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美能达A2抢先真机快速简评

互联网 | 编辑: 徐嘉 2004-02-18 14:00:00原创 返回原文

在仅仅过了不到半年时间之后,柯尼卡美能达又在PMA上发布了DIAMGE A2。如果说A1已经在机身特性方面做到几乎完美的话,那么A2的八百万象素CCD以及更新的金圈镜头则是为了让自己能在画质方面也同样完美起来。

从完美走向更完美?

记得我当年(也许不该用这么夸张的词)为网友们介绍DIAMGE A1的时候,我就用过这样的词句:“。。。这(指A1)也许是我们心目中完美的消费级别数码旗舰。要广角有广角,要长焦有长焦,要防震有防震,要象素有象素,要手动有手动,要锂电有锂电。。。”总之一句话,当A1刚刚发布的时候,我们简直难以想象未来一代的消费级别还能有多少改进。具备了各种我们所期待功能的A1被我们戴上了“完美DC”的王冠,而PCHOME站也终于将2003年消费级别相机评选中最具分量的一个大奖——“最佳性能奖”颁发给了A1。

然而,尽管是这样的一款产品,挑剔的我们还是最终找出了不足:相比同时期发布的SONY F828(八百万象素)以及FUJIFILM S7000(六百万象素),A1的五百万象素CCD似乎显得少了一些;从画质来看,A1的画面依然存在D7X系列所特有的明显颗粒感,画面总体解析力也不是很强;此外,A1的色彩尽管相对D7X系列有了改进,但总体依然显得比较清淡。

也许是美能达到自己也了解到了用户对A1画质问题的不满,因此,在仅仅过了不到半年时间之后,柯尼卡美能达又在PMA上发布了DIAMGE A2。如果说A1已经在机身特性方面做到几乎完美的话,那么A2的八百万象素CCD以及更新的金圈镜头则是为了让自己能在画质方面也同样完美起来。

应该说,美能达A2的发布是让我们多少感到有些吃惊的。尽管我们早已预料到美能达肯定会推出一款大幅改善画面品质的A1后继产品,但A2竟然会在A1都尚未完全在市场上铺开的情况下呱呱坠地,这种更新速度在整个DC行业里还是比较少见的。

我们要在这里感谢美能达中国公司长久以来对本站的大力协助。我们终于又能在第一时间看到这台A2的工程样机产品。当然,由于时间相当紧张,我们今天只能对这台A2工程样机做一个比较粗略的快速简评,样张的拍摄也比较匆忙。对于A2,我们更详细,更深入的评测或者样张分析还将要留到今后的某个时间进行。

A2究竟有哪些改动?一

如果只从机身外观来看的话,我们有理由相信大部分人都很难分辨A1与A2有什么差异(机身似乎要比A1略重一些)。事实上,除了机身上的一些标记的更动外,A2机身的确和A1相当接近。我们这里首先放出的是一张A2的存储卡仓与电池仓的外观照片,从这些角度看,你很难分辨这究竟是A1还是A2。只有仔细观察,才会看到A2镜头上采用了美能达G系列镜头才拥有的“金圈”标记。

就美能达中国方面的朋友介绍,尽管从外观上看起来一样,但实际上A1与A2的镜头是有差异的。A2采用的金圈GT镜头是一种专为数码摄影而设计的复消色散(APO) 全玻璃变焦镜头,13组16片结构,其中带有异常色散(AD)镜片一片以及非球面镜片两片。本镜头的解析力要比A1镜头更好一些,因此也更能发挥A2所携带的800万象素CCD的实力。

我们在现场也看到了两款为A2设计的附加镜头产品,分别是1。5X与0。8X。这两款镜头的重量都比较惊人,装在A2上多少有些头重身体轻的感觉。我们对0。8X广角镜特别感兴趣,在它的帮助下,A2达到了22。4MM的超广角拍摄能力。这个焦距在消费级别DC中是相当少见的,即使在入门级别的DSLR产品中,要达到这样的焦距也需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

同样的,A1在机身设计上所具备的一些优点在A2身上都得到了很好的继承与发扬。这张照片显示的是A2的LCD与EVF进行高角度翻转的状态,尽管我们依然没有能够在A2身上看到类似CANON或者NIKON那样的270度旋转的LCD屏幕,但对于普通摄影者来说,类似A2这样的翻转角度才是最适用的。在这一点上OLYMPUS也许也是深有同感。

尽管在外表上难以看到,但美能达方面还是宣布A2采用了改进型的AS系统。针对A1的AS系统有部分产品会出现机身抖动或者工作不稳定的情况,A2的AS变得更加可靠和耐用。不过,我们在实际使用中并没有感受到AS系统在操作手感上有什么变化。

A2究竟有哪些改动?二

我们当然会注意到A2机身侧面上明显的SUPER FINE EVF标记。实际上,当我们第一次看到KONICA MINOLTA给出的A2 EVF参数的时候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92万象素?这个数字竟然是业内现有产品最高象素(其实是A1的23万)的四倍多!

92万象素的EVF究竟是什么效果?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们认为用户是难以确实的感受到这个EVF的确实效果的。我这里有一张OLYMPUS 2100透过EVF拍摄了一张内部LCD显示画面的原图切割。由于角度关系,画面这能拍摄到大概1/2左右的面积,从这里可以比较明显的看到LCD上液晶格。

在实际使用中,我们感觉该EVF的显示效果的确是前所未有的出色。不但亮度、色彩都令人满意,而且解析力水平和细节还原程度也因为象素的提高有了相当大的提升。如果说当年NIKON CP5700的新型EVF让我们有眼前一亮感觉的话,那么A2显然把EVF所能达到的显示效果推到了一个更高的高度。我们对于这块EVF的显示效果只能说——与真正的SLR已经比较近似了。尽管还有画面细格问题,尽管在30FPS显示效果下还有部分的轻微延迟,整块EVF的色调也偏暖了一点,但总体而言,EVF发展到这样的程度我们也不用再死守光学SLR了。

毕竟,EVF具有可任意翻转,可随意叠加信息显示,可以调节亮度(低光补偿),自拍无须遮光等各种好处。

我们这里还不得不谈一下A2的LCD部分。很遗憾,本部分相对A1没有做任何改进。依然11万象素级别,画面显得比较软,屏幕上没有保护盖,总体也没有什么可以多说的。反正,我们一直是习惯使用EVF的。

A2究竟有哪些改动?三

除了机身上直接可以看到的一些改动外,我们还可以通过A2的菜单部分了解到更多A2特性。

首先,我们终于在A2的菜单中看到亲切的中文界面。对于MINOLTA这样的菜单“死硬派”来说,终于肯在系统中加入中文显示,不可不谓一大“进步”。事实上,这一点也是厂商方面不得不为之的。国家技术监督方面已经把没有中文操作菜单的数码相机划归“不合格”产品一类,逼迫死硬坚持E文系统的厂商也全面开始做起界面汉化的工作。现在我们就要看NIKON将如何应对这个问题了。

在这个中文菜单里我们能发现什么特别的地方?首先,A2是MINOLTA第一款提供3:2画幅的相机,我们终于可以拍出数码冲印时无须“切头切脚”的照片了。

其次,请看下图。A2为相机EVF设置了两种模式。高精细的30FPS模式和流畅性的60FPS。高精细模式实际就是92万象素画面,而流畅模式则象素减半。在我们实际使用中,应该还是尽量选用30FPS模式以享受高清晰画面带来视觉享受,而60FPS似乎在拍摄运动场景时更适合一些。不过,就我们观察,这两个模式在显示时效果其实都不错,并没有特别明显的差异。

我们在色彩模式中找到了“嵌入ADOBERGB”的选项,这似乎意味着相机可以采用用户自定义的色彩域,这在我们以往见过的消费级别相机中是绝无仅有的,也由此体现出了A2在色彩管理方面的专业性(尽管我们并不觉得该项目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此外,相机内带有降低躁点功能。该功能并非以往的长时间曝光时间中才特别有用,而是在日常拍摄中也可以开启。这一功能显然是针对800万象素的2/3规格CCD元件过于紧密,容易产生杂讯而设置的。

以下是本机的回放菜单显示,这里没有太多值得介绍的内容。本机支持PICTBRIDGE,可以脱PC直接与打印机连接工作,这也是目前新主流DC所必备的功能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本机在回放照片时能够放大照片10倍,配合高清晰的EVF观看照片细部,感觉的确是非常出色。

实际拍摄感受与样张 一

以下是我们今天利用非常有限的时间在美能达中国公司楼下拍摄的几张样张。首先要声明的是,我们所用的相机并非市场销售版本,而只是一台工程样机。本机拍摄的画面只能给各位网友做参考之用,而并不代表A2市售版本的实际画面水平。

由于时间紧迫,我们来不及对A2做太多调整,直接使用AUTO档拍摄了一些照片。为了保证画面质量,照片全部采用新增加的ISO64感光度拍摄,其他设置基本为全自动。相机降躁功能被关闭,图片压缩比为精细(3。XMB一张)和极精细(4。5MB以上一张)。

以下照片都可以点击观看原图,容量很大,请网友下载前慎重考虑。

拍摄当天天气比较阴,色温度显得比较高。可以注意到的是,A2的画面风格与A1已经有所不同。尽管画面依然存在可以察觉的颗粒感,但与A1相比已经有了比较明显的进步。画面在暗部虽然同样出现了彩色的杂讯,但总体水平依然处于能够接受的范围内。总的来说,画面比美能达以往的旗舰级别产品要更干净。

值得注意的是,A2画面的细节部分,显然是得到了8MP以及新镜头的帮助而有明显的提升,以往颗粒感影响画面解析力的问题已经得到了比较好的改善。

我们感觉这台工程样机A2的画面依然比较软,似乎适当的增加一些锐度画面效果会更好。色彩方面由于采用标准档,尽管真实,但的确还有一些清淡的味道。另外,在中大光圈下,本机的紫边问题也得到体现。但是A2的紫边程度与A1相比没有什么大的差异,既没有明显改善,但也没有类似SONY F828这样的突然大爆发。

实际拍摄感受与样张 二

本机在微距方面与前作相对比较接近,依然只能固定在广角端和长焦端的有限焦距内使用。照片拍摄的是包括Z2、XG在内的几款M家新机,这些我们将会在明天的文章内做介绍。

从以上的几个照片我们基本可以对A2(工程样机)的画面品质产生一个大概的印象:

1、画面比以往干净,解析力有不错的提升;

2、紫边效应中等,色彩默认状态依然比较清淡;

3、长焦段画面品质不错,自动模式下画面亮部依然容易过曝(该问题我们曾在对A1讨论时有网友提到,具体情况请参见阿明的《对美能达A1画质问题的一点质疑》一文)

我们下面还有对A2的不同ISO进行测试的样张,由于容量巨大,我们就裁剪画面局部进行演示。总体而言,本机在未开降躁的情况下,对于画面杂讯和躁点的控制还是能够令人满意的。考虑到A2的8MP大幅面,如果只是在网上张贴一些A2的RESZIE照片的话,我们大可以放心使用ISO400这样的高感光度。

ISO64、100

ISO200、400

ISO800

美能达方面宣称A2的对焦速度比A1快1。5倍。我们在实际试用中几乎有使用DSLR产品的感觉。A2的对焦过程既快且准,绝大多数情况下毫无犹豫与停顿,EVF或者LCD上立即显示出红色的对焦区域框。我们只有在采用长焦端微距时遇到一两次因离开被拍摄物体过远而无法正确对焦的情况。我们对于A2的对焦性能非常满意。

此外,A2同样带有3DAF功能。上页中的红色跑车照片在拍摄时候车辆实际是对着我们驶来的,3DAF也使这次A2的拍摄也同样取得了成功,并没有因为车辆的正向运动而造成对焦失败。

A2与PRO1的争斗刚刚开始

到这里,我们是不是可以按照惯例对柯尼卡美能达DIMAGE A2相机的未来市场前景做一次预测?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A2的销售价格。到目前为止,厂商方面依然对A2的未来销售价格闭口不谈。在我们的再三追问下,终于得到了一些关于A2的蛛丝马迹。A2将于本月底或者下月初全面进入销售市场,鉴于A1目前的热销势头,厂商方面准备在市场上同时并行销售A1与A2。这也就是说,A1并不会因为A2的出现而匆匆退出市场,反而会从目前的旗舰产品位置引退下来,重新以中端产品的面貌出现在市场上。此外,美能达方面暂时只保证A2价格在万元内,而A1则将要维持目前的价格水平。

由此,我们也许可以预测到A2的上市价格——那就是保持与目前A1大概1500元的价差,而与A1当初的上市价格接近——也就是8500元人民币上下。

如果A2真的以这样的价格进入市场的话,那么它会面对什么样的竞争对手呢?基本也就是这几家同样使用SONY 8百万象素CCD的产品:NIKON CP8700、OLYMPUS C8080Z、SONY F828以及CANON PRO1。而我们目前姑且也把这些相机看做与A2具备接近或者相同的价格水平进行比较。

其中OLYMPUS C8080Z的光变范围比A2要小一些,给人的印象似乎更接近传统的旁轴机更多一些。目前该机人气也显得一般,似乎不太会对A2产生太大的正面威胁。当然,考虑到OLYMPUS一贯的价格定位,也许C8080Z会在性价比方面略有几分优势;

NIKON CP8700什么时候才能上市是一个悬念,毕竟NIKON的产能很有限,即使CP8700能在近期上市,但是否很快会出现缺货问题也是值得我们考虑的。此外,NIKON对于高端消费旗舰的定价一向令人咋舌,如果CP8700真的象谣传中的那样定出9700元的天价,恐怕它马上会陷入少人问津的境地;

SONY F828已经可以在市场上看到了。这款产品实际应该与A1进行市场较量的,但由于SONY方面的一再跳票造成本机到现在才全面上市。我们比较了一下F828与A2工程样机的画面,似乎四色CCD并没有帮SONY取得什么优势。严重的紫边问题以及REAL模式下的色彩控制问题使得SONY F828在DPREVIEW这里只得“画面7分”的恶劣结果。目前看来,F828也许难以延续当年F707、F717的巨大辉煌了,至少在画面品质方面已经难以与A2对抗,而机身方面我们也没有发现F828有更多长处了;

A2最大的对手来自CANON PRO1。事实上,CANON品牌以及L红圈镜头的号召力是柯尼卡美能达或者金圈镜头所难以企及的。在我们的网友调查中,PRO1目前依然是最受关注的新消费旗舰DC,而A2只能排在第二。

从目前已知的情况来看,A2的AS机身似乎要比小小的PRO1更加出色一点,而92万象素EVF和PRO1的旋转LCD号召力接近。从画面品质来看,PRO1在POWERSHOT站上的官方样张相当出色,表现肯定要比我们拍摄的A2样张好出很多。但是,从我们另外得到的一些非官方PRO1样张来看,似乎PRO1的画面品质也“不怎么样”。在我们没有实际得到PRO1真机以及获得最终销售版本A2之前,我们的确难以对这两款产品的画面品质做出判断。

A2和PRO1之间必定要发生剧烈的争斗,在目前画质表现不明朗的情况下,我更愿意站在机身特性更加优秀的A2一边。

想要了解更多柯尼卡美能达DIAMGE A2数码相机详尽规格和用户评价,请访问:

http://product.pchome.net/lib/proinfo.php?id=1426

返回原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