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 1GB MD到底有没有意义?

互联网 | 编辑: 2004-01-27 00:00:01转载-投稿 返回原文

索尼在“2004 International CES”开幕前一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发布了最大记录容量高达1GB的“Hi-MD”光磁盘。Hi-MD的目标是在保持现有MD光磁盘的光学系统的同时,提高面记录密度,进而提高每张盘的记录容量。似乎SONY每次推出的新技术都能在广大消费者中掀起轩然大波,Hi

关于Hi-MD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观点 一

索尼在“2004 International CES”开幕前一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发布了最大记录容量高达1GB的“Hi-MD”光磁盘。Hi-MD的目标是在保持现有MD光磁盘的光学系统的同时,提高面记录密度,进而提高每张盘的记录容量。似乎SONY每次推出的新技术都能在广大消费者中掀起轩然大波,Hi-MD究竟是灵丹或是鸡肋?我们来看一下PCHOME数码音频论坛的众多网友是如何评价的吧。

先来看一下关于1GB MD的正面评价:

勇敢的心网友的观点:

用USB传的速度已经可以接受了!格式也不是问题,MD的atrac3就是因为音质好接近CD才受欢迎,AFS/OGG虽然表现不错但现在并不是很普及。

最后我告诉你们什么地方是1GB容量的Hi-MD的最最最强大之处,播放这样高密度的盘,技术上用一节口香糖电池连续播放近百个小时有完全可能的,难道有哪个MP3能坚持到那么久?用了闪存的MP3不可能有1G这样大的容量放歌,连续播放时间也很短,而硬盘式的MP3不可避免的播放时间短,没电了你还听什么去哪~~大部分还不能中途更换,都属于内置式的锂电池。

而Hi-MD无疑是近期内解决了容量、续放时间和音质的发展方向。

根据HI-MD有了最新的技术说明,我想再谈这么四点:

一、Hi-MD碟提升至1G容量,这是因为Hi-MD碟采用了DWDD(Domain Wall Displacement Detection/磁壁移动検出方式)技术,以往MD碟(80分钟)的容量为170M,而Hi-MD将近6倍于MD的容量,传输速度达9.83Mkps,SONY直接跳开MD-DATA2(650M容量)而直上1G,看来与日渐大行其道的硬盘式MP3有莫大的关系,当然1G的Hi-MD碟的确足已令人眼前一亮,录音时间提升至7小时55分(将近8个小时啊)。

二、Hi-MD碟将使用WINDOWS的FAT格式FARMAT,MD FANS多年的移动储存的愿望将被实现,MD碟不再只能储存音乐文件,而能像MP3一样直接当“U”盘使用,不过音乐文件仍受版权保护限制,只能通过SONICSTAGE管理软件上传,当然这对于绝大多数MD FANS来说,来拿MD碟当“U”盘使用已经是喜出望外了。

关于Hi-MD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观点 二

三、Hi-MD将保持向下兼容,旧有MD碟仍将可以使用,通过Hi-MD格式化后容量从原先的170M扩容至305M,而且传输速度从原先的1.25Mbps提升至4.37Mbps,不但容量提高了,速度也跟着提升,对于旧用户来说这也是一份额外的惊喜,在Hi-MD碟广泛普及之前,价格便宜的MD碟仍是不错的选择。

四、相应Hi-MD碟容量的提升,SONY提出了线性PCM格式和新的Hi-SP音频格式,前者就不用多说了,也就是目前CD所采用的格式,换句话说MD拥有CD的音质已不需要再质疑,那么Hi-MD作为既有CD音质而又具便携性的随身听来说是否对DISCMAN的地位有所动摇呢?而Hi-SP其实就是高采样率的ATRAC3 PLUS,也就是说除了支持原有的ATRAC、ATRAC3格式外,还有48kbps,64kbps,256kbps三种ATRAC3 PLUS格式可供选择,其中256kbps的ATRAC3 PLUS被称为Hi-SP格式,不过与旧有的ATRAC(292Kbps)音质上有何差别,估计要等到实际样机测试后才能有分晓。而如果采用48Kbps的话,Hi-MD可以对外宣称拥有48小时的录音时间了,而且因为可以上传文件,因此通过MIC录制的音乐文件终于可以上传至电脑上。

GEE网友的观点:

一直被大家诟病的md的技术垄断问题值得mp3的fans们深思,你们一直说mp3是个开放的标准所以会不断的进步,事实是没有哪家大公司出大力气在发展mp3格式!都是拿了现成的再用.没有资金投入怎么会好好的发展?

mp3就是因为开放,所以没有傻子肯在它身上花大力气,mp3fans只能等着那些高手来改良mp3格式吧,呵呵。

反正我也很喜欢mp3的,不过看到今天sony的做为,不仅要为mp3感到遗憾了。

关于Hi-MD不会有太大前途的观点 一

当然更多的网友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super3547的的观点:

1、MD最大的问题是它的封闭性,一开始它的标准就是封闭的,别的厂商无法参与改进与提升,这是它与MP3最大的差别。容量并不是MD的大问题,至多只能算是个不大不小的问题,封闭的标准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就象CD一样,虽然已经有很多CD机已经开始支持MP3标准了,CD-R/RW的容量也达到700M左右,比市场主流MP3的128M/256M要高得多,而且碟片价格也只有极低的2--3元,却仍无法阻挡住MP3的发展。

2、容量的增大,带来的问题会很多的。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传输方式和速度,一个是多语言支持问题。这两个问题不知SONY是否得到了解决,如果还是"录歌入碟"的方式,1G需要的录歌时间不知有多少人可以忍受。歌曲多了之后,管理问题就会凸现,不支持多语言、无法显示歌名就会成为问题。

3、Hi-MD的价格目前看来恐怕还会是天价,按照SONY的定价原则,不会太低,否则对现在的MD市场冲击太大。可是,如果价格接近甚至超过3000元,它又会陷入与微硬盘和硬盘MP3的竞争之中,在这个细分市场中,1G的优势又会荡然无存,苹果最新的4G微硬盘MP3只有249美金,10G硬盘MP3只有299美金,SONY如何参与竞争?这是摆在SONY面前的又一个困难。

4、SONY要是早上一两年推出Hi-MD就好了,那时MP3鱼龙混杂,水平也不高,大容量MP3更是风毛鳞角。现在推出的话,可能已经有些迟了,至少无法从根本上动摇MP3的地位,更无法阻止MP3成为随身听的主流产品。

关于Hi-MD不会有太大前途的观点 二

牛眼的观点:

个人觉得,这个质变是随着mp3的存储容量、编解码进步和播放时间的量变带来的。那么1G的MD相对0.16G的MD也算是一个质变吧?

至少高音质的码率问题大家都一样了,容量都足够大了,传输手段也一样了,都是USB2.0(480Mbps),快过1394,估计MD的光纤录音优势也没有了,用支持4X录音的CD机也得录两个小时吧?不过MD的可以换盘和省电的优势又一次大幅突出了。想象一下自己1G的mp3突然可以充一次电听个上百小时,听完1G随手再换1G,似乎蛮YY的,期待ING。

网友*1的观点:

SONY真的在为用户着想么?HI-MD无非是带来更好的音质和更长的单碟播放时间。用户迫切需要的是更好的音质,更长的单碟播放时间么?如果这是事实的话,SONY根本不需要推出这样的产品!因为MD足以在以上两点中战胜(至少不输于)闪存式MP3 Player。但是,事实呢?MP3 Player逾战越勇,MD节节败退。SONY推出这样的产品,目的只有1个--在广大SONY FANS身上榨干最后一滴利润!!!

当然火热讨论目前仍在继续中,如果你有更多更好的想法可以到地址为http://digi.pchome.net/cool/2004/1/7/44_14823.php?rpcount=84PCHOME数码音频论坛中继续讨论。

返回原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