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传统照明器具效率低、耗电多,节能灯由于光效高、显色好、寿命长等特点日益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也得到了中国政府和其他国家政府的大力推广。但近日国内多省市相关机构在抽检中发现,仅约五成节能灯符合国家标准。虽然可能存在抽检样本局限性的问题,但是节能灯市场混乱在业内已不是秘密。
偷工减料 能效虚标
自节能灯能效标示制度实施以来,能效虚标成为了一个新问题。在近日北京消协的抽查试验中,24.37%的节能灯初始光效实测值未达到企业产品明示值。
“初始光效不达标的节能灯一般是原料上偷工减料,使用了伪劣的三基色粉或者混合粉等。”深圳一家节能灯生产企业的刘经理告诉《第一财经日报》。
“节能灯产品相对价值低,与已经实施了能效标示制度的冰箱、空调等大家电产品不同,行业品牌集中度较低,因此,其能效标示制度的实施和监管难度肯定要大于大家电产品。”中国照明电器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升平说。
功率不符 偏差较大
北京市消协测试显示,72.17%的节能灯功率实测值没有达到企业产品明示值,甚至包括一些知名品牌的产品。比如省给你省牌11W节能灯,实测功率为6.7~7.9W,偏差为28.2%~39.1%;美源牌18W节能灯,实测功率为9.8~11.0W,偏差为38.9%~45.6%;更有的品牌标示和实际功率相差近一倍,比如星星之火牌18W节能灯实测功率为7.4~9.6W,偏差为46.7%~58.9%。
国家标准规定,节能灯实际消耗的功率与额定功率之差不得大于15%。
对于节能灯功率与标示不符的现象,江西一节能电器公司的曾经理表示:“一方面是线路中电子元器件质量不稳定、设计参数不合理;另一方面是企业生产管控没做好,产品出厂时也没有任何检测。”
伪节能 牺牲环保
由于一些中小节能灯企业不能很好地处理产品中汞含量问题,以及中国没有一套明确的废旧节能灯回收体系同步建立起来,导致不少节能灯企业是以污染环境为代价的。比如,1毫克汞渗入地下就会造成大约360吨水及其周围土壤的污染,而一只普通节能灯平均含有0.5毫克汞。
“生产企业回收节能灯可行性很低。”曾经理告诉记者,“废旧节能灯属于危险废物,无法如一些垃圾一样自行降解,从运输到实现无害化都需要特殊技术,所耗成本太大。”
小企业多 产能分散
“2U,2.15元 ;3U,3.0元;半螺旋3.3元;全螺旋3.5元。”这是中山一家节能灯生产企业报出的价格。
“正规的厂商优质节能灯产品三五元根本生产不出来。”曾经理透露,为了压低成本,许多小企业使用早已被淘汰的卤粉或混合粉代替稀土三基色荧光粉,成本可节省0.5元~1元。另外,节能灯阻燃点是耐高温的,但许多厂家采用不阻燃的塑料配件,一只灯成本也能省下0.5元~1元,有的节能灯干脆连保险管都省了,甚至外胆石灰料、各种电子元器件等,都有可能采用不同质量的东西来压低成本。
“长期以来,中国节能灯行业处于分散而零乱的格局。小企业多,大企业少,生产集约化和规模化程度很低。”刘升平告诉记者,目前行业内有上万家企业,其中大型企业占到10%左右,中小型企业占到90%左右。
大品牌代工 小企业傍名牌
中国照明学会温先生告诉记者,“节能灯对技术要求比较高”,零件质量要好,制造工艺要严,检验手段要齐全,这些都增加了成本。很多企业去仿制,但是通常核心部分仿制不了。
据了解,由于中小企业低廉产品充斥市场,国际节能灯品牌厂家在开拓中国市场时也遇到很大压力。一些国际品牌厂家干脆将自己的品牌出租给国内厂家,由国内厂家贴牌生产、出货,而这些大牌企业在质量把控上,有时并没有那么得心应手,所以也会出现问题。
刘经理称,目前,也有一些小作坊假冒知名大牌,这些产品通常用劣质零件拼凑出劣质产品,靠低价抢占市场,一般消费者很难分辨出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