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对移动通信单向收费呼声日渐高涨

互联网 | 编辑: 张蓉 2006-11-22 10:20:00转载

  从年初开始,移动通信市场的资费下调之声便“不绝于耳”。在全国各个城市,两大移动通信运营商的降价措施频频出台。日前,天津移动全面实现了移动单向收费。与之相呼应的是,消费者从未放弃对单向收费的追求。

  从年初开始,移动通信市场的资费下调之声便“不绝于耳”。在全国各个城市,两大移动通信运营商的降价措施频频出台。据新华网报道,日前,天津移动推出了“全球通8福系列套餐”,全面实现了移动单向收费。至此,中国移动三大品牌产品——全球通、动感地带、神州行已在天津全面实施单向收费。与之相呼应的是,消费者从未放弃对单向收费的追求。
 
  实行单向收费与否,以及何时实行单向收费,本质上是属于市场行为。根据市场经济规律,电信产品及服务价格最终仍是由市场来决定。如今,我国电信市场逐步进入买方市场,消费者的议价能力明显提高。

  随着消费者对移动通信单向收费的呼声日高,移动运营商采取套餐、包月等形式对被叫资费进行优惠,逼近单向收费甚至准单向收费。今年6月30日,上海移动推出50套餐,准单向收费逼平固话资费试运行两月后,受到用户青睐。

  7月19日,广东联通宣布推出无月租、接听包月的“世界风”市话套餐,声称这是“真正意义的单向收费”。尽管并不是普惠制的优惠,但消费者切实从中得到了实惠。

  在全球范围内,采用单向收费的国家有欧洲大部分国家以及日本、印度等。CPP主叫方式付费符合消费者的心理和习惯。在5月北京移动宣布下调资费时,有消费者表示,手机资费应该向小灵通看齐——单向收费。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能直接实现移动单向收费呢?IDC中国电信研究部鹿强分析说,由于中国的移动运营商成立晚于固定运营商,为了扶持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尽快收回成本,因此实行双向收费。但目前移动运营商已渡过了保护期,应该实行更加市场化的收费方式。

  我国移动通信实现了规模发展。同时,移动运营商在语音业务领域展开了激烈竞争。而且,移动运营商之间的“语音之争”已经延伸到农村市场。通信需求还有进一步增长的空间。

  前三季度的财报显示,移动运营商的增长率远高于固网运营商。尤其是中国移动,前三季度运营收入达到人民币2126.91亿元,同比增长20.8%。EBITDA(毛利润)为人民币1211.9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6.2%。

  长远来看,话音ARPU值下降是大势所趋,未来市场的制胜点在数据业务。因此,降低资费标准,扩大用户基础,是将来能够在市场中更快成长的必然选择。

  实行单向收费后,不仅可以提高消费者福利,运营商也不再需要制造名目繁多的“套餐”,其发展与竞争可以在透明与有序中进行。

  (记者 余祖江)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