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软件进入无热点时代?!

互联网 | 编辑: 2004-08-04 13:00:00 返回原文

现在还有什么新软件会吸引你呢?当常用主流软件更新,不再是划时代进步的时候,下一次软件的进步、需求的扩展会向何方?

热点在哪里?(上)

几年前,可能你会对ACDSee、WinZiP这样的软件更新而兴奋;两年前,当微软更新操作系统为WinXP时,你可能还会惊呼一声,但静下来你又会想:“不更新又会怎样呢?”

现在还有什么新软件会吸引你呢?当常用主流软件更新,不再是划时代进步的时候,下一次软件的进步、需求的扩展会向何方?

不能移植,就不能发展?

计算设备的渗透力现在已经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基本上能够应用计算机的领域,现在都已应用。2004年的进步肯定会有,但已经不太会爆出冷门。相反,对于不同设备间的数据交换,却是一个极为现实而棘手的问题。虽然其中有无数的细节需要照料,但基本上问题可以分成三大类,亦即,程序的源代码可移植、程序应用数据可移植以及浏览的文档可移植。一次开发,到处应用的服务将成为IT业界的主流,也可能成为2004年软件业最热闹的领域。

代码移植会成新战场

现在移植性能较好的Java,许多操作系统已开始对它提供更优化的、与Sun虚拟机兼容的本地虚拟机来加快运行速度。一些厂商也开始研制所谓“Java芯片”,直接把Java中间码作为指令来驱动底层硬件。

另一方面,C/C++代码也开始探求可移植性的实现。编译厂商巨头Borland率先推出跨平台C++编译器C++ Builder X,它可以直接生成符合各种操作平台的本地代码。

微软的产品一向以可移植性弱而臭名昭著,但一个变化正在悄悄地发生着。那就是:Windows平台正在悄悄地变成一个巨大的虚拟机,直接运行在裸平台上的应用和服务越来越少。可以肯定的是,所有的Windows程序都将被移植到.Net虚拟机这个抽象层上。

几个拥有可移植代码技术的巨头厂商必将进行新一轮战争。

XML想成“移植”的主旋律

没有数据输入的程序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功能可言,然而有关数据表示方面的论文每年的字数估计都超过1亿。但研究的侧重,近年来却略有变化。现在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如何建立一个各个平台皆可以接受的数据表示标准以及大规模数据交换上。现在这个标准已经推出,是的,就是XML。IBM从1975年就开始研究的标准,现在终于焕发出了极大的活力。

目前微软已宣布,下一代软件产品的生成数据建立在XML基础之上。Oracle和IBM DB2的最新产品也已经包含了XML数据导出的模块,并可以应用于分布式的操作系统。连一向反对微软的Linux,也出人意料地支持并推广其SOAP标准。在手持设备领域,一个基于XML的无线应用协议也已经出台。

可以简单地预测:XML在2004年的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并逐渐取代各种本地的数据表示标准。

文档移植市场露端倪

现在的出版业界已经形成了不同行业的许多定规,也出现了大量的针对不同的行业应用的桌面排版系统的成熟产品。这导致使用一个通用的文档格式是非常必要的。

因为格式转换总是要有损耗的,而且成本高昂。但是好的做法总是产生于通用的格式,而打印机的驱动脚本PostScript则是有标准的。现在就有了选择:从PostScript脚本生成文档外观的向量或光栅。于是就有了Portable Document Format,也就是Adobe公司研发的PDF格式。

当然微软也是不肯示弱的,在最新的微软 Office 2003 System中,全部的文档格式皆可以自由转换成XML格式,并与其它的平台实行无缝转换。转换的结果目前还不尽如人意,但这个趋势非常好。因为微软备受人指摘的就是保密的DOC文档格式,现在把这个格式转换成XML,可以大大地提高可移植性。

无论如何,让电子版本的文件的阅读变得舒心,实在是一件难事。正如Adobe公司首席执行官Bruce Chizen所言:“除非哪天有装置能提供跟书本一样的价格,否则电子书市场将难以起飞……”现在,这样的手持设备已经具备,但用什么格式来贯穿于不同设备或系统之间呢?希望在2004年能够给出一个答案。

热点在哪里?(下)

向移动智能服务靠拢

计算即服务,这个观念一旦形成,就势不可挡。比起几年前,现在的人购买计算设备的热情空前地高涨。原来不可想象之事,现在已成为现实。而主要的表现,集中在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一是当身边的机箱逐渐消失;二是当计算将在更多的方面具有智能,交互的时间将大幅减少。后软件时代,消费类软件技术的魅力似乎只有在这方面才能体现出来。

智能计算普及带来机会

许多年前,看到别人使用语音输入软件和手写笔,真的是羡慕得要死。但工业规律就是一旦产品被包装成组件,就会大规模生产;一旦大规模生产,成本就不再昂贵。现时看来,智能计算就属于此类。即使是一两百块钱的便携式电子辞典,也集成了手写输入模块。而IBM ViaVoice软件更是把语音输入的识别率提高到了95%以上。

智能计算当然不局限于语音输入和手写识别,它们只是两个最简单的例子。一个非常活跃的领域是自然语言处理,也就是说,人们可以通过自然语言和计算机进行交互。尽管现在,自然语言处理的研究还刚刚起步,人们可以使用的自然语言命令集还非常有限,而且后台的专家系统的支持也不能令人满意,但是已经有了一些质的飞跃。SONY公司的智能玩具已经能够根据人的指令,完成各种动作。在网络的应用方面,智能计算也大有用武之地。通过对语句中的语意块的分析,搜索引擎的搜索结果将更加精确,更加符合搜索用户的初衷。

无线安全技术需发展

移动计算和传统计算相比较,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使用无线电波而不是电缆进行数据传输。这样,安全和个人隐私的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无线电波非常容易被接收分析,并且不容易进行电磁屏蔽。因此,数据从接收端发出时,就必须加密。但是,无线协议由于比传统的网络协议设计得更晚,可以借鉴许多传统网络业已成熟的安全技术,并在无线接入的新框架下加以改造。可以预见:新的反恶意代码和反个人隐私侵犯技术会催生新的热点领域,这时候,当你的身边到处存在移动设备时,你不得不去关注它。

2004年已经来到,谁能成为软件业全面复苏的光行者?前几年的默默积累,希望在今年得到较好的回报。我们希望2004年会有更多的专用芯片和通用协议诞生,计算设备会更有智能,计算将无处不在,不再会有明显的界限。就如同比尔盖茨在2003年COMDEX上说的那样:“无缝计算时代会马上来临!”

(作者:高博  来源:电脑报)

 

返回原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