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喜+传承再现:静谈拜亚动力DTX60

互联网 | 编辑: 张玥 2010-10-12 00:00:00转载-投稿

 

 

拜亚动力DTX60全国试用活动已经完美结束,产品的高质素得到了所有参赛者的一致好评,详情请进入活动专题http://www.digipowerhk.com/huodong/Index.asp了解。该专题还收集了大量的参赛者产品评论视频秀。
这篇文章摘录自参赛者提供的评论文章,作者林诗峰。(在原文基础上做了少许的修改)

与德国的Sennheiser、奥地利的AKG、日本的SONY、美国的Grado等著名耳机厂牌齐名于世的德国Beyerdynamic有着85年生产话筒、耳机以及其他音频产品的悠久历史。

从世界第一只立体声HIFI耳机DT48,到今天已经经历多次升级改版的DT440、DT770、DT880和DT990等经典型号,每一款拜亚动力的耳机产品,不多不少都在骨子里头散发出一种味道——“真实”的味道。
其中,DT880更被称为是拜亚动力经典中的经典型号。
 

漫谈拜亚动力:

拜亚动力的话筒和监听耳机在专业领域里的专业性不容置疑,但是也正因为这种注重真实还原的执着,让拜亚动力在众多烧友玩家群体当中,一直褒贬参半。这点在最代表拜亚动力的DT880上表现更加突出。

DT880迅速的瞬态响应,使DT880拥有全面而强大的解析和细节还原能力,刚性十足的声音和宽阔的频响范围,使得经典的DT880一度成为了很多人(包括我)心目中欣赏钢琴演奏的利器。(众所周知,钢琴的音域非常宽广,而且在现场泛音细节丰富,因此要将钢琴演奏回放得好,收录、后期制作以及回放聆听的设备要求也相当高。)但是,解析能力出众的DT880却也因为这快速的瞬态响应而被不少口味较重的玩家形容为低频残废,下盘空虚。因而,拜亚动力这种对真实还原的执着风格更让一些不喜欢拜亚动力的风格的朋友被看作是一种极端。

当然,拜亚动力的大耳机也并非都如DT880一样“极端”,如相对均衡温润的DT990、更加杂食而且易于驱动的DT931等也被更多希望耳机更好支持各种音乐的烧友所喜爱。
在过去,拜亚动力的大耳机更为人所知。
 

然而随着耳机用户的不断增加,使用耳机产品的途径越来越多,拜亚动力也开始推出了耳塞类型的产品。其中DTX20则是其中让我十分惊喜的一款。

DTX20这款非入耳式耳塞我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朋友手上借来听的,尽管只在200元价位,但是它出色的控制力、耐听性和对乐器演奏的刻画却远超出我的预期。更加难能可贵的是,让我DTX20并没有想一些古典演绎出色的塞子那样偏科,即使是听一些流行歌曲也会有一定的包围感,人声部分也没有表现出干涩,在长途车上长达5小时的使用也并没有让我感到听觉疲累。

这次使用的惊喜,也促使我对拜亚动力今年推出的几款全新的入耳耳塞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DTX50到DTX100,从低端到高端当中,我相信DTX60这款相对中端的产品,将很有可能成为更多人挑选耳塞时的备选之一。
耳塞嘛,不管啥都好,到最终还是用来听的。因而我们也单刀直入,先来听听看这个小塞子的声音怎样。
 

这款耳塞到我手上有一段时间了,一直在慢慢自然使用,没有刻意地去煲机。一方面是因为我听歌还是挺频繁的,另一方面则跟这个塞子有关系,DTX60的声音里有一种让我忍不住去细细品味其变化的力量。(这点容我随后慢慢道来。)

技术参数:
频率响应: 15Hz - 20KHz
阻抗: 16欧姆导线长素: 1.2米
输入接口: 3.5mm
灵敏度: 104dB

从参数来说,较低的16欧阻抗、不算很高也并不算低的104dB灵敏度,DTX60绝对是一个容易驱动的入耳式耳塞。相信不管是纯MP3还是视频MP3,是MD播放器还是CD播放器,甚至是手机,只要支持3.5mm接口,都能轻松驱动这款耳塞。

在使用的过程中,我用过苹果iPod Classic、台电T39、创新ZVM、三星P3、甚至还有苹果iPod Mini来听歌,而且也跟市面上一些入耳式耳塞,如PR1 PRO、PR2、PR100、银线版R02、R04、Itube 3C、SA6等,做了简单的对比和参考。虽然动圈动铁混杂,大家在声音表达上的特性不一,但相互之间仅作参考,并非用来直接对比。正如火枪和红缨枪的攻击特性不一样,放在一起比较意义不大,但是相互之间的尺寸、大小、实用性等共性倒是可以作为参考的因素。
 

由于iPod Classic(继续简称IPC)是我最熟悉也是最近最常用的播放器,因而,我也就以它作为主要的播放器前端。
DTX60配了大中小三种尺寸的单节硅胶套,我耳朵不大,用小号的刚好。
生于斯长于斯,我们先来看看在德国土地上成长起来的DTX60在表现欧洲古典音乐时的表现如何,然后再听一些更现代的歌曲。

1987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拉德茨基进行曲》,卡拉扬:举世瞩目的音乐会,传世流芳的压轴曲目,伟大的卡拉扬。从开场的军鼓铜锣到全场观众一起演绎的表示夹道欢迎军队的掌声当中,DTX60的声音结像营造出一个大致为圆球状的声场,横向和纵向的深度相差不多,虽然不算十分宽阔,但是总体比较方正完整。前方的乐队演奏,后方的观众掌声,聆听者就像正好站在卡拉扬的位置上。

尽管在大场面的时候,DTX60依然会表现出一些混乱,并未能将敲击乐部分的各种乐器都解析得淋漓尽致,但是并不影响管弦乐的演奏,各主要声部的演奏相互呼应互不影响。
低频有一定下潜感,但是不深,弹性较好,量感恰到好处,可以带出交响乐应有的气势。

小编制乐曲,《木屐舞曲》:
播放起萨拉萨蒂的《木屐舞曲》,这首钢琴与小提琴交缠的舞曲充分体现出IPC+DTX60对两大乐器的表现能力。要兼顾好演绎钢琴所需要的瞬态以及演绎小提琴所需要的顺滑,对于回放系统来说是一个重大的考验。

IPC+DTX60在演绎开头一段急促的钢琴前奏的时候,表现出不俗的刚性特质,中高频表现比较明亮,而当小提琴进入主旋律,一段此起彼伏的高频拉弦和弹拨弦搭配,小提琴的顺滑和油亮表露无遗。而随着乐曲旋律将人带到舞池中央舞至高潮,小提琴的松香味并没有表达出来,而且在琴键敲击以及琴弦拉滑的丰富泛音细节方面,DTX60都没有交代清楚。
这说明DTX60的高频细节乃至极高频延伸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女声独唱,《Once Upon A Dream》,Linda Eder:
Linda Eder的歌声介于美声与流行唱腔之间,除了最拿手的百老汇舞台剧之外,爵士、民谣、流行甚至摇滚等风格也有不错的作品。《Once Upon A Dream》是百老汇剧目《鬼医》的主题曲,由于一人兼演两角,Linda也因此一举成名。
DTX60再次表现出层次分明的结像分布,空间不大,但错落有致;人声演绎中性圆润,恰到好处,能够清晰地感受到Linda在两种唱腔之间切换的变化,近乎无可挑剔口型比例就像Linda Eder就在面前献唱一样。
 
 

老掉牙曲目,《加州招待所》,老鹰:
其实真的不想还摆这老掉牙曲目出来,不过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还是摆一下,当做总结吧。DTX60的声场不大,在《加州招待所》里甚至让我觉得有点局促,当然这也跟这歌的发烧碟版本后期又经过了重新混编有关系。但是,DTX60依然拥有让我十分满意的结像定位感,这使得不算宽广的场感却有着相当完整的分布,整体听感相当自然舒适,没有为了突出某一种刺激性的飘逸表现,而掩盖了其他因素。

在三频表现方面,
DTX60主打的是低频。(包装盒上清晰写着“BASS EXPRESSION IN-EAR HEADPHONE”和“outstanding bass response!完美的低音回放”)然而,当我开始使用DTX60,我必须承认我的预期肤浅了。我个人相当不喜欢轰隆隆的低频表现,而DTX60的包装一开始还真让我觉得有些戒心,但是听过之后我才发现DTX60的“完美低音”并没有让我恶心,相反却真让我觉得这个耳塞果然没有对不起outstanding这个词儿。没有轰隆隆的低音混响,DTX60有的是收放自如的弹性,有一定的下潜感,不轰头,不钻脑,就是那样恰到好处。
实际感受跟我的预期相差巨大,这再一次证明了“耳听为实”的真理啊!

针对DTX60的高频表现,同样清亮自然,没有MX90、A8那种辉煌式的明亮,也不会像PR1 PRO那样晦暗。虽然相比起近似变态的ER4B,DTX60的延伸不强,高频细节的解析能力也不够出众,但是高频乐器如《加州招待所》里的几把木吉他的定位一样清晰分明,
该有的清亮弦音也不乏动人之处。
 

对于中频,DTX60的中频是比较厚实的。中频包含了我们日常能听到的大多数声音,而DTX60基本能把各种乐器层次分明地交代清楚。而人声方面,不管是Don Henley在《加州招待所》里略带沙哑的乡村味儿,还是Linda Eder充满张力的柔美,DTX60都有不错的表现。相对来说,DTX60的中频依然没有很突出的倾向性和渲染,十分中性。乐器和人声的位置,取决于录音和后期混制的编排;人声的男女老幼,也决定于演唱者自身的演绎表达。

从三频的过渡和分布来说,DTX60的三频之间过渡相当流畅,没有明显突出某一方面,也不存在明显的掩盖效应。实在要说个能量分配,我大概YY一个3-4-3的样子吧。
弹性充足的低频,清亮舒适的高频和厚实中性的中频,使得场感不宽广的DTX60同样具备了不错的细节表现和解析能力。

听感过后,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这小塞子的一些小周边。

包装:
 

DTX60包装不大,表面突出“outstanding bass response”的特点。对于低音的卖点突出,原本让我没抱以好的预期,但听了之后却让我180度改观了。
 

纸盒包装的开窗处看到配了中号套子的DTX60静躺其中。
另外,市面上的DTX60还有白色可选。

 

背后写有中英日韩四国语言的技术参数和特色卖点描述。
 

翻开式设计精美简洁,背景图片和小配图突显拜亚动力的专业功底。
下面同样有中英日韩三国文字描述。
耳机自身:
 

粗壮的分线,让我感到很实在,很放心。
高弹力线可以防止缠绕,但是DTX60的听诊效应比较明显。
严重推荐使用绕耳式佩戴,特别是在户外的 时候。。。

 

弯插的使用其实很适合经常放裤袋的随身听,相对来说不容易折断线头。
这个弯插虽然看似不粗壮,但是做工还是比较结实的,背部刻有beyerdynamic 的logo。
 

塑料耳壳挺结实的,虽然看上去有一点点生产时没处理好的水口,但是对正常使用没有影响。
 

带弹力的长柄入线方式,在便于把持的同时,也减少了因为收藏不当而造成的入线位置断线。
长柄上丝印的logo有容 易被刮掉的潜质。
 

相当轻便的收纳袋,做工也不错。透气!
 

大中小三号套子,强烈建议大家要按自己的耳朵挑选适合的套子。
如果不够深入或者没有密闭好,入耳耳塞的音质效果绝对要打大折扣。
我的耳朵小,用的是 最小一号,尽量深入。
 

保修卡有唯一编号,上面注明了全国联保的条款和服务内容等。

 

在我看来,拜亚动力DTX60不是一款一下就能把人吸引住的毒物。
不算宽阔的声场感觉却十分规矩完整,不管横向还是纵向,结像分布都很清晰有致。
没有突出哪一方面的三频均衡却相当注重音色质感的体现,对空间感的混响和对音乐表达的渲染都相当少,特别是弹性丰富充足的低频质感真真切切地为我们展现了“出色低音回放”的真谛。出色的耐听性也没有辜负我自DTX20身上获得的好感。

总而言之,DTX60虽然只是一款针对消费类随身数码爱好者而设计的中端耳塞,但依旧传承了拜亚动力的经典作品的真实、纯净的风格。它有一种力量,一种让人越听越舒适,并且渐渐爱上它的力量。只要你能静下心来好好听歌,DTX60会慢慢地让你融入到歌曲当中。

尽管耳机品牌众多,风格各异,但是我嗅到了在DTX60身上流淌着一种血液——对纯净和真实回放的执着。喜爱,正是喜爱拜亚的真实;不屑也正是不屑拜亚的平淡。

不管是平淡是真,还是索然无味,爱它还是恨它,这就是拜亚,也是拜亚动力的足以屹立于世界音频产品界85年风雨不倒的个性所在。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