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台湾主板两巨头企业——华硕和技嘉联合成立新公司,暂拟名技硕,单独运营技嘉旗下主板和显卡业务。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新公司预定资本额80亿元新台币(以下同,约19.4亿元人民币),其中华硕以40亿元现金入股,技嘉则以资产作价入股,若不足另40亿元再以现金补齐。
8月8日,台湾主板两巨头企业——华硕和技嘉联合成立新公司,暂拟名技硕,单独运营技嘉旗下主板和显卡业务。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新公司预定资本额80亿元新台币(以下同,约19.4亿元人民币),其中华硕以40亿元现金入股,技嘉则以资产作价入股,若不足另40亿元再以现金补齐。双方投资比例相当,但股本分置和董事会成员设置却并不相仿,技嘉和华硕分别持股51%和49%,前者指派3席董事及1席监事,后者仅指派2席董事及1席监事。这表明,华硕在新公司中不具话事决定权。
一向以主板业界“大鳄”自居的华硕在此番收购为何甘于委屈求全?此次联手又将对主板业产生何种影响?
昔日巨头成“明日黄花”
技嘉,作为台湾历史悠久的主板生产厂商,曾经和华硕,微星,并称行业三巨头。但昔日风光早已成“明日黄花”。
3年前,技嘉为降低制造成本,将部分主板委托鸿海代工,引起业界震撼,此后市场关于技嘉将被鸿海并购的传言(同期还有传说将被华硕或精英并购)就不绝于耳。自此埋下技嘉板卡主业不保的伏笔。
2006年上半年,技嘉出货量约为803万片,仅完成全年目标(1800万片)的44.6%。并且近年来主板产业竞争激烈,价格战频起,导致其税后盈余及毛利率一路下滑。据该公司财报显示,2006年第一季度的平均毛利率为8.81%,首度跌破10%,税前盈余1.54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减少53.14%,创下历史新低。技嘉遭遇20年来最大的业绩滑坡。
同期,自2006年4月开始,技嘉在股市表现低迷,常有负面消息传出:主板渠道出现前所未有的混乱,取消渠道返点,疯狂塞货,砍掉代理使渠道扁平化。这样的混乱甚至使得神州数码与这家台湾公司在AMD系产品上合作不到一年后即告终止。雪上加霜的是,技嘉在多元化业务上也频繁出现失误,手机、笔记本、外设、光存储等业务均未能做大。
另据统计,在技嘉的全部业务中,主板营收就占总营收的63.45%。技嘉获利渠道单一的弊端毕现无疑。“本来市场竞争就激烈,技嘉赖以生存的板卡业务又面临困境,董事会就萌生在主板业务上与更具实力的行业强人合并的念头。”技嘉高层人士说。
而在业界看来,板卡事业上与其他更强势的同行合作,形成业务互补,无疑是技嘉的最好选择,否则在未来更加惨烈的角逐中,技嘉以目前的产能和规模很难继续做大,甚至将面临被市场淘汰的命运。
在这种环境下,华硕开出诱人条件,技嘉难抵诱惑也就在情理之中。
鸿海对华硕的牵制
一个有意出售,一个谋求收购,但华硕在对等合作中自愿低人一等又让此次联手颇显神秘。而事实上,从一开始就有不少业内人士对双方联姻持怀疑态度。因为从产品结构看,两家公司重叠业务比较多,双方的结合并不具有优势互补的意义。华硕对此应是心知肚明。那么,他为何还是接纳了技嘉?
台湾资策会板卡行业协会副协理刘铭战向《IT时代周刊》指出,华硕此举完全是因为最大竞争对手鸿海从旁牵制逼出来的结果。
华硕向来以主板行业的龙头老大自居。据中国计算机零配件市场研究年度报告显示,2005年度,华硕共售出了5200万片主板,市场份额高达35%。即便这样,他们仍然无法做到高枕无忧,鸿海的主板出货量为4000余万片,落后仅1000余万片。
面对鸿海咄咄逼人的气势,华硕想进一步与之拉开距离,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扩大主板业务规模。然而近年来其业务重心已转移到3C市场,对主板的投入已大幅减少。此时,收购一家品牌形象良好,产能较高的主板公司似乎是华硕的最佳选择。所以早在2005年,就与技嘉内部频繁接触。
大陆板卡行业市场分析师朱俊指出,技嘉有意出售板卡业务,如果华硕不收购,那么最后的赢家可能就是鸿海,这是华硕绝对不愿意看到的。
依据华硕分析,鸿海的出货量仅小幅落后自己,如果对手收购技嘉成功,就极有可能在市场份额反超。最重要的是,技嘉的良好渠道可以弥补鸿海的市场缺憾。考虑到这些因素,华硕甚至推断鸿海对技嘉是非要不可,自己也必须快刀斩乱麻,断了鸿海念头。所以,即使技嘉开出苛刻条件,华硕也只有硬着头皮一并接受。
不招人爱的鸿海
面对鸿海,华硕有顾忌,技嘉也显得不情不愿。
从2005年起,鸿海确实多次与技嘉探讨合作的可能,但技嘉董事会担心,与鸿海合作可能会导致自己品牌的消亡。“我们采取合作而不是合并的方式,也是考虑到要保留技嘉品牌。”技嘉中国行政总经理王之玮说这是双方合作的前提。
此外,技嘉高层人士还告诉本刊记者,鸿海并购策略主要是以维持主板高增长为主,吸引力不大。更为重要的是,鸿海主要是想借机扩大自己的品牌,不愿为技嘉品牌做出牺牲,这直接导致了双方洽谈的最终破灭。
主板行业早已经不是一个朝阳产业,正在逐步向传统的制造业转换,整个产业成为了一个比拼成本的年代。早年依靠主板起家的大厂商们,都开始选择多元化发展,期望寻找新的利益增长。
早在2002年,技嘉就有意开拓主板外的市场。在多元化道路上,技嘉曾紧跟华硕步伐将产品线延伸到处理器、内存、硬盘、及网络设备、光存储等领域,始终未能成功。“在多元化的尝试上,技嘉并未找到一个新的增长点,但却从未想过停止开拓的步伐。”技嘉科技董事长叶培城表明。
在此之前,技嘉和广达合作成立了专注笔记本品牌事业的盈嘉,成立了专注于手机事业的集嘉,并且将其他不同业务,与合作伙伴成立子公司运营。此次与华硕的合作,延续了这种集团业务构成的模式,而此次所分离出去的板卡事业部更加说明了技嘉转型的决心。
对技嘉而言,在这方面,华硕在笔记本等方面的成功经验显然比鸿海单一的业务模式更有吸引力,与华硕联手对其转型也就更为有利。
刘铭战指出,这是一场微妙的商界博奕。“对华硕或是鸿海而言,得技嘉者得天下,两者都竭尽全力讨技嘉欢心。而技嘉不是卖女儿而是嫁女儿,嫁给鸿海只能保证板卡业务的稳定发展,并且可能要放弃技嘉的品牌,但是嫁给华硕却可以与其多元化的产品线相辅相承。最终,技嘉的感情天平倒向了华硕。”刘铭战说。
是合资而非出售
“选择成立合资公司,而非直接入股或收购的方式合作有深层次的考虑。”华硕发言人告诉《IT时代周刊》。该发言人讲这番话的背景是,华硕收购技嘉后,业内对前者能否把后者原有的市场份额“照单全收”表示非常怀疑。
根据权威咨询机构MIC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两家公司在内地主板零售市场的份额相加近50%。但是合并后市场份额并不是简单的数字相加,技嘉被收购必然会造成部分市场流失,导致华硕竞争对手销量上升。曾经的硬盘生产厂商迈拓就有过这方面的教训。
2000年,迈拓收购昆腾,合并后两者总的市场份额暂时超过了希捷,但不到一年,市场份额仍被希捷抢夺,并且西部数据也从中分到一杯羹。最终在2005年,迈拓被希捷收购。华硕不愿意看到这种情况,更不愿自家的肥水流落外人田。
因此,有观点认为华硕选择和技嘉成立合资公司而非收购的方式进行合作,主要因为板卡业务占技嘉总营收的64%左右,其他36%的业务仍处于不赚钱或亏损中,收购后可能难以消化,甚至影响自身业绩。同时收购需要获得小股东的批准,这将会给鸿海反击的机会。
在再三考虑之下,华硕认为选择成立合资公司可最大限度地避免麻烦发生。并且消耗成本不多,容易被技嘉股东接受。
对此,君安证券公司行业分析师马英雄指出,相信未来华硕一定会增加在合资公司中的持股比例,达到控股并合并营收的最终目的,技嘉投资人套现后离场,这种方式与直接收购相比风险更小,还剥离了一些非优质资产。
马英雄还认为,技嘉将板卡业务委身华硕后,主要重心放在借助广达资源成立运作通路品牌笔记本电脑市场的盈嘉身上,这种将自有品牌和制造业务分开,在集团和集团间将各自资源与事业重新整合的做法,将成为IT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
板卡行业洗牌在即
华硕与技嘉的合作尚未启动,其带来的行业影响已先期发酵。首先感到压力的就是受到制约的鸿海。面对未来市场的压力,鸿海将采取怎样的对策?
日前,业界盛传鸿海将并购台湾知名笔记本代工厂广达电脑。虽然两家公司都对此极力否认,但欧洲某投资银行透露的消息证明,鸿海和广达从2006年3月就已经开始商讨收购事宜。
与此同时,明基在上月收入创年度最低之后,本月股价却不断上涨,原因也是有人放出鸿海收购的利好消息。据消息人士透露,台湾资本市场内传言鸿海将借股价低位时机收购明基。有人指出鸿海收购明基看中的是明基的子公司友达光电,以及整个液晶面板制造供应链。另外明基和鸿海的业务重叠也不多。
不论是收购广达或是明基,鸿海从更广阔的市场化解华硕技嘉合作带来不利因素的战略昭然若揭。朱俊指出,未来,配件市场的整合大赛将成主流,厂商想要生存发展,资源整合将是唯一途径。
资源整合对财大气粗的鸿海来说不是难事,但对其他专业的二线主板厂商来说却可能是一场灭顶之灾。有台湾二线主版生产厂商面对新产业大势大倒苦水:“我们现在就担心价格战会愈演愈烈,主板利润真的已经太低了!”
低端市场原本是二线厂商确保出货量和市占率的乐土,却成了一线厂商持有的二线品牌杀戮的战场,华硕的二线品牌华擎就是其中代表。为此,二线主板被迫放弃了一块又一块的根据地。虽然期间曾有部分品牌利用AMD主板赢得了一些残喘空间,却无法改变整个主板市场的态势。
近年来华硕以及鸿海在主板销量上的领先优势越来越明显,原本占据一定市场份额的一线生产厂商微星、技嘉、精英正慢慢丧失原有优势,主板市场基本形成华硕对鸿海的寡头竞争局面。品牌、技术、产品和成本都不占优势的二线厂商几乎没有招架的余地,纷纷转型甚至离开主板市场。浩鑫转型生产准系统,佰钰也淡出主板市场、转战消费电子,现如今也只剩映泰、捷波等几员老将依旧在苦苦支撑。
这些仅剩的二三线厂商,一方面要与一线厂商愈来愈低的价格拉开差距,另一方面又要与同为二三线品牌的“阶级盟友”竞争。
分析人士认为,华硕收购技嘉后,在市场占有率方面拉大了与鸿海的距离,鸿海为了缩小差距,势必会采取措施,压低价格无疑是最直接的方式,而新华硕在降低成本等方面已占有优势。这一切似乎为新一轮价格战铺垫了基础,二线主板厂商注定会成为最悲情主角。
技嘉-华硕联姻对巨头鸿海的影响还要假以时日,但二线主板厂商将成为最直接受害者会不会直接导致一场二线厂商的生存洗牌,业界拭目以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