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卷土重来--APU玩家Acer4560G评测

互联网 | 编辑: 孔庆祎 2011-07-28 13:35:00转载-投稿

说起AMD和Intel之间的缠斗,总是让人津津乐道的。Intel是x86架构的创始者,后来在1980年代授权给AMD生产兼容x86的CPU,几十年来,AMD一直落后于Intel,不论是在制程上还是顶级产品的性能上。

 

说起AMD和Intel之间的缠斗,总是让人津津乐道的。Intel是x86架构的创始者,后来在1980年代授权给AMD生产兼容x86的CPU,几十年来,AMD一直落后于Intel,不论是在制程上还是顶级产品的性能上。
这种情况直到2006-2007年才有所改观,当时Intel的Prescott核心的发热量过高。导致后续的Pentium D等产品高功耗,表现却一般。后续的酷睿一代表现也不给力,这给了AMD很好的机会,K8架构异军突起,凭借对64位技术的支持和优秀的性价比,曾经将市场占有率从10%一度追平甚至超越Intel。当然,Intel并没有一蹶不振,随着后续酷睿2性能的改善,Intel又慢慢夺回优势。而AMD这边,随着2007年收购ATI完成,则加快了“融合(Fusion) ”这一概念。目前是将CPU与GPU进行了整合。称为APU。
 
大家都知道,在2010年之前,几乎所有的x86平台,都需要CPU,北桥(GPU一般集成于此),以及南桥这3大部件构成。
AMD整合前平台的架构图:
 

而后,2010年开始,包括AMD等在内的厂商开始了北桥和CPU的整合。将传统的MCH和IGP,都移动到CPU中去了,这样做的好处,不仅降低了系统的复杂度,而且使得CPU和GPU之间的通讯带宽更大,内存与CPU直接也能直接通讯,这种融合带来的整体性能的提升是显而易见的。
 
Intel这边同样进行着融合的步骤,尤其是从Arrandale到Sandy Bridge,Intel的整合后的架构图:

AMD的整合后的方案图:

上图右上的红框里的部分,AMD就称之为APU了。
所谓APU,即Accelerated Processing Unit,加速处理单元。
类似的概念,用于Playstation的IBM CELL处理器,Intel的HD Graphics,以及NVIDIA的Denver,都是类似的概念。
 
当然,后续还会再推出更加强大的产品。
也就是说,到那个时候,主板更像是一片为系统提供接口和音频/网络等辅助功能的APU的接口板了。


AMD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包含的协处理单元(即GPU),是目前为止最强大的。
大家可以看一下下面的对比图,AMD APU中,GPU所占面积几乎达到了一半,

而Intel的Sandy Bridge中,GPU所占面积约为整个半导体面积的五分之一。

由此也造成了AMD的APU在图形性能上的显著领先。
A系列APU基本参数: 

接下来,我们就从开箱开始,机器是acer的4560G,这是一款A6-3400M APU的配置。刚收到时拍的外箱照:

标牌


看了下,具体的配置如下:
APU : AMD A6-3400M ( 融合单显为 : AMD Radeon HD 6520G )
Fusion Controller Hub : A70 ( 内含GPU : AMD Radeon HD6650M )
内存:三星DDR3 1333MHz  2GB * 2
硬盘:东芝 640GB  4200rpm
光驱:LG DVD-RW
屏幕:AUO 友达 14寸
Win7系统评分,表现很不错了,达到了主流性能本本的评分:

硬盘是东芝640G的,4200rpm,不过貌似跑分下来速度还挺快的:

跑了下PI,速度基本上和奔四3.0G一个水准,比Core 2是要慢一点,
这个在意料之中,毕竟跑PI一向不是AMD的强项: 

GPU部分,A系列APU支持双显卡交火,可以在ATI的控制中心可以通过选择游戏 -> CrossFire的方法开启或者关闭交火。值得一提的是APU中的融合单显AMD Radeon HD 6520G支持DX11,如此说来,这款融合单显已经非常的不错了。

APU中融合的CPU是支持Turbo模式的,简单测试了一下,低载的时候是800MHz,而高载则可达2.3GHz:


这和AMD的Roadmap中的说明是相符的:


这样做的好处是在必要时,可以提供足够用的性能。而平时不用时,可以低频率运行,对于笔记本来说,可以节省大量的电力。
 
接下来,我将进行详细的跑分测试,用实际的数据告诉大家A系列APU性能到底是怎样。

五机横向联测


为了确定Llano移动APU具体的性能表现,我决定做一个横向的测评。我为APU引入了4个“竞争对手”,来和Llano APU一较高下。其中台式机2台,NetTop 1 台,笔记本1台。

先来个测试机器全家福:

下面将几台机器的配置一一列出,简单介绍一下:

上图是一台联想的Nettop,采用凌动CPU,NV离子平台,具体配置如下:
CPU : Intel Atom N270
Memory : DDR2 800 2GB
VGA : Nvidia Ion
HDD : Seagate  250GB

上图是之前帮一个朋友配的机器,比较新,i3方案,也被我征用过来测试了。
CPU : Intel Core i3-530
MB : Gigabyte H55M-D2H
Memory : Apacer DDR3 1333 2GB
HDD : Seagate Barracuda 7200.12 1TB
ODD : Asus DRW-24B1ST
Power : Cooler Master eXtream Power Plus 400W
Chassis : Cooler Master USP 100

这台是我自用的PC,09年8月份配的,用了快2年了,速度挺快,表现还不错。
CPU: Intel Core2 Quad Q8200
Thermal: AVC Alexander
MB:Gigabyte EP43-US3L
Memory:2GB OCZ DDR2 1066 * 2
VGA: RoboTroop GTS250 512MB
HDD: WD Black Edition 1TB
ODD: Asus 22B1ST
Power: FSP Blue Storm 350
Chassis: Segotep SG-950L
Display: Samsung P2370G

上面这台是公司发的办公电脑,Dell的E6400商用机。2010年3月生产的。
CPU : Intel Core 2 P8700
Memory: 2GB Kingston DDR2 800 * 2
VGA: 板载GM45
HDD: WD Black Edition 160GB
ODD: Panasonic DVD-RW
Display:  AUO 14 inch
当然,最后,不能漏了我们今天的主角: Acer 4560G 

配置:
APU : AMD A6-3400M ( 内含GPU : 6520G )
Fusion Controller Hub : A70M ( 内含GPU : 6650M )
内存:三星DDR3 1333MHz  2GB * 2
硬盘:东芝 640GB  4200rpm
光驱:LG DVD-RW
屏幕:AUO 友达 14寸

接下来就正式开始测试:
 
一. CPU 测试
1. Super PI
第一个项目是Super Pi,考察单个内核的性能。

37秒的成绩并不突出,当然单核性能并不是APU的强项。
下面来看一下 SuperPI  测评的横向结果对比:

显然,除了Atom的性能实在孱弱之外,其他各家的表现都在意料之中。
2. wPrime
wPrime可以看成是Super Pi的多线程版本。相比Super Pi,加入了对于多核心的支持。
因此核心多或者线程多会比较占优势。APU的测试结果:

再来看一下,wPrime的结果横向比较:

大家可以看到,A6-3400M凭借4核心的优势,已经大幅领先了P8700组成的平台。
看来对于支持多线程的程序,A6-3400M的性能还是很可观的。
3. Cinebench 测试

Cinebench表现尚可,发挥了多核心的优势,当然,相比顶级的台式机还有差距。
 
4.  3DMark 06
3D能力方面,使用3DMark 06来跑。大家可能觉得奇怪,为何不使用更高的3DMark版本来进行测试。
这个其实主要是因为是5台机器对比测试,尤其要考虑到Atom平台的可测性,因此采用了3DMark 06.
好在3DMark 06号称最经典的3DMark版本之一,并不是太落伍,其测试成绩还是具有相当的说服力的。

首先,打开交火,将3DMark程序指派为高性能。后面的其他测试同样如此操作。跑分结果是6580分:

这边值得一提的是,因为A6-3400M非常新,目前即使是3DMark06加上1.2补丁也无法识别系统,因此需要加参数
"-nosysteminfo" 来跳过参数检测,所受影响就是上传成绩会报错,不过不会对测试的结果造成影响。
3DMark 横向分数比较,分辨率均采用1280*768 :


看了横向比较的结果,可以上A6-3400M的结果的确可以用“惊艳”来形容。
离子平台,G45集成的X4500,i3集成的HD Graphic,成绩都不及APU的三分之一。
即使是GTS250 (9800GTX+),也只有一万多分。
要知道,GTS250的单卡功耗已经超过APU整个系统的功耗了。
因此可以说,即使是独显的台式机 移动版的A系列APU 也是可以与之一教高下的。
 
5. 游戏测试 - COD6

游戏部分,和使用3DMark 06来做测试类似,同样是为了考虑5台机器同时测试的兼容性,
选用了相对来说对系统要求不是特别高的Call of Duty 6 - Modern Warfare 2
分辨率采用 1366*760,APU在绝大多数场景下,都可以达到60帧。
下面来看一下横向比较的结果:

可以看到,真正可以运行游戏且不卡的,只有A6-3400M平台和台式机的Q8200平台。
其他平台相对来说,都相当吃力。
 
6. 高清播放 CPU占用率测试
高清播放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应用,因此这边专门测试一下。
使用的播放器是VIP,该播放器支持硬件加速功能,笔者曾经测试过,1080P 23GB的《阿凡达》,使用VIP能够通过硬件加速能够实现流畅的播放。
打开硬件加速功能:

这次测试采用的是x264编码的《指环王3》,码率:25000Kbps。
实际CPU百分比占用:


再来看一下横向测试的结果:


可以看到,APU平台和Q8200+GTS250平台由于有了GPU的加速支持,CPU负担减轻了不少。
 
7. 高清 Flash 播放测试
Flash播放,也是使用频率相当高的一个应用。
热门的视频网站,youku,tudou, ku6在PC端,无一不使用flash技术。
因此,我觉得Flash播放测试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其实,我一直觉得,测试得到的数据,只不过是为了量化使用的体验而已,
因此这个测试对于考察日常使用的性能就比较有代表性了。
测试使用了youku上的一段《让子弹飞》的高清版本。
首先来看看APU的表现 :

离子平台的表现 (N270 + NV Ion) :

差距太明显了,即使从Flash 10.1开始支持GPU硬件加速,Ion的表现还是差强人意,而APU平台的表现可以说是非常给力。
 
下面看一下横向的比较:

APU的整体表现还是比较不错的。
 
8. 视频转码测试:
视频转码也是日常比较常用的一个应用。
测试使用的是被广泛运用的 ERP (Easy Realmedia Producer V1.94)
将一个58分钟,x264编码,码率6000Kbps的avi文档,转换成RMVB文档。


结果横向比较:

A6-3400M的表现尚可。大幅领先Atom,同时超越了P8700,相比台式机还有一定的差距。
 
第三部分  . 温度与功耗测试
9. 功耗测定
使用功耗仪进行测定:
Dell E6400 空闲状态:


Dell E6400 - 运行 3DMark 06


 
Acer 4560G - 空闲状态  :

Acer 4560G - 运行 3DMark 06 :


直观的图形比较:


显然,APU平台的功耗要低不少,应该是得益于芯片数量的减少(即融合),从3颗减少到了2颗。
同时,制程也从45nm进化到了32nm。因此A6-3400M在发挥出众性能的同时,只使用了较低的功耗。
 
10.  使用BatteryMon检查电池容量
 
使用BatteryMon检查了一下电池的容量,46.57 Wh.


这个电池容量相比Dell E6400的54Wh容量并不很高,不过由于APU平台的功耗较低,因此整体的续航时间是差不多的。从功耗和电池容量推得的高负载运行时间在6小时以上,也就是说,满足一天的工作运行是没有问题的。
 
11.  温度测试:
 
温度对于日常使用的舒适度影响很大,同时也会影响性能表现。
因福禄克的热像仪被同事拿走了,故只能拿点温仪简单测一下了,测试环境温度为 摄氏26度 :


 

这个是DELL Latitude E6400 的 C 面温度分部状况 : 

这个是 ACER 4560G  的 C 面温度分部状况 : 

可以看到两台机器的发热状况差不度,要知道Dell E6400作为商用机,价格几乎是4560G的两倍左右了。
4560G这样的表现实属不易,如果右侧掌托位置温度能再低一些就更好了。

产品分析及总结

一.  测试总结
 
一连串连续的高强度测试终于结束了。其实,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确定测试的目的,测试的目的是为了量化使用的感受。测试的数据和跑分,只不过是给予用户使用体验一个客观的量测标准。因此,在测试中,我尽量从模拟用户日常使用的角度出发。
 
测试的结果,相信大家也比较明了了,GPU部分,目前Llano Mobile APU融合单显是所有同比较范围内最强大的,没有之一。
 
而CPU部分,四核心的Llano相比Intel的Penryn,在多线程的测试中是胜出的,但是相比Sandy Bridge还是有一定差距的。我觉得,A6-3400M的产品定位是,提供强大的GPU性能,同时提供够用的CPU性能,彼此融合、共同加速,从而创造出一个出众的性价比,占领主流的那片市场。很容易能察觉到,这是一款AMD的用心之作。从32nm制程,到Power Gating。早在几年前,AMD就已经确定了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是融合,几年来他们一直在推进这个过程,虽然大家等待了很久,不过现在产品终于出现了!经过测试,我也的确发现这款产品的确有很多让人惊艳的地方。相信A8系列的产品会有更强大的性能。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