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信国家队队员讲述协同发展之道

互联网 | 编辑: 张蓉 2006-11-01 00:00:00转载

  中国在向电信强国迈进的工程中,需要一支联盟军,以便让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攻关,提高产业的整体水平。本文是运营商和制造商的代表——未来电信强国“国家队”的重要队员,共同讲述的协同发展之道。

  曾经有人这样问:电信强国需要什么样的“国家队”?我们在制造企业上,有中兴通讯、华为,在运营企业中,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在国际市场上也是影响力非凡。

  在NTTDoCoMo的背后我们看到了NEC的身影,在英国电信、沃达丰的背后也有马可尼等的身影……中国在向电信强国迈进的工程中,同样也需要一支这样的联盟军,以便让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攻关,提高产业的整体水平。

  今天,我们邀请了运营商和制造商的代表——未来电信强国“国家队”的重要队员,让他们共同讲述协同发展之道。

  信息产业部综合规划司副司长刘树苹:创造和谐产业价值链

  信息产业部综合规划司副司长刘树苹认为,运营商支持民族制造业做大做强,是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有利于创造和谐的产业价值链。

  刘树苹表示,我国提出自主创新的口号后,国内通信产业链加强协作共同拼搏,国内制造业在近几年也迅速成长起来,企业整体实力已有了本质的提高。

  刘树苹进一步表示,随着全球产业经济的深入发展,现代企业已经由单个企业的发展逐步演变为整个产业链的共同发展,通过与合作伙伴的深入合作,实现了产业链的共赢共荣。过去的经验也表明,无论是运营商还是制造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本质上还是整个电信产业链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

  因此,在国家大力提倡自主创新、联合产业链做大做强的形势下,刘树苹强调,国内制造企业更应努力提高自身水平,增加研发投入。“我期待运营商与民族制造业能够更好地共同发展,为自主创新做出更大贡献。”

  中国移动副总裁李跃:携手制造业共同繁荣

  10月20日,中国移动与华为、中兴、烽火签署省际光传送网传输系统四期工程和长途软交换网四期工程设备合同,民族通信制造业三大中坚力量此次共同夺得总金额达2.5亿元的大单。

  中国移动副总裁李跃表示,这次所签的合同,尽管论金额不是中国移动所签的最大合同,但意义却十分重大,因为这意味着国内运营商在核心网络、技术最前沿设备上对国内厂商的信任和支持,有助于整个产业的长远发展。

  事实上,近年来中国移动通信已在省际骨干光传输网、数据网等多个网络建设中都100%采用国产设备,中国移动成立6年来与民族通信制造业之间的合作合同总金额超过650亿元。

  李跃认为,中国移动作为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始终以支持民族通信设备制造产业为己任,从保护和培养的角度不断改善民族企业的发展环境,加深、加大与民族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的合作力度和深度,助力民族通信制造业做大做强。

  不过,中国移动对民族通信制造业的支持并不只是简单地提高市场份额,更为重要的是与其紧密合作,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李跃表示,中国移动还将在网络建设中继续扩大国产设备应用范围的基础上,支持民族通信制造企业的自主创新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促进其自主研发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中国联通终端管理中心总经理于英涛:有义务扶持民族产业

  随着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建设步伐日益临近以及国家大力发展农村通信和信息化工程,各大运营商纷纷加大通信设备采购力度,并不断通过定制方式介入终端领域的销售环节。中国联通仅2006年采购数量已逾650万台,定制战略更从以国际品牌为主,逐渐向以中兴、宇龙、大显、海信等国产手机企业渗透。

  中国联通终端管理中心总经理于英涛表示,手机终端研发需要在现有基础上更进一步提升,而定制可以将业务需求和产品更好地结合,并有利于手机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目前,联通的定制队伍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国内主流厂商,联通希望通过这种合作突出国产终端产品和服务来保护国内手机产业的快速发展。”于英涛说。

  于英涛强调说,像宇龙这样的民族产业,联通有义务扶持。“海信、中兴通讯等已经是国家民族产业的骄傲,联通非常愿意与这样的企业合作,而像宇龙这样中小型民族企业能够双网双待的蓝海,联通更应该做好扶持工作。”

  于英涛表示,联通在双模双待机的专利上提出的共享协议。也大大降低了门槛,让更多的国产手机企业加入到双网双待的阵营中,更能推动其技术和产业的成熟度。”于英涛表示。

  中兴通讯总裁殷一民:形成合力联合“走出去”

  在国际经济融合大潮的推动下,走出国门、拓展海外市场已经势在必行,作为走出去方式之一的电信运营企业与制造业联合走出去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兴通讯总裁殷一民表示,运营商发挥引导作用和示范作用,为民族通信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切实推进了通信制造业自主创新和做大作强的进程。面对更广阔的国际市场,电信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应该联合“走出去”,发挥集体优势,形成合力。

  2004年,联通和中兴通过罗马尼亚邮政电信的合作间接地走到了一起。中兴和罗马尼亚邮政电信签订合作协议,在罗马尼亚全国建设世界上第一个基于软交换技术的全国性商用网络。与此同时,联通与罗马尼亚邮政电信也达成一项备忘录,后者承诺将优先采用联通的“ATM+IP”数据网络平台。双方与罗马尼亚邮政电信的同时接触,打破了我国电信运营业与通信制造业在过去没有携手“走出去”的先例。

  殷一民认为,联合“走出去”是水到渠成的结果,是企业完全自主的选择。中兴通讯提倡产业链联合走出去,这样可以扩大企业规模,降低投资风险,更能壮大中国电信业的实力。

  华为常务副总裁徐直军:与运营商休戚与共

  作为国产设备制造企业的领头羊,华为几乎每一次进步都与运营商息息相关。华为常务副总裁徐直军表示,在华为发展的历史上,有三次重大机遇都与国内运营商的支持有关:第一次是在建立号称通信网心脏的NO7信令网络时,国内运营商选择了当时新兴的华为;第二次是1999年移动智能网即“神州行”网络搭建时,中国移动研究院开创了与华为共同开发的发展模式;第三次则是与中国移动刚刚签署的省际光传送网传输系统四期工程和长途软交换网四期工程设备合同。

  徐直军说,电信运营商和制造业是构成信息产业链的两大重要环节,是相互促进的上下游;运营业和制造业互为支撑、互动发展,是我国信息产业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经验。制造业为运营业提供了技术、产品和装备支撑,运营业技术业务创新又为各类软硬件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因此,像华为这样的企业更有责任和义务,协助运营商将产业做大做强。

  华为在2G、2.5G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其设备在中国移动、中国联通20多个省份都有重要部署。随着3G的到来,华为也开始了新的思考。

  徐直军认为,推动3G在中国的发展,制造业和运营业应该互动发展,形成合力。“我国3G产业要形成互利、互惠、互动的新型产业链和发展模式,促进行业整体水平的全面提高。”

  烽火科技总裁朱家新:互动式发展成趋势

  电信业发展到今天,运营商与价值链各环节,尤其是制造商的紧密合作是一种必然趋势。烽火科技总裁朱家新表示,在竞争中,谁能更快、更持久地吸引其他行业应用进入自己的网络平台谁才能拥有竞争优势。

  为此,烽火科技目前正积极促进制造业与运营业的联手、互动式发展。据朱家新介绍,烽火科技已确定了立足于市场细分化,深刻研究用户的差异化需求,根据不同用户群体的不同需求和变化提供创新、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的目标,并积极促成烽火科技与运营企业双方共同来研究和应对如何使通信网络具有快速、方便地提供新业务、新应用的能力等问题。

  面对更广阔的国际舞台,烽火科技也正积极地参与全球竞争。朱家新表示,近年来,烽火科技成功地实施了“走出去”战略,在海外市场捷报频传。

  “烽火科技在国际市场上取得的成绩,与一直在背后支持我们的政府和运营商是密不可分的。在我国电信业由大到强迈进的伟大历史进程中,烽火科技将继续锻造在产业价值链上的比较优势,向国际一流企业集团迈进,与我国运营企业在更多领域、更高层次进行全面合作,为实现‘电信强国’做出贡献。”朱家新说。

  宇龙酷派常务副总经理李旺:互补更是双赢

  运营商定制作为手机营销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不少手机企业带来产销“第二春”,宇龙酷派就是其中之一。

  宇龙酷派常务副总经理李旺表示,2004年,联通宣布推出“世界风”双模业务,酷派858成为第一款正式入围联通“世界风”的国产手机后,宇龙酷派和联通便开始了一次次的亲密接触,宇龙酷派也因此成为国产手机的领导者。

  寻找到蓝海后,宇龙一鼓作气,又推出全球第一款双网双待机产品-酷派728。酷派728的出现改写了双模手机的市场格局,为联通的世界风业务注入了新的内涵,成为其发展高端用户的有力武器。

  李旺认为,酷派728双方的合作,是一次运营商与终端厂家成功合作的典范,宇龙酷派和联通的合作也达到了一个双赢的合作效果。“运营商与手机厂商在合作基础上可以形成互补,在成功合作的基础上又能够达成双赢。”

  李旺表示,手机厂家可以通过手机定制这种营销模式,实现销售的提升。运营商的大规模定制采购,对手机厂商是提升产品销售的一个有效途径。因此,这种以定制为核心的协同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能够形成一个新型产业链,它的形成给运营商和手机厂商带来了更多的机会。终端用户需要什么样的服务,运营商就根据需求定制什么样的手机,手机厂家则按运营商的要求生产终端产品。这对于三方而言,都不失为一种好的互动营销模式。手机制造商一定程度上能减少建设渠道的费用和营销的成本,而根据用户需求定制的手机使消费者需求得以满足,这样离网率也会有效降低,满足运营商业务发展的需求。这对合作双方都是有益的。
记者 顾莹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