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上半年,世界各大HIFI耳机生产商来说可谓是动作不断。声海,拜亚,SONY,舒尔,威士顿,AKG都在这半年多的时间里更新了自己的高端产品线。很显然,多家世界级HIFI耳机制造商的大动作都预示着新一轮的战斗即将打响。下面就让月影以几家有代表性的品牌为例,从产品本身的
前言
2011年上半年,世界各大HIFI耳机生产商来说可谓是动作不断。声海,拜亚,SONY,舒尔,威士顿,AKG都在这半年多的时间里更新了自己的高端产品线。很显然,多家世界级HIFI耳机制造商的大动作都预示着新一轮的战斗即将打响。下面就让月影以几家有代表性的品牌为例,从产品本身的角度剖析其战略。
声海——稳中求变,锐意进取
其实,月影觉得,最先吹响这场混战号角的,是声海发布的“表现”系列。当然,这已经是将近一年前的事了。IE8的成功已经成为过去,在发布了万元级的新旗舰耳机HD800后,声海重新定义了对声音的理解。而表现系列的三款产品OMX980,MX980和CX980,从声音风格上来看, OMX980(老版)的高频部分,OMX980的中频部分,CX980的低频部分,都有HD800的影子。
声海旗舰HD800象征着新一代声海调音师对声音的理解和诠释
声海“表现”系列的三款产品,宛如HD800的三个影子、三个分身一般。象征着声海对声音的全新理解。一直以来声海都在用他们的产品诠释对声音的理解和追求,HD540G,HD580J,“大奥”(奥菲斯顶级静电耳机系统)的辉煌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声海用自己的产品向全世界的HIFI耳机烧友宣告了“巨人从未停止脚步”。
声海表现系列--OMX980
声海表现系列--MX980
声海表现系列--CX980
声海的研发进度把握的确实比较好,不快不慢,稳稳当当。显然声海明白:研发进度过快,容易导致产品的不成熟。而研发进度过慢,则容易丧失生命力和对市场的掌控力。因此,月影个人觉得,在高端市场,声海有着非常好的品牌认可度和控制力,这与其自身合理的研发战略和产品定位是分不开的。
拜亚动力——寻求突破,奋勇向前
表面上来看,拜亚动力作为全世界第一只耳机的发明者,在HIFI耳机界一直以来都归属于传统保守派。早些时候,其产品线的更新速度是很慢的。DT880、DT990这些经典型号,从发布起到今天,都不知道过了多少岁月。但细心的人可以发现,老牌厂商其实并没有抱着经典型号的大腿不放,DT880,DT990等经典的型号,其实声音一直在根据大众的口味进行调整,比如早期的电话线版本的880,,2005年版的DT880,和新版的DT880,它们的外观,设计,做工和声音都不尽相同。
拜亚新款T5P虽然体积不小,但阻抗却只有32欧
当然,仅仅靠“换版本不换型号”的做法不足以显示德国耳机老厂的实力。因此,拥有全新“特斯拉技术”的万元级旗舰T1的推出,象征着拜亚动力有了新的顶点和起点。说它是顶点,是因为T1重新定义了拜亚的“旗舰”;而说它是起点,则是由于拜亚相应的产品线由此铺开。
T50P作为新款T系列耳机,定位随身便携
在T1推出以后没多久,基于“特斯拉”技术的相应系列产品:T50P,T5P的发布,使得拜亚的高端产品线一下子变的丰富起来。而今年6月初拜亚又马不停蹄的发布了T70P和定位随身的DT1350,这样的速度比起之前实在是大大出人意料。不仅如此,拜亚在随身耳塞领域也有不少新品发布,但它没有把“随身”和“耳塞”画上等号。
T50升级型号T70刚刚发布
拜亚新发布便携式耳机--DT1350
在拜亚的理念中,随身头戴式耳机可以与耳塞一样,剑指随身HIFI市场的产品。继T1之后发布的一些新款“特斯拉”产品(T5P,T50P,T70P),都只有32欧的阻抗和100以上的灵敏度。这些产品参数也能从侧面反映出这些头戴式耳机也可以针对随身播放器。拜亚还新发布了一款定位随身的耳放A200,更是引起了各方关注,2011年上半年拜亚产品更新动作之大让人瞩目,让发烧友大呼“给力”。
拜亚新款随身耳放--A200P
“随身并不是非耳塞不可。” 以86年的生产经验和深厚积累,拜亚对于产品的定位,有他自己的见解。但客观地说,在如此短时间内以如此快的速度铺开产品线,究竟是早有预谋?还是不得已而为之?尽管从常理来说,拜亚的这些动作也应该是经过考虑的。但如此快的发布新品,究竟会不会对产品的的完成度存在不良影响,都需要大家通过实践才能下定论。
AKG——沉寂多时,蓄势待发
AKG新旗舰耳机--AKG Q701
实话说,月影真的没有想到AKG会再2011上半年上演如此大戏:高调发布了Q系列的三款耳机,更新了以往K系列独霸AKG的现状。其中尤以Q701更是夺人眼球,大有与K701争宠之势。而好戏并没有就此结束,近几日,AKG又放出消息:基于动圈动铁混合单元技术的旗舰新款旗舰耳塞K3003即将发布,另外,定位中高端的K550也被曝光。这一系列的动作似乎都表明:AKG开始发力了。
AKG新款基于动圈动铁混合技术的旗舰耳塞--AKG K3003
自从K701的发布,已经过去5年。实话说,这5年来。AKG一直都没什么动作,,甚至有不少人觉得AKG在吃老本。AKG对此似乎没有任何回应,2011年,面对声海,拜亚等挑起的新一轮产品大展,AKG终于在沉默中爆发。在耳机,耳塞的新品方面都有夺目的表现。相信众多烧友对AKG的新款产品真的非常期待。
SONY——重新迈出脚步
SONY曾经的辉煌不用说相信各位也十分了解。从一代经典E888,到CD3000,再到最贵的动圈耳机之王——R10,SONY的过去可谓辉煌,在音频领域,SONY被称之为“巨人”也不为过,被奉为经典的DAT,磁带机,随身CD,MD和MP3产品数不胜数。其工业设计和调音水准得到了公众的广泛认可。
SONY新旗舰动圈耳塞--MDR-EX1000
近几年,SONY的逐渐转向民用领域,对专业领域少有涉足。而且新时代SONY耳机的调音,也与过去的一些经典产品大不相同。EX500,EX700这种偏薄,偏亮,纤细飘逸的声音让一些烧友不太习惯,其实,月影对此还是可以理解的。SONY的这种调音取向主要是针对大多数日系女声的声线特点的结果,也象征着新一代的SONY调音师对声音的理解和审美取向。
但这样做的结果有得有失。在赢得一些人青睐的同时却不符合一些烧友的偏好。显然,SONY也意识到了这点,因此新的动圈旗舰EX1000应运而生。尽管EX1000是去年年底发布的。但在2011的整个上半年,确实EX1000受到关注的“黄金时期”。事实也证明了,尽管声音依然具有较明显的日系耳机特点,但EX1000在适应面,素质和全民性上都胜过了过去的EX700,在调音上也兼顾了其他烧友的口味,不但适合JPOP和ACG,对大多数非古典类德音乐,尤其是亚洲流行都有非常不错的表现。
SONY及时的针对自身的局限和大众的偏好进行了改进。这样的做法无疑是正面的。月影相信按着这个思路走下去,SONY将有可能重放光彩。
舒尔——在发展中不断进步
舒尔新款头戴式耳机--SRH840
舒尔在去年下半年到今年年初全面更新了自己的产品线,原有产品全部停产,并推出了相应的更新型号,其中动铁耳塞新旗舰SE535尤其受到关注,另外在头戴式耳机方面,舒尔也想以新款的SRH840和预计发布的SRH940来打开市场。
舒尔全面更新产品线
可以说。2010年年末是战争的打响,2011年就是真正实力较量的开始,在聆听过了SE535之后,月影对舒尔在调音上所取得的进步持十分肯定的态度。是的,月影觉得相对于之前的舒尔耳塞,不管是E5C,还是SE530,这次SE535不能用“改变”“变化”来形容是毫无疑问的进步!以往舒尔耳塞过分突出中频,在高低频两端的延伸和质量上有意弱化,使其在声音上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当然不能否认,这样的声音欣赏欧美流行和声线较厚的欧美人声是不错的,但演绎其他类型的音乐,尤其是亚洲流行人声,多少总会有一些问题。
舒尔将原主打产品系数停产
而舒尔的调音师显然意识到了这方面的不足。从SE535身上,我们感受到了这种变化:厚度下降,人声稍拉远,两端有改善,整体更全面均衡,对音乐的适应面更广。而且,坚固的耳机线材质和可换线设也使以往饱受诟病的线材老化开裂问题彻底得到解决。
舒尔新三单元动铁旗舰--SE535
威士顿——追求没有终点
面对众多HIFI耳机厂商的频繁动作,威士顿也不甘寂寞。推出了全新四单元动铁的旗舰新品W4。实话说,以前威士顿的风格也不太符合月影的偏好,主要还是无法接受他黯淡的高频和较厚的人声。但和舒尔一样,威士顿也同样意识到了自己的调音特色过于明显以至于存在局限性。因此对自己的产品的调音重新进行了调整。
威士顿新四单元动铁旗舰--WESTONE 4
新推出的W4整体更均衡,高频不再黯淡,三频分布更合理,拥有着非常不错的全面性。尤其在演绎流行,人声和NEW AGE方面,更是让人一扫之前对威士顿耳塞的固有印象。四单元的设计也确实有效的弥补了以往威士顿耳塞的高频段缺失的问题。
WESTONE 4 采用四单元结构,将非定制动铁耳塞的单元数量再次提升
其实和舒尔一样,威士顿作为典型的美系耳塞厂商,都意识到了自己以往在调音上的偏颇。此次的四单元W4,充分显示了威士顿在调音上的水准和进步。以W4这样的优秀产品,应该给予承认。威士顿和舒尔这些美系厂商,都从自身产品本身下功夫,进行改进和调整来面对新一轮的市场竞争。这样的思路无疑是月影认同的。
高端HIFI市场:核心竞争的焦点在哪里?
耳机中的神器--AKG K1000
月影观点一:高端HIFI市场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同价位下,各个品牌的产品在声音上的较量。”
高端市场和入门、中端市场不同,只靠功能设计,做工,和外观的产品是不会被使用者认可的。毕竟除去各自风格以外,声音表现的高下依然存在一些硬指标。在高端HIFI耳机市场中,声音表现是永恒不变的主题。也是各大HIFI耳机厂商证明自身实力的唯一途径。
“一成不变,抱守残缺,等待你的只有灭亡。”正因如此,声海、拜亚才不拘泥于已经获得的成就,不断断寻求自身风格的突破;“在真正高水准的较量中,从来都没有投机取巧的余地,只有靠实力说话。”也正因如此,SONY、舒尔、威士顿等厂商才会正视以往自身高端产品在声音表现上存在的一些局限并积极加以改善。因为他们都十分清楚:在高端HIFI耳机市场,所有的品牌都是靠产品的声音来证明一切,没有其他路可以走。
传说级神器--铁三角 L3000
月影观点二:高端HIFI市场之争并不止步于技术层面,更多的是各个品牌的调音师在艺术品位上的较量。
不管是HIFI耳机市场还是HIFI音响市场,新的技术都意味着创新,但创新却并不必然意味着进步。只有被证明“可以确实有效的改善声音表现的技术”,才能体现出其价值。月影认为:在HIFI耳机和音响领域,技术是手段,提升声音表现才是目的。拥有新技术固然可以使许多顶级厂家在研发新产品时获得不少助力。但事实也同样证明,另一些HIFI厂商并不依赖独具一格的新技术,仅仅是凭借着调音师本人超高的调音技巧,加上对电路的充分认识和对声音的透彻理解,也同样可以生产出极其出色的产品。
HIFI耳机音响的制造与其他领域不同,如果不具备鉴别声音的水准和良好的声音艺术品位,即使拥有强大的技术,其产品也难以发出美妙动人的音色。因此,顶尖HIFI耳机厂商的较量,绝不仅仅是技术上的,其本质更加体现在各自对声音的理解和诠释上。这是一种艺术品位,也是一种沉淀和积累。
后记
经过2010下半年的酝酿,2011年开始,众多世界顶级HIFI耳机厂商新一轮的产品大战已经打响,其来势之猛出人意料。对耳机和音响来说,高端市场的门槛一向很高,要打进这块市场,不仅需要较高的技术实力,更需要的是对声音和音乐的深刻理解。比起之前的相对平稳,今年上半年的高端耳机市场之战不可谓不激烈。不管怎么样,对发烧友来说,对此肯定是抱有期待的。就让我们拭目以待,看看最终究竟鹿死谁手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