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购摄像头诀窍 慎防掉入像素的陷阱

互联网 | 编辑: 2006-09-26 17:00:00转载-投稿

许多消费者在选购摄像头时,都有这样的疑惑:市面上往往可见号称“200万像素”,甚至“500万像素”的摄像头,售价仅100多元,似乎是物美价廉的上佳选择。但实际使用时,却发现这些摄像头的成像效果,有时还不及30万像素的产品。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许多消费者在选购摄像头时,都有这样的疑惑:市面上往往可见号称“200万像素”,甚至“500万像素”的摄像头,售价仅100多元,似乎是物美价廉的上佳选择。但实际使用时,却发现这些摄像头的成像效果,有时还不及30万像素的产品。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破除“唯像素论”迷信

从理论上说,像素值是摄像头最重要的技术指标,像素值越大,成像质量越好。但实际应用中,像素值并不能和图像效果划等号,这是因为摄像头工作时会受到其他设备数据传输能力的限制。

首先是USB带宽的限制——目前摄像头采用的主流USB接口是1.1规范,数据传输能力有限,在640x480(也就是常说的30万像素)模式下刚刚能够满足25fps的数据传输带宽要求,最大只能传输800x600(48万像素)模式的视频图像。

或许大家会问,现在USB2.0接口已经在PC上得到广泛应用,为什么摄像头不使用USB2.0来传输数据呢?要知道,摄像头不同于数码相机,它不是以拍摄静止图像为主,而是应用于网络的视频交互,这就意味着它的性能必然受到网络传输能力的限制。以国内的网络带宽而言,512Kb--2MbADSL仅有50KB/s的实际上传能力,也就是说,就算摄像头有更好的成像能力并用USB2.0接口传输到PC中,在实际视频聊天时,对方能看到的也只是延迟的影像,视觉效果如同看幻灯片。因此,在家用级宽带接入支持下,USB1.1和USB2.0在摄像头使用中根本没有差别。当然,如果有朝一日,网络运营商能为普通用户提供更高的带宽,可以相信,摄像头厂商必将广泛采用USB2.0接口来传输图像。

了解了以上的道理,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现在市场上的主流摄像头,很少采用50万像素以上成像元件的道理了。因为更高性能的配置得不到网络带宽的支持,只是镜花水月。

以爱友科技( http://www.ivu.com.cn )新近推出的W系列“天王星”摄像头为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中星微305芯片 + CMOS图像传感器,拥有30万物理像素,经软件插值可达到130万像素,使用USB1.1接口。使用这样的方案,一方面,爱友W系列“天王星”在640*480的捕获幅面和25fps的采样频率下,可以保证视频的流畅、平滑;另一方面,“天王星”价格低廉(市场价不到100元),可说是将性价比发挥到了极致。这也是市面上家用级摄像头的典型技术方案。

镜头质量至关重要

在市面上同级别摄像头图像传感能力和影像控制能力接近的情况下,镜头成了影响成像质量的最重要元素。一般说来,玻璃镜头比塑料镜头性能优越,正常光线进入镀膜玻璃镜片会有3%-5%的光损失,而市场上常用塑料镜头的光损失会达到15%-20%,使画面发暗。

因此,大厂商往往选用全玻璃镜头。仍以爱友W系列“天王星”为例,它使用金属外壳的专业级镜头,其光学结构由4片玻璃镜片 + 1片滤光片构成,光损失极小,配合上爱友独创的弱光增益技术,保证了画面的明亮和清晰。而反观一些同价位产品,往往采用1G2P(1片玻璃镜片 +2 片塑料镜片)或2G2P(2片玻璃镜片 + 2片塑料镜片)的镜头结构。尽管这些摄像头使用的DSP设备和CMOS传感器性能与“天王星”接近,但少了全玻镜头的支持,成像效果不可同日而语。

由于全玻镜头价格较高,在鱼龙混杂的国内摄像头市场上,厂商往往粗制滥造,偷工减料,甚至以减少生产程序——如镜片不镀膜或部分镀膜——来降低成本,更有甚者,直接用塑料镜头冒充玻璃镜头,来欺骗消费者。因此,在选购摄像头时,一定要看清包装上有关镜头类型的说明。

说了这么多,是想提醒摄像头购买者,不要掉入像素神话的陷阱之中。摄像头性能真正的指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实际效果。不论生产商和销售商怎样把夸大像素值的作用,都别被迷惑了。与其盲目追求像素值,不如选购一只镜头质量有保证的摄像头。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