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氓软件不思悔改 顶风作案难逃灭亡

互联网 | 编辑: 张蓉 2006-10-08 00:00:00转载

  一些流氓软件不思悔改,纷纷改头换面,继续顶风作案。最近,至少有两款360安全卫士申报的恶意软件被卡巴斯基定位为病毒。

  愈演愈烈的反流氓软件浪潮,自奇虎推出360安全卫士始,经过“两虎相争”,再至神秘的“反流氓软件联盟”浮出水面,终于被推至颠峰。

  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随着中搜、雅虎、千橡等知名企业一一被告上法庭,兼之各大电视和报纸媒体的推波助澜,来自民间的声讨之势也全面蔓延。流氓软件,这个原本很有“钱景”的“灰色产业”,终于沦落至“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下场。

  这样的局面无疑大快人心。但是,依然有一些流氓软件不思悔改。在舆论声讨之下,它们纷纷改头换面,继续顶风作案。为了避免封杀,他们甚至不惜用上了病毒技术。

  最近,360安全卫士与杀毒软件卡巴斯基形成连动机制,将部分极其恶劣并具备了病毒特征的“流氓软件”列入了卡巴斯基的病毒库。据悉,目前至少有两款360安全卫士申报的恶意软件被卡巴斯基定位为病毒。

  这几款流氓软件的典型特征是,以伪装骗取用户信任,安装后即自动卸载相关反流氓软件,以获得自己的长久“居住权”。

  “目前我们又提交了4款新的恶意软件,卡巴斯基方面正在审核查实。以后我们还会增加这种与杀毒软件厂商之间的互动。”奇虎总裁齐向东表示:“面对全社会的打击,恶意软件似乎愈加疯狂,究其原因,无非利益两字,如果不能彻底斩断恶意软件的灰色产业链,仅仅靠诉讼和舆论是无法动摇这些恶意软件的根本的。”

  为什么流氓软件屡禁不止,什么利益在后面兴风作浪?据《财经时报》之前的调查显示,在这些流氓软件背后,还隐藏着一个庞大的灰色产业链。这个链条由数百家流量公司主导,他们通过与上游的共享软件商捆绑,将流氓软件植入用户电脑中,另一方面则向广告业主抛售廉价的弹窗广告。

  其中,一些大的流量公司的流氓软件装机数量达几千万台,小的公司也有数百万台之多。由于缺乏政府以及相关法律的监管,他们就像藏身于互联网最为隐秘也最能获得暴利的避风港。

  尽管目前舆论已经将反流氓软件的浪潮推向颠峰。然而,留给我们的一个疑惑依然存在:一旦这个浪潮落下,流氓软件会不会死灰复燃?

  在相关制度、机构迟迟不能配套成熟的情况下,网民光依靠自己的激愤辱骂,以及少数反流氓软件工具的帮助,显然不足以保证自己的安全。而以网民身份诉上法院的方式,在目前的法制体系下,显然也只能以缺乏操作性的个案而存在。

  投诉的困难在于,立法的过程是缓慢的,加之流氓软件行为难于取证定性,可能会眼睁睁地看着流氓软件逍遥法外;而等待所谓标准的出台,也可能遥遥无期,被拖得筋疲力尽;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利用一些专业工具和知识,将流氓软件直接清除出去。

  在这方面,国内杀毒企业还有许多的工作要做。

  惟一值得欣慰的是,去年十大流氓软件黑名单中,众多知名公司已经纷纷宣布与流氓软件决裂。前有中搜,青娱乐,后有雅虎、猫扑。而更多没有开口的企业,则是早已悄悄漂白了自己。现在的互联网天空上,多少恢复了一些蓝色。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