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而不侠 是谁让武侠网游丢失了灵魂

互联网 | 编辑: 路盛华 2011-01-06 11:05:34转载

武而不侠 是谁让武侠网游丢失了灵魂?

“那些现在每天西装革履穿梭在高档写字楼中的成功人士,有多少在年少时没做过白衣飘飘草上莺飞的江湖梦?只是,喜欢武侠网游的玩家,就如同中国足球迷一样可怜”。这些发自玩家内心深处的呐喊,让多少网游厂商情何以堪?很多年前,一首《爱的代价》唱出了一代人的人生轨迹,一个小时前,小编在查阅关于武侠网游的相关资料时,耳麦里突然传来了这首熟悉的旋律“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当第一句歌词唱响的时候,内心随之“咯噔”一下,久久没能平静下来。那些年少时迷恋过的身影,那些曾经不止做过一次的关于武侠的江湖之梦,都一一浮现在脑海中。而今却只能不经感叹,武而不侠的网游灵魂何在?是谁把我们的“武侠梦”扼杀在摇篮里了?

现如今,商业化社会所孕育出的一切以利益为出发点的动机,葬送了多少武侠游戏的大好前程。很多游戏开发商只看到眼前的利益,相对于要花大量时间大量金钱,去研发那些新的职业设定、世界背景、任务系统等等有风险的投资,他们更愿意去复制那些已经成功的作品,走一条让玩家玩着别扭的武侠之路。国产武侠的快餐式制作,导致了文化底蕴的不足,游戏系统的不完善甚至是缺乏。其实在武侠世界里“狭义精神”随处可见,可是为什么在武侠网游里这样的理念没有得以发扬,抑或是说是想着要表现出来但却有所缺失了呢?举个很广泛的例子,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誓死守城,英雄帖召集江湖侠士共同保家卫国,这应该算是一种侠义精神的体现吧。那么如果在游戏中体现出来,就应该是作为江湖侠士的玩家在接到英雄帖后,立马风尘仆仆地赶过去助一臂之力,因为这也是狭义精神的必然体现。

因为武侠是一种文化,它并不是几个人闲谈突然迸发出来的“名词”,而是自春秋战国时便已存在的“侠”文化(当然那时候的“侠”和今天的“侠”有所不同,以前是贬义,现今是褒义),在进入近现代后由无数艺术家再加工后形成的一种“成人童话”,这便是两者最大的区别。所以尽管“武侠”本身有虚拟性,但仍然应该把它放置在现实背景之上,其历史背景,社会背景都应该尽可能有典可依,有史可据。这是武侠网游的难点,但同时也是优势。要想还原“真武侠”,开创出一套全新的网游模式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这一点上笔者颇为认同《九阴真经》所阐述的武侠理念,因为如果真无“战法牧”,真的没有等级观念,这些都将是不小的革新。而要将如此重大的概念很好地植入游戏中成型,并最终达到玩家们心中所期待的效果,尽管在此过程中经常会遭到玩家的质疑,但是从游戏官方种种表现看来,其似乎毫无担忧,并且还不断地在向市场表明,仅仅通过《九阴真经》的最终问世就能轻松瓦解掉这些质疑声。

2011年了,《九阴真经》离我们还远吗?

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江湖梦。正如一位玩家所述,“这个江湖应该是开放式的,即玩家可以做任何可能的事,甚至杀人放火,但这些事需要某种势力来制约,比如官府衙门,而官府也有好有坏,某些可以施些钱财便出狱,有些你给了钱财,却会因为行贿罪判的更久”。当玩家拿着刀剑棍棒这些武器冷兵器时,不再可以放出绝对满屏的轨迹道炮技能;当欲寻神驹以待脚力时,不再出现的是可以翱翔天际的神鸟凤凰;当玩家在传送NPC那里轻轻一点时,不会马上就从洛阳穿越至长安时;当玩家吃下一张不知道哪个崂山道士画出来的符文后,不再可以在安全区涅磐重生时;当剧情中不再出现那个从偏僻得连裁缝店都没有的小村庄跑出来的穷小子,穿上牛津大学校庆晚服并牵着一位身着“维多利亚的秘密”波及米亚风格婚纱的MM在古长安闲逛时,玩家距离找到武侠网游灵魂的时刻,也就不远了。

2011年,我们拭目以待。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