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想要为自己准备一套音乐系统时,是否被各种选择弄的眼花缭乱?随身直推、随身捆绑、台式耳机系统、桌面多媒体音箱系统、还是传统HIFI音箱系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况,也有条件限制。此文将分多个部分连载,希望读能让你不再迷茫,理性选择。
前言
当你想要为自己准备一套音乐系统时,是否被各种选择弄的眼花缭乱?随身直推、随身捆绑、台式耳机系统、桌面多媒体音箱系统、还是传统HIFI音箱系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况,也有条件限制。此文将分多个部分连载,希望读后能让你不再迷茫,理性选择。
类型一:追求个性、外观和新潮的人群
极富个性的耳塞
如果你追求外观,时尚和个性。那么请选择一些外形有特点的随身组合,或许可以考虑一些定位出街的随身耳机。至于声音,月影觉得不是讨论的重点。也不发表什么意见。彰显个性的最好方式就是一款产品的外型设计,月影对此认识有限,自己也不属于这种类型。不过有一点可以建议的是,请在重视产品外观的同时适当地关注一下产品的做工和耐用性。一款娇嫩易坏的耳机(塞)并不适合外出使用。
造型华丽的镶钻耳塞
类型二:普通人群
其实,随身直推系统一直都是最主流,最大众化,最普遍的音乐系统。要知道,一般上班族没有那么多时间在家聆听音乐,下班后的时间或者休息日对他们来说十分宝贵,并非所有人都愿意把这些时间耗费在音乐上。在拥挤的上下班和忙碌的工作中"顺便"听一些自己喜欢的歌,同时放松下紧绷的神经,是这些人群的需求。他们没有这么多时间专注此道,繁重的工作压力和紧张的生活节奏迫使这些朋友只能充分利用"边角时间",以"一心多用"的方式来用音乐舒缓心情。
最适合随身直推的播放器之一——IPC
对这样的朋友来说,音乐设备是生活的附属品,而绝不是负担。他们也不想为了追求美妙的声音把事情弄的很复杂,很麻烦。所以,如果你是这样的类型,月影的建议是:先确定自己的预算,然后选择该价位内体积小,携带方便,兼顾看电影或其他多媒体娱乐的闪存机。
类型三:普通音乐爱好者
这种类型的朋友与类型一类似。但不同的是他们对声音有一定的要求,并且对相对大些的体积也能妥协。对这样的朋友,月影依然建议,随身以直推为主。但是可以选择推力较大,声音素质较好,比较高端的硬盘播放器(最典型的选择就是IPC,当然其他如七彩虹C4等也可以考虑)。而耳机部分,建议多考虑风格适宜的中高端耳塞。一般来说,各大耳机厂商的中高端随身耳塞都有相对出色的HIFI性。而且与随身耳机比起来,更方便携带。
定位监听却被用来听音乐的录音棒——SONY PCM D50
类型四:随身音乐发烧友
这些人通常被称为"发烧友"。他们为了声音可以妥协几乎任何东西:体积;便携性;复杂程度;昂贵的价格;相对不那么漂亮的外观,这些对他们来说都不是问题。在他们眼里,只有对随身设备声音极致的追求,其他的一切都变的不再重要。是的,这就是发烧友;是一些自娱自乐,追求极致的人群;是"常人"难以理解的存在。如果你"不幸"成为其中的一员,也请不要迷茫。月影将现身说法,以亲身经历给你一些建议,希望对你有帮助。
各种随身发烧捆绑组合
一 如果直推能解决问题,那么请尽量直推
这句话也可以理解成:"如果简单的手段能达到目的,那就不要刻意选择复杂的。"以月影自身的发烧经历来看,许多定位直推的耳塞本身并不需要非常大的推力就能驱动。相反,凡事过犹不及,过大的推力完全可能起到相反的效果,比如增益过大使耳塞声音变冲,不耐听,甚至因阻抗不匹配把耳塞单元烧毁也是有可能的。
随身直推简单,便携并且声音能满足大多数需要
除了耳放外,一些播放器(如七彩虹C4,艾利和H120,录音棒SONY D50等)甚至带有数字输出,能跳过自身的解码模块,外接更好的解码器,再接耳放,以提供更好的音质;另外,类似的还有IMOD(即部分老苹果型号的IPOD产品:如IPV,IPOD4代等经改装后的产品),改装原理是绕过内部的耦合输出电容,外接更好的电容再输出到耳放。这样的设备无疑增加了可玩性,但是多一个环节,自然也就进一步增加了体积。而且,如果搭配不当,反而会在提升音响性的同时,降低设备的音乐性。
IPOD4代改造后PO变LO,声音更出色
另一方面,如果耳放风格和前端,耳塞不搭,也会让整套系统不出好声。玩耳放更多的是玩搭配。风格不搭的随身耳放系统,就音乐性来看还不如许多随身直推组合。许多烧友都是通过不断的换耳放,甚至更换耳放内部元件(比如运算放大器)后才找到适合自己的声音。不少老烧在玩了一圈耳放以后,依然回归"直推党",就是因为上耳放后的声音并没有让他们满意。所以月影在这里敬告各位"耳放要折腾,买前须谨慎。"
二 选择直推,应注意前端播放器的推力
神器级硬盘播放器建伍D9,以高推力和特有音色受到追捧
现在许多随身播放器都是闪存介质,相对来说,推力不如硬盘介质来的大。尽管许多耳塞定位直推,但是在一定的范围内,如果能选用推力较大的播放器,无疑能使声音更有张力,更饱满。月影并不是一概而论地说:硬盘播放器一定胜于闪存播放器。但如果一款硬盘播放器有你喜欢的风格,并且没有你特别不能接受的缺点,优先选择它将是一个好主意。
三 随身耳放,请优先关注风格,推力其次
在发烧友圈子里,有一种比较奇怪的论调:选择随身耳放的原因是耳塞"推不开""推不好"。月影对这种观点表示质疑:对世界级的HIFI耳机生产商来说,设计耳塞时不可能不考虑到市面随身播放器的驱动力水平。一款成熟的中高端随身耳塞,对主流播放器必然有着较好的适应性,包括驱动力方面。"大多数高端耳塞都有上耳放的必要"纯属无稽之谈。
IPOD VIDEO MOD 也是IMOD的一种
当然,月影不否认许多耳塞上了随身耳放后能驱动的更好。但对大多数随身耳塞来说,驱动力带来的提升相对有限。增加耳放对整体声音的提升,背后原因更多的是耳放的声音风格,而不是推力。所以“不应忽视推力,但绝不要迷信推力。”购买耳放首先要考虑的是其声音风格与前端播放器、耳塞是否搭配,其次再是推力。一款空有推力的耳放,绝对不值得选择。
小身材的PB1耳放深受烧友青睐
四 随身系统有局限,勿轻信不客观的论调
一些发烧友总是喜欢鼓吹"某某随身系统能媲美台机""某某随身系统能把台式耳机推的像台机一样好"这样的论调,甚至有人拿随身耳机系统和HIFI音箱系统比较。不能否认耳塞在随身耳放上能有更好的表现,但从整体来看,受到耳塞本身单元大小和腔体体积的限制,其整体声音不可能全面超越台式大耳机甚至HIFI音箱系统。
艾利和H120自带光纤输出,可外接随身解码
另外,台式耳机系统的成本明显要高于随身耳机系统,各个环节的要求都更高,更复杂。两者从各方面来看都不是一个级数上的东西,参考标准自然就不一样:价值1万的随身系统可能已经接近极限,但在台机里只能算中低端;而在HIFI音箱系统中,可能只够用来买一对信号线。
台式耳放系统对设备有着更复杂的要求
正因如此,"不同类型系统的实力比拼"其实没有意义,月影在此需要强调:请不要把类似"CD机直推大耳机""声卡直推廉价多媒体音箱"理解成"台式耳机系统""HIFI音箱系统"的典型代表,这是误区。没人会拿一只健全的狗和一个残废的人比。然后得出"狗比人强"这样的结论。同样,改造的再好的跑车,也不可能比飞机跑的快,这是最简单直白的道理。在台式耳机和HIFI音箱系统面前,随身系统的优势是简单,便携,体积小,而不是声音。
后记与总结
"请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理的随身系统方案。"这是月影撰写本文的目的,不管如何,相对其他音乐系统,随身都有着自己无法替代的优势:体积小,便携,以及不错的声音表现。希望各位能有一个相对客观的认识。凡事请量力而行,"满意就好"是月影给各位的忠告。
RWA IPOD MOD是捆绑中的终极神器之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