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刻录软件及刻录机技术

互联网 | 编辑: 2001-03-15 00:00:00

历经数代刻录机技术的进步,高倍速机种已经逐渐成熟,8倍写入已经成为入门机种,高倍速CD-RW技术也逐渐浮出市面,加上各种刻录技术的开发如Burn Proof、Just Link等,让刻录更稳定;可以预见的是,一场高速刻录机的战争即将开始。

在这里我将对刻录机最新趋势和最新技术作分析。另外,我将介绍四款实用、最受欢迎的刻录软件。

一、刻录机趋势解析

以往高速刻录机都是SCSI的天下,但目前IDE接口技术逐渐成熟,凭着易安装及支持大部分平台的优点,成为厂商强力主推的接口。 自从Nichemen开发第一款12写刻录机后,近几个月来Plextor、RICOH、Aopen等厂商相继开发新款12倍速的刻录机。另外,Burn Proof及Just Link等刻录技术不断推陈出新,也大大提升了刻录品质。

1、IDE大行其道

以往高速刻录机都是SCSI的天下,只要是新推出的机种,清一色都是SCSI机种,IDE往往都在软低速的刻录机才看到见,虽然SCSI机种的刻录机占用系统资源低,刻录时较为稳定,但是安装必须通过SCSI卡,过程稍嫌繁复,安装不够便利性也是一个缺点。

进入高倍速刻录时代后,虽然SCSI机种还是占有一席之地,但是IDE接口技术逐渐成熟,凭着易安装及支持大部分平台的优点,成为厂商强力主推的接口,虽然IDE接口刻录机在刻录时会比SCSI接口多占一些系统资源,但是开发成本低、安装方便,也是它极大的优点之一。

2、12倍速逐渐成为市面主流。

用12写的刻录速度,平均刻录一片光盘只要5分钟呢!自从Nichemen发表第一款12写刻录机后,近几个月来Plextor、RICOH、Aopen等厂商相继开发新款12写刻录机,因为竞争激烈,12写刻录机价格也不再让人不可接近,都已经跌人们可以接受的水平呢!这样的价格吸引力十足。

不但如此,CD-RW速度也往上攀升,已经迈进10倍速的水准,因为在高速CD-RW的技术与低速CD-RW可是截然不同,所以空片也是一大要点,据厂商表示在今年10月左右,高速CD-RW空片即将大量生产,只要空片一Ready,高倍速CD-RW空片不再一片难求,使用者就可以享受高速刻录的快感喔!

还有一点要注意一下,目前一般低速的CD-RW刻录片与高速的CD-RW空片内部构造可不相同,规格书上建议最好是将低速与高速的CD-RW预设为不兼容,也就是说新款的刻录片(4~10X)最好不要在1~4X慢速的CD-RW中刻录,极有可能刻录机无法认得该种空片,所以购买时要先认清您是何种刻录机机种。

3、各种技术浮上市面

----BURN Proof是市面上最早出现的特殊刻录技术之一。

虽然IDE接口已成主流,但是在高速刻录时,稳定性的考验还是十分苛刻,一但系统出现问题或是缓冲内存内的资料衔接不及,极有可能又会多出一块「废盘」,为了提高刻录成功率,日本SANYO提出了BURN Proof技术。

BURN Proof(Buffer Under Run Proof)技术原理,其实相当简单,通过刻录程序的配合,可以监控Buffer内资料量的多少!一但资料量低于某一限度,刻录机就会暂时停止刻录动作,等到缓冲区内的资料量到了一定的比例,刻录机就会再开始刻录,这虽然是相当简单的动作,但是要在不断旋转的空片中找寻同样的接续点,相同的雷射功率可是相当困难的技术呢!

另一技术Just Link则是由RICOH所提出,其原理也类似于Burn Proof技术,此一技术,在日本RICOH发表的MP9120A刻录机中,具备此一技术,零组件大厂Aopen也推出了12写的刻录机机种,预计在10倍速之后,就会加入Just Link技术。

不论是Burn Proof或是Just Link都是一样,目前的技术困难点在于,刻录机雷射头因为缓冲区资料不足而停止刻录时,如何能够准确的接续刻录的位置及发出适当的雷射功率这是十分困难的,各位想想看就知道,要在转速高达几千转的刻录片中,正确无误的找出接续点,然后紧接着射出功率恰当的雷射功率,更是难上加难,所以这一类新技术可以搭配的刻录软件也不多,一般软常见的就是Nero、NTI等,当然这一些技术会推出,一定有它可取之处,至于笔者所说的那一些难题,就留给各家工程师伤脑筋了!

二、目前最受欢迎的刻录软件

好的刻录软件能让刻录过程变得很很容易,下面四款是广受使用者欢迎的刻录软件。

1、NTI CD-Maker 2000

NTI CD Maker 2000是一套相当著名的刻录软件,它是由美国 NewTech Infosystems Inc.(NTI)这一家公司所出品的光盘刻录程序,它强调的是功能齐全、操作容易,类似 Nero,都是采用拖曳的方式进行资料的刻录整理,相当容易上手。 但是功能则更强更多,支持多种光盘格式的制作,包含CD-ROM、Audio CD、Video CD、Mixed Mode CD、CD Extra…等等,当然对于DAO及CD-RW也同样支持,支持的范围相当不错。

光盘制作上也支持了 MP3「On-the-Fly」Recording,也就是说各位使用者可以直接将mp3档案拉放到Audio CD的编辑清单中就可以刻录了,这一点也与Nero的MP3刻录功能相当类似,使用者不需再像传统的刻录音乐程序要先将 mp3 档案转变成 wav 档才能刻录音乐 CD,提供了更方便的操作。

而且NTI这一家公司,反应能力相当快速,只要目前市面上有支持新规格的刻录技术如BURN Proof或是Just Link等,NTI随即就会支持新款的刻录机及刻录技术,如果您还想多多了解此软件还有何功能?可以上它的网站(http://www.ntius.com/home.htm )看看。

2、CloneCD

说到这一套刻录软件,它的功能事实上非常的简单,简单到有一些夸张,就是CD COPY而已,为何这个功能会造成这幺大的震撼呢!各位如果眼尖一点的话,可以发现目前刻录机厂商都宣称自己的刻录机100%兼容于Clone CD,这是为何原因呢? 虽然Clone CD只有CD COPY这个简单的功能,但是Clone CD却是支持Raw的写入模式,也就是说通过这一款软件就能够真正的备份出完全一模一样的备份光盘,这虽然是没有什幺了不起的事,但是却可以备份有防拷保护的游戏光盘片呢!

大家也知道,目前有许多游戏都有设计防拷的措施,避免盗版猖獗,但是如果家中已经买了一套原版游戏,想要自行备份一份却也不行,那如果原版光盘玩了一阵子刮伤了,那是不是要再另外买新的游戏呢?应该不用吧! 有关Clone CD相关的刻录方式,以后我再为大家介绍。

3、AHEAD nero BURNING ROM v5.0.2.2

谈到刻录软件,相信nero BURNING ROM(以下简称nero)这套受到许多刻录使用者喜爱的强悍软件绝对都有所耳闻,目前nero的最新版本已到v5.0.2.2英文版本,不过目前中文版本的耐录2000仍属nero 4.0 英文版本改版而来,若要等最新的5.0.2.2版改成中文接口,可能还要等一下了。 另外自网络上许多使用者对nero中文版的反应并不是相当热烈,且由于中文语法的翻译问题,因此许多老手刻录使用玩家仍习惯于英文接口。

目前拥有nero 4.0版的使用者由网络上已可下载最新版的nero v5.0.2.2,语言版本已有英文、法文及德文,其新增功能包括:

  1. Multiple Burning
  2. Super Video CD
  3. Video CD (VCD) Still Images and Slideshows
  4. Powerful Audio filters
  5. M3U Playlist support
  6. CD Database support
  7. Twin VQ audio compression support
  8. Copying of CD Extra and Multisession CDs

有兴趣的朋友可至nero的网站查询资料,网址为http://www.nero.com。

4、Adaptec Easy CD Creator 4 Deluxe

说到Adaptec公司,大多数的刻录玩家应该都还记得那套简单又好用的Easy CDPro,不过目前更好用、功能更强的Easy CD Creator受欢迎的程度亦相当不亚于当初,目前已到4.0版本,且也有中文接口的推出,由于它的操作接口相当具亲合力,因此不管是老鸟或是菜鸟都能轻松学会如何使用,是个相当受欢迎的刻录软件。 Easy CD Creator 4 Deluxe功能简介:

  1. Liquid Music Player可直接播放音乐CD并同时编辑刻录自己喜爱的音乐,另外亦可上网试听及下载。
  2. Web Check Up提供线上升级功能,让使用者的刻录软件能随时拥有最新最炫的功能。
  3. CD Spin Doctor可录制多方而来的音源,并消除杂音让音质更清晰。
  4. 提供MP3音乐转档功能,并直接刻录成MP3音乐光盘。
  5. CD Cpoier提供光盘直接对拷功能。
  6. Video CD Creator可制作VCD 2.0格式的影片。
  7. Jewel Case Creator提供方便易用的光盘标签设计与制作。
  8. PhotoRelay提供制作PhotoCD功能,让你的数位照片储存更有条理。
  9. Session Slector可选择读取CD中任何session,免除以往在MultisessionCD中仅能读取最后session的状况。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