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盛大文学举办的百城单元“双城记—京沪小说接龙”围脖上,参海派接龙的著名作家陈丹燕对上海人的看法引发了一场讨论,陈丹燕表示:根本不存在一个“完整”的上海人,有些上海人可以精确到听你的口音就知道你混上海那片的、你的阶层和教养,上海人的骨子里具备这样生存技巧。在小说接龙里,她写了一个街区都是外地人聚集的孤岛,他们如何对抗上海文化。
很多上海网友对这样概括海派文化不以为然,网友“幸福的空气”坦言:这样符号化上海等于妖魔化了上海人,很多上海人都很热心,一点也不势利,难道北京人就不势利吗?上海人是善于保护自己拥有一份警惕感,对陌生人,这点不足以说明问题。有些网友则对此印象深刻,网友“启明”表示,自己是生活在上海的北京人,对上海人的精细深有体会,海派文化会教会人勾心斗角,至少北方人那种大大咧咧的生活会很不习惯。
据悉,陈丹燕此次为京沪接龙开笔定调小说《制服》,貌似诱惑的名字只是对旧式学校校服的亲切记忆 ,小说描述了一位叫张大民的北京孩子来到上海的生活记忆,从哥哥的初恋到苏联文学读物、老上海的公寓气息,而“家住在南昌路头上的一栋公寓里,紧靠着茂名南路,距离锦江饭店只隔着一条淮海中路”,这样的描述让很多老上海深有感慨,对写惯了上海金枝玉叶和风花雪月的作家,为什么开笔用散文的笔法去写上海呢?
陈丹燕表示如同小说描写鸽子和弄堂是上海的记忆,她自己的上海更多是移民家庭的感慨,同许多本地上海人来说,新移民来到上海,第一件事情是“学当上海人”,像上海那样生活,这是这个城市首先给你的感觉。从外地人(WD硬盘人)到上海人是一种生活技巧乃至美学的磨砺,只有做到“很上海”,人家才不会当你是外地人。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北京作家团因《草样年华》而名声大噪的畅销书作家孙睿,孙睿的故事则相对描述宽松很多,讲述一名叫王绮瑶的上海女子到北京谋求演义圈发展,孙睿觉得用小说去表达城市,主要取决作家的城市观,你觉得上海人势利,你就觉得整座城市都是势利的,这种理解很普遍,但不代表每个上海人都如此,好像大家都觉得成都是个懒洋洋的城市,这都是我们的“印象城市”,他表示不去概括城市,大家自己去小说里感觉就可以。
盛大文学研究所所长黎宛冰表示:有争论是一件好的事情,小说接龙的目的不是得出哪个城市的文化更势利,我们是用一种文学游戏的方式告诉人们,如何学会感觉这个城市给你的印象,争论本身就是一种网络时代的交流和沟通。
“双城记—京沪小说接龙”是“寻找中国100座文学之城”的一个重要组成单元。本次活动由盛大文学发起,组织北京上海有代表性的作家各5位,顺延现代文学史上“京海之争”的命题,通过小说接龙的形式展现京沪两地文化差异,展望城市生活理想。10月26日,在“Bambook上市发布会暨首届中国写作者大会”上,该活动宣布正式上线,小说接龙在盛大文学旗下起点中文网、榕树下网站以及云中书城首页重推,每日持续更新,同时配合盛大电子书Bambook和云中书城,体现技术时代的城市文化风尚。同时在网上征集京沪网友观察评议团成员对故事结局进行竞猜并发布评论,参与互动的网友将有可能获得盛大文学送出的神秘礼品。
在欢迎提供建议,如有任何与手机相关问题,可以向我们发帖提问:
我们有问必答!
无限精彩的随身互联网生活,尽在PCHOME 3G.生活频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