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激进的形象改变 威刚启用蜂鸟标志
十大天天有,年底特别多。赶在今年的最后一天,笔者也从自己的角度来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眼中存储行业的十大。当然笔者并非描述具体产品,也不涉足企业级领域,而是从我们消费者眼中所能看到的,针对今年的一些新闻事件、厂商动态,从行业观点的角度来进行汇总。同时我们也没有必要针对这些事件进行排名,按照时间顺序的递进并赋予恰当的形容也许更加直观。
2010年1月5日,2001年成立的台湾存储大厂威刚科技(ADATA)在CES大展上揭幕了新的企业LOGO,新的Logo形象非常灵动、活泼,引用官方的话来说,就是“以灵活多彩的蜂鸟形象,演绎威刚的全新价值;再现威刚科技所秉持的企业精神与品牌个性,以灵活的体态应对产业技术多元化的发展;轻巧双翼极速展翅,在最有效的时间中,为使用者提供完整服务与解决方案;并以探索未知的积极性格,持续创新各种应用技术的可能性。以造型现代的蜂鸟设计,丰富色彩象征集结人生中精彩片刻,威刚为你绽放人生的每一段精彩”。
威刚CES 2011上展示新LOGO
事实上我们年初曾针对威刚换标的台前幕后进行过分析。毕竟在金融风暴刚有平息迹象的2010年伊始便宣布更换新的Logo未免显得太过激进。因为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后,各大厂商趋于保守,他们的首要目标就是更好的生存下去,自然不会有太多厂商像威刚这样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
威刚全新蜂鸟标识
威刚用了不到十年时间,创下了全球第二大内存模组厂、第四大闪存供货商、台湾前二十大国际品牌的亮眼成绩!其品牌形象在用户群体中的地位已经形成,一时间进行变革,也代表了2010年威刚将会开展新的发展目标。无论是传统的内存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的移动存储市场,还是新兴的固态硬盘市场,都有无限生机。同时,跨行业的合作提升品牌形象,也是各大企业极力追求的。
如今我们现在购买的威刚新品已全部使用新的Logo,但是在刚刚发布这个标志初期,市场反映并不迅速。当初我们分析是因为假货的问题。总之,威刚的“改头换面”,不管怎么说,以变应变,变通则长久,威刚换标是有着自身积极意义的。
最有胆量的挑战 英特尔光纤取代USB
其实USB3.0是今年的一大热门话题,也做为USB2.0的下一代被寄以厚望。但是新技术的推进却遇到了难题,英特尔和AMD目前均不原生支持USB3.0。不过AMD比较给力的是,他们目前正在与瑞萨电子进行探讨,考虑获得USB 3.0技术授权并将其集成在Hudson D1芯片组中。但是英特尔方面就比较冷淡,SNB平台不提供原生支持,似乎只有在2012年才会提供。这让人大失所望。
英特尔展示笔记本电脑如何安装光纤传输接口
其实英特尔向来不是USB标准的推动者,即便是在USB2.0时代也只是被迫加入。目前来看同样如此,英特尔有着自己的如意算盘——光纤传输技术,而且英特尔技术高管凯文·康近指出,“我们有理由相信光纤传输技术将会成功取代USB 3.0接口”。
今年4月份在英特尔发展论坛他们展示了笔记本电脑如何安装光纤传输接口。当时该技术的传输速度达到了10Gbps的传输速率,已经是USB3.0的两倍,而随后不久便传出英特尔光纤Light Peak技术获得了重大突破,达到了50Gbps的速率。
英特尔Light Peak能取代USB3.0吗
不过速度的增长只是单一因素,有媒体声称Light Peak传输技术的初期产品恐怕难以普及,原因是现有三大顶级OEM厂商惠普,戴尔以及Acer公司均为USB3.0的坚定支持者,此外还有成本因素。不过这也是必然的,任何一项新的技术都会遭遇这样的尴尬困境,优势不够明显、合作伙伴不够多。不过此前也流出相关信息表示将开发自己的USB3.0控制器,也许Light Peak将在几年之后进入主流市场,和USB3.0共同成为传输标准,一同竞争。但可以肯定的是,普及速度会远比USB3.0慢。但从这几点来看,英特尔再次挑战业界标准,无愧为行业领袖。
最吊人胃口的发布 希捷宣布3TB硬盘
如果说2009年年初希捷和西部数据先后发布2TB硬盘只是对1TB级硬盘的一个延续,那么3TB硬盘则是对传统PC系统系统的一个颠覆。诸如32位系统限制、GPT硬盘、64位LBA寻址以及EFI接口等方面笔者已经重复过数次,并针对应用中的各种问题做了汇总。
希捷最早宣布Constellation ES系列3TB硬盘至今都没有发布
事实上希捷早在今年5月份便宣称将推出采用SAS 6Gbps接口的企业级Constellation ES系列3TB硬盘,然而7个月过去了,到现在我们也没有见到相关的产品推出,只是在今年6月份率先拿出了一款移动硬盘来吊胃口。此外,希捷这款移动硬盘内置的竟然只是定位桌面级的Barracuda XT系列,单碟容量仅为600GB显得有些不够给力。
相反,西部数据和日立都在今年10月底相继推出了桌面级产品,采用的可以算是第五代垂直记录技术。但更为重要的是,硬盘行业和显卡行业不同,近几年中我们还没有见到过一款硬盘在公布7个月之后还未发布的情形。
也许由于需求原因希捷先发布了3TB外置硬盘
实际上自然不是技术的问题,而是需求。希捷选择移动硬盘就是最好的佐证,用户对数据存储的需求已经向外置过渡。但是显然,既然拖了这么久还未发布,不知道希捷会不会在明年以更高的规格姿态发布新品。但显然已经成为了今年最吊人胃口的新品发布。
最给力的活动 三星蓝光万人大试用
“当你看到三星有动作的时候,就说明这个市场的普及快要到来了”,在三星7月9日份针对自己即将开展的“蓝光康宝万人试用大活动”的发布会上,代理商金捷诺公司总经理徐广平先发表了这样的一席话。显然,蓝光市场已经发展了一段时间,但是需求疲软,厂商也极度乏力。面对日益边缘化的大陆的光存储市场,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退出。
三星7月份大打价格战引领蓝光市场第一轮降价风暴
三星的本意是将一款售价599元的蓝光康宝光驱SH-B083A以299元的价格开展万人试用的活动,并提供蓝光片源的购买指导,以此来拉动用户对这个市场的关注度和需求。虽然在2008年和2009年三星推出过蓝光产品,但是普及速度却非常缓慢,属于概念性产品。如今随着3D、高清等概念的深入,人们对蓝光的接受程度也逐步增加,使蓝光从“概念型”过渡为“实用型”产品。
建兴、先锋、LG、华硕都是蓝光降价的推动者
此外最为重要的一点在于,三星的这一袭动作使得其他厂商也开始跟进,不仅将一些蓝光只读光驱的价格继续压下,还让高端的蓝光刻录机从千元以上的价格拉到千元以下。当然最开始打造民用蓝光光驱的是建兴,他们上半年曾以499元的价格推出iHOS104。但是自三星的万人试用活动一来,先锋、LG、华硕都相继追随。
如今,几款热门的蓝光刻录机已经降至900元价位,蓝光康宝光驱则在400~700元之间,而比较有代表性的实惠型蓝光只读光驱只有299元。笔者不确定蓝光市场是否能迅速迎来升温,但是以三星此项活动来看,确实是近来少有的最给力的活动。
最有深意的预言 混合硬盘5年普及80%
希捷在5月份发布的混合硬盘无异是今年硬盘市场中的一大亮点。而在7月份,希捷销售与产品线管理执行副总裁David Mosley在季度财务会议上告诉分析人士:“我们对产品感到非常满意。就像我有时候说过的那样,展望未来五年,如果我们的产品80%都是混合的我也丝毫不会惊讶。……我们相信混合硬盘……对绝大多数客户端计算来说是一种更好的方案。”
五年普及80%,应该指的是整个混合产品市场
这一席话被很多媒体以“希捷表示混合硬盘在五年内普及80%”的方式解读,并特指现有的Momentus XT。其实笔者此前就单方面地以回顾和竞争关系的角度分析过混合硬盘的发展问题,笔者认为Momentus XT的命运并不等于混合硬盘的命运,而混合硬盘也只是整个固态硬盘普及之路的其中一条而已,整个道路过程中也会变化多端。
因为Momentus XT所独有的Adaptive Memory技术可以被认为是硬件化的SuperFertch或者集成在硬盘上的“迅盘”,只不过限于空间和体积的原因这个空间无法做到很大,所以必须由算法根据用户使用习惯自动调配数据的存储位置。而当闪存颗粒的容量足够大时,这种技术的作用自然会减小,届时用户完全可以自行选择哪些数据放入机械硬盘中,哪些数据放入闪存中。
混合产品变化多端,都是充分利用可用空间
混合产品自然就是利用有限的空间,增加闪存容量,尽可能地提升产品性能。显然这也是诸如像HyDrive这样的混合光驱会产生的原因,容量可以达到64GB,而其速度看起来也十分不错。不过混合产品必须也要集成有很好的主控芯片,并且仍要等待闪存价格的下降。总之,就这80%来看,David Mosley并没有明确说明是否是Momentus XT或者其他混合硬盘,也许是很宽泛意义上的混合产品。所以作为一种趋势与猜想,显然是今年最有深意的语言。
最难得的合作 三厂商合作下代磁记录
大敌当前,当然要携手共进。这是三大传统硬盘制造商在面对固态硬盘的冲击时,在今年8月份结成技术联盟,共同讨论下一代磁存储技术的发展这一事件笔者的定论。当然也许并不准确,因为你也可以认为这只是当前磁记录技术发展遇到瓶颈时所做的必然动作。
下一代磁记录技术——热辅助磁记录技术
事实上纵观几大传统硬盘厂商的竞争史,显然难得的能有这样一次团聚。往往都是竞争得你死我活,相互并购,企业级和消费级市场的竞争也呈现出两面天。不过沿用了5年的垂直记录技术预计再过三到五年便遇到极限,急需新一代的磁记录技术来延长常规硬盘的价值。
其实固态硬盘对传统硬盘的冲击更多在于企业级市场,因为后者往往并不需要很高的容量却对性能有相当大的青睐。固态硬盘无论在性能、功耗以及占地面积都有明显优势。
下一代磁记录技术——图案化介质技术
不过总之容量是必须增长的,它有它自己的市场,如视频应用、数据备份或者高端高清玩家等等。只不过目前对下一代技术的方向还没有定论,到底是热辅助磁记录技术(HAMR)和日立所支持的图案化介质技术(Patterned Media)。但不可否认的是,下一代技术都会耗费很高的研发成本,无论如何,三大传统硬盘厂商能有这样一次合作,也算是存储发展路程上的一大惊喜。
最大的乌鸦嘴 权五铉9月论DRAM萎靡
我们都知道今年下半年一来DRAM行业持续萎靡,内存产品持续降价,这主要是全球经济不景气,PC市场销售状况不佳导致的产品供大于求。虽然我们都懂得,但是还是有人提前预言,而且更加惊人的是,这个人直接将未来半年的事情也给预计准了。
权五铉预言精准,DRAM持续萎靡直到现在
事实上这是今年9月份在台湾举行的第七届三星行动解决方案年度论坛上,三星电子半导体事业部社长权五铉,谈到当时DRAM市场已经开始不景气时所做的预计:PC端的需求相当疲软,该应用领域的内存从第四季到明年第一季恐将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反观智能手机、服务器应用需求强劲,供需仍吃紧。
后来有人分析,权五铉的这一席话无疑是给了众多台系DRAM厂商一记闷棍,因为当时正值镁光合作伙伴南亚、华亚的50nm级工艺产品大量生产的时候,同时尔必达合作伙伴力晶在减资之后准备重新挂牌,茂德也正准备融资。权五铉的论调让本来就处于工艺和成本劣势的台系厂商门情何以堪。
三星的优势十分明显,当初08年都在亏损时只有它在盈利
当然我们不能怪罪权五铉,但显然它已经成为了DRAM行业萎靡至今的一大乌鸦嘴。而且事情持续到现在,诸如茂德这种还在使用60nm工艺的厂商必然会面临亏损,即使是行业第二的海力士估计也好不到哪里去。显然只有三星还能以全球最大DRAM制造商的姿态来掌控全局。DRAM的萎靡,估计还会持续到明年第二季度。
最巧合的相遇 四四二的碰撞与推进
刚刚我们就说过了3TB硬盘在使用时可能遇到的诸多问题,似乎会颠覆我们现有的传统应用平台。看似64位系统在向我们招手,但是需求还是会决定一切。人们对64位操作系统还不是非常敏感,即便是面对Windows 7的到来时很多中国用户依然坚守Windows XP系统。
所以,软件方面的吸引力不足,那么就要由硬件平台的新老更替强制升级,不过这也可以是后话。笔者所谓的“四四二”,分别代表了4KB扇区、4GB内存以及2TB(或者2.19TB)硬盘界限。近来对内存硬盘有一定关注的您也许已经耳熟能详。
从512字节扇区过渡到4KB扇区,校验区块减小了
首先,4KB扇区将会取代512字节扇区,减少ECC冗余校验区块以增加硬盘的实际可用空间,越大容量的硬盘越需要这样的变革,但是Windows XP并不能完美支持;4GB内存对32位系统的限制相比大家都心知肚明,现在4GB内存已经成为标配,当单条4GB内存成为主流时,也许这会让我们强制进化到64位系统。而大于2.19TB的硬盘的问题笔者前面已经点明过了,这里就不再过多陈述了。
EFI BIOS,华丽丽的一道门槛
底层扇区分配方式的改变;GPT硬盘、64位LBA寻址以及EFI BIOS;4GB内存迎来主流再次促进64位系统普及。这三大变革单看每一点都是一大突破性的进化,512K字节扇区几十年来都不曾改变,32位系统也已经沿用十余年,而内存和硬盘容量的递增共同指向32位系统的瓶颈所在。三大变革同时在今年作为重点话题产生,显然是今年最为巧合的相遇。
最具影响力的变动 希捷私有化风波
希捷将进行私有化谈判、希捷将被同类竞争对手收购、希捷将推出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希捷退出并回购20亿股票,这一系列事件发生于今年9月到11月之间。笔者此前也进行过相关的回顾并加以猜想。其实有几件事实是我们首先应该清楚的:希捷在近一段时间来市场份额明显下滑,今年第一季度西部数据首次以31.3%的占有率超过了希捷的31.0%并保持到了第三季度。从希捷的2011年第一财季的财报来看,虽然营收同比增长了1.5%,但是净利润却同比下降了17%,同时出货量也比西部数据少了3%。
希捷近来市场份额持续下滑已被西数超越
另一个需要知道的事情,就是当时有业内分析人士指出,希捷考虑私有化,与私人股本公司进行谈判,内容之一就是提升其在SandForce公司的持股比例提升到60%,因为SandForce公司最初成立时有20%的股份是来自于希捷的。只是后来的消息表面由于无法满足股东利益希捷已停止私有化谈判同时也拒绝了此前来自据称是西部数据的收购要约。
其实这件事也不用想得非常复杂,私人股本公司让希捷退市目的可以是按照他们自己的意愿来改造希捷,毕竟希捷目前在资本结构、优化运营效率等方面亟待优化。所以进行改革、重组肯定是必然的。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重点显然是摆在希捷面前的重要问题。笔者相信希捷公司已经有了自己的打算,不然不会直接退出谈判并回购20亿股票。
希捷会不会大举进攻SSD市场,我们拭目以待
无论希捷的目标在于固态硬盘市场,还是为了改变目前的现状或者产品格局,目的都是为了保持原有的竞争力。总之,这次希捷私有化风波可以算是自希捷收购迈拓以来最大的一次变革,即便是变革还没有下一步进展,也足够让其他硬盘厂商予以重视。虽然消费级用户不会过于关注,但依然是今年很有影响力的变动了。
最模糊的第一 谁引领了第6代垂直记录
第六代垂直记录,你没有看错,这一技术已经发展到了六代。其实从2006年开始全面引入的第一代垂直记录技术,每一代都呈现33%左右的增长幅度。笔者此前回顾5年中我们走过的6代也可以发现这一问题。只是说,到了第六代,似乎出现了一个奇异,到底是谁先推出的相应产品,让我们对其存在着一些疑惑。
日立Z5K500是业内首款内置单碟500GB容量笔记本硬盘
两周前日立环球存储科技公司(Hitachi GST)正式宣布推出据称是业内首款单碟容量为500GB的7mm厚度笔记本硬盘Z5K500,由于采用的是第六代垂直记录技术,从而实现了每平方英寸636Gb的存储密度。也就等于实现了单碟500GB的2.5英寸笔记本硬盘,或者单碟1TB的3.5英寸台式机硬盘。
希捷的STAA1000103才是单碟500GB的第一
但是有人立刻发现日立并非所谓的第一,第一个达成这一目标的是希捷。在今年10月份,希捷推出了一款型号为STAA1000103的2.5英寸超便携式GoFlex移动硬盘,其内置的是一款容量为1TB的2.5英寸硬盘,但是厚度仅为9.5mm,自然采用的是两碟装。也就是说,希捷是率先实现了单碟500GB容量的2.5英寸笔记本硬盘的厂商。
造成这样一个困惑的原因在于以外率先推出新一代技术的产品都是内置型硬盘,而希捷向来不宣传自己外置产品内置的硬盘的规格,显然是最模糊的第一。不过各大硬盘厂商迈入新一代记录技术也只不过是先后的问题,这并不会代表各自技术的优越性。其实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日立是在内置型硬盘方面的第一。不过也仅此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