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板卖点逐个看 人性实用OR炒作宣传
市场竞争充满着智慧和悬念,特别是对于成熟的DIY市场来说,而各个配件的共同进步便缔造了整个产业的蓬勃发展,当各种宣传语充斥着消费者的视野时,我们似乎面对层出不穷的名词,都忘了去“百度”了,当真正需要了解一些时,就又变成了一个“门外汉”,所以,本站将为朋友们继续提供一些基础的DIY常识,今天我们逐个击破主板卖点,从当前流行的主板宣传语中,去提出疑问并予以解决,简而言之就是一个将盲点清晰化的过程,方便我们更加明智地去选择主板产品,不再雾里看花。
“XX动态节能”、“军规做工”“全日系固态电容”等等名词的来袭,再次燃起DIYER们的兴趣,这些被喊得颇为响亮的口号,其实际的作用到底如何呢?是宣传的噱头还是真正的人性化设计?请看下文~~
卖点之一:军规
实用指数:★☆☆☆☆
炒作指数:★★★☆☆
某品牌主板经常推出“军规”级别主板,到底何为“军规”?而这个“军规”的标准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此种“军规”的说法多用来形容用料级别、做工和供电等,意思是精致高端,相比同类其他主板要更胜一筹,当然,价格也会“更胜一筹”,在这里笔者稍有不解的是:难道还有特意为军队研发主板的团队,电子产品也如其他军用设备一样,要为部队量身定制吗?其实则不然,是笔者想多了而已,军规只是一个形容词罢了,相信只有厂商才能其真正的内涵吧。而作为媒体,我们既要尊重厂商给出的 产品技术参数,同时要以消费者的角度去审视产品,对于“军规”一词,却只能惭愧地告诉大家:暂无明确定义。
编辑建议:通过实践证明,被标榜“军规”的主板产品,在做工和性能方面的确可圈可点,估计采用这一说法旨在突出产品的与众不同,是为了在竞争中多添一份筹码,从而在获得更多关注的同时,令大厂品质在消费者心中“根深蒂固”,有人认为这是炒作,有人认为这是品质的保障,我们姑且不去深究其定位,只要不因盲目青睐某种说法而造成对产品认识的误区就好,对于商家的宣传可以分为二看待,对于自身实用则“买账”,对于自身无用则淡然就好。
卖点之二:SATA 3.0
实用指数:★★☆☆☆
炒作指数:★☆☆☆☆
与前两代标准相比,SATA 3.0的基本原理和系统架构都没有根本性变动,都是采用高频率、连续串行的方式传送数据,数据传输是双向、点对点进行的,编码方式为8b/10b模式(即每8bit数据中会增加2bit的校验位)。SATA 1.0定义的数据传输率为1.5Gb/s,这样实际有效数据传输率就为150MB/s;到SATA 2.0时这一数值则翻一倍到300MB/s,不过它还加入了NCQ原生命令队列功能——该功能通过对读写指令顺序的优化来提升磁盘性能,不过由于SSD的存储机制与传统硬盘完全不同,NCQ功能是完全派不上什么用场的。
SATA 3.0的工作频率进一步提升到6Gb/s,对存储设备来讲,600MB/s的传输率是非常夸张的——即便是现在最快的15000r/min SCSI硬盘都远远达不到这一点。除了速度提升之外,SATA 3.0最大的改变就是采用数据接口与电源接口结合于一体的新款连接器,简化了数据线与电源线的连接,也让SATA接口变得像USB接口一样的便利。与此同时,SATA 3.0也保持良好的向下兼容性,现有的SATA 1.x/2.x设备都能够工作在SATA 3.0平台上面。这种高度兼容的设计能够保证产品平滑过渡,令终端用户灵活自如,而厂商也无需对设备和接口设施进行大量修改。但是由于传输速率的不同,SATA 2.0标准的组件很多时候无法提供理想的性能,毕竟这些老设备都是只针对3.0Gb/s的传输速率而设计的。如果用户想真正体验到超越3Gb/s的速度和传输性能,那么选择通过SATA 3.0认证的组件就变得非常重要了。
编辑建议:在选择DIY配件时,如果想要享受SATA 3.0接口带来的快速传输性能,那么一定要选择相应的主板和硬盘,只有二者完美兼容才可达到整体速率的提升,否则,也就没有必要为SATA3.0接口而买单了。
卖点之三:USB3.0
实用指数:★★★☆☆
炒作指数:★☆☆☆☆
USB 3.0之所以有“超速”的表现,完全得益于技术的改进。相比目前的USB 2.0接口,USB 3.0增加了更多并行模式的物理总线。USB 3.0是通用接口,因此今天购买的主板支持USB 3.0,以后必然不会浪费,因为届时全部无论是设备还是接口,USB 3.0将非常普及,另外,在相同的主板上,手机如果通过USB2.0接口充电,可能需要三小时,而通过USB 3.0接口充电,就只要2小时了。因为电源的负载已增加到150毫安(USB 2.0是100毫安左右),配置设备可以提高到900毫安,这比USB 2.0高了80%,充电速度速度更快。而且USB 3.0的最小工作电压从4.4伏特降到4伏特,更加省电。
当然了,并不所有的设备都能达到USB 3.0的速度。以磁盘为例,将受限于自身转速和读写速度。因此,在计算机尚未装备快速硬件(比如:固态硬盘)之前,USB 3.0的“速度之美”还并不能完全展现。虽然如此,但我们都知道IT世界的发展速度是如此之快。也许还要1年或者2年,我们才能真正感受USB 3.0的各种好处。
编辑建议:其实主板USB的传输速度对人们使用计算机的影响是很细微的,它并不像硬盘传输那样会影响整体运行,但也正是细节的升级才促使了整体的进步,USB3.0的普及也是指日可待,当所有移动存储设备都采用USB3.0接口时,用户就能够体验到更加快捷的传输速率了,因此现在购买兼容性很强的USB3.0主板,能够为日后的DIY升级埋下良好的伏笔,另外USB3.0扩展卡的流行也将方便老用户实践USB3.0。
卖点之四:全日系固态电容
实用指数:★★★★☆
炒作指数:★★★☆☆
固态电容的全称为固态铝质电解电容,而与之相对应的自然是较为传统的液态铝质电解电容。两者之间的最大差别莫过于采用了不同介质的介电材料。介电材料上的差异,决定了固态铝质电解电容内部将不会存在任何液态物质,这不但避免了传统介电材料同氧化铝发生反应之后所造成的电容逐步失效,也能够有效杜绝电介质因受热内部急剧膨胀而造成的爆浆现象。因此,较之传统的液态铝质电解电容,性能稳定性高,使用寿命长是固态铝质电解电容的最大优势所在。
全固态电容主板
如今全固态电容已经在主板用料中成为了一种主流标准,也逐渐成为了产品赖以成名的亮点,同时还针对部分玩家的“哈日情怀”,使得很多厂商为自己的主板打上了使用日系全固态电容的旗号。但实际上,真正高品质的日系固态电容,其成本颇高,全板采用势必会给成本控制造成不小难题,而目前很多低端板子都提出自己用的是全日系固态电容供电,这实在让人疑惑,到底为什么如此奢华用料的主板,又能够卖得如此便宜呢?
铝壳冒充固态电容
原因很简答,对于很多不熟悉主板元件的用户而言,固态电容所来自的厂商一般都标识得比较模糊,如果没有积累到一定的经验,是很难分辨出到底是不是日系的。而事实上由于日系电容名声在外,很多台系和国产电容都纷纷模仿,所以很多低价主板所吹嘘的日系固态电容,其实大多数是由国产和台系普通电容冒充,其电气性能自然比正品差一大截,这样的谎言,对于一般的消费者而言的确具有很强的隐蔽性。
假冒固态电容真面目
编辑建议:全固态电容本身的优势的确毋庸置疑,但在宣传和应用环节却没有确切的区分标准,因为普通用户是无法一眼去识别电容类型的。具体可参考文章链接(http://article.pchome.net/content-1207687.html主板运行源动力供电模式用料浅析)。
卖点之五:扩展性能
实用指数:★★★★★
炒作指数:★☆☆☆☆
我们从显卡和内存插槽来看一下主板的扩展性能:
目前DDR3内存已成为市场主力,但DDR2的内存条又具有着巨大的性价比优势,因此兼容DDR2/DDR3的主板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当然二者较小的价格差距并不是阻碍选择主要因素。
DDR3主板
兼容DDR2/DDR3的主板
从传输结构上看,PCI是在处理器和系统总线之间的一级总线,能在高时钟频率下保持高性能。经过十几年电脑发展,目前PCI插槽依然发挥着相当大的作用,为声卡、网卡、电视卡和各类转接卡提供安家落户的地方。不过限于PCI的传输带宽,基本上目前高性能的板卡都不会再采用PCI接口了。
图中白色为PCI插槽,黄色和黑色为PCI-E插槽
PCI-E接口是新近几年才开始成为主流的接口。采用了点对点串行连接,比起PCI以及更早期的计算机总线共享并行架构而言,PCI-E的每个设备都有自己的专用连接,不需要向整个总线请求带宽,而且可以把数据传输率提高到一个很高的频率,达到PCI所不能提供的高带宽。
编辑建议:扩展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整个平台的运行状态,因此相比以上几点,笔者认为主板的扩展性能是值得用户考虑的一个主要方面,但其中不包括形同虚设的双卡交火(即亮插槽之间距离太小无法满足双卡放置),这远比虚无缥缈的宣传来的实在。
写在最后:当我们发现主板市场的新鲜词汇缓慢诞生时,一方面是预兆的技术的升级,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宣传的噱头,其实多数事情我们只要稍微用心便能轻松辨明是非,当各式各样的炒作充斥着各个行业的时候,同时也会发现炒作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用户的猎奇心理,因此我们没有必要去计较某个卖点的推出到底是实用还是宣传需要,只要分辨它对自己是否是有意义的就好,这就是笔者认为的简单选购方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