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短信诈骗的报道屡见报端,看到的大都是哪里又发生多大数额的诈骗案;哪个部门告知用户警惕短信诈骗;列举几类短信诈骗的新旧手段,为何偏偏不见治理短信诈骗的新政策新手段?是难治理?还是没治理?
关于短信诈骗的报道屡见报端,看到的大都是哪里又发生多大数额的诈骗案;哪个部门告知用户警惕短信诈骗;列举几类短信诈骗的新旧手段,为何偏偏不见治理短信诈骗的新政策新手段?是难治理?还是没治理?
短信诈骗难治理
总结所有的短信诈骗类型,最多的是利用人们的贪心,因为总有那么一部分人为了少走弯路,多得利益,傻就傻在明知道可能有问题而不惜冒险,结果上当了还要到处喊冤。这类人我是最鄙视的,比如高额免息贷款、六合彩之类的短信。
还有一类是最令人痛恨,但有时又不得不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比如谎称亲人遭到绑架,必须立刻汇款否则怎么怎么样的,完全是没有人道的利用了亲情感情,因为这个上当受骗的人是最值得同情和帮助的。这就和每逢节日收到的如果不转发就对某位亲人不利的短信一样,让人恨的咬牙切齿,却依然照做。有人说了,不要相信他,不要去做又能怎么样呢?我认为大多数人即使嘴巴上这么说,心里还是有些担心的。
另一类是纯粹的流氓行为,趁你毫无防备的进行某种操作时偷偷的锁定你的号码,让你有偿、无知的订制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如果能够实实在在的享受到服务也算罢了,可有多少人得到了实惠?更可恶的是不知道怎么退订。
第四类已经被呼吁的人尽皆知,原以为没有人再去理会这种低级的欺骗手段了,可还是有少数人进了圈套。因为钱财的问题关乎身家性命,不放心是理所应当的。这种方式就是短信告诉你有人在别的地方消费掉你账户中的多少钱,让你打电话咨询并按照提示操作。笔者认为,被这样欺骗了的人只能是那些算不上白领,跟工薪阶层差不多收入的人,因为白领阶层因为大多素质较高,银行卡的安全使用方面也做的比较到位,相信这些短信的几率会小很多;穷困的劳苦大众就不用说了,他们根本不会理睬。
归结起来,所有的欺骗都是利用了人们的心理,贪财的、好奇的、忧心的,要杜绝这些欺骗就得加强用户的心理戒备。要求全民加强心理防范意识,外界因素根本左右不了。各种各样的人都有,只要是不违法,谁也不可能让他们不要怎么想,不要怎么做。从这个角度来讲,短信诈骗治理起来是何其的难。同时,笔者有句话要对那些曾经受过骗的,以及将来可能受骗的用户说,如果你们受到某种贪念的驱使而使得自己的合法利益受到损害,请不要到处喊冤,因为该反省的也有你自己。
短信诈骗没有主动及时治理
看看所有的报道,结尾处都是意思相近的话语:目前诈骗短信的治理尚未确定的政策和规定出台,相关部门正在研究有效的措施。自短信诞生的那一天,就诞生了短信诈骗,因诈骗而生的民事、刑事案件越发频繁。现在的处理手段是以诈骗罪追究相关人的刑事责任。
刑法是具有事后惩罚性的一部法律,是在合法利益受到侵害之后的一种事后追究手段,不能做到事前对犯罪行为的预防和公民利益的保护。但有些受害者的利益受损之后是根本没有办法通过对相关人的处罚来弥补的,有没有一种合理有效的手段做到对用户利益的事前保护呢?
有 ,电信部门能够做到。有诈骗意图的短信都是通过短信群发器以及手机来实现信息群发的,这样发送的信息电信部门当然能够监控的到,就好比垃圾信息的发送一样。现在垃圾短信已经有了比较详细有效的治理措施,也取得了很大的效果。比起垃圾短信来,诈骗短信的危害性要大许多,更需要尽快的清理。如果能够在间短信群发这一环节严密的监控,相信能够避免部分不法行为。
有人士一针见血的指出,相关部门之所以不能及时的治理短信诈骗是因为牵扯到他自己的利益。据数据显示,通过群发器等手段群发的信息每晚就能达到上百万条,而且往往是特色业务多的地区短信诈骗也更多。因此,杜绝短信诈骗的最好办法就落到了用户身上。用户也只能自认倒霉,谁让各种各样的“提醒”、“告知”、“警示”早已告诉咱了呢。
不否认利用老百姓心理来骗钱的手段最根本的办法还是要靠自觉抵制,但是,向用户提供了服务,就要保证服务的质量和信誉,不要收着老百姓的钱,说要提供如何如何优秀的服务,一方面还收着不法分子的黑心钱,帮助这些人来坑害善良的用户。现有的技术手段要想阻止某些不良信息的发送相信是不难做到的,关键是想不想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