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折点到来 2010年存储行业市场回顾

PChome | 编辑: 孙伟 2010-10-15 06:00:00原创 返回原文

转折点到来 2010年存储行业市场回顾

● 存储行业发展再次迎来转折点

我们在7月份针对今年上半年的存储行业发展进行了回顾。从中可以发现,经历了2009年的经济危机的低谷,每条产业线都显现着回暖的趋势。虽然需求的变化却始终是市场中最难以琢磨的问题,但是技术的进步并没有受此有太多影响,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影响了行业的变化趋势,新技术的普及态势正咄咄逼人。

行业的发展经历着一个又一个转折点

随着时间再次向前推进三个月,各行各业的发展转折点体现得更加明显。然而只有当产量和需求达到一定量的时候,替代的过程才的最终结果才会呈现。从这一点来看,这个过程显然还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毕竟存储行业就是一个更替换代较为缓慢的行业。容量、速度以及价格永远是这一行业的永恒话题,当然三者又是相辅相成的。

电子工艺制程影响着存储密度,密度的提升直接使容量增加,同时通过技术的改进与突破,规格的升级,存储设备的潜力也正被各大厂商争相挖掘。虽然每一代新技术的出现都经历了坎坷,因为它们领先当前这个时代,如果再涉及价格的问题,普及之路自然比较遥远,固态硬盘如今正经历着这样的步骤。

● 不同产业的发展趋势各有特色

然而如果涉及的技术规范并不难实现,也不涉及存储密度的问题,比如接口的升级变化,其普及之路自然会稍快一些。SATA 6.0Gbps和USB3.0正经历着这样的步骤。当然由于USB3.0产品主要面向大容量产品,对于这方面来说,只有一些对存储容量需求要高的用户才会选择,毕竟USB3.0改进了接口,同时考虑到控制器的改变,从另一方面还是增加了使用成本。

电子工艺不断发展推动了行业的发展

至于内存行业,供求关系的影响则显得更为重要一些。目前DDR3内存尚未完全取代DDR2,但是两者的价格都在同时下降。但是各代内存的交替,却和其他存储产品的交替不太一样,毕竟内存所提供的带宽就他们所处在的时代来看基本不是整体的性能瓶颈,人们很难去接受新鲜事物。所以各代内存的升级都有一定的被动强制性。然而他们还是可以在2年之内下降到合理的价位。

内存行业萎靡 仍然难阻工艺技术革新

● 内存芯片厂商对PC市场回暖趋势计算失误

由于经济的回暖,各个内存芯片以及模组制造商都对DRAM行业信心满满,因此加大了DRAM产品的产量。但是随着今年平板电脑的推出,智能手机功能的逐渐强大,人们已经不像以前那样非常地依赖于PC了,PC市场虽然回暖但是却低于内存厂商的预期,这也就导致了内存产品供大于求,价格因此持续下滑。此前三星芯片业务总裁权五铉近日在台北媒体会议上表示,由于PC销售十分惨淡,DRAM市场将在三季度末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

● DDR3半年内或彻底替代DDR2

如今看来确实如此,经历了十一黄金周之后内存需求依然很小。在今年4-5月份,内存曾呈现一定的增长趋势,当时2GB DDR3内存模组已经涨到了360元的价位,现在来看,240元已经成为了非常实惠的价格,但是依然没有达到历史最低点。PC市场的萎靡自然不可避免,虽然如果各个厂商缩小内存的产量还是会致使内存价格出现变动,但这种情况依然难以捉摸,但就现在来看这种降价的大趋势可能会持续到明年年初。

DDR2芯片的供应量逐渐在减少

DDR3内存的逐渐普及,在价位上和DDR2总是纠缠不休。然而随着今年第二季度各厂商主流1Gb DDR2芯片的出货量缩减,营收比例也逐步减小。目前市场上的DDR2 800内存的价位已经超过了DDR3 1333。随着DDR2内存逐步淡出主流市场,价格上涨难以停止。同时以现在的缩减程度来看,以及明年上半年英特尔和AMD致力于新平台的推广,预计明年年中DDR2内存将彻底淡出市场。

● DDR3 DRAM芯片已经进入30纳米级工艺水平

30nm级别工艺的DDR3 DRAM内存芯片

 更高的工艺技术依然是各个内存芯片厂商致力于引领行业的源动力。目前无论三星、尔必达等一线内存芯片制造商已经过渡到了30纳米级的工艺水平程度,30纳米级意味着一个加工技术节点在30至39纳米之间。更新的工艺可以使内存颗粒变得更小、密度更大,可以达到的频率更高,同时功耗也会减小。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进4GB内存或者DDR3 1600内存的普及。考虑到英特尔新平台的运行需求,以及应用软件和服务器的需求来看,各个内存芯片厂商开始大量投入2Gb DDR3芯片的生产也不是没有可能。

发展不同应用方向 DDR4内存雏形显露

● DDR3内存频率已达极限

JEDEC固态技术协会在制定内存规范时表示DDR3内存的最高运行频率为2000MHz,然而和DDR2甚至DDR时代都一样的是,目前依然有很多厂商推出了超过DDR3 2000的内存产品,更高规格的内存更加有利于骨灰级玩家冲级记录的需要,但是就目前来看,频率达到2600MHz已经接近DDR3的极限水平。

● 低功耗内存产品另有市场

金士顿低功耗LoVo系列DDR3内存

低功耗内存就目前来看也很受厂商的欢迎,事实上这种内存对PC整机的功耗影响并不大,因此主要应用于超薄笔记本、平板电脑等产品。起初这种内存的价格较高,毕竟源于内存厂商精选的颗粒制造。笔者预计低功耗DDR3L等内存将不会成为主流,它可能会被企业级用户、部分游戏玩家所选择,当然前面提到的应用范围也在包含之列。

● 下一代DDR4内存规范雏形显露

DDR3内存达到2500MHz以上已经让我们欣喜不已,然而目前DDR4内存的讨论已经进入日程。目前JEDEC协会关于DDR4的峰会即将展开。一般认为这样的会议召开之后新产品将会在3年左右的时间内上市,而这也意味着我们将可能在2011年的时候使用上DDR4内存,最快也有可能会提前到2010年。

DDR4频率最高可以达到4266MHz

DDR4内存将会拥有两种规格。其中使用Single-endedSignaling信号的DDR4内存其传输速率已经被确认为1.6~3.2Gbps,而基于差分信号技术的DDR4内存其传输速率则将可以达到6.4Gbps。由于通过一个DRAM实现两种接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因此DDR4内存将会同时存在基于传统SE信号和微分信号的两种规格产品。

3TB和4KB 机械硬盘存储将迎来大变革

● 硬盘容量达3TB时麻烦重重

硬盘的趋势也可以用“降价”来形容,这极大地得益于单碟容量以及存储密度的增长,500GB已经成为了当前的最低配备,而1TB成为绝对主流。有人认为机械硬盘的猛烈降价是来自固态硬盘的压力。但事实上,固态硬盘目前的价格水平依然在机械硬盘的十倍以上,普及的过程还很漫长。

3TB硬盘带来了很多问题

 然而机械硬盘自己也在经历着一个变革,目前2TB容量的硬盘已经跌入主流价位,当人们认为3TB也只是一个数字的升级而已的时候,才发现我们已经遇到瓶颈,但是这却并非来自存储密度,这点我们在此前的文章中已经进行了相关介绍

我们当前的系统只能32位LBA寻址系统不但只能支持512字节扇区,而且最大只能支持到2TB硬盘。新出台的LongLBA虽然可以扩充寻址操作的范围,但是从底层的BIOS、操作系统方面我们都必须加以改变。今年年内希捷和西部数据都会推出3.5英寸3TB硬盘产品,显然这只能面向于企业用户。

● 4KB扇区格式短时间内无法体现优势

4K扇区效率更高

我们刚刚提到了扇区的问题。虽然4K扇区先进格式(Advanced Format)可以减小磁盘扇区用于错误校验的数据位数,从而提升硬盘的实际使用空间,但是受限于硬盘控制器、操作系统以及BIOS等方面,目前硬盘厂商必须仍以512字节为一个扇区为基础发展,即便是面对当前不断增长的容量需求来说也无可奈何。

希捷此前表示会平滑地过渡到4K扇区,但是和3TB硬盘一样,我们仍需时日。事实上,对于消费市场而言,即使我们需要超过2TB的存储空间,我们完全可以使用多硬盘的组合方案,其中我们也不会明显地感受到4K扇区带来的优势。所以从这一点来看,整个PC系统的过渡速度将超过人们接受的速度。

容量与新品并进 变革中也有稳步提升

● 混合硬盘/光驱新概念引进

混合硬盘是一个老的概念,但是希捷今年的MomentusXT再次引回这个产品系列的时候,它已经成为了全新的概念。这款混合硬盘并不仅是把闪存和机械硬盘合为一体,而是利用AdaptiveMemory技术记录硬盘LBA寻址信息,判断出用户最常使用的文件,将其自动写入缓存当中,以此达到加速的效果。虽然从测试来看性能显著,但是价格也比同容量的普通硬盘高出一倍,这使得普及收到一定阻碍。借助混合的概念,日立LG还推出了混合光驱。虽然这一概念很新颖,但是用户能否接受还是个谜。

希捷MomentusXT混合硬盘

● 西部数据继续“颜色定义性能”

今年七月,西部数据首次推出了单碟容量为667GB的绿盘产品,这样主打低功耗概念的绿盘系列更能体现出自身的优势。同时推出的1TB蓝盘也继续将西部数据主打的“颜色定义性能”凸现出来。目前蓝盘的市场销售火爆,人们也乐意选择这样综合性能和功耗的产品。

西部数据单碟667GB、总容量2TB硬盘

● 希捷大容量外置硬盘新品不断

和硬盘一样,移动存储在容量和速度方面如今也是快速发展,希捷在这几个月期间率先推出了容量达3TB的3.5英寸FreeAgent GoFlex Desk移动硬盘和容量达1.5TB的2.5英寸移动硬盘,西部数据也在今年7月发布了1TB Scorpio Blue移动硬盘。

希捷FreeAgent GoFlex Desk 3TB外置硬盘

希捷之所以急于在外置硬盘领域率先引入大容量硬盘,可能在于人们对移动存储设备的需求较以往来说有所提高。毕竟大容量硬盘的主要趋势就是数据备份和存储。当然业内也相信希捷这次3TB移动硬盘产品的意向还在于试验3TB硬盘的应用状况,毕竟这款硬盘仅配备32MB缓存,而5碟装也使得这款产品的发热量非常之大,显然这也是率先面向于企业级的另一个原因。至于消费级领域,也许待单碟容量达到750GB时,时机更佳。

工艺进步价格降低 固态硬盘趋势显露

● 固态硬盘普及之路遇首次小高潮

作为性能方面的终结者,固态硬盘的发展越来越得到厂商以及用户的重视。早期的第一代固态硬盘在实际使用上以及价格方面问题多多,如今第二代支持“均衡磨损”以及TRIM机制固态硬盘的全面普及,NAND闪存工艺的不断上升,需求量的稳步提升,价格下降趋势较为平稳。

从早期的预计来看,当固态硬盘的价格降到2.5美元/1GB的时候,就有可能应该第一次普及的小高潮,目前来看这个价格点在今年初就已经达成。而当固态硬盘的售价达到1美元/1GB的时候,它将迎来爆炸性的增长趋势,这一情况预计当NAND闪存工艺达到10nm的程度即可达成,时间大概在2012年左右。但是普及并不等于替代。很长一段时间,固态硬盘更多的只会作为系统性能的提升手段,制造成本的限制使得固态硬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取代不了机械硬盘。

金士顿企业级固态硬盘

● eMLC将取代SLC成为企业级产品首选

固态硬盘的诸多优势我们这里就不一一详述了。当前固态硬盘的主要面向对象依然是企业级用户,他们注重高效率运作,注重数据的吞吐性能,IOPS指标以及MTBF(平均故障间隔时间)成为了衡量企业级硬盘耐久性的重要标准。这对控制芯片的要求非常之高,而在NAND闪存芯片的选择方面也注重寿命的长短,SLC(单层单元)成为了企业级固态硬盘产品的首选类型。虽然SLC闪存拥有者10倍于MLC的写入寿命,但是价格却非常之高。

eMLC闪存的盛行成为了企业级固态硬盘的新趋势,eMLC全称Enterprise MLC即企业级多层单元,这种闪存在耐久性方面可以达到标准MLC的6倍之多,由于其密度接近标准MLC芯片,因此价格也远比SLC要低。英特尔公司已经表示将在今年年末到明年年初推出的第三代固态硬盘将采用eMLC芯片以替代SLC作为企业级硬盘的首选闪存类型。

当然目前eMLC闪存已经开始应用,搭配SAS(串行)SCSI接口以及智能的写入管理控制以及垃圾收集等相关机制,和软件相结合,大大提升了企业级固态硬盘的耐久性。企业级存储厂设备商Viking Modular Solutions此前就已经推出了相应的Element系列产品,而金士顿V+系列也正面向这一市场而推出。

高性能高耐久 两巨头决战下代固态盘

● 第三代固态硬盘更加成熟

在固态硬盘领域,英特尔自然是这一领域的领导者,无论是Vista、SantaRose时代首先推出的利用NAND闪存进行加速的功能,或者是后来2008年英特尔的第一代固态硬盘产品,都或多或少地推动了将NAND闪存用于系统应用的发展。当然,以DRAM为存储介质的产品由于应用要求受限,并没有普及。而在固态硬盘这两年的发展过程来看,很多人都意识到了新的问题——写入次数和性能下降问题。

NAND闪存芯片

当然这两类问题都随着第二代固态硬盘的问世而得以解决,Wear Leveling和TRIM机制进一步让固态硬盘走入实用阶段。眼下着手的就是性能和容量的提升以及价格的下降。如今NAND闪存制程已经进入了20纳米级的工艺水平,英特尔第三代固态硬盘也正蓄势待发。从性能指标来看,第三代X25-M应当和目前市场上的顶级SandForce SF-1200方案处在同一水平线上。从可靠性和长期使用性能的角度考虑,更信赖Intel方案的用户应当不再少数。尤其是随机写入寿命在第三代产品中有了4倍的提升,再加上掉电保护缓存的加入,AES全盘硬件加密技术的支持,这些新特性都相当值得期待。

● SandForce将成为固态硬盘市场主角

虽然英特尔作为行业的引领者确实没错,但是相信6个月以前还为人们所陌生的只有几十人团队的小公司“SandForce”的快速成长却为固态硬盘行业带来的新的春天,也值得这个没有普及的产业线的竞争环境变得相当激烈。创新的DuraWrite技术、接近30000 IOPS的随机性能、200万小时的平均无故障时间都大幅度领先于其他竞争对手的产品,同时连续读写速度接近了SATA 3Gbps接口的极限水平。

全新SF-2000系列主控

应该说SandForce推出的第二代主控芯片是真正将SATA 6Gbps接口性能释放出来的产品。此前银剑、镁光Crucial都推出了SATA 6Gbps的固态硬盘新品,同时OCZ的RevoDrive利用PCI-E接口带宽和多通道控制器的优势都先后突破了SATA 3Gbps的300MB/s左右接口限制,但是真正震动业界的却是SandForce公司的SF-2000系列主控。由于支持ONFI 2和Toggle NAND,连续速度性能一举达到了500MB/s,组建RAID 0之后可以轻易达成恐怖的1GB/s的传输速度,而IOPS性能也可以达到60000。当然这一代产品同样针对加密和数据安全性有重点加强。

● 工艺迈进仍是趋势

如果说第一代固态硬盘只是NAND闪存迈向系统应用的第一步,第二代固态硬盘重点解决了使用性能好耐久性的问题的话,那么明年登场第三代固态硬盘开始向着更高层次的企业级应用功能进化。当然对于消费者而言,我们的使用强度完全不必担心写入寿命的问题。NAND闪存的制造工艺技术再一次向着更高层次水平的迈进(低于20纳米级),成为推动固态硬盘普及的重要因素。

个性化剧增 移动存储凸显厂商之特点

● 原装移动硬盘普及度升高

过去我们购买移动硬盘更多地偏向于DIY组装,购买一款2.5英寸的硬盘,再搭配一款几十元的硬盘盒构成非常廉价移动硬盘。然而零售市场中充斥大量假冒的硬盘盒产品,而且同质化严重,同时伪劣的做工也使得使用稳定性大幅度降低。如今随着众多电脑厂商、外设厂商推出自有品牌的原装移动硬盘,逐渐使得这一市场的竞争环境变得激烈起来。因此原装移动硬盘的降价,拉动了这一市场的销售。

● 创意外设产品点出厂商特色

移动存储作为外设产品,除了有着容量和速度这两项基本参数以外,外观设计、人性化设计以及附加价值都成为了众多厂商迈出个性化趋势的重要一步。其中ICY DOCK以及狮子鱼(Lion Fish)的产品更多地考虑了用户的实际使用情况,能够让用户眼前一亮,并且爱不释手。而达到这样的目的,更多地在于厂商能不能在单一的一款产品上结合更多其他的产品功能特点,从而凸显出个性化的优势。

ICY DOCK硬盘盒

ICY DOCK在今年重点推出了两款硬盘盒产品,分别采用USB2.0和eSATA接口以及USB3.0接口。传统的硬盘盒都采用螺丝固定等方式,因此也只打到了“移动便携”这样简单的目的。而ICY DOCK采用了硬盘直插的方式,再通过扣具将硬盘盒的外壳部分结合。这样的设计在保证移动便携的同时,也极大地方便了硬盘的更换。这样设计的出彩点在于,将硬盘盒的便携优势和硬盘底座的插拔更换优势结合在了一起,当然缺点在于抗震防尘方面的表现会有一定损失。

狮子鱼在今年推出的“天鹅座”多功能硬盘底座,则是在普通硬盘扩展坞的基础上,集成了读卡器,电池充电器等功能,使之真正成为一台PC的多功能外设产品。显然,产品的设计还在于奇思异想,甚至不需要太过高端的“高科技”优势。当然外观的设计这里就不详细列举了,他们都让我们惊叹不已。

● 移动存储“三防+加密备份”

威刚“三防”移动硬盘

除了这种别有用心的设计以外,“三防+加密备份”固然成为了当前移动存储设备的热门话题。“三防”代表了防水、防震以及防震。“加密软件”则可以让用户对硬盘进行分段加密,对用户隐私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而“备份软件”可以定期地、自动地完成从电脑中进行特定软件的备份操作。

这方面的代表产品很多很多,这里不再一一熬述,像三星S2 Portable都是典型实例。显然,移动硬盘发展到今天,这些设计层面、软件层面的加强大大提升了用户的使用感受。事实上很多用户对软件方面的服务并不感兴趣,今后如果推出了基于硬件层面的服务功能,无疑会更加出彩,我们前面提到的希捷“混合硬盘”也是典型的例子。

闪存领域似乎也受到了安全因素的感染。当然定位于金融、政府或者保密机构的工作人员,相应的专业厂商的产品也加入了诸如AES硬件加密和备份的功能。针对个人消费级应用,PNY最近推出了AVS-II新品,由于内嵌了卡巴斯基软件,增强了对电脑和U盘的保护。

高速与高容量并行 移动存储迎新高潮

 ● USB3.0仍是未来主流

USB3.0和eSATA依然当前的热门话题。不过eSATA由于支持的设备较少,同时需要外接供电,其应用趋势自然无法和USB3.0相媲美。然而目前USB3.0的困境则是没有主板芯片组和操作系统的原生支持,所以在实现方式,实际性能表现方面,都成为了一大阻碍。目前大部分主板板载的USB3.0控制芯片依然来自于NEC,其他厂商也在逐渐加入这一阵营。但毕竟来自于成本的因素,主板芯片组原生提供对USB3.0的支持,目前来看依然进展缓慢。

金士顿DataTraveler Ultimate 3.0

相比主板原生支持的困境,各大移动存储厂商对USB3.0的支持力度依然不减。无论是闪存盘,移动硬盘(包括机械和固态),各种转接配件也层出不穷。显然USB3.0是一种提升性能的手段,也是一种产品的宣传手段。笔者认为USB3.0闪盘,首先面向的用户依然是有高传输速率需求的用户,因此大容量的产品层出不穷。作为存储行业的领袖——金士顿在今年9月才推出了收款USB3.0闪存盘DataTraveler Ultimate 3.0,最高容量达到了64GB、读写速度分别达到80MB/s和64MB/s。

● SDXC和CF卡发展齐头并进

SDXC卡的容量已达64GB

在存储卡领域,SDXC卡和高速CF卡成为了热门。虽然超高速、超大容量的产品还未进入普及阶段,但是作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各大厂商和协会在挖掘新产品的潜力之时自然会不惜余力,当然这也是他们的工作。在去年CES大展上,SD协会首次展示了容量达到2TB的SDXC卡,如今松下、东芝以及金士顿等厂商都迅速跟进。这种卡支持UHS104和exFAT文件系统,支持60MB/s的读取速度和35MB/s的写入速度。

雷克沙600X速的CF卡

CF卡是更多地应用户数码录像设备的产品,它容量高,速度快。今年2月份CF联盟公布了CF5.0技术标准,支持容量超过137GB(最高144PB),支持TRIM功能。这样的基本规格几已经远远超过了机械硬盘。当然规范的制定到实际产品的推出尚需时日。目前雷克沙、创见、PQI以及金士顿都推出了速度达600X的CF卡产品,可以实现90MB/s的读写速度,非常惊人,最大容量也达到了64GB。

虽然闪存卡更多地应用于数码产品,其嵌入式系统受病毒攻击的几率较小。但是由于我们通常会将他们连接于电脑,所以我们也希望厂商也会针对存储卡加入安全功能。毕竟加密和自动备份已经成为趋势。

仅存的热点 蓝光光驱迎来降价大风暴

● 光驱仍靠降价吸引用户

不得不说光存储行业已经趋于边缘化,网络下载和大硬盘存储、HTPC的普及或多或少影响着这一行业的发展。当然自身更新速度缓慢也成为主要的诟病之一。但是光存储的固有特性决定于,它除了需要良好的传输速度外,稳定性和兼容性是也占了很大一部分比重。

18倍速DVD只读光驱

目前普通DVD刻录机仅存的买点只有价格、气流控制、读写和兼容能力的加强以及节能等买点,比如华硕的E-Green Engine技术,LG的Super Multi等技术,这些技术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光驱的使用体验。以普通用户的使用情况来看,品牌依然是他们首先选择的要点。大部分用户还是以当前关注度较高的产品为主。而DVD只读光驱干脆将读取速度拉到18X来卖,以此作为卖点。

蓝光光驱降价风暴刮起

至于蓝光光驱来看,降价几乎成为了最近最为热门的话题。先是今年上半年建兴以499元销售4X蓝光只读光驱,在七月份三星宣布对其SH-B083A的8X蓝光康宝光驱以299元的价格举行万人试用活动。而后先锋举办了买999元12XBDR-SO5XLB蓝光刻录机送999元大礼包的活动。最近,LG也频频发力,以半价销售CH08LS10的10X蓝光刻录机。目前该产品仅售499元,使蓝光热点达到了极致。由此也可以看出蓝光光驱目前的成本已经不高,版权问题以及片源问题成为了主要矛盾。

我们把话提引述回来,正像阻碍蓝光的这些因素,如果蓝光电影的价格依然维持在原有水准,大部分用户依然会选择网络下载或者拷贝的方式获得片源。因此,蓝光光驱的普及速度很可能快于用户的使用接受速度。

● 本篇总结:替代与普及并不同步

同为存储行业,但是却涵盖了内存、闪存、硬盘、部分存储外设以及光存储产品。虽然看似差异很大,但巧合的是目前他们都经历着变革。当然所谓的转折点并不代表着一个时间点,而是一个时代的进化过程。他们的变化无非还是围绕着性能、价格以及容量而变化,毕竟无论是内存、机械硬盘,其核心技术几十年来都没有发生本质变化。而蓝光和固态硬盘作为新兴概念,他们的普及之路同样不是短时间内而完成的。行业根据自身的需求、自身的竞争环境而进化,这会带动或改变用户的选购方向和习惯,但却始终不会同步进行。

返回原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