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v6:网络设备准备就绪 面临窘局

互联网 | 编辑: 何毅 2011-04-27 14:22:00转载

就在今年年初,IPv4地址终于耗尽,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对IP 地址的需求也愈发凸显,诸多网络设备厂商都已经做好了IPv6的技术储备,并准备好了相关产品,但人们仍然在通过各种办法来延迟IPv4退出互联网历史舞台日期的到来。

就在今年年初,IPv4地址终于耗尽,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对IP 地址的需求也愈发凸显,诸多网络设备厂商都已经做好了IPv6的技术储备,并准备好了相关产品,但人们仍然在通过各种办法来延迟IPv4退出互联网历史舞台日期的到来。做为IPv4接班人的IPv6的发展面临窘局。

IPv4全部耗尽

2011年2月3日国际互联网名称和编号分配公司(ICANN)公布了最后一批IPv4地址,IPv4地址总库已经枯竭。

早在十几年前就有互联网专家指出,由于IPv4技术本身存在着网络地址资源浪费问题,加之互联网的迅猛发展,IP地址将很快耗尽。早期网络在采用A、B、C三类编址方式后,虽然方便了IP地址的管理,但也浪费了上千万的地址。

现在互联网发展迅速,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产业的发展都对IP地址提出了极大的需求,这也从应用层面上进一步加快了IPv4地址的全面耗尽。

目前,全球IP地址总库已经分配完毕,各区域互联网注册管理机构(RIR)将会继续分配最后所剩的这些IP地址给各地区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和企业,一旦这些地址也被分配完毕,那么就将是IPv4地址的真正“枯竭”。我国所属的亚太地区分配机构APNIC预计其地址池将可支撑未来半年的正常IP地址分配,据预测,亚太地区将会成为IP地址最早耗尽的地区。

IPv4缝缝补补 IPv6面临窘局

就在IPv4枯竭之际,做为其接班人的IPv6却面临着推广的窘局。

自上世纪80年代后期人们便已经注意到IPv4即将耗尽的问题,并采取了许多临时性的措施:可变长子网掩码(VLSM)技术提高IP地址利用率;重新回收利用分配出去但未被使用的IP地址;使用私有IP地址转换技术NAT节省公用地址的使用。但这些措施仅仅是延缓了IPv4地址耗尽的速度,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NAT技术虽然延缓了IPv4的耗尽,但也使得网络基础设施运行效率低下、稳定性差,无法有效管理。但是出于经济利益等方面的考虑,网络供应商更多的还在采用动态分配、地址共享等技术提高现有IPv4地址的使用效率,在推进IPv6方面并不积极。IPv6的发展面临窘局。

缺乏杀手级应用 IPv6推广难

与IPv4相比IPv6具有诸多优势,首先就是IPv6地址量巨大是IPv4的2的96次方倍,可以实现端到端的无缝连接,不再需要地址转换设备。IPv6地址分配遵循聚类(Aggregation)原则,大大减小了路由表的长度;支持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实现即插即用,简化了管理;报头格式大大简化,有效减少报头的处理开销;扩展报头对加载新应用提供了充分的支持;流标签支持为数据包所属类型提供个性化的网络服务,更好地保障QoS;在使用IPv6网络中,用户可以对网络层数据进行加密并对IP报文进行校验,极大增强了网络安全。而且,IPv6能更好地支持移动接入。

H3C网络及安全产品部解决方案部部长康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IPv6具有很多优势,而其之所以难以被快速推广的关键在于缺少“杀手级”应用。

物联网可以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这就意味着对IP地址的大量需求。也正因此,物联网被许多人认为是推动IPv6发展的“杀手级”应用。但同时康亮也提出,物联网自身在技术上还存在许多问题,尚不能得到快速的应用,是否能够成为“杀手级”应用还有待讨论。现在的移动互联网还处于3G时期,iPad、iPhone等移动终端即便没有IPv6的支撑也能运行的很好,当前的移动互联网也还不具备成为“杀手级”应用的实力。

IPv4和IPv6的互联互通是现在的主要问题,当前的互联网应用仍然都运行在IPv4网络上。现在已经解决了IPv4和IPv6的互访问题,目前处于从IPv4终端通过IPv6网络去访问IPv4内容的阶段,当变成从IPv6终端访问IPv6网络之时,也就是IPv4彻底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

网络设备准备就绪 僵局有待打破

包括H3C在内的网络设备厂商已经做好了从技术到产品层面的准备,目前的问题就在于推广僵局会于何时被那类应用所打破。

H3C已经在多家校园部署了IPv6网络试商用,并在运行过程中发现了许多问题:网管问题、流量分析问题、安全问题等等,这给未来顺利部署IPv6网络提供了经验。

康亮认为,Web2.0可能会成为打破僵局的“杀手级”应用。比如谷歌地图,在Web2.0网络环境下,谷歌地图每次所显示的地图区块会会吃掉大量的NAT会话连接,用于延缓IPv4耗尽的NAT技术反倒成为了巨大的性能瓶颈。另外,随着LTE网络的建设,LTE网络将可能成为打破IPv6应用推广僵局的催化剂。

最后康亮还提出,IPv6还缺乏相关标准的制定,怎样才算是IPv6 Ready尚没有定论。IPv6的推广在网络层已经做好了准备,现在主要是在网络的应用层面还有所欠缺。

在2011年3月最新颁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重点发展下一代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基础产业,实施相关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工程,推动相关重点领域跨越式发展,从而实现转型升级和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下一代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为通信业肩负新时期、新使命起到积极影响的重要作用。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