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因协议供货制度本身弊端引发的各种“天价采购”事件不断上演,社会大众和媒体对政府采购行为关注度也空前高涨。采购人以及公众对资金的敏感程度已经让协议供货制度到了较为尴尬的地步。协议供货模式曾一度广受业界追捧。然而该制度实施以来,价格和产品性能始终跟不上市场更新换代速度,而中标厂商的服务意识也日渐成为政采监管者和执行者甚为不满的问题。
人为“垄断”制约行业发展
据“中央国家机关2010年协议供货项目数据分析报告”显示,2010年度台式计算机品类平均价格为5900元左右,平均配置为双核CPU、2G内存、320G、板载集成显卡,而同一时期同等配置的台式PC在市场价格仅不足4500元。有业内人士认为,协议供货实际上只是披了集中采购形式的外衣,更像是一种分散采购,采购人依然控制着整个采购过程,这就免不了有“指定品牌”之嫌。在2010年协议供货台式计算机销量排名中,前五名型号被某知名厂商垄断,这显然不利于价格回归本真。
与其他行业不同,协议供货的“垄断”现象更多是人为造成,所以先天性的缺乏良性竞争机制。除价格虚高外,中标厂商服务意识的缺失也是这种连锁反应的最终体现。据某业内人士透露,在政府采购的计算机市场中,某处于绝对优势的厂商已产生“店大欺主”的现象。在西北某省某项目中,该厂商要求付费提供售后,几乎毫无服务可言,但在二期项目中,该品牌又毫无悬念的再次中标。
缺乏必要的竞争,采购产品“价格高、服务差”,导致协议供货无法起到应有作用,政府采购将何去何从?财务部今年年初发布了《关于做好2011年中央单位政府采购计划和执行编报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单位要求编制批量采购计划,预示政采行业步入变革阶段。国采中心也表示,中央各单位每月计划采购台式计算机50万元、打印机30万元、网络设备120万元以上的,不再执行协议供货,实施批量集中采购。
良性竞争初见成效
相对于协议供货,批量集中采购至少具备三大优势。其一是对通用型产品和服务实施统一标准控制,可将零星需求集中形成批量规模,由此与供应商形成议价空间。其二批量集中采购有利于监管,采购金额越大吸引到的关注度越高,在社会公众和机构的监督下,操作流程和审核机制更健全完善,进一步提高采购效果提升。
最重要的是,批量集中采购能引入市场调节机制,促进行业良性竞争环境形成,批量越大吸引到的供货商就越多,竞争性就越强,采购方所选择的余地也越多,价格和服务优势就越明显。日前,第一批批量集中采购项目已正式开标,某国际品牌厂商投标价格比之前协议供货时单品价格降低了2000元左右。更早以前,在厦门市复印纸批量采购项目中,每箱纸张中标均价为139元,远低市场上同类产品190—230元的渠道价格。可见,批量采购成效显著,科学化采购理念也能得以彰显。
自我调节 解决现行矛盾
不过,实施批量集中采购也有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采购人的特定需求较难汇总到一起,若厂商仅针对标书作为产品唯一参照物,提供完全“标准化”的产品,应用过程中恐会出现各种问题。另外,协议供货的通常是代理商投标,即便厂商后期服务得不到保障,还可通过代理商解决,而批量采购直接面对厂商,其服务质量好坏直接关系采购效果。因此,批量集中供货模式能否成功,需要得到厂商的鼎力支持才行。
对此,同方电脑商用系统部总经理张伟先生向记者透露,在批量采购公正、透明的操作模式下,这些矛盾可以通过充分的良性竞争来解决。同方电脑为支持中央部门批量集中采购,做出了诸多促行业发展的举措。
比如同方电脑会以标书为基础,深入客户办公场所实地调研,根据实际需求,提供更有竞争力的产品配置和各类功能性模块,以求在同一价格区间内,将自身产品价值做到其他竞品难以企及的程度;在服务方面,同方电脑也一直致力于为行业客户提供“主动”服务,而不是被动的响应客户报修。通过定期主动巡检等方式,将客户应用中的潜在风险降至最低。现在同方已组建出包括“三专”绿色通道和“零时空”远程响应平台等在内的“地空一体化”主动服务体系,并在政府采购领域获得了一致好评。
从协议供货中的“一家独大”到批量集中采购中的“百花争鸣”,政府采购模式正一步步走向成熟。在相对市场化的调节机制下,厂商不仅能获得更多、更充分的公平竞争机会,还可使采购人能够自主、快捷地享受优质价廉的公共产品和优质服务,从而让政府采购更加有效节约成本,以发挥集中采购的规模相应。
更多信息,请访问同方电脑官方网站:http://www.tongfangpc.com/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