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一片死寂 风冷散热器已过巅峰
2010年,新一代酷睿处理器如日中天,CPU散热器产业则一片死寂。历史上少有这种情况发生,因为每一代新CPU的诞生都意味着散热器产业将出现繁荣。
纵观历史,CPU散热器的飞速发展一直依托于CPU功耗的增长。从1.0GHz的Pentium III到3.6GHz的Pentium 4,不断飙升的处理器主频使散热行业茁壮成长;从单核心Pentium 4到四核心Core 2 Quad,多核心处理器让散热行业走向繁荣。直至2009年,这种轮回嘎然停止。Intel新一代的Core i3/i5/i7发布,睿频技术把处理器功耗降至前所未有,CPU散热器随之停止革新的脚步。
风冷CPU散热器的辉煌岁月定格在2009年,谨以此文,祭奠那些曾经屹立于巅峰的CPU散热器。
塔式热管一统天下 最强风冷散热
一些事物之所以被称为传奇,是因为它仍旧未被超越,今天评测的这些经典散热器不仅仅有强大的视觉冲击,它们从各种角度证实了散热器的价值,在散热领域如同教科书般地存在:
散热器的发展历程虽然不如CPU那样轰轰烈烈,但散热器千变万化的金属艺术更值得玩味。如果说CPU是越变越聪明,散热器则是越变越漂亮,才女与美女比起来,后者显然更撩人心弦。
末代经典 十款顶级风冷散热器大集合
IT硬件日新月异,不变的是创新不止,也唯有创新才能成就一个个经典产品。
在散热行业,利民、思民、镰刀、猫头鹰等品牌对散热产品的价值有不同的解读:性能、静音、FANLESS……。他们根据自己对散热器的理解不断革新散热设计,造就了下面这些外观各异, 但同属顶级的风冷散热器。
本次横向评测的最终目的并不是拍名列次,而是剖析下述每一款散热器的 设计和制造工艺,它们是行业巨擘的王牌产品,代表着散热行业的不懈创新,共同构建了风冷散热器行业的巅峰时代。
欧美日组:
台系三雄:
国内两大巨头:
在众多产品中,最特立独行的是Tt的SpinQ VT,华丽造型异常拉风,在它出现之前,没有任何一款产品能够把滚筒设计提升到这样的境地,下面我们会详细剖析每一款散热产品。
我们遵循公正客观严谨的态度来进行本次横向评测。本次测试中任何一款散热器都在相同测试环境与测试流程下进行。
在公布测试结果之前,我们先解释一下最终排名是如何得到的。
测试硬件平台介绍 Core i5处理器拷机
本次横评使用Core i5 750处理器与映泰P55主板作为测试平台,Core i5 750的主频为2.66GHz,四核心四线程,可以代表当前主流处理器的功耗水准。
Core i5 750处理器
映泰P55主板的超频性能不错
映泰P55主板
散热性能测试中,我们统一使用第三方风扇:银欣FM122。这款风扇可以在700-2400RPM之间调速,使得我们能够测试800RPM、1200RPM、1600RPM和2000RPM这四种转速,
丰富的测试数据可以分析出每款散热器的最佳使用环境,以及每款产品的优势和劣势。
银欣FM122风扇
在十款散热器中,有三款散热器是内置风扇的类型:思民CNPS9900 LED、Tt SpinQ
VT、AVC蝠翼战士。测试中我们会使用调速器把它们的转速统一为800RPM、1200RPM、1600RPM和2000RPM。最终我们发现Tt SpinQ
VT无法达到2000RPM转速、AVC蝠翼战士无法达到800RPM转速,所以它们的相关转速测试结果空缺。
测试软件及温度记录方法介绍
在本次测试中,任何数据的生成都恪守专业标准。
我们使用Everest记录温度,使用Core2MAXPerf使处理器满载。
在一个干净的Window 7系统下,开机运行Core2MAXPerf直至温度曲线平缓时记录4分钟之内的温度均值。
在测试中,我们使用温敏电阻感应器来监控环境温度,如果温度出现偏差,使用房间内空调调控温度至26℃。
拷机软件Core2MAXPerf
温度记录软件Everest
测试平台
我们记录数据完全依赖Windows系统、依赖软件给CPU施加负载、依赖软件读取主板传感器的温度。软件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但这已经是我们能找到的最严谨的方法。
散热器噪音详解 风扇转速决定一切
我们考虑了很久,决定本次测试不加入噪音测试,因为散热器噪音分为三大部分:风扇自身轴承摩擦噪声、风扇扇叶切风噪声、气流与散热鳍片接触噪声。
目前业内可以遵循的ANSI/ASHRAE 51规定只能测试前两种噪声即风扇噪声,但真正影响到用户使用的其实是后一种,即气流与散热鳍片接触噪声。
ANSI/ASHRAE 51规定
噪音值在静音室才能测出
即便我们找到噪音小于15dBA的静音室,也很难制定严谨的散热器噪音测试方案,所以最终的噪声打分是笔者的主观评分,另给出噪音值与参照环境,方便大家对噪声有直观的了解。
另外一个放弃噪音测试的原因在于,绝大多数用户购买这种顶级散热器后,会自己搭配合适的风扇,而并不一定是银欣此款风扇。使用银欣FM122测试出的噪音值没有太大购买参考价值。
为了弥补噪音测试的不足,我们把测试分为800RPM、1200RPM、1600RPM、2000RPM四个转速级别。800RPM代表着静音用户的追求,2000RPM是 超频用户常用的到。大家可以根据不同转速的排名来了解每款散热器的优势。
静音散热器排名 800转风扇测试结果
800RPM转速下噪音 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比较适合对静音有绝对追求的用户。当然,这种绝对的静音是以牺牲散热性能为代价得到的。低风扇转速同时意味着低风量,低风量很难及时驱散CPU散发的所有热量,热量不断淤积造成温度越来越高,最终会危及系统稳定。
设计优良的散热器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气流,以便达成高人一等的散热性能。例如说Megahalems把热管排成一排,让微弱的风力也能吹透整个鳍片阵列;猫头鹰的U12P设定了较大的鳍片间距,使800RPM风扇就能驱动整个鳍片阵列高效工作。
需要注意的是,下述测试结果均是在裸平台下得到的,装入封闭的机箱后,CPU温度会飙升10℃甚至更多。下面十款产品中,真正能够以800RPM压制中端四核处理器的散热器并不多。
800RPM转速下Megahalems因为无比通透的鳍片获得第一;猫头鹰U12P在弱空气对流环境下的效率其实不比Megahalems差,但它的鳍片与热管规模相对太单薄;GamerStorm的表现 出人意料;冰暴ICE因为相近的规格紧随其后;CNPS9900 LED排名第五,它因为风扇尺寸吃了点亏;南海5的成绩较差,它两侧封闭的设计影响到了低转速区间的表现;F101因为1.4mm的鳍片间距吃尽苦头;SpinQ VT使用的滚筒风扇在转速特别低时无法驱动散热排有效工作 ,位列倒数第一。
综合品质排名 1200转风扇测试结果
1200RPM转速被大多数DIY认为是静音与性能的折中选择,比较适合绝大多数普通用户。12cm风扇 在1200RPM下发出的噪音虽然比800RPM高,但仍旧算得上是安静,这时的风量与风压也足够驱动鳍片阵列有效工作,散热性能相比800RPM有较大提升。
1200RPM风扇下,各个散热器开始拉开明显差距,设计理念先进的产品,优势被进一步放大。CNPS 9900LED跃居第二位,同时保持了与800RPM时相近的噪声,值得称赞;Megahalems仍旧夺得头筹,双塔造型和一字热管都是出类拔萃的设计理念。
在1200RPM转速下,变形金钢Megahalems的性能仍旧是第一,先进的架构使它在不同转速下都有良好表现;CNPS9900 LED与Megahalems相差不到1℃,如果它使用8mm热管,风冷之王落谁家就很难说了;GamerStorm的实力完全超出我们的意料,不愧是U120E杀手;猫头鹰U12P以微弱差距击败冰暴ICE;但在更高转速下,冰暴ICE的实力会大幅提升;南海五需要较高转速才有比较好的通透性,它的热管风阻太大了;F101的结果有点出人意料,我们有必要重新考虑1.4mm鳍片间距的意义;蝠翼战士、冰刃、Thors Hammer处于伯仲之间;SpinQ VT作为 轻量级选手,很难与其他散热器比拼绝对效能。
超频推荐排名 1600转风扇测试结果
1600RPM是一个比较尴尬的转速,少有DIY用户使用。这个转速的散热性能相比1200RPM并没有太大提升, 相反噪音值有明显增加。究其原因,是因为1200RPM风扇转速就足够驱动这些顶级散热器的鳍片高效工作,当风扇的转速达到1200RPM,它就不再是制约性能发挥的瓶颈。
1600RPM的排名与1200RPM近似,前三名依旧是Megahalems、CNPS 9900LED与GamerStorm。极动酷凌的F101跃居第四,但噪音同时有大幅提升;冰暴ICE击败了U12P,猫头鹰的散热器从来都不是以性能为核心来设计的。
Megahalems仍旧保持第一,后面我们会详细解析它的设计理念;CNPS 9900LED在1600RPM下噪音变大了很多,仍旧位列第二;GamerStorm因为强大的规格紧随其后;F101的散热和噪音都有明显提升;冰暴ICE紧随其后;U12P因为是轻量级选手 ,开始出现颓势;南海5其实应该有更高表现;蝠翼战士也把温度控制在50℃之内。
绝对散热排名 2000转风扇测试结果
2000RPM意味着牺牲静音来获取绝对性能,这个转速的散热器即便装入机箱,也会发出让人难以忍受的噪音。不过,这个级别的转速可以轻松应对各种恶劣的使用环境,例如炎炎夏日里密不透风的机箱,以及超频到4GHz的四核处理器。
在800RPM转速下,各个散热器比拼的是鳍片对风力的利用效率。而在2000RPM转速下,风扇转速不再是瓶颈,各个散热器比拼的是鳍片规模和热管规模。
绝对性能测试中,大家可以看到很多散热器的性能差距在1-2℃之间,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设定严谨的测试规范。只有把所有测试细节程序化,才能得到严谨公正的结果。2000RPM测试中,九州风神的ICE冰暴跃居第三,这个2010年的新秀一举击败了众多国外大牌,同门师兄GamerStorm也甘拜下风;Tt的SpinQ VT无法调速到2000RPM,所以没有测试结果。
2000转风扇足已挖掘所有散热器的潜力,但静音成为谋求高性能的祭品。在散热性能测试中,Megahalems成为第一,这就是创新的力量;思民9900LED的测试是在1762RPM下得到的,比较惊人;冰暴ICE获得了比GamerStorm更好的成绩;GamerStorm似乎更适合在静音环境下使用;F101是一匹黑马,它的热管与鳍片规模都不算顶级;南海5紧随其后,看来更多热管并非一定有用;蝠翼战士因为庞大的鳍片规模表现也不错;U12P在伯仲之间;Thors Hammer因为不对称的热管与鳍片规模表现欠佳。
环形热管独步天下 思民CNPS 9900点评
思民的高端产品都遵循CNPS(Computer Noise Prevention System)理念,强大散热性能从来都不是思民的目的。所有的思民散热器都反映出对静音的偏执 :鳍片与热管为利用每一分风力优化到极致,风扇便能够以最低转速达成较强的性能。在CNPS 9900LED上面,双塔架构和O型鳍片阵列都反映出思民散热器一贯的华丽高效。
众所周知,风扇的强风区在外围环形分布,中间的轴承区风力最弱。环形热管设计使思民CNPS9900 LED的鳍片阵列恰好处于风扇风力最强的区域,没有任何资源浪费,并且环形热管能够使鳍片以360℃环绕,堆叠出破纪录的散热表面积。
CNPS 9900LED的另一个突破是双塔鳍片,风扇中置。CNPS9900 LED自带的12cm风扇转速为800RPM-1800RPM,具备PWM调速功能。这个无框风扇提供的充沛风量,无论是抽风还是吸风都可以为鳍片散热,让两侧鳍片达成至高的散热效率,把风扇效率和静音效果又推向一个极致。
除了卓越的设计理念,思民对铜材质的使用在整个散热行业也堪称登峰造极,CNPS 9900LED的鳍片厚度仅有0.2mm,所以它能够在使用铜材质的同时让自身重量控制在710g,并且扩展出惊人的散热表面积。
铜材质是必须的,静音是必须的,天才的O型热管与O型鳍片吸纳每一分风力,配合双塔架构达成至高的散热效率,辅以登峰造极的铜材质加工工艺,这就是CNPS9900 LED;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这就是思民。所以,我们授予ZALMAN CNPS 9900LED五星评价,这也是本次横评中两个五星评价之一。
思民CNPS 9900LED散热器细节剖析
早在2007年,我们就曾经指出6mm热管与环绕其上的庞大鳍片面积是不对称的,换用8mm规格的热管能够带来质的飞跃,但思民CNPS 9900仍旧使用了3根6mm热管,O型设计等效6根热管。
落伍的3*6mm热管使得CNPS9900 LED的鳍片阵列永远处于嗷嗷待哺的状态, 不过思民把热管做了有效配比,风力较强的吹风侧采用两根O型热管辅以较大鳍片规模,抽风一侧对应一根O型热管搭配较少的鳍片,均衡了热管的工作量。
思民的底部工艺一直是最引以为傲的地方,本次横评我们使用了一截AA电池做参照,电池上的字样分为三种大小,通过字样的清晰度能够直观地看透散热器底部工艺。
思民的底部打磨工艺被一些用户誉为神级的,虽然言过其实,但确实足已成为业界翘楚,CNPS9900 LED是本次横评的最强底座。
思民CNPS 9900LED安装及使用体验
作为散热业界最个性鲜明的厂商,思民旗下的产品一直都独具创意,曾经的铝压固工艺称雄一时,热管时代也另辟蹊径,2010年O型热管和双塔架构横空出世,突破了散热器的形态范畴,向业界宣告散热器可以如此高效、如此华丽。
一些售价高昂的产品往往引起消费者反感,思民是少数能够被用户默许不菲售价的一个,它因为独树一帜的设计理念与动人的精致工艺得到世界范围内的认可。
挑战风冷极限 Megahalems散热器点评
2007年利民Ultra 120 Extreme诞生,这款外观硬朗、性能出色的产品逐渐被玩家誉为风冷之王,超出理性的赞誉树立了一座高山,散热器产业沉寂了许久。2009年,一家名不经传的厂商Prolimatech发布了自己第一款散热产品,这款命名Megahalems的散热器用短短几个月终结了持续两年的U120E神话。正所谓青出于蓝胜于蓝,Prolimatech的团队恰恰出自利民。
Megahalems并不是双塔设计的创造者,分离式鳍片早已有其他厂商使用,镰刀的Mugen
II把鳍片分成5份,这种彻底打散鳍片的做法能得到极致的弱对流表现,但毕竟是以积牺牲鳍片面为代价的。与镰刀的激进不同,Megahalems的双塔式架构设计得恰到好处。
Megahalems的双塔式架构有良好的通透性,让风力更容易穿透散热器,所以Megahalems在低转速下挑战U120E成为可能,但中高转速下的比拼还是要看鳍片散热面积,所以Megahalems使用了矩形鳍片阵列,风力最强的边缘鳍片最宽,然后向风力薄弱的中间递减。
一条直线的串列热管是很多厂商根本不会考虑的,这种设计很难使鳍片受热均匀,远不如乱序分布的热管高效。而Megahalems对此提出了不同的理念。
Megahalems使用了比较聪明的做法,它把一字热管堆积在风力最强的区间内,即便一字热管能够辐射的鳍片面积有限,但这部分有限的鳍片完全沉浸在风扇的优势区域内,配合大鳍片间距无比的通透性,获得了800RPM-2000RPM全转速区间内的良好表现,所以在效率上足够压倒U120E的均匀受热方案。
传统散热器的设计思路是用交错热管平均热源,让整个鳍片阵列受热均匀,然后辅以合理鳍片间距与风扇转速,高性能自然水到渠成。这种思路在今天由Megahalems打破,它用分离设计与一字热管创造了一个新的高度,它遵循的理念是用分离设计创造一个无比通透的鳍片阵列,然后根据风扇风力高效配比热源,由此打破了U120E保持的神话,成为风冷之王的继任者。所以我们授予Megahalems五星评价。
Prolimatech Megahalems散热器细节剖析
Megahalems被很多用户形象地称为变形金钢,因为它以双塔式设计来构建方形的鳍片簇,每张鳍片都做成狂派标志的造型。
矩形设计使Megahalems的鳍片面积仅比U120E少了100平方厘米,达到了7300平方厘米。虽然Megahalems在散热资源方面与U120E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但超越谈何容易?唯有天才的设计理念才能让相同的散热资源更具效率。
Megahalems镀镍版在底部工艺上有很大进步,起码有一点镜面的效果了,比起利民U120E的凸凹底座肯定要强得多,这也是Megahalems能够战胜利民U120E的一大原因。
青出于蓝胜于蓝,Megahalems的崛起意味着U120E的衰落,Prolimatech广为人知的时候,利民还能沉默多久?笔者已经闻到散热器领域的腥风血雨的味道。
Megahalems散热器安装及使用体验
Megahalems的扣具使用起来还算比较简单,参照说明很快就能完成安装。这款散热器的扣具固定模式比较另类,它采用无极设计,相比其他散热器扣具而言更加牢靠,并且整个散热器对CPU的压力也会比较均匀。
Megahalems与True Black 120的重量均为790g,相同重量相同转速下的比较是绝对公正的,Megahalems确实比True Black 120的散热性能要强,它真正终结了U120冗长的历史,没有靠堆料、也没有靠风扇优势。
涡轮架构巅峰之作 TT SpinQ VT点评
Tt SPinQ VT证实了一个道理:涡轮架构适合使用在500g以下的中端产品上面,中间巨型涡轮360°吹风构建前所未有的资源利用率,外圈狭窄鳍片可以无视传统意义上密集鳍片带来的高噪音,大胆使用无限小间距堆叠广阔的散热面积,打造出一个轻量级静音之王。
滚筒风扇从两端抽风,中部吹风,带给环形鳍片360°充沛气流,它的鳍片散热效率要远远高于传统的90°单侧风扇吹风。
Tt SpinQ VT最重要的设计是鳍片,50张环状中空的鳍片依次环绕在滚筒风扇外围,形成了层层叠叠的造型。每张鳍片厚度仅为0.4mm,间距仅1.6mm,单薄并且密集的鳍片是涡轮风扇的专属设计。
如果Tt SpinQ
VT以300元以下的定位出现在中端市场,必然成为静音首选,但480元的价格使它被强制定位于高端,需要直面U120E、Megahalems等旗舰,问题就在于它经不起以高端的角度来审视,一如Tt的大多数知名产品一样:绝对酷炫的外观、个性鲜明的创意、强差人意的性能。
TT
SpinQ VT散热器细节剖析
Tt SpinQ VT使用了3根6mm热管,U型排布虽然有近乎双倍的效率,但弯折颇多。不过对于这款480g的轻量级选手,热管并不会是瓶颈。
Tt SpinQ VT本有与思民CNPS9900 LED并驾齐驱的底部,但在实际测试中我们发现这款产品的底部微凸,令人遗憾。
Tt SpinQ VT的劣势也比较明显,中间的滚筒风扇占据了太多空间,环绕其外的鳍片只有1.4mm-2mm,严重缺陷的鳍片散热面积使其丧失成为高端的资质。Tt并非不想扩充鳍片面积,但环形鳍片在横向方面已经扩展到极致,而纵向扩展必然会牺牲静音性能。
SPinQ
VT针对鳍片缺陷作出了一些弥补措施,它以密度来换取鳍片数量。密集鳍片是一般散热器不敢使用的,因为需要辅以较高转速风扇以便吹透整个鳍片阵列,牺牲了静音性能。但Tt这种2mm宽的环形鳍片太容易被吹透,所以才敢于把鳍片间距放至1.6mm。
TT
SpinQ VT散热器安装及使用体验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我们谈论散热器无法绕过这个曾经以Tower 112让塔式热管扬名天下的厂商。令人奇怪的是,Tt作为塔式热管架构的奠基者之一,却一直是卧式架构的死忠,经典的塔式从未出现。
涡轮架构的360度吹风使鳍片散热效率趋于完美,代价则是致命的鳍片散热面积缺陷,这种缺陷足已抹杀作为高端的资质。
Tt是众所周知的PC周边设备商,旗下产品线涉及散热器、电源、机箱,并且在散热器与机箱领域都有足够的名气与实力成为一线。Tt一直致力于打造一个高端品牌,在散热领域它确实做到了这一点,凭借鳍片工艺的巅峰之作“凤梨”、著名的卧式实力产品“大台风”,Tt成功使消费者认可其高端地位。散热器领域的成功使Tt加速多元化进程,自2007年以来机箱电源新品不断,但散热器却止步于台风系列,以至于名气渐衰,这不得不令人为之感到遗憾。
静音是永恒追求 Noctua U12P散热器点评
风扇是散热器的工作动力来源,对散热器的性能发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很多玩家都认为风扇撑起了散热器的半边天,对于猫头鹰而言,风扇足足撑起了一片天。Noctua(猫头鹰)是一家奥地利的散热设备生产商,旗下产品有卧式的NH-C12P与塔式设计的NH-U12P,但它最知名的产品却是风扇,以至于很多玩家对猫头鹰的看法是:爱风扇不爱散热器。
按照猫头鹰的理解,热管应该从鳍片阵列中消失,以便于让风阻降至最低,如果热管无法消失,就必须堆在一点。猫头鹰NH-U12P使用4*6mm规格的热管,以焊接工艺穿插在36片鳍片中间。
猫头鹰U12P的鳍片阵列看似庞大,与U120E、冰刃至尊等散热器不相上下,但其实它的鳍片是明显的缺陷。猫头鹰U12P仅有36片鳍片,只是因为鳍片间距达到了2.5mm才撑得很高,其实非常稀疏,所以重量仅619g。
大间距鳍片阵列是缺点也是优势,缺点是散热性能,优点是静音效果,猫头鹰选择了后者,它的鳍片阵列针对弱对流环境优化,搭配任何一款1200RPM转速的12cm风扇都能够高效工作。
散热器与风扇应该视作一个整体来设计,猫头鹰独特设计思路的结果非常显著:绝大多数散热器都很难在相同风扇转速下做到比U12P更低的切风噪声,加上猫头鹰风扇卓越的动平衡设计,它彻底颠覆了1200RPM转速下应有的噪声概念,所以我们授予Noctua NH-U12P四星推荐。
Noctua NH-U12P散热器细节剖析
有朋友会质疑猫头鹰的点状热管会导致鳍片受热不均,事实确实如此,但U12P通过两种设计消除了这种劣势。首先2.5mm的鳍片间距使风力能够更有效地穿透整个鳍片阵列,使冷凝端获得足够低的温度;再者热管处于风压最强的两侧,鳍片阵列能够高效工作,避免了瓶颈的产生。
猫头鹰设计散热器的出发点是1200RPM转速下的极致表现,超过1200RPM与猫头鹰无关。1200RPM风扇使用乱序热管的话,热管阻风对散热性能的影响是致命的,所以这款散热器的热管排布方式与以往我们见到的均有所不同。
猫头鹰散热器整体都采用了防氧化的钝化处理,连底部也是如此,所以是照不出任何影子的,不过散热器底部非常平整,做工值得其他一些品牌学习。
猫头鹰NH-U12P SE1366散热器的重量为619g,与接近800g的U120E或Megahalems不是一个重量级的竞争对手。其实猫头鹰也根本无意与利民镰刀等厂商争夺风冷之王的名号,它追求的是静音之王。
Noctua NH-U12P安装及使用体验
猫头鹰风扇的动平衡设计非常尖端,它完全遵循空气动力学原理,拿到手上感觉会比其他风扇重一倍,风扇的切风声在低转速区间也令人满意,总之是目前最优秀的风扇品牌之一,800RPM绝无声响。
这款U12P
SE1366自带两个12cm的猫头鹰风扇,能够以前吹后抽的排布方式安装在U12P上,如果两个风扇都设置为800RPM,达成的静音&散热效果会让任何散热器仰望,而这一切仅需460元,是U120E或者Megahalems不带风扇的价格。
创新不止
DEEPCOOL ICE冰暴散热器点评
2009年风冷之王易主,以Megahalem为代表的分离式与一字热管设计引起了业界的反思。冰暴(ICE WARRIOR)吸取了Megahalem的设计特点,把热管排布成近似“1”字,降低鳍片的风阻,提升风力的效率,达成更强的散热性能。
冰暴(ICE WARRIOR)选择了流行的6*6mm规格,这种规格事实上可以应对900g左右的散热器,保证热量的及时输送,对于775g的鳍片规模而言是相当宽裕的,所以我们可以预料到,冰暴(ICE WARRIOR)在高风扇转速下将会有不逊于旗舰级散热器的表现。
冰暴(ICE WARRIOR)的热管一直穿插至鳍片顶部,与以往截然不同,这里可以惊喜地看到焊接工艺的使用,鳍片通过焊接工艺与热管牢牢相连,把热阻降至最低,并且散热鳍片更加牢靠不易变形。
单纯地审视冰暴(ICE WARRIOR)的架构,我们看到一个6*6mm热管、775g体重的中量级选手,它拥有直追顶级旗舰的散热效能。如果从细节方面分析,冰暴(ICE WARRIOR)在资源/效能比方面进步颇多,一系列新技术的应用都大大提升了散热性能,我们授予其四星评价。
DEEPCOOL ICE冰暴散热器优劣分析
九州风神冰暴(ICE WARRIOR)的架构为:热量从CPU导入滚压工艺的纯铜底座,然后由蒸发端通过六根热管流向上方庞大的散热鳍片,在庞大鳍片与12cm风扇组成的冷凝端把热量挥发出去。
熟知散热器的读者从上面几张图片能看到很多惊喜,例如热管与鳍片的焊接工艺、侧面扣Fin的改进、采用滚压工艺的底部等等,下面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冰暴(ICE WARRIOR)的各部分改进。
冰暴(ICE WARRIOR)的散热鳍片更薄,达到了0.3mm,较薄的鳍片有利于散热器在有限空间内扩展出更大的散热表面积,增加散热性能。
冰暴(ICE WARRIOR)是一款全平台产品,支持intel
1366/1156/775及AM2/AM2+/AM3结构。相比GamerStorm,冰暴(ICE
WARRIOR)与利民或猫头鹰的旗舰产品更相像,它应用了更加出色的鳍片工艺和焊接技术,让我们看到从国内走向国际所必须的创新精神。
冰暴ICE散热器安装及使用体验
冰暴(ICE WARRIOR)的附件包括Intel LGA 775/1156/1366与AMD AM2/AM2+/AM3扣具,其中还有风扇垫片、绝缘垫片、分压线、电源转换线、硅脂,所有用户能够用到的配件一应俱全。
在安装过程中,冰暴(ICE WARRIOR)与主板Mosfet散热片完全没有兼容问题,非常简单易用。
剑走偏锋 GlacialTech F101散热器点评
极冻酷凌是一家台湾PC周边设备商,产品线涉及散热器与电源。极冻酷凌给笔者的印象是静音,无论散热器或电源都致力于打造一台安静的电脑。极冻酷凌的参测产品为F101,这款产品采用塔式热管设计,造型与大多数产品都不尽相同。
F101使用了五根6mm热管,热管通过焊接工艺与底座相连,然后向上穿插直鳍片顶端,U型热管等效10热管,热传导效率非常高。
F101的设计理念是做出窄鳍片以便较低风扇转速就能驱动,然后尽量把鳍片纵向扩充以弥补损失,把鳍片尽量压低到一定程度,就不得不因为兼容问题做出被咬一口的设计。
极冻酷凌F101的外观与一般塔式热管近似,只是左下角缺了一块,这种设计是非常少见的。
笔者倾向于把F101这样售价低于300元,性能比旗舰级散热器稍弱的产品成为次高端,很多品牌今年都为Core
i5量身打造了这样的散热产品。
GlacialTech F101散热器优劣分析
塔式热管的最大优点就是把鳍片架高,避免鳍片与CPU供电散热片争夺空间,F101把这种优势发挥到极限,以谋求较低的风扇转速与静音效果。
问题在于,这部分多出的鳍片是游离在风扇之外的,根本无法得到风扇吹风,比较浪费鳍片资源。
F101额外部分鳍片的热管弯折十分明显,对于热传导效率有一定影响。
F101的底部比较平整,但没有镜面的效果,字迹很难看清楚,散热器底面还印有极冻酷凌的Logo,幸好字样不会影响CPU与底座的接触。
极冻酷凌F101散热器安装及使用体验
极冻酷凌F101自带了一个12cm风扇,推测静音效果应该不错,扣具也相当齐全,支持全系列Intel与AMD。安装风扇后发现散热器宽出来了一块,并且在散热器的左下角风扇完全漏风,这是极冻酷凌专门为北桥散热设计的。
附件中配有多平台扣具及背板、固定螺丝、还有风扇固定栓、以及一只极冻酷凌“冰”导热硅脂,还有一个涂硅脂的刮板。
奢华做工 GamerStorm散热器点评
总体而言,九州风神Gamer Storm并非单纯地使用更多金属鳍片和更多热管来堆叠性能,它在鳍片衔接、底座焊接工艺、风扇制造工艺方面的改进足以使九州风神(DEEPCOOL)跨越出一大步,彻底拉大了与国内竞争对手的差距,真正站到世界一线与众多散热巨擘相抗衡。
鳍片的数量和大小可以代表一款散热器的等级,Gamer Storm的鳍片数量达到了48片,能够扩展出足够庞大的散热表面积,同时鳍片厚度达到了0.5mm,这意味着有更大热容积,在高端对抗中往往能取得更大的优势。
Gamer Storm的2mm鳍片间距让散热器通透无比,加强了散热器在低转速区间的表现,特别是针对低转速的优化让我们对其静音效果有足够的信心。
在热管设计方面,虽然6*6mm热管已经是理性的极致,但Gamer Storm仍旧让我们看到了惊喜。一流的穿FIN工艺、纯铜底座取代了热管直触,这些改进反馈出的信息意义非凡,下面我们来一一解析。
Gamer Storm大气的外观设计已经透漏出旗舰级的身份,顶级散热器的鳍片规模自然是为了打造出不逊于任何产品的效能,外部的电镀黑镍也绝非普通散热器能够触及的。除了超越与挑战,我们想不出这种不计工本的奢华做工意在何处,沉寂了许久的风冷王朝或许面临新一次洗牌。
DEEPCOOL GamerStorm散热器优劣分析
判断进步与否的最好办法是与前任比较,Gamer Storm把鳍片设计为不对称的两种造型,然后通过层叠的方式打造出棱角分明的个性外观,更加让DIYer心仪。另外它在鳍片间距和厚度方面也作出调整,以便更好地利用每一分风力,性能也会有较大的提升。
简单地从感性方面来理解,我们看到的是一款更具高端气质的散热产品,外部的镀镍工艺工本不菲;从架构方面理解,庞大的鳍片阵列、6*6mm的热管规模、光洁的纯铜底座无一不说明它拥有挑战风冷之王的资质,其实Gamer Storm诞生的意义并非仅仅如此。
散热器的底部设计是相当重要的,它关系到CPU产生的热量能否顺利输送到散热器中,如果这个环节效率低下,再多鳍片与热管也无济于事。以往我们通常见到的是热管直触设计,而这次九州风神引入了代表国际水准的滚压镜面底座,这种设计相比热管直触能带来更大的CPU接触面积,并且长期使用也不至于出现底座表面凸凹,所以一直被国外顶级散热器使用。
重新设计的鳍片规格使Gamer
Storm达到了134×98×158mm的尺寸,产品重量为885g,与诸多一线散热器的规格类似,看来大家即便在设计顶级散热器时仍旧保持了理性,避免出现兼容问题。
Gamer
Storm散热器安装及使用体验
九州风神Gamer
Storm在测试中表现出的性能让人出乎意料,但结合这款产品一系列的提升与改进,这种优秀的散热性能也在情理之中。世界一线的制造工艺打造出角逐2010年风冷之王的资质。
我们看到一系列世界一流的设计理念:一字排布热管、滚压纯铜底座、优秀焊接工艺、合理鳍片厚度与间距、橡胶边框风扇……创新同时意味着颠覆,2010年散热产业已经沉寂了太长时间,风冷王朝无可避免地面临重新一次洗牌。
风扇内置
AVC蝠翼战士散热器点评
后热管时代的重要元素之一就是风扇中置,但对于完全封闭的设计,业内有不同的看法。行业的共识是:风扇封闭中置的好处是更大的风量与风压,更多的鳍片面积,显然对散热性能有很大帮助。
“蝠翼战士”鳍片中间嵌入一个12cm直径风扇,可发出蓝色炫光,转速550-2000RPM,4pin电源端口可使用主板PWM控速,整体结构如同一个放大版的拿破仑静音版。
蝠翼战士铝制鳍片全都经过镀漆加工,通体黑亮,可以有效防止空气氧化。鳍片造型类似蝙蝠侠的Logo,显得特别个性。
蝠翼战士的风扇使用两片金属卡片在导热底座两侧固定,拧出螺丝,取下此卡片,风扇支架便可向上抽出,剩下纯金属的散热器主体部分可以直接用水流冲洗,除尘十分方便。
AVC是善于创造高性能散热器的厂商,曾经的拿破仑系列散热器深得用户推崇,风扇内嵌的设计日后更是被很多产品模仿。散热器风扇中置的好处是吹风与抽风都能让鳍片散热,带来额外的散热性能,一直是追求高性能表现的做法。
AVC蝠翼战士散热器细节剖析
“蝠翼战士”配备四根直径6mm的纯铜热管,采用压固工艺与纯铜底座结合,热管和底座都经过镀镍加工,防止空气氧化。热管U形弯曲后向上延伸的两端穿越所有鳍片,事实上等同于8跟热管的传热效率,这也是塔式散热器最大的优点之一。
蝠翼战士的四根热管在底部平均分布,以便鳍片受热均匀,达到最强的散热效果。事实上对于如此强大鳍片面积,辅以更多的热管能更有效地提升散热性能。
开放是另一种思路,例如利民的IFX 14,这种设计的好处是较小的切风声,但不利于风扇发挥最强的效用,并且鳍片散热表面积也会降低。
风扇中置设计思路代表了散热器的一种设计方向,AVC蝙蝠战士遵循的是高性能,它在本次Core
i5横评中确实有着不错的表现。
导热底座采用拉丝工艺处理,与镜面抛光相比平整度有少许差距,但非常平整,比一些虽是镜面但却微凸的散热效果更好。
蝠翼战士散热器安装及使用体验
蝠翼战士支持多种处理器,包括最新的Core i5在内,散热器附赠了扣具安装工具,方便用户。
“蝠翼战士”鳍片中间嵌入一个12cm直径风扇,可发出蓝色炫光,转速550-2000RPM,4pin电源端口可使用主板PWM控速,整体结构如同一个放大版的拿破仑静音版。
传承经典 超频三南海5散热器点评
超频三是不断学习创新的厂商,它一直学习国外流行的设计理念,然后结合自身优势进行改进,再以低廉的价格提供给消费者,所以超频三每一款新品无论好坏总有一些新东西供人玩味。这种不断推出新品、不断改进的精神造就出一批经典产品,例如红海系列与南海系列,而正是因为这些广为人知的产品,才有超频三今天的江湖地位。
南海五拥有5根直径8mm的纯铜热管,热管以“人”字形排列贯穿在鳍片中,可让每一张鳍片受热更加均匀。5根U型热管等效10热管设计,这种热管规模是史无前例的,但受到很多用户质疑,因为CPU只能接触到中间三根热管。
CPU只接触3根热管是否会导致南海5性能猛降?笔者认为底座毕竟是采集热量的近水楼台,只要底座温度与上方鳍片存在温差,两边的两根热管就会有效果,后面的测试结果会验证这个推论。
超频三南海5把侧面封闭的原因很简单,五根热管在鳍片中如同阻风墙在阻挡风力,很难保证所有鳍片都被风扇带动高效工作,所以只有封闭侧面,加强风压,同时保证气流被热管阻挡后仍旧继续向前,避免前冷后热的现象。
南海是超频三在塔式热管时代的主力,从最初不为人知的南海一代到大获成功的南海3,到今天的南海5,这个系列一直不断改进工艺,一步一步迈向风冷巅峰。
超频三南海5散热器细节剖析
创新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南海5有两大创新,第一是史无前例的5*8热管规格;第二是侧面封闭式设计。可以说南海五的两大创新设计均追求更多热管的结果,高端散热器真的需要更多热管么?没有人比散热厂商更明白热管与鳍片需要合理匹配。空有强大的热管,鳍片挥发效率低下也无济于事;空有强大的鳍片面积,热管无法有效传导CPU热量更是不可取。
4根8mm或6根6mm的热管规模是理性的极致,南海五的热管规模纯粹是为了追求震撼的效果,我们测试得出的结论是,南海5绝非3根热管的效果,它的性能足以作为新一代旗舰,但也没有因5根热管发挥出惊人性能。
南海五的导热底面采用超频三引以为豪的HDT“热管直贴”技术,即将热管嵌入导热底座,并打磨成同一水平面,这样热管直接与CPU外壳接触可消除传统导热底座产生的热阻,显著提升热管导热效率。
塔式热管散热器并没有走到需要堆料才能提升性能的地步,相对于南海5,笔者更欣赏南海自强版。希望超频三回归实用,继续把南海系列发扬光大。
超频三南海散热器安装及使用体验
南海五的恐惧在超频三第一次推出金属扣具的基础上又略做了改进,使用同一片固定背板可兼容当今流行的所有主流硬件平台。包括未来即将成为主流的Intel LGA
1156接口。
塔式散热器最大的弊病就是风力无法照顾到CPU周边元件,如MOSFET和北桥。这些元件过热往往是造成系统不稳定或主板寿命降低的最大隐患。超频三为此设计了一个铝质整流罩,它较窄的一端与南海五热管排序形状吻合,插入鳍片中层能够可靠定位。这个整流罩可以将吹透鳍片的气流引导向下,作用在靠近主板I/O面板出的MOSFET散热片上。一些中高端主板往往用热管将北桥散热片与MOSFET散热片连接在一起,当MOSFET散热片得到气流眷顾时便连北桥温度一并降低了。
七热管设计 Thors Hammer散热器点评
富钧是一家台湾散热器厂商,有长期的OEM经验,对散热产品有独到的理解,Thors Hammer这款产品有鲜明的特色,除了怪异的鳍片之外,它还使用了独特的双层热管设计。
Thors
Hammer的鳍片分为两种,以1、2、2的规则排列,这样做的效果应该是为了降低鳍片阻风效果,加强弱对流环境下的性能。
Thors
Hammer使用了7根U型热管,外部4根8mm热管,内部3根6mm热管,等效14根热管,热管规格相当强悍。
Thors Hammer的尺寸为120(W)×90(D)×160(H)mm,重765g,算是一款重量级产品。
Thors Hammer的热管排布方式应该更均衡,让3根6mm热管把热量吸纳到风力稀薄的中间不是什么明智的做法,从任何角度看,中部的三根6mm热管都没有必要,热传导流水线做到均衡才能高效。
XIGMATEK Thors Hammer散热器细节剖析
Thors Hammer的鳍片散热面积是严重瓶颈,现在鳍片即便是应对4*8mm规格的热管都不够用,更何况还有3根6mm的嗷嗷待哺?
散热器的热流水线可以分为底部、热管、鳍片三部分,这三部分有木桶效应,一方变强都对整体性能没有太大帮助,只有全体升级才会增强散热器性能。
我们拿到的这款产品并不是全新的,所以底部看起来比较粗糙,实际上这款散热器底部采用拉丝工艺。
Thors Hammer散热器安装及使用体验
这款散热器扣具的兼容性非常好,不管是INTEL平台还是AMD平台都能很牢靠的安装,并且散热器与周边元件没有发生冲突的情况。
与LGA775平台一样,散热器可以两种方向安装,既可以让风道吹向IO,又可以让风道吹向机箱顶部。
三分天下 散热行业明天走向何方
2010年,面对DIY不断萎缩和CPU功耗越来越低的趋势,散热业内分为三种阵营:
1、专注DIY领域,为发烧友提供更顶级的散热产品,例如液冷散热器产品。
2、进军整机周边市场,开拓笔记本散热器和上网本便携设备。
3、专注HTPC与家用机市场,为数字家庭用户提供配套的产品。
2010年固然是风冷CPU散热器走向没落的一年,但同时也是散热行业走向新领域一年,伴随着电脑产品日益分化,传统的散热产业渐渐把目标转向笔记本和HTPC市场。希望不久的未来,在这些新的领域能够出现一些影响行业发展的优秀产品,譬如本次横评中的这些经典作品,持续不断引领行业走向繁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