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卷博客:10年前我的菜鸟摄影作品

PChome | 编辑: 徐嘉 2011-09-10 06:20:00原创

前面在微博上看到一个很有趣的转帖,内容是常见的“美女+产品”欣赏,只不过其中的MM很显然不是专业模特所以画面看起来颇有几分喜感。之前以为是某媒体的原创内容,正在诧异怎么会照片也不PS下就上来,后来发现原来这并不是网站的编辑文章,而是网站论坛网友自己的原创帖子。估计这位网友也是该品牌产品的粉丝,所以在业余请朋友帮忙拍了这组照片发上来。虽然最终效果一般,但很显然那位网友是很认真的,而在他博客后面的网友留言也多是鼓励和祝福的词句。我想,一个网站论坛如果能有这样热心和主动的网友,那真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水平是可以靠后期慢慢培养的,但这种与生俱来的热情却是如此难能可贵,值得我们这些网站与论坛的经营者去珍惜去鼓励去发扬。

看着那位网友充满热情但显得稚嫩的帖子内容,我不禁回想起自己刚刚上网,刚刚进入PChome数码影像论坛时候的经历。现在回想起来,当时还是一名酒店销售人员的自己,拿着自己生命中的第一台数码相机(富士MX1500,150w像素定焦傻瓜机),也不懂得什么摄影什么创作,每天就是凭借着自己的满腔热情在工作之余到处拍照然后上传到论坛上。

我从照片库里搜到这几张10年前拍摄的照片,与大家一起分享:比如第一组花卉照片是在我家后面的小公园里拍摄的,回来还故意PS上白色部分以及题字,弄得好似国画一般;第二张照片则是拍摄于我当时工作的“金门大酒店”(南京西路口,原华侨饭店)门口,自己感觉古典的门柱和刚建成不久的明天广场在视觉上形成了很有趣的对比;下面这张照片中的模特MM拍摄于徐家汇港汇的某次内衣展。因为现场人太多,所以回来以后特地在PS里把MM抠出来,再换上当时练习的字帖做背景——现在我也想不起来当时这样的组合是什么寓意,难道MM穿的是“古今”内衣?^_^

刚拿到相机的时候,我还是在白天光线好的时候拍拍。后来就不满足了,和老爸一起去八佰伴的相机柜台(汗,当时还真不知道该去哪里买器材)花费7、80元买了一支很简易的伟峰脚架(质量也就是现在买机器老板白送的那种),然后兴冲冲的去陆家嘴拍夜景。我当时每天上下班都要在陆家嘴乘坐刚刚开通的地铁二号线过江,所以每天都能看到造型优美的中银大厦。而这种被我当时觉得是陆家嘴最漂亮的建筑,也马上成为我第一张夜景照片的拍摄对象。

之后还要玩出点花样。比如去滨江大道拍摄对岸的外滩夜景——那时候哪里有现在PS CS里那样简便的全景拼接功能?至于索尼的扫描全景更是想都想不到了!所以,这张用5-6张照片拼接起来的全景画面实际拍摄不过十多分钟,但回来PS拼接起来可真是让我费劲了心力!如何让画面中的建筑物无缝的链接在一起?如何让照片边缘的广角画面畸变最小?如何让画面和画面中间的曝光过度显得自然?要知道,我使用的可是一台完全傻瓜,什么都不能控制的入门相机,光是把不同照片之间的曝光差异修正掉就足以让我在电脑前鼓捣一两个小时!

下面这张金茂大厦的照片,也是用卡片机拍摄然后多张拼接而成的。可怜啊,当时又没有什么广角镜头(常见焦段不是35mm就是38mm),我也只能用这种方法来拍摄这栋当时全中国最高的建筑了。

拍过人像拍过风景还玩过拼接,我又开始动脑子做“创意”。比如,把一块吸铁石上吸满铆钉、大头针、弹簧什么的,然后用PS描边再反白。厄,这张照片很神仙的命名为“ChunJuan’s Mind”,大概是为了炫耀我与众不同的尖锐创意吧。尽管如今看起来这种东西实在太小儿科,但是当时自己还是满得意的。厄,也许,我喜欢在画面上PS上logo的习惯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还有下面这张照片。画面素材一个是我自己拍摄的中银大厦,另外一个则是当时版主“鸽子”找来的月球照片。这张图片的名字叫“蓝月亮升起来”,大概是当时我看过的某部小说或者电影的名字吧。总之,早期做了不少这样的所谓PS或者“设计”,现在回过头来看真的是有些傻。这些早期的照片,画质固然是一塌糊涂(估计还比不过现在一款普通手机),构图和后期处理也很搞笑,但就是这些图片依然获得了当时论坛版主和几位资深网友的好评与鼓励。正是因为他们的热情指点,我才越发对数码影像产生兴趣,最终引导我走上了如今的职业道路。

所以,实际上现在的每位业内牛人或者大虾当年都是从菜鸟走过来的。看到新人有喜感的作品,老鸟们小小嘲笑一下也在情理之中。不过,笑过以后不妨给一些建议和鼓励,或者帮忙指出问题主要是在哪里,这样才能显出老鸟、大虾们的气度。而菜鸟们也能够因此而受益,一方面是能让自己水平提高,另一方面也是能够在老鸟们的鼓励下汲取力量和信心,能够更加坚定和踏实的在前进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