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素大战引发的思考
举世瞩目的PMA
2004在2004年2月12日~15日于美国拉斯维加斯召开了。此次展会前后,厂家可谓各显身手,拿出了各自的看家法宝。本次展会所发布的新产品之多、产品性能之强堪称历年之最。我们很有必要对这些新产品作一总结,来看看2004年数码影像世界将流行什么。本文将分上下两篇发布,这里是上篇。
一 像素大战引发的思考
在此次PMA 2004上,我们可以至少看到4款800万像素的新机器。他们分别是NIKON CoolPix 8700、Canon Powershot Pro1、Konica Minolta A2、Olympus C-8080。
至此,几个数码相机大厂都推出了自己的800万像素相机,消费类数码相机的高端产品已经跨越了500万像素而全面进入800万像素的门槛,像素大战也骤然升级。如果要追述这次像素大战的罪魁祸首,那么索尼是“罪责难逃”。实际上此次像素大战的战火从去年作为世界上第一台800万像素数码相机的索尼F828面世就已经悄悄燃起了。这次像素大战的赢家或许首当其冲的就是索尼,这是因为目前所有的800万像素的机器都使用了索尼生产的2/3英寸大小的 CCD。不过SONY也有所保留,没有提供给其他大厂RGBE四色CCD。(最好的总是要留给自己的,这也是人之常情噢。^-^)
高端产品的像素大战也会带来中低端产品的变化,在此次发布的产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一款采用了夏普1/1.8英寸CCD的600万像素数码相机,它就是柯达DX7630。这款相机是作为一款针对中端产品而面世的,也意味着消费类中低端产品的像素大战也将更惨烈。
我们再来看看时尚型口袋机。在2004年前,这类的相机通常是以300万像素~400万的居多数,然后刚刚到了2004年,我们就看到了Casio R51、Canon Ixus 500、SONY DSC-W1、DSC-P100、P93、NIKON Coolpix 5200等一连串的500万像素新机发布。这明显表明厂家有意将主流家用机推入500万像素的门槛。
一切听上去那么的完美。但!让我们坐下冷静的想想、仔细的思考一下:这么高的像素真的有必要吗?对大多数的家庭用户来说是否真的需要?这个问题相当值得我们思考。实际上对于家庭用户来说,多数人只在屏幕上观看照片或冲印较小尺寸的照片。(即使要冲印比如10寸左右的照片,300万的相机也完全可以胜任。)对于80%以上的家庭用户来说一款300万~400万的机器已经可以满足90%的需求了。而且超高像素也意味着更多的存储空间,更意味着我们在存储卡上要有更多的投资。
笔者一直觉得像素大战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厂家的游戏而已,是厂家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所发起的。熟悉市场的朋友就会发现数码相机的价格不会无限制的下跌,当下跌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停产、会有新产品取而代之。为了让新产品更能吸引消费类,厂家就必须想办法要让新款相机较前代产品有更多的或更好的卖点。像素则是其中比较容易做到但又最能吸引普通消费者的。不少品牌电脑的广告上CPU的型号总是最大最显眼的,而里面用了什么内存、什么硬盘、什么主板则模糊不清。实际上目前的数码相机也有一些这样的味道,这对于消费者来说并不是个好现象。在2004年厂家的这种像素游戏将进一步升级或许在下一届PMA上,我们就会看到有效像素达到1200万的消费类数码相机了。
CCD技术的全面发展
二 CCD技术的发展
随着技术的提高,数码相机的像素一直在窜升,而且势头丝毫没有放慢的迹象。尤其是这两年CCD上感光单元集成的越来越密集。在2002年,3MP的DC通常使用的是1/1.8英寸的CCD、而5MP的机器则使用2/3英寸的CCD。
而到了现在,很多4M的机器都开始用1/2.7英寸的CCD了,而去年下半年发布的很多5MP的机器则使用了1/1.8英寸的机器。诚然,集成密度的增加对于降低数码相机的成本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但是我们从去年所发布的几款5MP的旁轴取景相机来看,似乎成本的降低也带来画面质量的降低。
实际上我觉得厂家更应该提高的是照片的质量。随着CCD集成数目的增多,我们发现新发布的相机有些产品的画面质量反而没有以往的好了。尤其是暗处的噪点较以往似乎又有所抬头。就比如索尼F828来说,虽然它在数码相机产品中画面质量算比较好的,但这款相机的画面质量实际上要比F717差与F707更是有着很大的差别。实际上,世界权威的DC站DPREVIEW曾经给F707、F717的画面品质打出了9分的高分(最高10分),而F828却只有区区7分而已。
曾有人预计在短短的几年内传统胶片就会灭亡。但我认为按照目前CCD发展的趋势来看,这一预计简直就是“Mission Impossible”。现在的数码相机包括数码单反相机在内的画面质量都不能和传统负片媲美,更不要说反转片了。目前的数码相机所拍摄的照片其在宽容度、动态范围较传统胶片有着很大的差别。当然,我们也可以预计在局部范围,比如低段傻瓜胶片相机的末日的确是马上就要来临了。
DPREVIEW图片
当然厂家也在不断的努力,如此次PMA上所发布的采用Foveon X3技术的宝丽来X 530与采用第四代超级CCD SR的富士S20 Pro就是很好的例子。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富士的超级CCD自1999年开始研发以来,基本以每年一次的速度发布新品。相信在2004年,我们将看到其最新产品。2004年的图像传感器将更美好,相信NIKON的LBCAST将应用更广泛,而SONY或许会在下半年将RGBE CCD供应给其他数码相机厂家,更或许Foveon终于想通了而将X3技术提供给更多的厂家。
镜头品质特性的改变
三 镜头的改变
本次PMA 2004所发布的产品给我们的一个很深的印象就是镜头质量又有了很大的提升。我们知道决定照片的画面质量的关键因素除了图像传感器外,镜头素质也占了很大比例。以往很多厂家只一味的想着如何让自己的镜头的等效焦距更长,而对镜头质量的提升并不很关心。的确,长焦相机很能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但镜头焦距的合理性和镜头质量则更受理性的消费者关心。实际上,在数码相机的历史上还曾经出现过一款14×(SONY FD91)的数码相机,但其昙花一现的道理也值得我们深思。
这里我们首先来看看镜头质量。在2004年前,实际上也有不少厂家采用了质量不错的镜头,甚至德国三大镜头厂家(蔡司、莱卡、施耐德)都为我们的数码相机厂家“提供”镜头(当然这类镜头大多数不是原厂生产的)。不过在此次PMA 2004上所发表的佳能Pro1和美能达A2上,则让我们更明显的感觉到了数码相机厂家真正开始注重镜头的质量。
美能达镜头上的金圈以往只在高端镜头上出现。这表明这只APO GT镜头较7系列上的镜头水平又有提高。而佳能Pro1的镜头上的红圈也意味着L头首次应用于消费类数码相机中。我们很有必要来仔细谈谈这只镜头。佳能此次所采用的这支镜头不但包含1片用以抑制色散的UD 低色散镜片以及 2 片用来校正畸变的非球面镜,更包含一片仅在佳能高端镜头产品上使用的、对紫边及色散有良好抑制作用的萤石镜片。此外佳能还将USM超声波马达应用在这支镜头上,虽然这不能提高画面质量,但对于我们的操作手感会有不小的提升。
实际上一些厂家虽然没有在镜头上作明显的标记,但也在暗自努力,如此次所发布的具有5X变焦的奥林巴斯C-8080则是个很好的例子。这款相机采用了多达三片的ED镜片和两片非球面镜片。
再者,我们来看看焦距的合理性。以往厂家通常特别注重开发长焦相机,而对广角一直没有很好的改变。但此次所发表的几款高端产品中,我们明显的感受到了焦距上的变化。此次,奥林巴斯和佳能的旗舰产品都采用了广角变焦镜头,焦距涵盖了对风景拍摄有重大帮助的28mm广角。其实这一变革我们在去年就可以隐约可以看到,只是当时主要是在出现在旁轴相机上。相信在2004年,广角变焦镜头将在更多的产品上出现。
型号 |
焦距 |
最大光圈 |
镜头结构 |
Nikon E8700 |
35~280mm |
F2.8(W) / F4.2(T) |
10组14片,2枚 ED镜 |
Canon Pro 1 |
28~200mm |
F2.4(W) / F3.5(T) |
10组14片,1枚萤石镜片,1枚UD镜,2枚非球面镜 |
OlympusC-8080 WZ |
28~140mm |
F2.4(W) / F3.5(T) |
13组15片,2枚非球面镜,3枚 ED镜 |
Minolta DiMAGE A2 |
28~200mm |
F2.8(W) / F3.5(T) |
13组16片,2枚 AD镜,2枚非球面镜 |
又见防振技术出现
四 又见防振技术
本次PMA 2004发布的产品中有3款相机采用了不同的防振技术,他们是美能达A2和佳能Pro1以及将要在2004年秋季推出的美能达DSLR也具有AS防振系统。熟悉数码影像产品朋友都知道防振技术的应用对于防止手振、避免照片抖掉有着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对于长焦相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大变焦相机而言更为重要。目前,防振技术的能力基本可以抵消三档快门,随着技术的发展很有可能会在近几年开发出更为厉害的防振技术来。
现在应用在数码影像产品上的防振技术主要有佳能的IS(Image Stabilizer)技术、美能达的AS(Anti Shake)CCD驱动防振技术以及松下的O.I.S.(光学画面稳定器),尼康尽管也有相关技术,但还没有单独使用在消费级别DC上。
其中佳能的IS和O.I.S.都是靠镜头里的陀螺传感器感测细微抖动,然后对镜头做出调整来进行防振的。不过佳能的技术要比松下复杂不少,成本也高不少。
实际上松下的O.I.S.防振系统的结构并不很复杂,论坛里曾经有网友拆开FZ1的镜头研究过,其主要还是一些磁铁。不过,能用如此简单的设计而且相当低廉的成本来有效的抑制部分振动,我们不得不由衷的说:“松下,算你狠!”
而美能达所采取的防振技术则主要靠CCD的移动来完成,因此很多人称AS系统为机身防振技术。由于防振系统采用在了机身上,也因此使得任何的镜头都能变成带有防振系统的镜头。这也是为什么美能达此次的DSLR能这么吸引人的缘故。
在2004年,我们可以大胆的预测,将有更多的厂家推出各种带有防振系统的相机,而且将不仅仅局限于现有的三种防振技术。我相信有不少厂家会借鉴美能达的AS技术推出带有防振系统的DSLR来,也肯定会有厂家会推出了类似松下的廉价但又比较有效的防振系统来。此外,尼康凭借原来就有VR防振技术这一便利条件,相信会在2004年下半年推出此类产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