶电视尤其引人注目,其发展之快令等离子电视望其项背。之所以如此,主要原因一方面在于其有着比等离子电视更好的性能和更低的能耗;另一方面,由于大部分液晶面板厂商正在迅速扩大产能,使得液晶电视的平均价格得以迅速降低。正因如此,越来越多的厂商在不断地挤进这个市场。Sony就是一个例子。目前在中国,由于十分看好液晶电视市场,Sony已退出了等离子电视的竞争,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液晶电视上。

液晶增长速度,远远超过等离子

由于液晶电视蓬勃的发展态势,使得等离子电视厂家纷纷降低价格,以求通过均价的优势来保持竞争力。尽管如此,却仍然阻挡不了液晶电视的发展脚步。从市场表现来看,根据全球权威的市场研究公司GfK对全国100个城市零售市场的监测结果,与2005年上半年相比,2006年上半年,液晶电视的销量获得了227%左右的增长,销售额获得了268%的增长;相比之下,等离子电视销量只增加了49%,销售额只有5%的增长。

平均价格:液晶涨,等离子大降

由于产品结构的升级,使得液晶电视特别是37"、40"的液晶电视增长迅速,因而带动液晶电视平均价格的增加。相反,为了保持竞争力,等离子电视的平均价格下降得非常迅速(见图一)。

37"-44"屏幕段:液晶电视是最大赢家

GfK的零售监测数据表明,对于37"-44"屏幕段电视来说,2006年上半年,其中的液晶电视出现了强劲的增长势头。由于其平均价格的降低,影响了这个屏幕段的显像管背投和等离子的市场表现。至于背投电视,它已经成为一种过时的产品。

分析原因,从图一可以看出,液晶电视的平均价格在2005年迅速下降,带来其市场份额的迅速增长。因此,为了与液晶电视竞争,等离子和背投电视的平均价格都不得不下降。

42"英寸依然是等离子电视的主流产品。而对于液晶电视来说,由于2006年上半年大屏幕液晶电视的平均价格下降得非常快,使得30"英寸以上的液晶电视的销量份额比例由2004年的23%增长到现在的69%,成为市场的主流产品。

尽管42"英寸等离子的价格迅速下跌,但是37"-42"英寸的液晶电视正在取代42"英寸的等离子电视。GfK的零售监测数据显示,在来自液晶电视的激烈竞争下,37"-42"英寸屏幕段的平板电视中,42"英寸等离子电视的份额从2005年上半年的63%下降到2006年上半年的37%。40"英寸的本土品牌液晶电视的平均价格已经接近42"英寸韩国品牌等离子电视的平均价格。

品牌数:液晶大大超过等离子

GfK的零售监测数据显示,2006年上半年液晶电视的品牌数几乎是2004年上半年的两倍(见图二)。由于看好这个市场,更多的厂家开始进入中国的液晶电视市场。相比之下,等离子的品牌数量却保持相当的稳定。同时,液晶电视的型号数量也迅速增加,而等离子电视的型号增加得较缓慢。

在平板电视中,由于来自国外品牌的强大的“价格竞争”,使得2006年上半年本土品牌的比重比之去年下降迅速。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本土品牌在等离子和液晶面板的供应上存在劣势。大多数本土品牌不得不从国际市场上购买面板。由于液晶电视市场的光明“钱”景,以及有着比等离子更好的面板供应现状,使得多数本土品牌更加关注液晶电视的发展。这也是迄今为止,本土品牌仍拥有液晶电视市场主要份额的原因所在。

另外,GfK的零售监测数据还显示,日韩品牌之间的价格差异越来越小,主要原因在于日本品牌欲增加其市场份额,因而不得不以降价的手段来保持竞争力。目前,日本品牌在平板电视上的技术优势,与其他品牌比已经不太明显。韩国品牌无论在液晶面板,还是等离子面板上都有着较明显的供应优势。

图一 电视机市场价格走势(单位:美元)

图二 平板电视的品牌数量变化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