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演变过程从电子管收音机到MP3

互联网 | 编辑: 李涛 2011-04-12 05:52:00转载

解媒体播放器的60年演变,恐怕我们还要追溯到矿石收音机和电子管收音机的时代,那是在我国解放前最为主流的媒体播放器。

解媒体播放器的60年演变,恐怕我们还要追溯到矿石收音机和电子管收音机的时代,那是在我国解放前最为主流的媒体播放器。从1949年建国之后,由于国家大力扶持,生产状况普遍好转,仅上海市就新增电讯器材制造企业558家,职工增至2032人。从1952~1955年,收音机产量增长了10倍。这算是半导体事业速成长的时期,期间便出现了第一台全国产的收音机产品,那是在1953年生产的红星牌电子管收音机。

晶体管收音机时代

我国首批量产收音机美多ST2—1—1

像电子管要预热一样,电子管收音机只是为我们开了一个好头,更精彩的还在后面。收音机的辉煌是从1958年3月开始的,宏音无线电器材厂由工程师张元震领导的试制小组与天和电化厂等9家工厂以及上海无线电技术研究所共同协作,试制成功国内第一台晶体管收音机,该机为旅行式超外差式广播收音机,全机采用7只晶体管,所有50多种零件均为超小型。1959年国庆节前夕,上海无线电器材厂首次批量生产300台ST2—1—1型晶体管收音机,应用浸渍法印制电路,表面涂以环氧树脂,从工艺上保证线路绝缘。首次实现了国产晶体管收音机商品化。同年,该厂还试制成功国内第一台晶体管汽车收音机,于9月27日装置在凤凰牌轿车内。

1961年,在全国广播接收机观摩评比中,评选出7种质量最好的收音机,其中上海无线电三厂生产的美多牌663—2—6型六灯交流收音机名列榜首。该机装有高低音控制网络,音质优美,附有新型电眼指示管,采用双套旋钮,外形美观。1962年初,上海无线电四厂试制成功4261型收音电唱两用机,并形成批量生产能力,颇受消费者欢迎,还少量出口到东南亚地区。

60年代,晶体管收音机取得很大发展。1962年10月,上海无线电三厂率先制成国内第一台全国产化美多牌28A型便携式八管中短波段晶体管收音机,并建成第一条晶体管收音机流水生产线。该机采用超外差式线路,中短波用磁性天线,机内有特制高灵敏度扬声器,声音宏亮动听。继后,上海无线电四厂生产了4B3型六管晶体管收音机,该机为国内最小型晶体管收音机,可置于衬衫口袋中,深受消费者欢迎。

1967年晶体管收音机产量过百万

随着硅晶技术的发展,1967年5月,群益电讯厂设计开发了国内第一台硅晶体管67—5型晶体管收音机,奠定了硅晶体管在收音机上应用的基础。该时期晶体管收音机能够迅速发展,主要是国家对晶体管收音机生产实行定期免税和对装配晶体管收音机用的小型元件及半导体器件实行免税一年的经济政策。到1969年止,仅上海累计生产晶体管收音机173万台。

1975年,上海一〇一厂开发成功海燕牌T241型十二管四波段交流二级台式收音机,以晶体管取代电子管。该机在全国第七、八届收音机评比中,连续获得一等奖。1981年,为上海广播电视制造业首获国家质量银质奖。该机质量稳定可靠,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达7300小时。灵敏度高,选择性好,输出功率大,城乡、边疆地区均适用。机内装有6英寸和4英寸×6英寸扬声器各一只,配以大型木壳,外形布局合理,富有时代感,声音宏亮,音质优美。1975~1984年累计生产28.61万台。一段时间内凭票供应,十分畅销。

收录并存的20年

进入80年代之后,一种叫录音机的产品逐渐映入了大家的眼帘。相信很多人还记得那个“燕舞”的广告,在整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收、录、放的一体机始终占据着我们大多数人的耳朵。

卡带承载着那段岁月的流行元素

那时候分双卡和单卡录音机,双卡录音机可以直接对录,单卡录音机之后播放的功能,但是大多录音机那个时候已经集成了收音机的功能。像燕舞的,三洋的双卡录音机,在当时都名噪一时的高级货。而且也开始有人从国外推人带一些夏普的、松下的单卡录音机到国内,这在当时也都是非常流行的购买方式。尽管当时样式不多,几乎每个品牌的样子都差不多,单卡和双卡录音机都有自己的固定模式,但是声音以及实用性要比收音机来的好一些。由于当时市场开放程度有限,价格双轨制,凭票购买的方式,使得很多人排队“走后门”,费尽心思去买一款高级的录音机产品。

到了90年代,很多家庭的双卡录音机都逐渐得变成了组合式音响,那是一个疯狂得年代。大家听觉似乎异常的敏感。很多家庭为了更好的声音,换成了组合式音响,整套组合产品中包括收音机、录音机功能外,还带有放胶木唱片的功能。整套下来,在当时就需要近万元,像一些先锋、松下的产品几乎都要两万元左右。随着经济的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了相当的改善,这种家庭的组合音响得到了很广泛的普及。

卡带机流行让唱片公司大举发展

贯穿整个80年代直到90年代初期,夏普的单卡录音机,爱华的双卡录音机,建伍的音响,先锋的音响,都是被人们认为是高档货的标志。尽管一些具体的型号很难记清楚,但是那些样子,那个声音是,那番景象是我们永远都难以忘怀的。伴随着这些录音机一起风光的,还有那些曾经熟悉的旋律:崔健的《一无所有》、邓丽君的《甜蜜蜜》、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等。随着录音机机的崛起以及一些音乐唱片公司加大唱片的发行量,录音机的地位逐渐的取代了收音机。卡带成为当时电子产品中最为流行的软件产品。

手持移动终端的兴起

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与录音机先后走进我们百姓家中的还有一个被称为“随身听”的产品,那也是录音机产品的一个分支,但当时的人们万万没有想到那个小小的录音机居然对现在的产品影响之大。

Walkman是90年代的时髦产品

虽然说索尼是Walkman之父,但是最先进入国内的小型录音机产品最有名的可不是索尼,而是爱华和三洋。记得那时的随身听简单到只有三个键位,停止键、播放键和快进键,而且并没有集合收音机功能。随之流行的是小型的耳塞产品,那会走在大街上,耳塞、随身听和墨镜是最时髦的产品,也是引来回头率最高的“饰物”。

而随着移动终端产品的发展,开始出现了集收、录、放于一体的随身听产品,而原先我国收音机时代的一些企业也都转而来生产随身听,最著名的要算是熊猫牌。这也是比较早,具备自动翻面、一键换面的随身听产品。但是在接下来的90年代中后期,几乎随身听产品市场上几乎都让索尼、爱华和松下占据。一时间,线控技术、自动翻面技术、口香糖电池等等新型的技术和产品充斥着市场。

CD迅速在市场中成为主流

当时有一种很明显的现象,就是当初玩收录机的人们已经逐渐老去,而高科技产品的发展,往往是在年轻人当中首先兴起,整体产品受众的年龄段转移到了75后甚至80后的这部分人群中。年轻人的玩产品往往追潮流、赶时髦,因此注定了属于年轻人的产品,其产品周期不会太久。

随着数字时代的逐步临近,CD首先迅速在市场中占有主流。而那些随身听摇身一变,Walkman变成了Diskman。光盘随身听的兴起,也标志着另一个属于数字技术的时代即将来临。那是在90年代末期,以索尼为代表出现了CD随身听产品,除了载体是CD唱片之外,其他的功能和设计风格均和后期的卡带随身听一样。到2004年前后,市面上的CD随身听产品只有松下和索尼两个牌子,而且越做越薄,其中的精品当属索尼的DEJ-2000。直到现在还有人依然怀念这款经典的产品,音质和外观设计均达到了随身听产品的顶峰阶段。

数字时代的飞跃

MP3的出现彻底改变传统的手持设备

进入数字时代,有一个技术我们不得不提及,那就是mp3格式。这个格式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们传统的手持移动终端设备。

曾几何时我们相信我们能把随身听做到和卡带一样大小,我们坚信CD有多大,Diskman就有多大。但是mp3的出现,让我们认识到,其实随身听可以做到和火柴盒一样大小。

大约刚刚进入到21世纪,我们往常所习惯的随身听产品被一种叫做mp3播放器的产品所取代。那时一个64M的mp3播放器动辄就需要1000多元。起初大家有些排斥,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生产规模的提高,很快256M的mp3跌入了800元以下。霎时间,很多品牌出现在市场中,尤以三星、爱国者、明基等一系列新型品牌为主打,进入到卖场能够找到至少30多个品牌都在做mp3。整个21世纪初期,是Diskman逐渐被忘怀,mp3大肆登场的时期。这一阶段,群雄逐鹿,mp3进入到飞速发展的时期。

就在我们不断被层出不穷的mp3产品搞得头晕眼花之际,苹果iPod出现技惊四座,力压群雄,成为手持移动设备的标志性产品。也正是这个iPod出现,几乎救活了当时正身处水深火热之中的苹果公司。至今,苹果的iPod已经经历了四代产品,而每一代都代表着一个里程碑似的意义。

MP4、MP5等移动视频产品相继成为主流

有了mp3,我们自然想到了mp4,所谓“有三就有四”。Mp4播放器简而言之就是移动视频产品。发展到现在以苹果 iPod touch为代表的产品已经成为移动终端产品的代名词。当然,也有索尼的psp与之相竞争。而在这飞速发展的变化中,除了苹果在引领时尚之外,我们的国产企业也只有爱国者还能坚持在第一线与之抗衡,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它也在不断的推出新品。Mp5的概念就是爱国者成功推出移动终端的典型案例。 

总之,进入到数字时代之后,很多不可能成为了可能。对于产品的改变也是一次革命性的飞跃,从媒介载体的转变,到产品本身的更新,可以说在短短的几年内的变化速度可以堪比之前任何一款产品。曾经我们都没有想到行走中能够欣赏视频,但最终我们还是将这一技术发展到了极致。

悉数一下,从收音机到录音机,我们几乎用了20多年。从大型录音机到随身听我们用了不到10年,而从卡带到CD随身听我们也只不过用了5年。而自从mp3到mp4,从iPod第一代到第四代,我们仅用了不到3年的时间。媒体播放器的演变将会继续下去,究竟下一个产品是什么样子,我们不得而知,但相信它离我们不会太远。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